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作  者:(德)蒙森 著,李斯 等译

出 版 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丛 书: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定  价:24.50

I S B N :978753872170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古代罗马  古代史(公元前40世纪~公元476年)  世界总史  历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TOP目录

颁奖辞
罗马的发端
第一章 导论
第四章 罗马的起源
第五章 罗马的原始政制
第六章 非公民与体制的改革
第七章 罗马称霸拉提阿姆
迦太基战争
第一章 迦太基
第二章 西西里之战
第三章 意大利的领土扩充
第四章 汉米卡与汉尼拔
第五章 汉尼拔指挥下的战争——从开始至坎奈之战
第六章 汉尼拔指挥下的战争——从坎奈至扎玛之战
第七章 从汉尼拔和约到第三时期结束的西方世界
凯撒时代
第十章 庞培与凯撒联合统治
第十一章 统治者的决裂
第十二章 内战:布隆底西安,伊乐达与德拉丘姆
第十三章 内战:法萨拉斯与帖撒斯
第十四章 旧共和国与新君主国:(1)
第十五章 旧共和国与新君主国:(2)
《罗马史》中英名词对照表
蒙森著作年表

TOP书摘

书摘
后来的罗马就是由这些栖息地兴起的。传说中那种从无中创建的城市,
当然是不可能的,因“罗马非一日所建”。然而史学家却必然会追问,为什
么会在一个物质环境如此不宜于建城的地方建城,而此城竞又在这么早的时
期就在拉丁据有如此重要的政治地位?罗马的城址比之于拉丁大部分其它老
镇都既不健康又不肥沃。在其近郊,葡萄与无花果均不富饶,而泉水亦不充
沛,另一项缺陷便是台伯河涨水次数频繁,往往淹没两岸。此河落差极小,
雨季大量雨水从山区下灌,往往将谷间低地变为沼泽。这个地方绝不适于久
居。即使在古代,就有人认为最早的移民很不可能以这片不健康而又不富饶
的地方为适合的居所,因而,在此建城,必然是有其必要性,或有某种特殊
动机。就连传说亦曾透露此事:罗马是由从阿尔巴逃亡出来的丽个人所建,
他们是阿尔巴王子的儿子罗慕拉斯和黎慕斯。这个传说惟一的目的就是企图
说明何以在这样一个不相宜的地方建城,同时又想把罗马的起源跟拉丁的一
般城市拉上关系。这些传说,当然是史学家不予采信的,但他在衡量过地理
位置之后,便有义务做一个积极的猜测,以解释何以在此建城并如此之快,
又何以能在拉丁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我们首先看看罗马领土最早的边界。向东不远,是安亭奈,费登奈,凯
尼纳,科拉西亚和伽比,其中有些距塞尔维亚罗马城的城门不及五英里;因
此,其边界必在城门附近。向南,在十四英里之处,我们发现了强有力的突
斯卡勒人和阿尔巴人社团;而罗马的领土在此方向似乎未超过离罗马五英里
远的克勒利亚壕沟。同样,向西南,罗马与拉维尼阿姆之间的界线在六英里
的里程碑上即已存在。陆地方面罗马固然处处受限,沿台伯河两岸伸向海洋
的方向却未有任何阻碍。罗马与海岸之间未曾见过任何古代地区中心,也无
任何古代边界之痕迹。
台伯河是拉丁的自然大通衢;它的出海口,在那港口极少的海岸问,成
为航海者必要的栖泊处。再者,从古代开始,台伯河就成为拉丁居民的天然
屏障,防范北方部族。没有一个地方比罗马更适于做拉丁河海商业的中心,
更适于做拉丁地区的海防堡垒。它既易于防守,又临近河边;它掌握台伯河
的两岸,直至出海口;它既适于沿台伯河或安尼欧河而下的内河航运,又宜
于当时的小海船进港;再者,它比海边的城镇更能防范海盗的侵袭。罗马即
使并非因此等商业与战略优点而建,也必因之而兴盛。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它与凯尔自古以来就有密切关系,两者不仅为近邻,而且为商业联盟。因
之,台伯河上的桥梁就具有了极大的重要性,而一般言之,罗马共和国的桥
