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申论•面试——2016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实战教材
申论•面试——2016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实战教材


申论•面试——2016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实战教材

作  者:高守国

出 版 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509364529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考试  >  公务员考试    

标  签: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考试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结构科学合理,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拨云见日。以深入剖析2015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真题开篇,围绕历年真题,紧扣考试大纲。本书实用性强,切合考生需求,是授人以渔的公考教材。全书字里行间充满着答题方法、技巧、经验和注意事项,讲解生动,举例翔实,循循善诱,理论与实践紧密借结合。

TOP作者简介

  高守国,多年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研究,长期在公务员考试领域一线进行辅导和教学,深谙公务员考试学科的内在规律,总结梳理能力强,思路清晰。

TOP目录

  申论部分

  第一篇:深入剖析2015年国考真题

  2015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2015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B卷)

  第二篇:钻研透历年国考真题

  第1讲:2014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第2讲:2014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B卷)

  第3讲:2013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第4讲:2013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B卷)

  第5讲:2012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第6讲:2012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B卷)

  第7讲: 2011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第8讲: 2011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B卷)

  第9讲: 2010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第10讲: 2010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B卷)

  第11讲: 2009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

  第12讲: 2008年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

  第三篇:精讲精析联考真题

  第1讲:2014年4月12日各省市区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第2讲:2013年4月13日各省市区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第3讲:2012年4月21日各省市区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第4讲:2011年4月24日各省市区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第5讲:2011年9月17日各省市区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面试部分

  第四篇:讲精讲透历年面试真题

   综合分析能力试题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试题

   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试题

   应变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试题

  第五篇:深入解析主要面试题型

  第1讲:结构化面谈题型

  第2讲:情景模拟题型

  第3讲:无领导小组讨论题型

  第六篇:面试实战考场体验

  第1讲:体验面试的紧张答题气氛

  第2讲:体验面试的统筹时间安排

  第3讲:体验面试的科学答题进程

  第4讲:体验面试各类题答题方法

  第5讲:体验整个面试过程的经历

  附录:如何学习运用政治文献

  第1讲:学好用好党的十八大报告

  第2讲:学好用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3讲:学好用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TOP书摘

  二、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作答思路】

  看法类的试题,题目如果有“观点明确”这一要求,作答时一定要首先表明立场,同意不同意、是与非一定要明确。从“给定资料2”可看出,新技术的使用是不能够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的。给定资料中多处暗含这一判断,比如“按道理来说”“从理论上说”“现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还要在未来的研究汇总继续观察” ……都或隐或明地表露出来。这道题关键的考查点在阐明看法上。作答内容要在分析、论述上下功夫,要答得有理有据,分析上要力求全面,既要从新技术层面分析,又要从社会结构特点上分析,还要从当前现实、长远发展上去分析。

  【问题答卷及点评】

  (一)

  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新技术的使用能够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理由如下:(1)新技术的使用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为新市民的求职就业提供了方便,有利于打破社会结构的屏障。(2)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农民工的思路和沟通渠道,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交流和融合。(3)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权利保护、声音表达和救济途径,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同时要看到,靠新技术突破很难,掌握大量技术和资源的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但是农民工得到的更少。从政府角度讲,还要避免出现马太效应,尽量让新技术更多地造福农民工。问题点评:这份作答的问题,首先是观点不明确。先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但随后又说到靠新技术很难突破,表面看起来答得很严谨,话不说“满”,但事实上却让人感觉到观点不鲜明。对于申论试题中有“观点明确”要求的谈看法,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观点不要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其次,(1)(2)(3)是说新技术使用的好处,这跟观点没有必然关系,新技术有这么多好处跟能突破社会结构屏障没有必然关系。最后,“从政府角度讲”,不明就里,这一句是解决问题的表达方式。此题是谈看法、论述观点,是综合分析题,没必要答解决问题的内容,更不能答跟能不能突破社会结构无关的话。

