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海德格尔传
海德格尔传


海德格尔传

作  者:夏汉苹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年11月

定  价:10.00

I S B N :978753542269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杰出学者  >  人文/社会学家    

标  签:海德格尔  名家作品及研究  德国及德意志哲学  欧美哲学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生平,及他的主要著作与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他的一生及其思想作了客观的阐释,特别对他接受中国老子的思想的文字很有历史意义。
本书记述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生平,及他的主要著作与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他的一生及其思想作了客观的阐释,特别对他接受中国老子的思想的文字很有历史意义。

TOP目录

上篇
第一章 走出麦氏教堂镇的勤奋少年
第二章 神职幻想及其破灭
第三章 艰难的求职历程
第四章 幸遇胡塞尔
第五章 离经叛教的婚姻
第六章 马堡大学的教授生涯
第七章 重返弗莱堡大学
第八章 纳粹嫌疑案
第九章 晚年归隐
中篇
第十章 存在问题,一个充满诱惑的古老命题
第十一章 现象学,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工具
第十二章 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分析
第十三章 真理存在的方式和过程
第十四章 拯救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下篇
第十五章 海德格尔论语言
第十六章 海德格尔论诗
第十七章 海德格尔论技术
第十八章 老庄哲学对海德格尔的影响
第十九章 海德格尔与禅宗
第二十章 海德格尔哲学的影响
海德格尔生平年表

