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20世纪中国戏剧经典
20世纪中国戏剧经典


20世纪中国戏剧经典

作  者:张健 主编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丛 书:20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丛书

出版时间:2004年01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303030040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标  签:中国文学  综合  作品集  文学  话剧  戏剧与曲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话剧,滥觞于19世纪末上海出现的学生演剧活动。作为一种舶来品,它在一个多世纪的本土化过程中,不仅成功地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生态系统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美学意义与文化精神。话剧在这一历史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名篇佳构,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财富的一部分,成为了中国当代戏剧艺术再出发的历史基础和现实起点。因此,《20世纪中国戏剧经典》所称“中国戏剧经典”,即指话剧而言。
1906年底,一些爱好文艺的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了一个名为“春柳社”的以戏剧活动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团体。翌年,他们在东京创作并演出了根据林琴南翻译的美国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此剧不仅有完整的文学剧本,分幕,而且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从而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正式诞生。中国话剧自此进入了戏剧史家所说的“文明戏运动”时期。
作为中国早期话剧形态的文明戏的产生,在中国戏剧史上无疑是一场革命。它标志着一种具有现代意味的全新剧种的诞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长时间脱离时代和社会现实的状态。随着辛亥革命运动的展开,文明戏逐渐在我国这样一个戏曲艺术有着悠久传统的国家的大中城市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五四”以后新兴话剧的大发展做了重要的准备和历史性的铺垫。
中国话剧,滥觞于19世纪末上海出现的学生演剧活动。作为一种舶来品,它在一个多世纪本土化过程中,不仅成功地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生态系统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美学意义和文化精神。
  20年代的熊佛西是一位比较典型的启蒙主义戏剧家。早在留美期间,熊佛西就已立下了“建设中华国剧之宏愿”。回国主持“戏剧系”后,他一方面坚持了以学习和研究现代话剧艺术为主的基本主张,一方面又十分重视话剧工作者向民族古典戏剧优秀传统借鉴和学习的问题。他在这一时期的话剧创作,由此也就呈现出中西影响相互交融的趋向。这一点,再加上作家本人的启蒙主义思想立场和当时由于思想彷徨而对社会现实抱有的那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生活态度,于是在20年代的剧坛上形成了一种以社会性、寓言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点的艺术风格。《醉了》、《艺术家》等则是这一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TOP目录

田汉/获虎之夜(1924)/
/名优之死(1929)/
/南归(1929)/
/关汉卿(1958)/
丁西林/酒后(1925)/
/三块钱国币(1939)/
熊佛西/醉了(1928)/
洪深/五奎桥(1932)/
曹禺/雷雨(1934)/
/日出(1936)/
/原野(1937)/
/北京人(1940)/
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1934)/
夏衍/上海屋檐下(1937)/
/芳草天涯(1945)/
于伶/夜上海(1939)/
宋之的/雾重庆(1940)/
郭沫若/屈原(1942)/
阳翰笙/天国春秋(1943)/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1943)/
杨绛/弄真成假(1945)/
陈白尘/升官图(1945)/
阿英/李闯王(1945)/
胡可/战斗里成长(1950)/
欧阳予倩/桃花扇(1947)/
岳野/同甘共苦(1956)/
老舍/茶馆(1957)/
沈西蒙等/霓虹灯下的哨兵(1963)/
姚一苇/红鼻子(1969)/
苏叔阳/丹心谱(1978)/
沙叶新/陈毅市长(1980)/
李龙云/小井胡同(1981)/
刘树纲/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1985)/
锦云/狗儿爷涅槊(1986)/
李杰/古塔街(1987)/
何冀平/天下第一楼(1988)/
陈子度等/桑树坪纪事(1988)/
姚远/商鞅(1989)/
过士行/鸟人(1992)/
孟京辉/思凡(1993)/
杨利民/地质师(1997)/
张健/后记/

TOP书摘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出生于四川乐山一个中等地主家庭。1913年底旅日学医。这一期间与郁达夫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并开始了戏剧写作,著有《三个叛逆的女性》(1926)等剧本。1926年随革命军北伐,后又参加南昌起义。抗日时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大量历史剧,有《棠棣之花》(1942)、《屈原》(1942)、《虎符》(1942)、《高渐离》(1942)、《孔雀胆》(1943)、《南冠草》(1944)等。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科学院院长等职,并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1959)和《武则天》(1960)。
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剧作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史学家、诗人和革命家。因此,渊博的历史知识、浪漫的诗人气质和豪放的革命气魄赋予了他的历史剧一种雄浑奔放的风格。
五幕话剧《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作者把握了历史精神,不拘史实而大胆虚构,塑造了屈原这一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剧作通过屈原一天的遭遇,概括了他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他爱国爱民、光明磊落、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剧作第五幕第二场那段气势磅礴的“雷电颂”,将诗与剧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屈原的理想与品德,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剧情梗概
楚怀王十六年,为了阻止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楚国决定与齐国联合抗秦。于是,秦国派丞相张仪出使楚国,试图说服楚怀王与齐国绝交,并以商於六百里土地作为交换条件。但是,楚怀王听取了三闾大夫屈原的主张而拒绝了张仪。眼见自己将无法完成秦王的使命,张仪便想用女色来打动楚王。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70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00.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