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作  者:(德)欧肯 著,李斯 等译,(法)柏格森 著,李斯 等译

出 版 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丛 书: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定  价:21.50

I S B N :978753872173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唯意志论、生命哲学  哲学流派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TOP目录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颁奖辞
致答辞
序论
时代所给予的各种解答
就古老的生活体系而言
新的生活体系
转向人类自己
建设的尝试
精神生活的基本性质
抵抗与克服
回顾与总结
概要
欧肯著作年表
创造进化论
颁奖辞
致答辞
序论
第一章 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
持续
无机物
有机物
老化与个体
生物进化论及其解释
激进的机械论——生物学与物理化学
彻底的目的论
生物学与哲学
基准的探求
就某特殊事例检讨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与微变
德·福利斯与突变
艾摩与定向进化
新拉马克主义与获得形质的遗传
讨论的成果
生命的跃动
第二章 生命进化的分歧方向:麻木、知性、本能
进化过程的一般观念
成长
分歧互补的倾向
进化与适应的意义
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动物生命的图式
动物性的发展
生命进化的主要方向:麻木、知性、本能
知性的原初功能
本能的本性
生命与意识
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
第三章 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与知性形式
生命问题与认识问题的关系
哲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循环论是表面的
相反的方法是真正的循环
物质与知性同时发生的可性能
物质内含的几何学
知性的本质功能:几何学与演绎
几何学与归纳
物理法则
认识论依据无秩序观念分析而来的素描
相反的两种秩序形式
类的问题与法则的问题
无秩序与两种秩序
创造与进化
物质世界
生命起源及其命运
生命过程与进化运动的本质与必然
人性
身体生活与精神生活
第四章 思考的电影装置和机械论的错觉各体系史的概观真正的转化与假进化论
根据空无观念与不变性观念批判各体系
存在(存有)与空无
转化与形态
芝诺的论证
形象哲学及其转化概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知性的自然倾向
近代科学中的转化
关于时间的两个观念
近代科学的形上学
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
康德的批判哲学
斯宾塞的进化论
柏格森著作年表

TOP书摘

书摘
在这意义上,人可以认为他自己及自己的人生尊贵无比。他以神的形象
站在实有的中心点上,万物在他四周回转。他所做所为将决定整体的命运,
而且永远如此。每个人都是地上神国的一员。他更须接受整体的目标;同时
要形成他自己的圈圈,并把它当做自我目的之一。神国不许缺少任何一个成
员。为完成整体的形象,他的决定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人生并非没有挂虑、穷困与痛苦。高尚的要求与人类社会的各种紧
张关系常常妨碍舒适和平凡的幸福。痛苦与罪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
重。可是,宗教的基本经验——罪恶感的解放和新生的创造——使人超越了
斗争与悲惨之境;爱与恩宠使人与神合一,与神合一则使人进入与神的完美
形象相伯仲的至福之境。即使异质世界的抵抗仍然存在,宗教性的新生在开
始时也更容易感受到异质世界的压力,但是它决不致使人陷于怀疑,也不会
使人停止努力。这样成长的人类生活,由于它的使命重大,并不轻松平坦。
但是,这种生活因为处于动态、牢固的关联中,绝对不会空虚。
好多个世纪以来,宗教生活体系就这样支配了人类广泛的领域。它使个
人坚强,也使民族团结;使无数的人觉醒,也带来幸福的和平。神的生活契
进人类的领域,并在旧世界中创出新世界。然而,因此产生严重冲突,夹在
这两个世界中的人类生活遂失去了安定。神存在于超越世界的尊严中,也直
接存在于心灵近处;人渺小无比,却带有与神契合的使命。爱与尊重、宽容
与严肃彼此紧密结合;深沉的黑暗与辉耀的光明、悲惨与至福彼此互相提升
,并在这一切之中产生剧烈的紧张与绵延不绝的变动,它把真实的历史提供
给人类的灵魂,真实的历史是一切实有的中心。贯通一切,产生出对爱与永
恒的向往,并在信仰与希望中飞向一切现有的彼岸,可是最深邃的根源确实
隐藏在神的真理世界中。在其他任何地方,人类生活都不曾获得这样的爱情
和如此的深邃性。
可是,对这种(宗教性)人类生活的排拒,尤其对它排外性的抗拒,一定
会产生。在与周围的世界相对立,不发生关系的时候,这种人类生活才成立
。人类有了悲惨的经验,对自己及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在四周环境中找不
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只有转向专注全新的世界,才能从精神的荒废与破坏
中守护自己。宗教性的人类生活是在这种时代处境下产生的。因此必须献出
全部心力来掌握那个世界,完成存有(sein)的全面倒转。信仰的世界成了精
神的故乡,眼睛看得见的世界成了异境。这种现象只要寻求新世界的愿望还
拥有压倒性的力量,就不会发生问题。可是,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人类逐
渐恢复难能可贵的信心,切身的现实世界开始有了新鲜的吸引力,信仰世界
遂不得不发生动摇。现在,人们的努力与辛勤已经又投向身边的事物。由于
征服了自然环境,扩大了力量,人类生活已经逐渐找到自己的最崇高目标,
现实世界在精神意义层面也逐渐成了我们的故乡。现实工作的各类课题因为
它丰繁多样的内容及醉人的成果,使人不再为人类的心灵状况而焦虑。因此
,宗教所占的地位遂完全改变,离开了人类生活的中心,被推到一边,而且
对宗教的敌视也越来越激烈。如果认为是由于个人的任性与没有信仰,才会
变成这个样子,那么未免过于肤浅。当时最先产生的是对宗教教义的怀疑,
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到了近代,自然与历史的形象已经完全改变。
P2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8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94.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