TOP书摘

书摘
  麦氏教堂镇是德国西南部巴登地区的一个乡间小镇。这里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经济非常落后。但是,这个落后的地区却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相当不错的初等教育。就连麦氏教堂这个小镇的名字,也有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美丽传说。
  据说公元7世纪,有一个姓麦的人踏上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他喜欢上了这里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丛林、肥沃广袤的原野、以及原野上辛勤劳作的农民。于是他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定居下来,并且倾其所有,建了一座简易的教堂,向周围的居民传播福音。他憧憬着居民按天主的旨意生活,并在天主的指点下走上幸福的道路。他为人和善、言辞恳切,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于是,四乡八邻的人们便常常聚集到这里听他布道。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了一个政治文化中心。人们感念麦氏传播福音的功德,便干脆将这个小镇命名为麦氏教堂镇。
  麦氏教堂镇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是公元11世纪,Rohrdarf伯爵以麦氏教堂镇为中心,统治着从巴登湖到莱茵河的美丽富饶的辽阔领地,这样,麦氏教堂镇便成了一个小公国的首府,成了天主教在德国西南部统治的中心。伯爵无嗣,他死后,领地被Walburg家族占有,一直统治到1300年。此后又几经易手,到1806年,又成了巴登伯爵的领地。
  麦氏教堂镇也有过悲惨的过去。这里地处德国边境,与法国相邻,且多次遭受法国人的入侵。1688年左右,还曾被法国统治过一个短暂的时期。
  到了近代,由于工业的落后,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逐渐丧失,到了18世纪末期,麦氏教堂已沦落为一个乡间小镇,为乡级政府所在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天主教的慷慨维护下,这个小镇的宗教文化繁荣,初等教育发达。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终于骄傲地孕育了两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个是17世纪的天主教思想家亚伯拉罕,一个便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出生于镇上的一个下层劳动者家庭,家境十分贫寒,世世代代都是体力劳动者。他的祖父是鞋匠,父亲是教堂司事,靠在天主教堂做杂役为生,专事打扫教堂,看管圣器。教堂司事是一种地位十分低下的工作,肯做这类工作的人,大都忠厚老实,同时很虔诚。但是,他们常常遭人歧视,收入微薄,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好在老海德格尔还有箍酒桶的手艺,于是,便在干完教堂杂役的工作之余,也出去打打零工,以养家煳口。家庭的这种社会地位和贫困生活,对海德格尔后来的成长以及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麦氏教堂镇正演义着一场以宗教为诱因的政治风波,这场风波也对海德格尔的少年生活及其早期信仰产生过重要影响。
  这场政治风波应追溯到1870年。是年,罗马教皇主持召开了天主教大会,大会通过了一条新的教义,规定罗马教皇具有同天主相类似的绝对权威。新教义的颁布在天主教地区导致极大的纠纷。教会中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于是,地方教会分裂为两大派:一派为正统天主教,一派为旧天主教。正统天主教由支持教皇颁布的新教义的牧师和教民组成,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的天主教徒;旧天主教由反对教皇颁布的新教义的牧师和教民组成,因为他们只承认1870年以前的老教义,所以被称为旧天主教。严格来说,这场纠纷一直延续到当代都没有平息,所不同的是,现在的纠纷只具有单纯的神学和宗教意义,纯粹是教会内部的纠纷;而当时却具有十分明确的社会政治内容。
  顺从罗马教廷,信奉新教义的所谓正统天主教徒在当时都是少数巨富、商贾、城市知识分子、以及包括工人在内的城市居民;而反对新教义,与罗马教廷分庭抗礼的是地方教会领导下大多数贫苦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麦氏教堂镇没有工业,也就没有工人,所以,在这里,正统天主教会是富人的同义语,聚集在旧天主教旗帜下的都是手工业者和农民。新旧教会的对立,演变成了社会贫富阵营的对立。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人口比例大,因此旧天主教教民占整个教民的大多数,但当时的巴登州政府是中产阶级民主政府,支持富人的教会,压制旧天主教会的活动。麦氏教堂镇的旧天主教教民正是在政府的压制下失去教堂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针对麦氏教堂镇旧天主教的多数势力,政府命令旧天主教教会允许自由派教徒使用老教堂做弥撒。旧天主教会为了不和自由派同流合污,不得不从教堂撤出。然
后,他们把一个水果储藏库略加修缮,临时改作祭祀上帝的场所。
  这样,老海德格尔被迫把一家人从较为舒适的司事房搬到储藏库的厢房,即原来做箍桶作坊的一间小矮屋里。老海德格尔继续在临时教堂里做杂役,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是在这间小厢房里出生,在储藏室里受洗礼,在紧张的政治空气中呀呀学语。
  小海德格尔不仅是这场政治风波的目击者,而且是这场政治风波的直接参与者。海德格尔5岁的时候已显露出沉着、机敏的秉性,并做了一件为旧天主教民广为传颂的壮举。
  在麦氏教堂镇的宗教纠纷中,被赶出教堂的杂役司事们是斗争的中坚力量,为此经常受到警方的追捕。
  一个周末的晚上,夜幕正在降临。由于两教的斗争又趋紧张,此时小镇的街道上已经少有行人。即使偶尔有一两个路人,也是行色匆匆,逐渐阴暗的街道显得极为冷清。在学校操场上玩耍后的小海德格尔也匆匆向家里走去,他必须赶快回家,否则,又得挨父母的一顿训斥。小海德格尔便小跑着往家中奔去。
  突然,一只有力的大手抓住了他瘦小的胳膊,并将他一把拉进了一条阴暗的小巷道。小海德格尔顿感一阵惊恐,刚要大叫,嘴巴却被那人的另一只手给堵住了。海德格尔抬起惊恐的眼睛,这才发现,原来是教堂里的门卫。这位叔叔是小海德格尔父亲的朋友,茶余饭后,经常到海德格尔家里来,与老海德格尔一起探讨时事,谈论宗教之间的纠纷。昨天晚上,这位叔叔还匆匆到过海德格尔家,告诉小海德格尔的父亲,说警察正要抓他,他必须出去躲几天,希望老海德格尔关照一下他的妻子和孩子,说完便惊惶地离去了。可是现在他怎么又回来了呢?
  那位叔叔把小海德格尔拉到一个角落里,急急忙忙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塞进他的小手里,十分慎重地说:“这是教堂大门的钥匙,你明天一定要在做礼拜之前将大门打开,千万别误事呀!”看着司事叔叔期待的眼神、庄重的面容,小海德格尔仿佛明白了这把钥匙的份量,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钥匙,坚定地点了点头,然后辞别了司事叔叔,快步跑回家去。
  回到家里,他本想将钥匙交给父亲,但转念一想,叔叔将钥匙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独立完成好这个任务!于是他破例没有要求父亲给他讲《圣经》里的故事,而是早早地上床睡觉去了。睡梦中的他,将钥匙紧紧地捏在手里,搁在胸口上,准备明天天一亮就起床开门,让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以及小朋友们能按时做礼拜。
  可是,待海德格尔睁开眼睛时,还是晚了那么一点点。朝阳已经透过窗前的树隙照到了他的小床上,小鸟已在窗台上悠扬地唱开了。