  (二)

  我的看法如下: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平因掌握的信息不一致而带来的鸿沟,从理论上说,可以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也可以弥合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社会不平等现象产生的裂痕,在实践中,也能为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求职、娱乐文化、情感交流、主体性表达以及集体性维权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依然无法彻底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因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能从中获得的便利,强势阶层将会获得更多,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还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分化。问题点评:先说小问题,“我的看法如下”这句没用,作答申论要起笔就答正题,本来字数就少,不够用,没必要把有限的字数浪费在废话上。用“一方面” 来分层答题,一定要带上“另一方面”,不能有了前面没了后边。答题,标点符号很重要,一定要用好标点符号,不能一逗到底,这在卷面上会显得很乱。再说大问题,这份作答的观点是不能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但在作答时先说新技术对改善社会结构的益处,然后再用“但”转折,结尾处才表露观点,前面还加了“无法彻底”进行限制,解释(也可以说是论证)这个观点的话就一句“因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能从中获得的便利,强势阶层将会获得更多,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还有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分化”。观点不明确、没有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论述不全面,连题中明确的要求都达不到,这是答申论的大忌。

  (三)

  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是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新生代的农民工掌握了网络新技术,就有助于他们融入城市和社会。在新技术面前,所有人都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和各种各样的机会。尽管有马太效应,但是新技术对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消除社会之间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公正都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农民工使用新技术在就业求职、娱乐消费、亲情沟通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方便,还增加了表达的渠道,维护了自己的权益等等。虽然新技术现在只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普通人和信息垄断者的某种鸿沟,但未来我们相信一定能够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问题点评:这份作答的观点是新技术使用能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这不符合“给定资料2 ”的意思。“给定资料2”说的是G教授对新技术使用能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这一观点产生怀疑,很不确定。在G教授看来,最起码现在新技术仍未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并且还看不到明显的趋势,G教授认为新技术的使用带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其是否能够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有待观察。新技术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所以认为能突破的都是不正确的看法。再一个此题答的观点不明确,没有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即使认为是能够突破,但论述上也不全面,达不到有理有据。

  【高分答案】

  现在,新技术的使用还不能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从社会结构角度看,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复杂的、稳定性极强的结构体系。比如城乡结构、不同社会阶层结构都根深蒂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来也没有真正实现;缩短贫富差距,努力多年努力也没有成效。从新技术角度看,新技术只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力量,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突破社会结构很难。比如农民工运用新技术只是增加了表达渠道,但不是主流声音表达。况且新技术的使用带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虽然能方便弱势阶层,但带给他们的便利远远低于强势阶层。[HT〗

  【借鉴之处】

  这份作答,直接把观点写在最前面,做到了观点明确。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让评卷老师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作答观点鲜明,达到了题目要求。这个观点句涉及两个关键词:新技术、社会结构,作答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分析论述,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全面的。看一下此题的论述逻辑:为什么突破不了呢,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结构太稳固,另一方面是新技术力量薄弱,还有新技术能带来马太效应。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要做到全面的话,首先要确定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做到“全包含”,这样做至少在形式上做到全面。这点在本书第二篇的第三讲里,将会详细讲解这种技巧。作答还做到了有理有据,比如在论述社会结构根深蒂固、不容易被突破时,举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真正实现,贫富差距经过多年努力也没有成效这两个例子;在论述新技术力量不足时,先是指出新技术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然后用马太效应阐明不但不会突破而且还会加固这种社会结构,使论述更加深入,观点更能站住脚。这里,还运用了新技术只是增加了表达渠道、马太效应等给定资料里的事实。

  【易错之处】

  (1)观点不鲜明,含混模糊,似是而非。

  (2)论述不全面,杂乱无章,没有逻辑性。

  (3)论述缺乏力量,观点站不住脚。

  (4)摘抄“给定资料2”里的有关内容,简单罗列,没有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9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