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心、脑与科学
心、脑与科学


心、脑与科学

作  者:(美)寒尔(Searle,J.) 著,杨音莱 译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 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定  价:12.00

I S B N :978753273912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美国哲学  欧美哲学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TOP作者简介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

TOP目录

中译本作者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心身问题
第二章 计算机能思维吗?
第三章 认知科学
第四章 行动的结构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前景
第六章 意志的自由
附录
什么是言语行为?
意向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TOP书摘

书摘
第一章
心身问题
数千年来,人们在不断地理解他们与周围宇宙的关系。出于种种原因,
今天的许多哲学家们却有意地回避这类大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着
。在本书中,我将向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发出挑战。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我们具有一幅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常识性画面
,这幅画面与我们关于物理世界的整个“科学的”概念很难取得一致。我们
将我们自己视作世界上有意识的、自由的、自觉的、理性的行为者,而科学
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无知觉、无意义的物理粒子。那么,我们怎
样才能够使这两种概念取得一致呢?例如,在仅仅包含着无意识的物理粒子
的世界中,怎么会同时也包含着意识?一个机械性的宇宙怎么会包含有意向
性的人类——能够向自己描绘世界的人类?一句话,一种本质上是无意义的
世界怎么会包含着意义?
这类难题又涌入到其他更具有当代色彩的问题中:我们应如何解释计算
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成果——在力图制造智能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特别是,数字计算机能否向我们作出关于人心的正确描述?为什么社会科学
通常没有为我们提供关于我们自身的洞见,而相比较而言,自然科学却为我
们提供了关于周围自然界的真知灼见?我们所接受的对人们行为方式的普通
常识性的说明与说明的科学方式是什么关系?
在这第一章里,我想深入到那个被许多哲学家视作全部难题之首的难题
中去:我们的心与周围宇宙的关系如何?我想你们一定会认出,这就是传统
的心身问题或心脑问题。在当代,这个问题通常采取这样的形式:心与脑是
如何相关的?
我相信,对于心身问题会有一个相当简单的解答,这种解答既与我们所
具有的神经生理学知识相一致,又与我们关于心理状态——痛觉、信念、欲
望等等的性质的常识的概念并行不悖。但是,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我想要
问:为什么心身问题看起来这么难以解决?为什么到头来在几个世纪的哲学
和心理学领域中还存在着“心身问题”,却不存在像“消化与肠胃问题”这
样一类问题?为什么心比其他生物现象看起来更神秘?
我认为,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答,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坚持用过了
时的17世纪的词汇,来讨论这个20世纪的难题。我想起,当我还是一名本科
生时,就不满于那种在心的哲学中显然通用的选择:你要么是一个一元论者
,要么就是一个二元论者。如果你是一个一元论者,那么,你要么是一个唯
物论者,要么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如果你是一个唯物论者,那么,你要么是
一个行为主义者,要么就是一个物理主义者,等等。以下我的目标之一,就
是努力去摆脱这些陈旧范畴的束缚。我们注意到,关于“消化与肠胃问题”
,没有人会感到必须要在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做出抉择。那么,为什么应该
把这个问题与“心身问题”区别开来呢?
P6-7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25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