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张爱玲 她从海上来(民国人文温暖插画纪念版)
张爱玲 她从海上来(民国人文温暖插画纪念版)


张爱玲 她从海上来(民国人文温暖插画纪念版)

作  者:艾嘉,覃苗

出 版 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定  价:34.80

I S B N :978751830951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TOP作者简介

  艾嘉,乐读书,擅琴筝,喜书画。妙笔一支,遍行天涯。定居于京都繁华,内心却向往旧时纯雅。但求岁月简静,万物安好。

TOP目录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传奇与现实的镜花缘

3    李菊耦的小姐楼

5    光荣的起点与灰暗的转身

11    东床快婿的不快乐

14    你会怎么看李鸿章

17    空把凌云志,化作赏月心

22    孑然孤立,一无倚著

爱恨迟迟

27    人生若只如初见

30    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35    作为母亲,黄素琼失败了

43    “不爱”比“爱”更难

47    从美的巅峰摔下来

天津的依恋,上海的决裂

55    原来也是“天津卫”

62    我知道,他喜欢我

69    孙用蕃的同榻之好

74    你打她,我就打死你

人生就是一场华丽缘

83    营救

85    相处也是一门学问

89    难的不是伪装矫饰,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91    清平的机智见识

95    我爱与不爱,都和你无关

99    请速来函,以慰老怀

两个人的56年

103   与炎樱年少时相逢

106   香港的同学少年

112   回到上海大世界

115   人是因为机智而可爱

119   我要是个男人就好了,给你省了多少事

这个男人不能爱

125   人生的快乐就在那一撒把

130   低到尘埃

138   有凤来仪前世今生

150   胡兰成PK陈世美

162   疯人的逻辑:三美四美小团圆

169   断了,心酸眼亮

那一抹别样的颜色

179   爽直明俏的苏青

182   一口茶滚烫在嘴,怎么下咽

187   我看你,觉得一万个好

192   南辕北辙

咖啡底都是苦的

203   浮花浪蕊

209   美国梦与胡适

213   赖雅,你也在这里吗

218   结婚,但不要孩子

222   自己爱的人正好爱着自己

226   平实也是一种幸福

230   命运让你痛,你却要回报以歌

238   人生就是一场场考验

倾城之恋的香港

245   二中门前邂逅张爱玲

249       去浅水湾寻那堵墙

TOP书摘

  光荣的起点与灰暗的转身

  遗传有着隐秘的力量,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枝节细末处,总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发现一点巧合。就像张爱玲说的“遗传就是这样神秘飘忽”,似乎这个家族成员都有一支生花妙笔。

  1943年,张爱玲在上海发表了包括“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金锁记》在内的一系列力作,一刹那间轰动上海滩。1871年,她的祖父——张佩纶,名列进士榜第二十四位,次年进入翰林院。1845—1846年,她的曾外祖父——李鸿章,在初次会试落榜后即以“年家子”的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次年,李鸿章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

  而这些只是一个光荣的起点。1876年,28岁的张佩纶因表现优异,官至侍讲,署左副都御使,也就是拥有了可以单独上书的权利。言官生涯的九年里,他评议朝政、弹劾污吏,用文字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好不得意。也正因为“直声”,他成为朝廷红人。后来,一疏上闻,四方传诵,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连平日张佩纶爱穿的竹布长衫,都被大家竞相模仿,成为时尚。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里面,很真实地再现了张佩纶当年的“盛况”。

  上头竟说一句听一句起来,半年间那一个笔头上,不知被他拔掉了多少红顶儿。满朝人人侧目,他到处屁也不敢放一个。……人家愈怕,仑樵[1]却愈得意,米也不愁没了,钱也不愁少了,车马衣服也华丽了,房屋也换了高大的了,正是堂上一呼,堂下百诺;气焰熏天,公卿倒屣;门前车马,早晚填塞。

