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作  者:卞志村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丛 书:高等学校金融类教材

出版时间:2004年08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04934680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征订教材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实务  >  金融    

标  签:银行  货币、通货膨胀  金融投资  经济  经管专业  大学  教材教辅与参考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学》是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教材。为了适应新的战略机遇期对金融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编写本教材时,我们力争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既掌握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又能了解在货币银行领域中的新情况和新的理论成果。第二,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货币银行学》在每一章的最后提供了反映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其他金融理论进展的附录。第三,在结构安排和内容阐述上,力求做到夯实基础、拓宽思路、启发创新、联系实际,并注意吸收最新成果,注重理论和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努力对已有的同类教材框架有所突破和发展。另外,每章结束都有小结、重要概念和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复习和测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金融事业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理论又敢于进行实践、探索的专业人才,这对金融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书是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教材。为了适应新的战略机遇期对金融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编写本教材时,我们力争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既掌握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又能了解在货币银行领域中的新情况和新的理论成果。第二,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后提供了反映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其他金融理论进展的附录。第三,在结构安排和内容阐述上,力求做到夯实基础、拓宽思路、启发创新、联系实际,并注意吸收最新成果,注重理论和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努力对已有的同类教材框架有所突破和发展。另外,每章结束都有小结、重要概念和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复习和测验。
  本教材由卞志村担任主编,毛泽盛、吴洁和吴金鹏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卞志村(第1、3、13章);赵桂刚(第2章);李俊(第4章);吴金鹏(第5、12章);曹丽(第6章);吴洁(第7、8、14章);毛泽盛(第9、10、11章);曹卫(第15章)。全书由卞志村和毛泽盛负责总纂、定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王兰军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徐良平博士、南京审计学院蔡则祥教授、刘志友教授以及中国金融出版社王杰华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工作环境,我们深感荣兴。另外,南京大学商学院范从来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使我们获益匪浅。同时,也非常感谢中国金融出版社教材部彭元勋主任、王效端编辑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附录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的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附录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回顾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及其本质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第三节 利率水平的决定
第四节 利率的功能
第五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附录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第二节 金融工具
第三节 货币市场
第四节 资本市场
第五节 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附录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回顾

第五章 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背景
第二节 金融创新理论
第三节 金融创新效应分析
第四节 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及趋势
附录中国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

第六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附录中国金融机构体系沿革

第七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与类型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附录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附录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

第九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涵义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附录西方学者关于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第十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的计量
第二节 存款创造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模型分析
第四节 西方当代货币供给理论
第五节 货币控制
附录货币供给——内生还是外生

第十一章 货币均衡
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第二节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货币非均衡的调整
附录当代经济理论中的货币均衡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通货紧缩理论概述
附录中国通货紧缩原因分析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五节 IS-LM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附录低通胀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
附录功能型监管

第十五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全球化
第一节 金融抑制论
第二节 金融深化论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及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
附录 金融自由化的经验与教训――拉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例证
英文词汇表
参考文献

TOP书摘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第一,国家信用是动员国民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预算资金来源中,国家公债是一个重要项目,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要么发行公债,要么实行通货膨胀。政府发行公债是动员私人资金变为政府资金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公债是要用私人储蓄来购买的,它是国家动员国民收入弥补财政收入不足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国家信用是筹措资金用于特定支出的重要形式。在特定的条件下,例如战争时期,军费开支必然大量增加,单靠正常条件下的税收显然难以维持。而运用国家信用,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以公债的形式聚集到国家手中,然后再由国家用于战争支出,无疑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国家除了保证日常的支出之外,常进行一些开发性项目或工程,如建筑铁路、开发落后地区等,也可以通过发行公债来筹措资金。
第三,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发行各种期限的债券有效地引导着社会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合理流动,促进着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我国的国家信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家信用主要集中在以信用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新中国首次发行的国债是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1958年又连续五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以后暂停,直到1981年才又重新恢复国债发行。从国债发行方式看,1991年以前的国债发行都属于派购式的非市场化发行。到1991年,国债流通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国务院决定进行部分国库券承购包销试点,我国国债一级市场开始出现。1996年,国债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可上市国债的发行全部采用竞争招标方式,国债发行市场由零售转为批发,国债种类呈现多样化,集中发行为定期发行所取代,国债发行在筹资功能外开始有了调控的功能。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98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2.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