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作  者:赵立

译  者:赵立

出 版 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丛 书:国文珍品文库

出版时间:1999年03月

定  价:5.60

I S B N :97878062639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军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出版人  出版品牌  综合  文学  古代兵法,战法  战略战术战役  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TOP目录

总 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號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TOP书摘

书摘
按说,擒拿敌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此时乘胜追击,便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的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只有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才能使南方真正隐定。如若不然,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蜀汉的后方就难以安定。于是,诸葛亮便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盂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方,诸葛亮则笑而不答。
孟获回营后,拖走了所有的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成功,井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了将士的反抗,于是,将士们相约起事,趁孟获不备之机,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气,便再次把他释放。以后孟获又施许多计谋,但都被诸葛亮——识破,孟获又四次被擒,但都被释放了。
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了盂获的藤甲兵,孟获第七次被檎。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陈赓将军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一九三六年,他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能够灵活地运用兵法,决不死搬硬套。按照兵法规定,十倍于敌,方可包围敌人,檎获敌人也应比敌人的兵力多而强。但陈賡将军却能在敌我兵力对比,我方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欲檎姑
纵”之计谋,造成兵力比敌人多的假象,三面将敌包围,“网开一面”纵使敌人出逃,而后将其消灭。
一九三六年初,红四方面军为向西扩大根据地,发动了潢(川)光(山)战役。六月十二日,陈赓率红十二师的三个团,将驻守在双柳树的敌军两个团包围。他用一个多团的兵力佯攻敌人的东、西、南三面,而在北面给敌人留下“逃生之路”,暗中派出一个多团的兵力,伏击从北面溃逃的敌人。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欲擒姑纵”的作战方案。从当时的情况看,红军取胜面临着困难的条件,因为双柳树是敌人进攻苏区的一个据点,工事十分坚固,而且守敌各团装备精良。如果任其死守,我军强攻则是很难的。而陈賡在北面给敌人留出一条逃路,就可能诱使敌军放弃坚固
的工事,从北面逃出,这有利于将其消灭。
十二日深夜,我军按照陈賡的部署,预伏于指定地点。十三日拂晓,一排迫击炮响过之后,战斗打响了,红军指战员从南、东、西三面强攻,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敌军摸不清我军的兵力情况。当寨墙被炸出一个缺口时。敌军果然没尽全力封堵这个缺口,而是从北面逃出。我军则迅速冲进寨子,未来得及逃走的敌两个菅被我就地全歼。随后,我军便立即向北追去。逃出寨子的敌军,正中了我军的埋伏,本来已经溃乱不堪而失去战斗力的敌军,在伏击部队与追击部队的两面夹击之下,很快被全歼,陈賡将军以计谋而获全胜。
古人认为,这里所说的“纵”,并不是对敌人放任不管,而是尾随其后,显得宽松一些罢了。兵书说:“对溃退之敌,不要穷追不舍”,也就是这个意思。这里所说的不追,并不是不尾随跟踪,只是不过分紧逼而已。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文】
用类似的事物去诱惑敌方,使之因被蒙骗而受到意外的攻击。
【评点】
“抛砖引玉”原意为: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他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以示谦恭之意。《景德传灯录》卷十《从谂禅师》:“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太平乐府》卷七元贯云石《斗鹌鹑》《佳偶》曲:“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用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从而借机取胜的谋计。
“抛砖”的目的是“引玉”,其关键在于怎样“抛砖”。
公元前七○○年,楚国用“抛砖引玉”的计策,轻取绞城。
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省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正旺,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便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屈瑕仔细分析了双方的形势,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便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策。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谤之。”楚王向他详问诱敌之法.屈瑕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之机,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往回运,这时敌军一定会出来抢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些小利,待他们麻痹大意时,就会派大批士兵抢夺柴草。这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
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大王请放心,绞国虽小却很浮躁,而浮躁则少谋略,易中计。再说,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于是,楚王依计而行,派出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去上山打柴。
绞侯听探子报有樵夫进山打柴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探子说,他们是三三两两进山的,并无士兵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时,便突然袭击,果然顺利得手,抓了三十多个“樵夫”,抢到不少柴草。一连好几天,果然收获不少。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抢夺柴草的,就越来越多了。
楚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马上捉“大鱼”。到了第六天,绞国士兵仍象以往一样出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了,吓得没命地奔逃,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中被引入楚军的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绞国士兵哪里抵挡得住,便慌忙败退,却又遇上伏兵,后路也被切断了,绞军死伤惨重。楚军趁机攻城,绞侯方知中计,叫苦不迭,但已无力对抗,只得请降。
一九四七年五月初,国民党军队在经过青化砭、羊马河战役惨败之后,把主力龟缩在蟠龙一带。我西北野战军欲攻取蟠龙,就必须将其主力调开,乘隙破敌。
为达此目的,西北野战军便以多路小分队向绥德方向佯动。敌军从空中侦察到这一情况,又见我军在绥德、米脂以东的黄河渡口调集了大批船只,便以为我军主力欲东渡黄河,于是,便以重兵北上,寻歼我军。
这时,我军便以“抛砖引玉”之计,以部分兵力对北进之敌,进行佯攻:边抗击,边退却,并在沿途有意丢下符号、物资等。敌军则是更加穷追不舍。当敌军主力被牵制在绥德一带时,我军主力对孤立无援的蟠龙守敌发起总攻,将其全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的一个破译小组,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以后,从截获日军发往太平洋日军的许多电报中,发现电文经常出现“AF”这两个字母。美军破译小组的专家们推断,“AF”可能是指中途岛。
为了进一步查实,中途岛上的美国海军司令尼米兹受命用“抛砖引王”之计,以浅显的英语拍发了一份诱敌的无线电报,内容假称中途岛上的淡水设备发生了故障。不久,美军便截获了一份日军密电称:“AF很可能缺少淡水。”
美军的推断在得到证实后,便将计就计,以此为突破口,乘隙追踪,不断设置陷阱,顺利破译了反映日军舰队计划全貌的日方电文。于是,美军情报机构不仅弄清了日军正在计划夺取中途岛,而且还查明了日军参战兵力、人数,甚至部队单位、各舰舰长以及舰只的航线,为赢得后来进行的中途岛之战的胜利,争得了主动权。
古人认为,迷惑敌人的办法很多,最巧妙的办法,不是用似是而非这样的容易引起敌人猜疑的办法,而是要用类似的方法:凡是用张设旗帜、擂响战鼓去迷惑敌人的,那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凡是用老弱残兵、军粮柴草去迷惑敌人的,那才是用类似的方法。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09

版  次:2002-4-9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3.8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