  张佩纶靠着一支笔杆子,成为当时清廷“清流党”的重要人物。

  明清两朝很流行清流之说,看着忠直、刚正不阿,打着“为了国家”的旗号,把看着不顺眼的事和人,拿来说一番事。这里面肯定不乏用心纯粹的人。但是,也有不少人,在我看来,不过是为官为政的另外一种姿态。

  但张佩纶的确是因为忠直而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时,“内则不避权要,外则论议锋厉,满朝侧目。”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杨约翰曾对人说:“在华所见大臣,忠清无气习者惟佩纶一人。”

  适逢法国侵略越南,觊觎我国南部,张佩纶连上书数十篇,力主抗法。当时与宝廷、黄体芳和何金寿为“四谏”成员。这正是清流一派的鼎盛时期,他们作为清流中负气敢谏的人物名噪一时。这几个中坚力量,都以文学侍从之臣而得以重用,成为手握重权的钦差。

  然而,当他被派往福建会办海疆事务时,当他意气风发想在福建办出个样子时,他的人生,他亮丽明媚的前半生,灰暗地转身了。是不是人都不能太顺?否则物极必反?

  我们不能把《孽海花》当作考据来读,毕竟曾朴像一切名士派的文人一样醉心于制造佳话。但张佩纶宦海沉浮、大起大落,时运乖蹇,经过文学的渲染,的确就是一部传奇。

  1884年,张佩纶来到福建。当时法军早已虎视眈眈,就等着打这一仗。而清朝水师实在是没有几斤几两,我们从小学近代史,都知道,一到打水战,都是惨败的结局。好不容易出了个丁汝昌,也只是一个爱国主义的红色典型,其实还是一个惨烈的例子。所以说,张佩纶,一个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文弱书生,会办海疆,稍微清醒理智一点的人都知道,赢的概率有多小。

  他自己也打算先到那里了解情况,然后奏明朝廷时局与自己的实力并不匹配。如果能被召回,那敢情好。如果朝廷不改初衷,那自己就“设辞弃病”。然而,人生有很多事情总在不经意间被命运之手牵引到另一条道上。有时候,就是那么一下子的改变,可能你会错过一个人,可能你会错过某件事,更有时候,你的人生会大抄底,全盘皆错。

  一到福建,张佩纶就改变了想法。他慷慨陈词,心雄万夫,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甚至进驻战争最前沿马尾船政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改变了初衷,由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变成激昂万千的将士。

  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一仗完全没有把握,在他给侄子张人俊的信中,满纸凄苦悲凉,对这场战争他哪有什么把握。所以,我真的很佩服他。他放弃了庸俗自私的虚与委蛇、自我保全,豪迈立于信仰的巅峰。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壮怀激烈,满腔悲壮。

  这样的纵情一搏,这样慷慨激昂的情怀,成全的是一个男人的雄心,一个叱咤风云、策马扬鞭、响当当的男人梦想。

  然而这是一场输定了的战争。这一年的七月,法军在大风雨中出兵,让全无防范的清军措手不及,加上兵器陈旧,“所部五营溃,其三营歼焉。”

  有一个笑话是说,溃败后的统帅张佩纶,临阵脱逃,逃亡路途还不忘啃猪脚。时人以联戏曰:“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来无恙。”其实,人生本来就有很多面,平时展现出来的都是拿得上台面的,但在突发事件临阵关头,有时候可能就有些走样。有时候人倒是因为不完美,而变得生动。

  这个人,因为有着这些缺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画中人物。或许,人也应该学得平和一些,学会理解每一种状况。

  当然,这个男人毕竟还是做错了。不仅丢兵弃甲,还让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船厂毁于一旦。这场著名的“马江之战”使张佩纶一番建功立业的雄心成为话柄。他遭到朝野上下的齐声谴责,朝廷很快问罪下来,革职流放到黑龙江热河。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大32

加载页面用时:42.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