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古汉语语法精讲
古汉语语法精讲


古汉语语法精讲

作  者:许威汉 著

出 版 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丛 书:古汉语知识丛书

出版时间:2002年02月

定  价:16.00

I S B N :978781058470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学    

标  签:古代汉语  汉字基础  古代语法  汉语语法  汉字  汉语  语言文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先后举例说明有复出现象,这主要是笔者在不同场合要求作典型有效示例而未加避复。这一取法对读者也许有利无弊。 常见的副词、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以及常见的复音、多音的固定结构,要写得细而全,三五十万字也未必容纳得了,况且从初学者某种意义上看,字多篇幅大而直接收效却比不上吕叔湘万余字由博返约所囊括的言简意赅的内容切合实用,所以迳录吕作于第七讲第二部分《虚字诠要》之后。就目前情况看,有此万字在手,不特可应一般学习参考之需,他日出入经史百家之门、登高览胜,亦可助为阶梯。有句谚语说:“一个深思熟虑的单词,胜过千百句废话。”众著固非没有价值,吕作实属熟虑肯綮的点睛之论。 本书可供语文初学者参考,也可供一般语文爱好者和工作者参考,所以书前的《导言》、书后的《结束语》及《附录》(拙论)看来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导言》,系仿效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开明文言读本》(建国后上海教育出版社重新印刷改名“文言读本”)做法写的。《文言读本》字数不多,《导言》则占全书四分之一内容,重要性非同一般。本书“导言”内容与《文言读本》不同,但愿亦能多发挥导引作用。

TOP目录

导言
一、古代汉语的两个支流
(一)文言文与古白话
(二)文言文的阅读与分析
(三)文学因素分析与语言因素分析相结合
(四)语言诸要素分析相照应
二、学习指向与方法
(一)掌握规律,以简驭繁
(二)了解一般,重在辨异
(三)要有历史主义观点
(四)要有正确的学科方法论

第一讲句子成分
一、主语、谓语和宾语
(一)动词、形容词充当主语
(二)动词、形容词充当宾语
(三)数词充当主语和宾语
(四)副词充当谓语
二、状语和补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三)动词作状语
(四)形容词作状语
(五)数词作状语
(六)代词作状语
(七)句首状语
(八)介词结构作补语
(九)名词(包括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作补语
三、词组充当句子成分
(一)主谓词组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二)动宾词组作主语、宾语和状语
四、句子结构由疏趋密

第二讲语序
一、宾语前置
(一)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二、介词宾语的前置
三、宾语提前
四、谓语提前
五、定语的位置
六、数量词在句中的位置
七、介词结构在句中的位置
八、古典诗词中词序的变换

第三讲省略
一、主语的省略
(一)主语承前省略
(二)主语蒙后省略
(三)主语当前省略
二、谓语的省略
(一)谓语承前省略
(二)谓语蒙后省略
(三)谓语当前省略
三、宾语的省略
四、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五、定语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省略
六、其他的省略

第四讲实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受助动词(能愿动词)、副词修饰,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在句中带上宾语或补语,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放在助词“所”后面,活用为动词
(四)名词前后有“而”连接(“而”一般不连接名词)便是活用为动词
二、数词、代词活用为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用作使动词
五、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第五讲数量的表示
一、数的称述
(一)基数
(二)序数
(三)约数
(四)虚数
二、量的称述
三、数和量组合的表达方式
(一)数词跟名词直接结合,不加量词
(二)数词跟名词组合,用上量词
(三)数词和动词组合,有多种情况
(四)问数表示法
(五)分数的主要表示法
(六)倍数的特定表示法

第六讲代词的运用
一、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二)第二人称代词
(三)第三人称代词
(四)关于复称代词
(五)人称代词的复数
二、指示代词
(一)是、此、斯、兹
(二)之、其
(三)彼、他、夫
(四)若、尔
(五)或、莫(无、毋、靡)
三、疑问代词
(一)谁、孰
(二)何、曷、胡、奚、台
(三)安、恶、焉

第七讲虚词种种
……

TOP书摘

(一)文言文与古白话
古代汉语在发展变化中形成文言文和古白话两个支流。周代和周代以前所遗留下来的书面语和秦代以至汉初的某些书面语,大致是和当时口语相近或相一致的。汉初以后,各时代文人的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当时的口语,成为一种特殊的书面语。这种特殊书面语就是文言文。与此并驾齐驱,从汉魏以后到“五四”前,还有一种与口语基本一致的书面语。这种与口语基本一致的书面语就是古白话。文言文与古白话是古代汉语的两个分支,彼此并没有截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汉代以后的文人写文章喜欢使用秦汉以前书面语里的词汇和语法成分,还喜欢模仿秦汉以前文章的腔调,这就反映出了文言文的人为性。(这一“人为性”有其社会历史渊源,与人为随意性未可相提并论。)可是不同时代的汉语毕竟是一种语言,后来的文人写文章,一面仿古,一面不由自主地或不知不觉地把当时口语的某些成分用到他们所写的文章里去,这就使文言文又具有综合性(综合各时代语言成分)。越到后来,综合性越大,它不仅积累了当时口语里的词汇和语法的某些成分,而且积累了历来许多时期口语里的词汇和语法的某些成分。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0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0.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