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社科博士文库)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社科博士文库)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社科博士文库)

作  者:袁铎 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 书: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定  价:26.00

I S B N :978750047274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哲学理论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是一种针对意识形态本身的局限性,通过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旨在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文化性和阶级性的哲学思潮和政治理念。本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丹尼尔·贝尔、弗朗西斯·福山、维尔纳·桑巴特、西摩·马丁·李普塞特等人的思想为把手,全面梳理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演变历程;运用比较分析法,以苏东剧变的教训为参照,揭示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主要表现、特征、本质及其危害,说明加强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大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TOP作者简介

袁铎,1965年生,陕西省岐山县人。1988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政治教育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湛江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参加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和参加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项,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TOP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追本溯源: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之流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幽灵的横空出世与西方的驱魔之路
一 恐惧与战栗:神圣同盟的结成
二 打压与演变:热战之后的冷战
三 接触与遏制:冷战之后的延续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分裂与自我消解
一 第二国际的破产:马克思主义分裂的开端
二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喝彩声来自何处
三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苏东剧变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家族曝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之扫描
第一节 家族脸谱(上)——丹尼尔·贝尔与意识形态终结论
一 丹尼尔·贝尔与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二 美国社会的独特性与意识形态的终结
第二节 家族脸谱(中)——弗朗西斯·福山与历史终结论
一 西方的福音:共产主义世界出人意料的大面积塌方
二 历史、历史的终结与世界普遍史的可能性
第三节 家族脸谱(下)——维尔纳·桑巴特与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
一 美国例外论的由来及其演变
二 维尔纳·桑巴特的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
三 美国例外论与美国社会主义失败论
第三章 冷眼观潮: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两次高潮
第一节 50年代中期: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第一次高潮
一 米兰会议与意识形态是否终结的持续争论
二 哥德斯堡纲领与社会民主党的彻底转向
第二节 80年代中后期: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第二次高潮
一 重提斯大林问题的背后: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 苏东剧变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
第四章 掩卷长思: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之缘由
第一节 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政治文化
一 社会主义革命对美国自由观念的挑战
二 社会主义革命对美国民主制度优越论的挑战
三 社会主义革命对美国温和革命论的挑战
第二节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背离
一 意识形态理论的教条和僵化
二 实践的失误对社会主义国家声誉的损害
第三节 超越意识形态的理论冲动和客观现实性
一 价值中立与传统意识形态的消解
二 政治运动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三 西方社会的巨变与意识形态的终结
第五章 挑战与回应:全球化背景下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
第一节 中国遭遇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时代背景
一 全球性、全球主义与全球化及其争论
二 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第二节 中国遭遇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三大表现
一 新自由主义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弱化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与英雄主义的退场
三 消费主义的盛行与理想信念的丧失
第六章 弱化与强化的动态平衡: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底线意识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 从义气之争的强化到求真务实的弱化
二 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性变革
三 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途径
第二节 国家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重塑
一 国家形象与国家权力
二 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和原则
三 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TOP书摘

第一章 追本溯源: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之流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幽灵的横空出世与西方的驱魔之路
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差异和外在紧张。无论是语言辱骂、武力干涉、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还是和平演变策略的最终形成,都是这种内在差异和外在紧张的集中反应。马克思主义的横空出世,注定了西方驱魔之路的“艰辛”和徒劳。
  一 恐惧与战栗:神圣同盟的结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了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追求和制度设计的理论诉求和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刚一诞生,欧美的资产阶级出于本能的反应和阶级利益的需要,竭力试图扼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种状况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画:“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对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和致命的打击。从此,他们就开始了以语言辱骂、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武力镇压为能事的驱魔之路,在恐惧与战栗中结成了神圣同盟。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4

加载页面用时:78.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