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畅销套装-悟道与修心•向王阳明和曾国藩学修心:王阳明心学全书+曾国藩 一个人的朝圣路(套装共2册)
畅销套装-悟道与修心•向王阳明和曾国藩学修心:王阳明心学全书+曾国藩 一个人的朝圣路(套装共2册)


畅销套装-悟道与修心•向王阳明和曾国藩学修心:王阳明心学全书+曾国藩 一个人的朝圣路(套装共2册)

作  者:罗智,等

出 版 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定  价:72.60

I S B N :1203733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关于王阳明及心学智慧、曾国藩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畅销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以王阳明自身的经历为主线,以阳明心学为灵魂,深度解析心学的奥秘。从而让读者明白,心学的思维方式是活泼而自由的,其中蕴藏着能洞彻善恶、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择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节奏无比紧张的当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一方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另一方面结合曾国藩书信、日记等文字,对其心理活动和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难发现,曾国藩之所以能被后人推崇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圣人”,与其善于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有着莫大的关联。在他的家乡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巧若拙曾国藩,聪明人行笨功夫”,而这笨功夫就是指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精进。


TOP目录

★《王阳明心学全书》

自序:有一种智慧叫“天人合一”

 1.王阳明之谜

 2.立足于行的奥秘

 3.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4.认识事物的独特智慧

 5.洞悉心灵的终极秘密

 6.创造一切的力量

 7.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8.唤醒更高层次的“本体”思维

 9.不执着思维后会发生什么

 10.“观照”的奇妙作用

 11.激发生命的正能量

 12.由外而内的改变

 13.感觉的神奇力量

 14.超越受限的人生

 15.打造一种超级意志力

 16.心想事成的秘密

 17.改变命运的关键

 18.本体智慧根源于“无”

 19.心灵要与大自然节律合拍

 20.怎样才能高效率做事

 21.突破畏难情绪的诀窍

 22.心即是“理”

 23.如何把事物化繁为简

 24.通达自由的人生境界

 25.“势”中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26.知行合一的秘密

 27.避免“空想”与‘I盲动”

 28.心中自有定盘针

 29.随时使心灵变得更强大

 30.在蛰伏中培养道的能量

 31.怎样控制思维

 32.渴望什么就去争取吧

 33.什么是真正的专注境界

 34.治学在于融会贯通

 35.学问之源泉

 36.做学问的诀窍.

 37.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38.力量源自事上磨炼

 39.动中求静之道

 40.以明镜之心待物

 41.克服深层次的恐惧

 42.意识不受制于外物的秘密

 43.怎样使志向坚定不移

 44.心中没有困难这回事

 45.进步就在每一下努力中

 46.养生的关键是什么

 47.持志之中的奥秘

 48.一切感觉由心掌握

 49.顺应自然规律而行

 50.寻找真正的“自我”