  海德格尔获得博土学位以后,非常想留在弗莱堡大学从事教师工作。于是海德格尔博士毕业后并没有离校,而是继续留在弗莱堡大学,着手教职论文的起草。
  关于教职论文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可能很陌生,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所谓教职论文,是德国高校教育的一项特殊规定。根据德国的教育制度,大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并没有资格直接进入高等学校执教,不要说当教授,就是连当讲师的资格也没有。要想跻身高等学府的教师行列,必须再写一本学术著作,交高校学术机构审定,申请高等学校的授课资格。高校学术机构接受申请后,将召开专题会议,审定申请者送交的学术论文。只有当审定者们认为申请者的著作达到了该领域的高水平,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才报相应的一级政府的教育部门批准,授予申请者的授课资格。我们把这样一种具有专门作用的论文称之为教职论文。
  应该说海德格尔的求职路开始就不顺。正当海德格尔埋头教职论文的写作时,发生了两件不利的事:一是海德格尔的博土导师的外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海德格尔的博士导师Schneiber应聘赴Strassburg大学任教,这就使海德格尔面临两难选择:既想跟随Schneiber继续他的学业,同时又不愿意离开弗莱堡大学。最后他还是留下来了,使他不得不中途更换导师,转由李凯尔特当他的导师。
  在德国大学中,中途更换导师是一件极为不利的事,首先将会影响学习的进程。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宗教的因素,使他日后的晋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Schneiber是天主教哲学家,尽管海德格尔在理论上与Schneiber并没有多少共同的语言,但Schneiber毕竟是他的博土导师,他的晋升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他的支持,他的离去,使海德格尔处在了无人关照的境地。而李凯尔特正是因为海德格尔是天主教哲学家的弟子,也就没有真正指导过海德格尔,于是就让在行政上很有影响的天主教历史学教授Finke去关照海德格尔。Finke非常赏识海德格尔的天赋,对海德格尔也的确十分关照,但毕竟与导师这一关系还是隔了一层。这些不利的因素,在海德格尔日后谋求教授职位的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进入1914年,整个欧洲火药味很浓,并终于于当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海德格尔也于当年10月应征人伍,好在很快因心脏病复发,离开部队,作为预备役人员听候调遣。这一
次的发病,倒是帮助了海德格尔,使他得以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仍然能够在书斋里完成他的教职论文。
  在海德格尔的高校教职论文完成的过程中,给予他最大帮助的是他的同事兼朋友Krebs。
  严格说来,海德格尔与Krebs的相识与相交,机缘并不好,但海德格尔却使其发展成了一段深厚的友情。
  起因是这样的,Schneiber走后,教授空缺一直留着,以待海德格尔做完高校教职论文后就任。为了教学上的需要,Finke专门从罗马请来了一位年轻人,让他以编外讲师的身份主讲哲学课程,这个年轻人就是Krebs。当时Krebs年长海德格尔8岁,已经完成了高校教职论文,正在寻找着晋升教授的机会,这次被请进弗莱堡大学,显然就成了海德格尔的主要竞争对手。而海德格尔则很善于处理与Krebs的关系。他明明知道彼此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但他听到要聘请Krebs的消息之后,还专程去罗马拜访了他,并和他交上了朋友。初次交往,海德格尔就成功地在Krebs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Krebs认为,海德格尔是一个具有敏锐的头脑,且十分谦虚,今后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人。
  Krebs来到弗莱堡大学以后,海德格尔与他的交往就更加密切了。他们两人经常一起出去散步,讨论哲学和宗教问题。Krebs还经常在讲课之前,把他要讲述的内容向海德格尔预讲一
遍,征求海德格尔的意见,海德格尔也总是诚恳地讲出自己的看法。海德格尔与Krebs的这段友谊,使海德格尔在完成高校教职论文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如前所述,海德格尔的高校教职论文名义上是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的,实际上是在Finke的关心下完成的。起初,海德格尔本来打算写一本关于研究数学问题的逻辑哲学专著,一是因为他当时对数学逻辑有着深厚的兴趣;二是因为他自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高等数学,对数学逻辑中的概念问题十分熟悉,写一本关于数学概念的逻辑专著应成竹在胸。但是Finke教授却不同意。由于他此时仍然是海德格尔经济上的支持者,也是海德格尔目前唯一能够依赖的晋升阶梯,所以海德格尔不得不接受他的意见,以哲学史为题材作高校教职论文,题目为《邓·司各特的范畴学说和意义理论》。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70

版  次:2001年11月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2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