梁建筑乃是极重要的事实。也由此,在城市战备中产生了长船;在奥斯提亚
港产生了缴纳进出口货物税的规定,这种税从最初就只加于买卖的货物上,
而不加于船员白用的物品上,因之是一种通商税。也因此在不久以后罗马出
现了硬币,以及跟海外国家的通商条约。从这种意义而言,罗马并非不可能
如传说所说,是一种创造物,而非逐渐成长的城市,它是拉丁诸城中最年轻
城市,而非最古老的。无疑,当拉丁的中心市镇在台伯河岸崛起的时候,这
个国家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文明与农耕,而阿尔巴山以及坎巴纳的其它高地
上也已有了许多要塞。至于罗马城之产生是出于拉丁联盟的决定,或起于某
个创建者远大的眼光,或由于交通的自然发展而成,则已无法考证。但关于
罗马在拉丁的中心地位方面,还有另一件事可做参考:在历史开始向我们透
露曙光的时期,罗马已呈现出联合城市的面貌,这跟拉丁社区的联盟结构并
不一致。拉丁人民习惯于住在空旷的村庄,只有在庆典或集会,或特殊需要
的情况下才运用公有的要塞,这个习惯久远以来就已成形,而或许在罗马地
区比拉丁其他地区都要更早。罗马人并不疏于亲自耕种,也把这个地方当做
他们的家园;但坎巴纳不利于健康的空气使罗马人不得不尽量住到山上,因
为山上的空气清新干爽;在农耕者的周围自然还有许多其它行业的人,有些
是外国人,有些是本土人,可能从极早的时期就在此处定居。这个事实,就
某种程度,可以说明旧罗马领域人口何以密集!面积至多为一百一十五平方
英里,其中有些部分是沼泽与沙土,而人口即使在建城早期,自由民即有三
千三百名,因此自由居民至少有一万人。但进一步说,凡熟悉罗马人及其历
史者,都知道他们的公私生活中,有不同于其他拉丁民族和意大利人之处,
这便是他们的城市性和商业性。确实,罗马和哥林多或迦太基不同,不是商
业城,因为拉提阿姆基本上是农业区,而罗马从最初就主要是一座拉丁城。
但罗马和许多其它拉丁城镇的区别,必须追溯到它的商业地位,以及因为这
个地位而造成的市民性格。若说罗马是拉丁各区的商业中心,那么,我们就
可以了解,何以在农业之外,其城市生活会如此有力而迅速的发展,因此为
其前程奠定了基础。
追踪罗马城在商业与战略方面的发展,要比分析原始时期的社区情况更
为重要。这种发展的过程可以从罗马的护城河与堡垒的相继扩充看出,因为
它们必然跟罗马共和国的成长亦步亦趋。
这个城镇在许多世纪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罗马,但据可靠的证据,其原
始形式却只包括巴拉丁,或者说是“四方罗马”(Roma quadrata),这是因
为巴拉丁山系是不规则四方形。包围着这座原始城市的城墙与城门,直至帝
国时代仍有遗迹可见。维拉布罗的s·吉奥吉欧附近的罗马纳城门和提搭斯
拱门的穆基昂尼斯城门,直至现在仍为人所知,而巴拉丁的环墙曾由泰西塔
斯亲自观察之后留下描写,至少是面向阿芬亭与凯利安的部分。许多资料显
示这是该城的原始城址与中心。在巴拉丁山,曾发现该城址的神圣象徽,即
所谓“工具窖”,这是最早的移民者贮存家庭一切所需物品之处,并于此安
放一块由家中带来的宝贵泥土。另外还有移民做宗教崇拜与其他目的之用的
建筑,各建于其炉边(Curia Veteres)。还有“战神”(Curia Suliorum)的
聚会堂,是保存战神盾牌之处,“牧羊神”(Lupercal)的祭坛,和朱比特祭
师的居所。根据传说,此山及其附近,乃是该城重要遗迹的汇聚之处:罗慕
拉斯的草顶屋,他的养父孚士图拉斯的牧羊小屋,他们孪生兄弟二人的摇篮
所漂至的无花果树,该城的创建者从阿芬亭越过色卡斯山谷掷入此处的镖枪
头所长出的红樱树,以及其它的神圣遗迹。正式的神殿,在这个时期尚未出
现。公众聚会之处常有变迁,因此最早的地址已不可考;不过我们可以猜测
,在“工具窖”周围——后来此处被称为“阿波罗区”(Atea Apollinis)—
—可能是自由市民和元老最初的集会所,而在“工具窖”上方所建的高台则
是罗马社团原始的法庭所在之处。
P4-5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6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