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
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


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

作  者:郑维廉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定  价:27.40

I S B N :9787208026292

所属分类: 生活  >  保健/养生  >  心理健康与心灵疗愈    

标  签:青少年  心理咨询  青少年保健  家庭保健  健身与保健  综合  中国哲学  哲学  心理咨询与辅导  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学  人类心理学  心理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TOP目录

序 周步成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咨询的源头与领域
第一节 六条支流汇成洪流
第二节 指导、咨询和治疗
第二章 咨询师的立体形象
第一节 咨询师的人格一内在的力量
第二节 咨询师的素养一技能与知识
第三节 理想咨询师的自画像
第四节 伊根:一个生动的范例
第三章 学校心理咨询队伍的构成与工作模式
第一节 学校心理咨询师
第二节 咨询队伍的构成
第三节 与教师及父母协作
第四节 咨询工作组的工作模式
第五节 开创我国的学校心理咨询事业
第四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心理咨询运动的困境
第二节 突破传统医学的框架
第三节 操作过程
第四节 运用工作框架的案例
第五章 增强当事人的自我责任
第一节 咨询关系:服务于当事人的手段
第二节 咨询关系的基本形式与侧面
第三节 提供人性的基本营养
第四节 咨询不是单纯的倾听
第五节 工作契约——特殊的手段
第六节 如何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
第七节 发展咨询关系的基本准则与实例
第八节 咨询关系的发展过程
第九节 不同的角色:教师与咨询师
第六章 三大学派对人的不同看法
第一节 精神分析:人是本能和过去的奴隶
第二节 理性方面:人是理性的动物
第三节 人本主义:人人都是的建筑师
第四节 行为矫正技术
第五节 行为咨询的目标与评价
第七章 行为矫正法
第八章 沟通技能——心理咨询的操作工具
第九章 几种常用的操作技法
第十章 测评技能:提供侧面与断面
第十一章 青少年团体咨询
第十二章 家庭治疗:两代人受益
第十三章 人生多歧路:成长中的问题
第十四章 特殊学生的心理咨询
第十五章 青少年的抗拒行为
第十六章 价值咨询:拓展当事人的视野
第十七章 青秒年职业咨询前途的探索
第十八章 青少年的危机咨询
第十九章 青少年几种焦虑障碍
第二十章 青少年抑郁障碍
第二十一章指导家属妥善处理精神分裂症患者
第二十二章中学生心理咨询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TOP书摘

