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共和国故事:意气风发(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与第一届全运会举办)
共和国故事:意气风发(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与第一届全运会举办)


共和国故事:意气风发(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与第一届全运会举办)

作  者:李静轩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定  价:8.00

I S B N :978754631755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br>    《共和国故事:意气风发(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与第一届全运会举办)》汇集了数十个发生在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与第一届全运会举办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第一个体育训练中心落户西南;北京建成第一个大型射击场等。

TOP目录

一、发展体育运动<br>第一个体育训练中心落户西南<br>贺龙提出开展群众体育运动<br>举办首届全同民族体育会<br>兴办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br>召开全国职工体育工作会议<br>召开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br>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br>陈毅、贺龙寄语棋赛与体育<br>二、发展国防体育<br>贺龙在军队中开展体育运动<br>贺龙阐述发展同防体育<br>北京建成第一个大型射击场<br>青少年开展国防体育运动<br>周恩来提出全民皆体育<br>北京举行全国航海模型比赛<br>贺龙说滑翔为国防体育重点<br>三、第一届全运会<br>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筹备<br>贺龙在第一届全运会上致辞<br>周恩来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TOP书摘

    贺龙得知当时在贵州大学选修班读书的李考云是打篮球的高手,便亲自给贵州军区司令员杨勇打电话,请他支援战斗队。<br>    杨勇只好忍痛割爱,让贺龙把李考云调走。为了让李考云安心训练、努力工作,贺龙还特别交代军区文化部长陈斐琴,要把李考云的爱人一起调来。<br>    在贺龙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西南军区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于1952年1月4日在重庆开幕。参加大会的有11个单位1177人,参观团327人,战斗英雄、劳动模范,西南及重庆各机关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代表共100余人应邀观礼,工人、农民、部队和机关干部约1.5万余人出席了大会。<br>    贺龙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br>    目前举办这样大规模的运动会来提倡和推动人民体育运动是有重大意义的……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随着人民物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体育活动也必然会广泛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十分重视体育的。《共同纲领》中也有明文规定,要提倡国民体育。在今天当我们各项工作任务很繁忙和国家财政经济还有不少困难的时候,我们提倡和推广体育运动,不惜分出一部分精力并尽可能拔出一部分经费来支持这样的一个大会召开,这就是因为发展人民体育运动对加速我国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对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与经济力量,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离的任务。<br>    1951年,贺龙从重庆来到成都,视察西南地区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br>    贺龙到市区进行勘察巡视,信步来到被称为“皇城”的市中心。<br>    500年前,这里是明代藩王所建蜀王府故地,古老的“皇城”早已不留半砖片瓦,空旷的广场上只有风卷起的尘土在满天飞扬。<br>    在“皇城”的东北部,堆积了200多年之久的煤渣和垃圾,犹如一座土山,被当地市民称作“煤山”。在这附近,还有一片片乱葬坟。<br>    而这“皇城”四周的“御河”,也早已变成了臭水沟,成为了污染环境的“发源地”。<br>    贺龙视察以后,决定铲平“煤山”,淘净“御河”,把这片荒废之地,改造成为能够让人民群众锻炼身体的体育场。<br>    为了贯彻这个指示,成都市委和市政府负责人指示道:“立即组织市民进行义务劳动。”<br>    1952年初开始动工,到年底已初步完成了占地lO万平方米的体育场。  这时,贺龙又来成都,并亲自到新建的体育场绕着跑道走了一圈儿。他登上看台,遥望市区高兴地说:“成都有了一个像样的体育场了!”<br>    贺龙又对陪同前来的体委负责同志说:“体育场的入口应该加个门,主席台上还需加个顶盖……”  体委负责同志为贺龙的细致而深深感动,表示一定要把这个体育场建设好。  在成都,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贺龙关心体育事业的足迹。<br>    1953年6月,贺龙来到成都体育专科学校视察。听完负责人的汇报后,他说:“百闻不如一见哪!走,到现场看看去。”说完,他迈开脚步,在运动场、教室、宿舍走了一圈。<br>    建在成都南郊的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是一所解放前开办的培养运动员和体育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br>    解放后,这里陆续招收了一批新教员和新学生。但是,由于开课时间短,经验与训练都不足,学生们到校外参加比赛,一直取不上名次,群众就戏称他们为“零专”。然而,体专的师生们屡输屡赛,斗志不减。<br>    临走时,贺龙笑着对校领导说:“你们不能老是‘零专’吃‘鸭蛋’呀!搞体育,要提高技术。你们是专门学校,成绩不冒尖不行。不要泄气,相信你们能把成绩搞上去。”<br>    学校领导听后,深受鼓舞,表示一定要拿出满意的比赛成绩。<br>    贺龙对成都体育专科学校的关怀并没有停留在语言上。1954年,在贺龙的直接关怀和过问下,国家体委批准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扩建为成都体育学院。并为学校聘请了许多名师来校执教,原西南区体工队的几名老队员也调到这里工作。<br>    在贺龙的关怀下,这所学院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培训体育工作人员的中心。<br>    另外,根据贺龙的指示,又建立了成都滑翔学校、太平寺机场里的省航空俱乐部、凤凰山机场上的市航空俱乐部。后来,贺龙每次到成都,总要去这些地方看看。<br>    贺龙随后又去了重庆,在那里有一个大田湾,原来是一片荒芜的沙丘。<br>    在贺龙的提议下,重庆市动员了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进行义务劳动。人们一锹一镐地修建了“大田湾广场”,昔目的荒芜沙丘成为重庆的第一个群众集会、体育比赛和训练的场所。<br>    1954年11月1日,经贺龙提议,西南行政委员会拨款,在大田湾广场上又开始动工修建一座大型的露天体育场。<br>    贺龙还特意指示要把设计方案交给他看一下。在审定设计方案时,贺龙指示屋顶最好设计成拱形屋顶。<br>    该馆于1954年施工到1959年2月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9544平方米,可容纳5000名观众。<br>    馆内设有运动员休息室、浴室,观众休息厅等。馆内外镶嵌大理石、玻璃瓦,和汉白玉栏杆的石级环绕。<br>    在洁白的体育馆对面,则是体委办公楼,屋顶采用简易型传统屋顶,楼身呈灰绿色,古朴而肃穆。<br>    在重庆期间,贺龙经常到工地视察,无论是重大问题,还是一些细节,他都要过问,并当场解决。<br>    对于一些问题,他指示道:“要多设通道,做到几分钟内观众即可全部退场……”<br>    在贺龙的亲自关注和督促下,三年前还是一片荒丘的大田湾,终于被建成一所理想的体育场所。<br>    这座体育场面积约10万平方米,长360米,宽270米,半圆式田径场可容5万观众观看比赛。看台外是1个大型足球练习场,2个篮球练习场,4个排球练习场,1个适合少年儿童使用的小足球场。<br>    体育场除田径场外,还有草地足球场,机械化喷灌装置。体育场到1956年2月29日竣工。<br>    在贺龙的关怀下,重庆和成都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体育训练中心,新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第一批体育训练基地。<br>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19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87.8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