 51.成就自我的关键

 52.参破生死大关

 53.至诚的境界

 54.不动心乃成事之本

 55.在最困难的时候要挺住

 56.用兵之道在于心定

 57.定力是怎样炼成的

 58.探寻心性的奥秘

 59.最佳的心态是什么

 60.调整心境的方法

 61.改变自己的气质

 62.人心自有通天的智慧

 63.让心处于正确的状态

 64.格物致知的天机

 65.超越心的执着

 66.谋略的最高境界

 67.信念的力量

 68.怎样才能有效控制他人

 69.履险如夷的智慧

 70.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71.获得卓越能力的诀窍

 72.本体意识的奇妙作用

 73.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

 74.致良知的秘密

 75.天泉桥之会

 76.碧霞池夜坐

 77.天泉证道

 78.良知究竟在何处

 79.最后的征途

 80.此心光明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第一章崛起于草根之家的千古第一完人

中兴名臣生于蛮荒之地  / 003

王侯将相本无种  / 005

曾氏宗族领袖地位奠立  / 007

好家教成就好孩子  / 009

百方检饬照后人    / 012

他的降生充满神话色彩  / 014

第二章齐家有道,平天下自齐家始

光大祖传“八宝饭”  / 021

勤俭治家,树家风之先  / 025

齐家是平天下第一要义  / 026

孝而不愚乃德之本  / 028

兄不必敏于弟,弟不必贤于兄  / 030

呕心沥血教导诸弟  / 035

穷养儿,富养女  / 037

可怜国藩父母心  / 042

家训高悬,长保家风传久远  / 044

第三章内圣外王,做最好的自己

“血诚”是立身基石  / 051

宦海沉浮要保持好名声  / 055

处事当求稳慎,不可过急  / 058

官场如战场,须谨言慎行    / 063

天下凡事要亲身入局  / 067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 069

第四章卧薪尝胆,此生要做大圣贤

做人的第一件事是立志  / 075

要做圣贤先读圣贤书  / 077

二十年奋斗终中进士  / 079

千金难买真知己  / 084

好师,好友,好榜样  / 089

修身养性,研学朱子  / 093

第五章潜伏官场,羽翼未丰时绝不妄动

钦点翰林无炭敬  / 099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 104

严于律己是官场的护身符  / 107

思报国改名“国藩”  / 109

表忠心上疏直陈时弊  / 111

再上疏惹风波  / 116

亲人亡故思返湘乡  / 119

回乡省亲待出山    / 120

第六章临危受命,墨绖出山招勇办团练

兴办团练  / 129

首次出山首次遇挫  / 132

受排挤招兵买马  / 137

谁说书生不能治军  / 140

湘军规模初创成  / 143

治军严明,打造曾家军  / 147

放权可以做大自己的事业  / 148

第七章英雄要打脱牙齿和血吞

踌躇满志,血祭出师  / 153

首战岳州,损兵折将  / 156

连上两奏折自请治罪  / 158

重振旗鼓攻湘潭  / 160

靖港惨败欲投水寻死  / 162

陷绝境众人落井下石  / 164

左宗棠义激曾国藩  / 167

终于打了第一个胜仗  / 172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  / 175

水陆两师会战城陵矶  / 176

平定湖北风光无限  / 179

第八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屡败屡战勇气佳  / 185

咸鱼翻身,攻占武昌  / 187

盛名之下要头脑清醒  / 189

恶战长江天险田家镇  / 191

九江石达开计胜曾国藩  / 194

曾国藩跌入人生谷底  / 198

塔死罗走,山穷水尽  / 201

东山再起,重建水师  / 204

坚如磐石挺难关  / 205

曾国藩等到了天国内讧这一天  / 207

奔父丧返乡定居  / 210

韬光养晦,大彻大悟   / 212

第九章再度出山,血雨腥风九死一生

变圆通再度出山  / 217

曾国藩遇到了新对手  / 220

重出江湖失靠山  / 221

三河喋血,李续宾全军覆没  / 223

苦心栽培得意门生  / 226

曾国藩找到了太平军的死穴  / 230

受重用署理两江  / 233

咸丰皇帝出了道难题  / 236

驻守祁门,九死一生  / 238

第十章百炼终成钢,荣耀达巅峰

攻陷天京屏障安庆  / 245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 249

曾国藩为什么要杀李秀成  / 253

终生荣耀到达极点  /  258

裁撤湘军,功成身退得善终  / 261

第十一章做圣人是一辈子的修行

接谕旨领军镇压捻军  / 265

剿捻无功受冷落  / 268

开启洋务运动的先河  / 270

整饬革新再操劳  / 274

委曲求全处理“天津教案”  / 278

中国留学事业奠基者  / 281

上海之行——生命最后一站  / 285

最后的嘱托  / 287

大星陨落金陵城  / 290

是谁成就了“圣人”曾国藩  / 292

附录一 曾国藩生平大事年表  /  300

附录二 曾国藩传世语录  /  306

附录三 《曾国藩家书》精选 /  309

附录四 《冰鉴》原文  /  340

参考书目  /  346


TOP书摘

★《王阳明心学全书》

3.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王阳明自幼饱读经、史、子、集,这段话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他向来非常向往古人这种“无入而不自得”、随时都能心安理得的洒脱心态。