书摘
有些人是否生来就比较适合从事咨询,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专家们都认为,即使生来不适合从事咨询的人也可以通过训练和磨练而改善自己。但人格同技能一样,不是单纯通过读书所能形成的,咨询师取得成功的次数之所以不能与他读书的数量成正比,其原因大抵如此。那么,咨询师应具有或应努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格呢?
首先他至少应该是比较成熟的,具有足够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够针对具体情况适当的运作,适当的爱。较好的咨询师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对于学校咨询师来说,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他们原来往往是教师,过于理性化,过于斯文,凡事从“理”出发。因此,容易使咨询过于理智化。但咨询与“以理服人”的过程却是大相径庭的。
咨询师必须具有比较温暖的人格,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它所创造的良好的情感氛围也有助于当事人的成长。
咨询师必须有清楚的自我图像,有一个建构良好的自我同一性。个人的同一性对任何关系都是必要的,但对于咨询来说却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咨询师和当事人类似于两个在海洋中共同搏击风浪的人,但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渡船,两条船如果各奔东西,可能在大潮中粉身碎骨;如果相互依存,则可能共渡难关。然而,两者都不应失去自己的同一性,而是在风浪的冲击中相互促进,变得更加坚强。
咨询师的人格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母性;荣格曾认为,每一个人的人格之中都包含着男人气和女人气。无论男女咨询师都应该维持一定的母性,但如果咨询师本身的性别认同就存在问题,当前来咨询的学生无意中将他视为母亲时,他的自我同一性就会感受到威胁。
咨询中的母性意味着真诚的爱,不计个人的恩怨,希望孩子尽早成熟。而年少的当事人也往往视咨询师为能满足他一切要求的“母亲”。在学校心理咨询的环境中,这种“母子关系”在咨询早期阶段往往是难免的。当学生将咨询师视为“母亲”时,我们该如何反应呢?一种反应是对此感到惊慌,另一种是喜欢。前一种反应使我们容易采取防御的姿态,作出种种不必要的解释;后一种则助长了来咨询学生的依赖性。
在咨询早期,当咨询师被视为“母亲”时,他应该能够承受,但他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度理智的“母亲”。若干次咨询后,这种关系应该向更现实的方向转变。在咨询初期,急迫需要帮
助的学生将母亲的形象投射至咨询师身上,认为咨询师具有全能全智和其他人并不具备的品质,对此咨询师不必迫不及待地给以解释。我们的母亲是如何打消我们对她的全能全智的想象的?她们只是等待,待我们成熟了,我们自己能找到答案。咨询时,学生的情况也一样,当他们不需要视咨询师为万能时,他们也就不再会这样来看待我们了。
咨询师的人格必须具有充分的刚性,能够承受牵拉与压缩。当当事人视他为八尺金刚时,他处之泰然;当当事人视他为三尺侏儒时,他依然愉快。正因为当事人厶有这种喜怒无常的态度,咨询师就必须具有不易被歪曲的清晰的自我图像。
多少年来,面对精神障碍这一宇宙间最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人们惊恐万端,束手无策,只好将命运拱手交与鬼神安排。这一领域成了唯心主义最顽固的堡垒。直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自然科学的节节胜利,理性的曙光才终于透进这一领域的漫漫长夜。
精神分析学派高举起唯物主义的大旗,开创了心理治疗的先河。但是,在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影响下出现的精神分析学派,企图将复杂的、受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精神现象,还原为由个别生物学因素引发的、单一和单向的因果联系。它一味追求对始因的解释,片面强调人的内在的生物驱力和幼年期的病理心理根源,其结果是将人视为过去与本能的奴隶。他们以为,对早期的内在心理冲突的分析便能解除人们的心理障碍,但实际上往往反而使问题变得难以解决,因为过去已无法改变。一般来说,对遥远始因的追索,无助于当事人创造未来。而且,精神分析的人格重建,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目标,无法验证,也缺乏可操作性。
行为主义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人完全是环境的产物,具有充分的可塑性,它给出一整套操纵环境变量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但经典的行为主义忽视了人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人变成受制于外力的机器。
理性主义强调人不是受制于本能,而是服从理性的动物,它强调人能够控制自身,强调意识,这无疑抓住了问题的一个关键。但是,理性主义的意识有点儿类似于输入的程序。
在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人本主义更进一步,提出了对解决精神障碍问题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观点:人既非一般动物,也非机器。人是具有充分潜力或能动性的整体。因此,开发此种潜力,便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努力方向。
可见,各个学派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基本看法,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层开的方法。
价值观是非常复杂的现象。为了对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深刻的了解,就需要知道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鼓动人们干什么和不干什么;它对人们的情感发生何种影响。以上三个方面,即发展、行为、情感,对价值观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我们可以把价值观看作是一种信念或观念,它规定或决定了与需求或目标相关的可接纳的或偏好的行为。换句话说,价值观是引导与需求或目标相关的行为倾向的观念。在这里,需求和月标是两个关键词,因为价值观不仅告诉我们什么可以接纳(有价值的),什么不能接纳(无价值的),而且反映了我们的需求及满足需求的方式。同时,价值观也告诉我们,如何设定和监测目标。但是,需求、价值和目标这三者在逻辑上和实践上也会发生冲突。这就需要咨询师帮助澄清、调整。这里,先让我们扼要地考察一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需求和价值是相关联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价值是由需求所限定的,并以某种方式满足需求。例如,某件事是我们的重要的需求,我们就会把它看成有很高的价值。沙漠中因缺水而将死的人,把水的价值视为无比珍贵。如果小张热恋着小王,而小李热恋着小周,他们便对自己的女朋友和另一人的女朋友赋予不同的价值。西心斯基(Vivienne. Sicinski)提出了一个四种水平的需求系统,它比马斯洛的需求系统更为简单,但是与价值观发展及决策更为相近。第一水平是基础需求,基本上相当于马斯洛的基本需求。第二水平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将影响人们的某些社会功能。例如,如果某人的美学需求未得到适当的发展,他便没有能力享受某些文化生活。第三水平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其一般的社会功能,使人社会适应不良。例如,某人追求各种社会联系、友谊的需求如果从来未得到满足,他的后半生很可能难以得到足够韵友谊。第四水平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影响个人的情绪发展和成长;尽管他的社会功能可能仍然完好。按照西心斯基的观点,如果价值观系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能帮助和引导人们满足上述不同水平的需求。
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不同的层次性。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身、心健康正受到威胁的当事人。我们的目标,首先要使他恢复正常的功能,然盾才谈得上其他事情。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强加某种价值观给当事人,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她的意愿,帮助他选择更为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发展,也更加切合实际的价值观或目标。只要这种价值观不违背现行社会道德,我们便可以根据当事人的需要和愿望,帮助他发掘他的目标中的积极意义,以便有助于他的各个层次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在我国,进行价值咨询特别要注意澄清“公”与“私”的矛盾。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应该是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达到更加完美结合的阶段。由于生产力进一步社会化,文明程度更加提高,理想主义的价值观更加发扬,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同时也更为盛行。总的来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日益具有更大的一致性;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要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在向前不断迈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将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契合起来。
在心理咨询中,由于工作对象和工作目标的特殊性,在帮助当事人进行价值选择时,需要更大的宽松度。我们认为,可以将社会效果作为价值选择的基本标准。只要有利于、至少无损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价值选择,都在可以考虑之列。只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无法统一、以至损害集体利益的时候,我们才要求当事人作出妥协。一般来说,当事人自己的价值需求,正是他改善自己的动力。
人的价值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各层次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为了更便于把握问题,我们可以把各种需求划分为以物质或实用的满足为主的实用主义价值需求和以精神满足(受到社会的赞许,情感的满足,才能的发挥等)为主的理想主义价值需求。在价值咨询中,我们不仅要抓住主要矛盾,帮助当事人实现自己的主要价值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发掘他的价值行为中的积极因素(物质的或精神的),使他能兼顾其他需求,并使他看到各种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
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也因人而异。脱离实际的价值要求,容易带来难以解脱的心理冲突。这是心理咨询师不能不加以考虑的。此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咨询师自身必须具有坚定、明确、统一、协调的价值观体系。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532

版  次:2000年10月第5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62.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