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修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修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修订)

作  者:顾海良,张雷声 主编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丛 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定  价:24.50

I S B N :978704024728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马克思哲学  哲学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  综合  大学  教材教辅与参考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选择了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大学生们非常关注并需要作出解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解析。在对每一问题的解析中,还精心设计了历史资料汇纂、经典论述导读、理论问题透视、参考资料建议等模块内容,使对问题的分析深入透彻,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释疑解惑,明辨是非,加深对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TOP目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
3.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
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以及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的贡献
6.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7.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8.马克思主义在当今面临的挑战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2.本体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信息的本质
4.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艺术思维、宗教思维的区别
5.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6.哲学视域中的主体和主体性
7.社会历史有无规律问题争论的焦点
8.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9.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原理的关系
10.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主客体的相互依存与“原则同格
2.中国古代哲学和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3.实践证明与逻辑证明及其辩证关系
4.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与建构论
5.认识论中的非理性因素与西方的非理性主义
6.如何看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7.为什么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8.恩格斯和列宁在什么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
9.为什么说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0.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具有理论前提?
2.社会心理与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五层次论”
3.如何正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生产关系的“四分法”与“三分法”及其关系
5.历史发展的“五形态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6.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关系
7.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决定作用吗?
8.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
9.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
10.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定义与人的本质的多维性
11.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12.历史上的统治阶级参与历史的创造吗?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为什么说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内在一致性
3.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4.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5.为什么说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
6.怎样理解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7.正确理解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含义
8.生产的自动化与剩余价值的来源
9.剩余价值占有方式的变化并未改变剩余价值的本质
10.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波动性
11.国家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现
1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内容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干预的新变化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4.反全球化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思潮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发展
6.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的调节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吗?
7.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势?
8.“福利国家”是否成为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入口处”?
9.历史会终结于资本主义吗?
10.金融寡头是资本主义国家“万能的统治者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2.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方式与和平方式
3.社会主义“多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5.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运行吗?
6.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7.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是“反常现象”吗?
8.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条道路”、“一种模式”吗?
9.社会主义能否进行自我完善?
10.工人阶级政党能够区分为“革命党”和“建设党”吗?
11.怎样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人阶级?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吗?
2.共产主义渺茫吗?
3.共产主义理想是“空想”吗?
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5.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
后记
2007年版后记

TOP书摘

马克思主义是由诸多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基本原理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首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其自身研究的客观对象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它旨在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揭示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其建设的规律,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所谓“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强调的就是连续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其连续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条件下,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面临的历史任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所面对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他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从根上说是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在当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表现的分析,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后来人们所说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所面对的时代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他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在少数国家能否取得胜利的问题。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俄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分析,得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所面对的是在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1

版  次:2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1.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