没想到老天爷与他开了个玩笑,居然安排了足足三年的时间,让他在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有机会来到龙场这如假包换的夷狄之地,历尽患难,亲身体验这种令人难忘的境界。

昔日尊崇的王大人被剥夺了一切,除了一颗虔诚求道、矢志弘扬道统的心外,别无他物可以依靠。

然而,对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人来说,有这样一颗心就足够了。

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古圣先贤那种“无入而不自得”的心境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王阳明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他生命中的追求。

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是必须面对,逃无可逃的,与其做无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以坦然的心态去应对。

王阳明抛弃了一切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了这种艰难的探索。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亲身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

没有房子,就暂居茅庐、住山洞。

没有菜蔬,就自己开荒种地,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有时断炊了,就挖野菜、摘野果充饥。

随从们都病倒了,王阳明就一人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下来,提水、砍柴、煮粥、做饭,无微不至地服侍随从们,从“王大人”变成了一个合格的“保姆”。

做到这些还不够,随从们客居他乡,缺衣少食,心情郁闷,病体难以康复,王阳明又放下哲学家的架子,声情并茂地讲段子,演小品,唱民歌,千方百计地逗大家开心……

儒家认为,“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儒家向来强调,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是“不器”。

什么是“不器”?

就是一个人的才能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他打通了心灵的某一关节,做什么事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很好。

就像王阳明这样,骑上战马能打仗,张弓搭箭则百步穿杨,拿起笔来能写文章,谈论哲学张口就来,书法练得如走龙蛇、形神兼备,扛起锄头能种菜,走进厨房能做饭,演讲、唱歌等文艺表演更是小菜一碟……

这就是儒家在人才培养上的理想人格——全才。

王阳明因机缘巧合,很幸运地达到了这一至高境界。从此,王阳明之后再无王阳明。

然而,“圣人也由人来做”,在王阳明还没成为圣人之前,整天让他做这么多烦琐的事,有时难免也会无明火起,感到命运对自己如此的不公。

自己不就是因为上了一篇言辞并不十分过激的奏疏吗?竟然因此被贬谪到这么个鬼地方来,受尽非人的折磨,天理何在?!

也许找到这个答案,就能找到王阳明自己苦苦寻找了二十多年的“天理”了。

每当想不通的时候,王阳明便向自己问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圣人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

通过效法古圣先贤,王阳明领悟到了一个能迅速改变心境的方法。

这就是“以心印心”的智慧。

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一种正面积极的能量传送到心中,促使自己摒除忿恨和畏难等各种负面因素,从而使自己的心境和行为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有一句话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道理大家都知道,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因为我们没能达到“以心印心”,即没能真正去体验那些榜样人物的内心境界及信念。

其实,心境的改变就在一念之间。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揣摩那些表现特殊之人在某种境遇下的心态,并模仿他们的信念及做法,不知不觉中,自己就会获得与他们相同的信念及一样的处世方式。

思想的力量虽然很大,但只有当一种想法进入潜意识时,它才能转化为强大的能量。

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我们虽然追求卓越,向往别人的成功,但却没有经常对自己的心灵进行调控,只是简单地说说“要向某人学习”,当然不能获得任何改变的动力。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内心,就会被外界控制住自己的思想,陷入混乱之中。

所以,如果我们想从别人那里获得改变的力量,就一定得有一个在内心“模仿”他人信念的过程。

当你遇到令人困惑的事,受到打击,充满挫折感时,不要因此而沮丧,更不要把当前的事看得太严重,找个地方静静地待一会,让心情放松,借此机会反省一下。

自己的内心是消极的吗?自己是不是在不断地做那些对改变环境毫无帮助的事,如怨天尤人、自怜自贱?这些负面的想法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长久陷入其中,会消耗身心的大量能量,使人面临崩溃的边缘。

