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住宅巡礼
住宅巡礼


住宅巡礼

作  者:(日)中村好文 著

译  者:林铮凯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300095332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建筑  >  建筑设计    

标  签:住宅建筑  建筑设计  建筑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亲自访问历史性的住宅名作,而且置身于那些住宅中,在那些住宅的四周走动的时候,记下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写成的笔记。

本书既像是旅行日记,又像是建筑的导览书,也像是素描和照片组成的田野调查笔记,希望您从这本书中能体会到那使我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紧张不安,而又雀跃不已的到底是什么!

TOP作者简介

中村好文,1948 年生于日本千叶县,1972 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系。1976 年到 1980 年,在吉村顺三设计事务所工作。1981 年设立旅鼠屋事务所(Lemming house)。1987 年以“三谷先生的家”获得第一届吉冈奖。1993 年再以“一系列的住宅作品”获得第十八届吉田五十八奖特别奖。现在,担任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授。
中村好文先生自学生时代起,就有志于把住宅设计和家具设计当做一生的工作。自创业以来,已经设计过上百间住宅以及各色各样的家具。除了建筑专业外,他还以喜爱

TOP目录

1 前言

3 柯布西耶的“小屋”
瑞士柯尔塞1924年

17菲利普·约翰逊的“城市住宅”
美国 纽约 1950年

33阿尔瓦·阿尔托的“科耶塔罗”
芬兰木拉萨罗 1953年

51 里特维德的“施罗德住宅”
荷兰乌得勒支1924年

67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落水山庄”
美国 宾州 熊跑溪 1936年

83阿斯普朗德的“夏日住宅”
瑞典司提那斯1937年

99马里奥·博塔的“里格纳图独家住宅”
瑞士提契诺里格纳图 1 976年

115路易·艾瑟铎·康的“埃希里克住宅”
美国 费城栗子山 1 959—1 961年

131柯布西耶的“休闲小屋”
法国 马丁岬 1 951年

147《住宅巡礼》读者参观导引
152后记

TOP书摘

学习建筑的唯一方法
在我参观的时候,耳边不断叽叽喳喳地响起曾经在菲利普·约翰逊著作集里所读过的一些话语。
"我认为在我的艺术中只有一个伟大的领域,那就是为人建造住所。"
"为了充分发挥住宅机能而做的安排, 一旦失去美丽的创意,就不再是建筑了。它只不过是一堆有用处的东西的集合体罢了!"
"好的建筑是要花钱的。所谓文化,是借着花了钱的建筑而被记住的东西。"
"建筑和音乐相同,必须是能触动灵魂的东西。"
接着--
"学习建筑的唯·方法是,出门到那个地办去,置身在那个建筑物之中。"
在完全遵从这个珍贵的忠告之下,现存,我同想起置身在忠告的始作俑者所设计的建筑物之中的这·段姻缘,觉得非常愉快。带我飞往月球
取材告一段落之后的一个晚上,我无意中仰望清澈的夜空,悬挂着农历十六的月儿。独F1一人从饭店的窗子眺望,实在浪费了这美丽的明月。
突然,好像天启一股,我想起了那天是星期五,当天在纽约近代美术馆有场爵士乐现场演奏会。
既然这样,而我也已经坐立不安了,所以立刻决定对自己稍微放纵一下,于是叫了计程车,急急忙忙赶往会场。
对于住在高楼林立的纽约客,近代美术馆的中庭提供给他们有如绿洲一样的休息场所和寂静的时间。它其实也是菲利普·约翰逊的设计之一。面埘I{l庭的花园音乐咖啡厅,是"爵士夜"的会场。在入口附近酒瓶罗列的临时吧台,完全烘托出了周末的爵士气氛。
八成是配合月夜的选曲吧,那天晚上的演奏会以一曲"带我飞往月球""。轻快地展开。(爵士乐给我相当独特的感觉)
我坐了一个中庭侧边的位置,同时沐浴在月光和痛快的现代爵士乐声的阵雨中,一时,脑海中不由分说地浮起了"城市住宅"的中庭,那照射进来的月光、泛着微波的池水面上静静摇曳的月影,以及在那儿举行的高雅派埘的情景等等。
您所看到的,全都是按一比五的比例缩小的模犁照片。数年前,在大学的研究会上,我提出以里特维德的家具当做毕业研究的题目,其中有三位女学生彷佛害了热病一样地,致力于里特维德研究,而那些就是她们所复制的一部分模型。虽然刚刚写了"热病",其实这次去荷兰,我自己也感染了"里特维德热",也可以说是让这股热气激起行动的结果。委托人、合伙人
在之前对里特维德的介绍之中,我曾经写道,他最初着手的住宅,是把"风格派"的理念直接具体化,轰动一时的建筑物,也就是至今仍留在乌得勒支市郊的"施罗德住宅"。
