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法律解释操作分析
法律解释操作分析


法律解释操作分析

作  者:张志铭 著

出 版 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丛 书:司法文丛

出版时间:1998年09月

定  价:15.00

I S B N :978756201714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学理论与研究    

标  签:司法解释  司法案例与司法解释  综合  理论法学  法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法律解释是现代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法律解释操作分析》以实际操作为指向,对法律解释的概念,首先从法律解释的场合、主体、对象、目标和认知结构等五个方面对法律解释概念所涉及的问题作出核理。然后从司法裁判过程中的正当性证明的角度,围绕解释论点的构建、运用和展示等方面对法律解释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着眼于法律解释活动所在的制度框架,探讨中国法律解释权和解释体制的现状、特点、问题和重构。
法律解释是现代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书以实际操作为指向,对法律解释的概念,首先从法律解释的场合、主体、对象、目标和认知结构等五个方面对法律解释概念所涉及的问题作出核理。然后从司法裁判过程中的正当性证明的角度,围绕解释论点的构建、运用和展示等方面对法律解释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着眼于法律解释活动所在的制度框架,探讨中国法律解释权和解释体制的现状、特点、问题和重构。

TOP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什么是法律解释?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界定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场合
第三节 法律解释主体和法律解释权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对象和目标
第五节 如何决定法律文本的意思:立法者、法律文本、解释者
一、原意说及其否定理由
(一) 语义原意说
(二) 历史原意说
(三) 理性原意说
二、文本说及其否定理由,
三、解释主体说及其否定理由
第六节 如何决定法律文本的意思:
统一、选择、融合
一、传统观念及其否定:统一和选择
二、认识上的再否定:融合
第七节 如何决定法律文本的意思:确定性问题

第二章 探求一种关于法律解释操作技术的理论
第一节 “法律解释技术”释义
第二节 场合、主体和分析角度:法律解释与司法裁判中的正当性证明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拓展:框架构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四节 内容框架和材料方面的说明
第五节 法律解释技术研究的意义:对反思意见的反思

第三章 法律解释论点的构建
第一节 经验和逻辑:法律解释论点一般形态的确立方式
一、经验考察的方式
二、理性分析的方式
三、基于目的的方式
四、基于语境的方式_
五、基于主体活动的正当性构成的方式
六、本文的思路
第二节 法律解释论点基本形态的比较研究
一、国内学界关于法律解释方法种类的认识
二、语义论点
(一) 普通含义论点
(二) 专门含义论点
三、系统论点
(三) 上下文和谐的论点
(四) 判例论点
(五) 类比论点
(六) 逻辑一概念论点
(七) 一般法律原则的论点
(八) 历史论点
四、目的一评价论点
(九) 目的论点
(十) 实体理由的论点
五、跨类型的意图论点
(十一) 意图论点
六、其他形态的法律解释论点
七、德国、美国关于法律解释论点形态的情况
(一) 德国的情况
(二) 美国的情况
第三节 法律解释论点的适用条件
一、解释论点的基本含义与解释指令
二、语义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三、系统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四、目的一评价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五、跨类型的意图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材料
一、法律解释的论点与材料
二、法律解释材料的分类
(一) 权威材料
(二) 非权威材料
三、关于立法准备材料
四、法国、德国和美国关于论点材料的分类情况
(一) 法国的情况
(二) 德国的情况
(三) 美国的情况

第四章 法律解释论点的运用
第一节 法律解释论点运用的形式
一、单一论点的形式
二、累积论点的形式
三、解决论点冲突的形式
(一) 对立论点不适用的情况
(二) 对立论点被消除的情况
(三) 对立论点被压倒或处于从属地位的情况
(四) 对立论点的重要性或影响力相对不足的情况
四、第二序列的解释指令:解决论点冲突的指令
五、解决论点冲突的实践:以语义论点为基点
第二节 法律解释论点优先性的一般模式
一、优先性规则的意义
二、关于解释论点优先性的一种概括性模式
三、德国的情况
(一) 优先性的含义
(二) 优先性与解释的主、客观理论
(三) 实践中关于优先性的一般观念
(四) 具体的优先性情况
四、英国的情况
(一)字面含义或平义规则
(二) 黄金规则
(三) 弊端规则
五、美国的情况
(一) 具有可信语义论点的情况
(二) 没有可信语义论点的情况
六、一位中国学者的主张
第三节 潜在的基本价值
一、解释论点证明力的价值基础
二、语义论点与立法至上
三、系统论点与法律的和谐一致
四、目的一评价论点及其蕴含的基本价值
第四节 法律解释论点运用的恰当与否
一、解释论点个别运用中的失误
(一) 一般分析:以语义论点为例兼及语义论点的忽视和误用
(二) 系统论点的忽视和误用
(三) 目的一评价论点的忽视和误用
(四) 跨类型的意图论点的忽视和误用
二、解释论点复杂运用中的失误
(一) 解释论点的不当累积
(二) 对解释论点冲突的不当处理
三、解释论点展示方面的不足

第五章 司法判决的结构和风格
第一节 司法判决的结构
一、要素
二、证明模式
(一) 简单归摄模式
(二) 复杂归摄模式
(三) 对话、选择性证明的模式
三、关于不同意见的展示
第二节 司法判决的风格
一、差异
(一) 解释争议的承认与否
……

第六章 解释权和解释体制:中国的实践和问题

TOP书摘

四、目的一评价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法律规定所要实现的价值,构成了其所在的整个场境的另一重要方面。相关的目的一评价类解释论点是从法律结果出发的,它们考虑的问题是,法律为什么制定,对于法律的解释如何才能与法律的目的保持一致。
在法律解释中对法律目的的思考,要基于一定的预设或前提,尽管它会受解释者本人偏好的目标的影响,但两者并不相同。制定法律在政治上是一项深思熟虑的行为。无论立法过程存在着什么私人的或党派的动机,人们都设想立法机关是基于追求正义或公共福利的某种需要而立法。只有预设这种公共指向和公开宣称的目标,才能证明立法者制定法律的正当性。对于考虑各种可能作出的解释方案而言,法律目的构成了一种评价依据,即判断一项解释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实现法律的目的。
这里存在一个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即什么是基于法律目的的解释论点的适当事实根据或解释前提?具体地说,谁的目的应该起主导作用,应该考虑哪些与目的相关的证据。可以这样认为,在宪法上适当的、尊重立法者权威的唯一做法是,尽可能地实施立法者在审议、通过法案时所设想的目标。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7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