现在,请你仔细考虑一下:如果是那些非常优秀的人(如圣人)碰到该情况,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细细地揣摩这一点,让精神和身体尽量放松,在脑海中浮现你所尊崇之人处理当前困境的情境,进入他们的信念之中。

待有了肯定的感觉,仿佛每个细胞都充满了积极的能量后,整个心境和行为都会因此而发生惊人的改变。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要有耐心,在练习中不断摸索经验,巩固成就。

正如古人所说:“君子之学,求尽吾心焉尔。”

君子平常的所作所为,追求的是一种提升自我、彻底认识自己心性的境界,而不是抱有其他功利目的的。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

靖港失败后,曾国藩把自己关在长沙城外,七昼夜不与人说一句话,陷入深刻的反省与思考中。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此次失败成为曾国藩“咬牙立志”的关键一次。曾国藩后来说,他平生有“四大惭”,即四大耻辱,而靖港之败是其一,他说:“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但他经历“此一磨折”,后来才有成功。他还说,他一生“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靖港之败亦是“打脱牙之时”。而“打脱牙和血吞”不是目的,“生平咬牙立志,徐图自强”才是目的。

曾国藩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他认识到,此次失败,也在于水军未经操练,军纪不严。不但打败仗时溃不成军,即使彭玉麟统帅打湘潭取胜时,部下也大肆抢掠。

湘军始建之初,水陆师不仅缺乏实战经验,组织指挥系统上也未能做到层层节制。而临阵作战时,论胆量技勇,兵不如勇,论纪律则勇不如兵。因此曾国藩认识到,必须有得力人员协同管带,加强文武官员的层层节制,才能相互维系。过去,湘军每营仅有一二绅士主持,故纪纲不密,维系不固。靖港之役,就错在“但知轻进之利,不预为退步之地”。而水师之弊,在于没有经战阵之兵勇,全是招募船户水手,编组成军,训练未满一月就拉上前线,故临阵胆怯。因此,曾国藩此后很重视老兵的作用,水陆兵勇编组时,务须新老兵勇互相搭配。

在指挥系统方面,重要的变化是增加统领一级。过去,湘军陆师的编制最高为营一级,由曾国藩直接统辖调遣。营以上设立统领,统率二营或数营。陆师以罗泽南、塔齐布等为统领,水师以杨岳斌、彭玉麟等为统领,由统领指挥营官,曾国藩则指挥统领。这样,在湘军中便出现了旅、团一级的编制,而在实战中,指挥也确实灵便,兵力使用相对集中,比较能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在水师方面,一方面咨札李孟群招募两广水勇一千名,于五月抵达长沙;另外,咨调陈辉龙率广东水师四百名前来参加湘军水师。这支水师配用湖南舵工、水手,以利控制。尤其是在装备上多加洋炮,现在只来六百尊,不足分配。因此,曾国藩又奏请清廷让两广总督购买夷炮数百尊解来长沙。长沙整军后的湘军水陆师,共计一万五千名左右,其战斗力远较衡州出师时强大。曾国藩还认识到,此次靖港之败,也由于赏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他感到,古人用兵,都是先明功罪,但今天多是患难之交,投奔大营来并非是为利禄驱使,因此所订法条难于施行,所以“两次致败,盖由于此”。有鉴于此,这次他驻扎在长沙城南门外的妙高峰上整顿营务。规定:凡是临阵脱逃的将领,不再录用。湘乡团练最早的组织者原湘乡知县朱孙诒,因在宁乡、岳州战役中临阵脱逃,被曾国藩断然逐出湘军。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被裁之列。

经过长沙整军,湘军实力大增。“规模重整,军容复壮矣”。咸丰帝的上谕又称“肃清江面之举,仍借此一军,以资得力”。因此,湘军士气也受到鼓舞。六月,修造战船的工作已经完成,广东总兵陈辉龙也到达长沙,添造浅水拖罟二号,李孟群到广西招募的水手一千余名也回到长沙,与曾国藩所募水勇日夜操练。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9.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