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电磁兼容工程入门教程
电磁兼容工程入门教程


电磁兼容工程入门教程

作  者:赵阳 主编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 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定  价:19.00

I S B N :9787111243434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标  签:教材  结构  基础与理论  电子与通信  工科  大学  教材教辅与参考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随着电气与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产品的电磁兼容(EMc)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本书分电磁兼容工程基础、电磁兼容工程应用实例分析和电磁兼容教学实验三篇,共8章。内容包括:电磁兼容导论、电磁干扰噪声抑制基础、电磁干扰噪声诊断技术、抗电磁干扰基础、电磁干扰噪声抑制实例分析、抗电磁干扰应用实例分析、电磁兼容教学实验设计以及电磁兼容工程系列教学实验等。
本书主要作为电气与电子类专业的本科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电气、电子工程师进行EMc培训和学习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电磁兼容工程基础
第1章 电磁兼容导论
1.1 电磁兼容工程概述
1.1.1 电磁兼容工程基本概念与术语
1.1.2 电磁兼容工程设计
1.1.3 电磁兼容标准
1.1.4 消除电磁干扰的常用方法
1.2 电磁兼容分析预备知识
1.2.1 分贝与电磁兼容中常用的物理量单位
1.2.2 电磁场辐射基础
1.2.3 噪声信号与电路仿真分析基础

第2章 电磁干扰噪声抑制基础
2.1 电磁干扰噪声耦合路径
2.1.1 传导干扰噪声耦合方式
2.1.2 电磁辐射耦合
2.2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抑制技术
2.2.1 接地
2.2.2 滤波
2.2.3 电源去耦
2.3 辐射性电磁干扰噪声抑制技术
2.3.1 屏蔽
2.3.2 辐射噪声产生机理
2.3.3 辐射噪声抑制

第3章 电磁干扰噪声诊断技术
3.1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诊断技术
3.1.1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诊断原理
3.1.2 噪声智能诊断技术
3.2 辐射性电磁干扰噪声诊断技术
3.2.1 基于电压测量的辐射噪声诊断方法
3.2.2 基于电流测量的辐射噪声诊断方法

第4章 抗电磁干扰基础
4.1 抗电磁干扰概述
4.1.1 抗电磁干扰的定义与描述
4.1.2 抗电磁干扰的分类与分析
4.1.3 脉冲电磁干扰抗扰度
4.2 EMS测量方法
4.2.1 静电放电测试
4.2.2 瞬变脉冲群干扰测试
4.3 提高电磁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4.3.1 瞬变脉冲群干扰的抑制
4.3.2 电源系统的防雷电过电压(浪涌)保护
4.3.3 静电放电的防护

第二篇 电磁兼容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第5章 电磁干扰噪声抑制实例分析
5.1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抑制实例分析
5.1.1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诊断
5.1.2 EMI滤波器设计
5.1.3 噪声源内阻抗的测定
5.2 辐射性电磁干扰噪声抑制实例分析
5.2.1 PCB布局对噪声的影响
5.2.2 共模辐射噪声抑制
5.3 电磁干扰噪声抑制技术新进展
5.3.1 EMI噪声源建模
5.3.2 EMI噪声抑制技术与经济性体化解决方案

第6章 抗电磁干扰应用实例分析
6.1 抗静电干扰实例
6.1.1 ESD强迫损坏技术实例
6.1.2 汽车CAN总线控制系统的抗静电干扰实例
6.2 瞬变脉冲群抗干扰实例

第三篇 电磁兼容教学实验
第7章 电磁兼容教学实验设计
7.1 实验仪器及设备
7.1 I1频谱分析仪
7.1.2 线阻抗稳定网络
7.1.3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分析仪
7.1.4.静电放电发生器
7.1.5 射频探头
7.2 传导性电磁干扰教学实验设计
7.2.1 电磁兼容基础概念回顾
7.2.2 线阻抗稳定网络
7.2.3 传导性电磁干扰诊断与抑制原理图
7.2.4 开关电源传导电磁干扰噪声产生机理实验设计
7.3 辐射性电磁干扰教学实验设计
7.3.1 研究差模辐射的性质、特征
7.3.2 研究共模辐射的性质、特征
7.4 抗电磁干扰教学实验设计
7.4.1 静电放电的形成及干扰机理
7.4.2 静电放电实验设计

第8章 电磁兼容工程系列教学实验
8.1 传导电磁干扰噪声分离网络特性实验
8.2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测试实验
8.3 电力电子设备传导电磁干扰噪声形成机理实验
8.4 辐射性电磁干扰噪声测试原理实验
8.5 静电放电原理实验
参考文献

TOP书摘

第一篇 电磁兼容工程基础
第1章 电磁兼容导论
1.1 电磁兼容工程概述
1.1.1 电磁兼容工程基本概念与术语
1.电磁兼容发展简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电子设备尤其是无线电收发设备、导航设备以及雷达的大量使用,飞行器上各种电子设备之间发生干扰的例子开始增多。通过在当时还并不拥挤的频谱上对发射频率进行重新分配,或将电缆远离噪声发射源,通常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干扰问题。由于当时电子元器件的密度(主要是电子真空管)远小于今天的,因此为了解决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问题,可以在逐个排查的基础上很容易地实现干扰的修正。但是,随着高密度电子元器件的发明,如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场效应晶体管,
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集成电路(IC)和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微处理器芯片,干扰问题显著增加。由于语音和数据传输需要的增加,频谱也变得越来越拥挤。这就要求对频谱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
由于干扰有线和无线通信的数字系统日益增多,所以197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布了一个规定,要求所有的“数字设备”的电磁发射必须低于某个限定值。这一规定的目的是要限制对环境的“电磁污染”,以防止或至少能减少EMI案例的数量。因为除非“数字设备”的电磁发射满足FCC强制的限定值,否则不能在美国销售,所以从数字计算机到电子打字机的民用电子产品生产商都对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47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3.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