委托人施罗德夫人,是位年轻的寡妇。当时,她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住在一栋建于1800年代的巨宅里。夫人好像也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她讨厌那个身形巨大、古色古香的房子。丈夫死后,她舍弃旧家,考虑在乌得勒支的某处建一栋机能良好、小而整洁的住宅。因此,委托里特维德做这个住宅的共同设计者。
不过,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委托里特维德。事情是这样的,在这个兴建计划的三年前(奇怪的是,这一年正好是她丈夫死去之年),夫人曾与里特维德共同着手改装那座巨宅的内部。在那个时候,以里特维德的判断力和工作状况,应该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喜好口味吧。我的推测是,他不只是从木工手艺人晋升为家具设计师,而且人们也已看出他拥有足以作为一个建筑师的才能,而同时支持者也有心给予他让才能开花结果的机会,这也是个很大的帮助,不是吗?
反正,共同一起工作的期望,再度实现了。
这个住宅设计的合伙人,把名字排列成透露斯·施罗德·施罗德的施罗德夫人,虽然已无法知道她在设计监督的实务方面究竟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但有一点是不会错的,那就是从设计上的大纲到细部,都反映出夫人相当多的意见。
例如,把起居室一餐厅、寝室等主要机能空间,全部都安置在景观良好的二楼上的这个构想,以及大胆的空间分割等,都是施罗德夫人的提案,而关于室内的布置,当然由室内设计师的她负责了。据说,她拥有不受陈旧价值观束缚的独到眼光,而且能够将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方式,非常具体地形象化,更具备了足以把这个形象正确地传达给他人的能力。
当里特维德燃烧着对建筑的热情,精力也正充实旺盛的时候,获得了解他的委托人兼合伙人,自然是很幸运的,但如果没有像施罗德夫人这种彷佛同卵双生儿一般的精神伙伴,我想恐怕也无法产生出这个历史性的住宅名作!有的,由里特维德工作室制作的贵重的原作家具。在乌得勒支,我已经向乌得勒支中央美术馆提出申请,想参观近代住宅史上格外醒目的名作"施罗德住宅"(现在,"施罗德住宅"是这个美术馆收藏品中的要角之一)。这两件事,都已在日本用电话和传真敲定了约会的时间,所以,我这样在意飞行状况,担心浓雾会影响到飞行。
好啦,到这里,多少还是写点这次的主人翁里特维德的事情比较好!
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是位家具设计家和建筑家。1888年生于荷兰的乌得勒支,一位家具手艺人的家庭。1964年,他同样在乌得勒支去世。最初他继承了父亲的工作,以家具手艺人的身份为起点,却因为在夜间学校学习建筑等事务之后,逐渐着手于建筑设计的工作,终于成为一名建筑家并留下许多伟大的作品。
他参加了二十世纪初由画家蒙德里安等人发起的'风格派"前卫艺术运动,首先,在家具的领域内,推翻了到当时的所有的家具概念,奠定了先驱者的地位。接下来着手的住宅设计,对他而言,等于是建筑处女作,这是个再次把"风格派"的理念直接具体化、轰动一时、风靡一世的建筑物,他更一跃成为时代的宠儿。"风格派"的主要成员以蒙德里安为首,还有都斯柏格等人,他们可说是相当喜爱理论之人,或是评论家吧,总之他们当中吹毛求疵的人占了多数。这些理念因为他们所展现的绵密逻辑以及坚定的信念而闻名。可是,一旦尝试着啃读他们所留下来的文章,对于像我这一类苦于复杂理论的人,不仅太难,而且书中还写着像"艺术的目的在于排除悲剧"这种非躺着不然读不了的,类似崇高教义的话,说真的,实在太硬咬不动。因此,很可惜,我无法向读者详细地说明。对于有"慢慢正确地读出那么难懂的文章,并不令人讨厌!"这样想法的人,我倒极力推荐务必一读他们的相关文章。
要介绍里特维德,先看看他所设计的,包含有名的红蓝椅、Z形椅等一系列的家具,比较简单吧!姑且不论"风格派"的理论,在家具的领域内,他如何能不受制于既成概念,而达成划时代的伟业呢?只要看看那些作品群,应该很快就能够了解吧!
而且,那些家具并不是经由理论性的思考而产生的东西,而是由累积了许多工匠的直觉和创意设计的"思考之手"所制造出来的,关于这一点,希望大家特别注意。用这个观点来观察里特维德的天赋才能与身为实践家的本领,我想不会只有我-人!
木头、成型合板、钢、铝、塑胶、纸、混凝土等,材料不拘,只要交到里特维德那双"思考之手",不久之后,与众不同的、可爱的、具有独特味道的家具,就制作出来了。而且在那作品上,一直残留着手艺人那双温暖之手的触感和暖意,但愿人们不要漏看了这件事。

TOP插图


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53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5.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