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不当父母当教练: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不当父母当教练: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不当父母当教练: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作  者:陈恒霖 著

出 版 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807695967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情感与心理    

标  签:亲子/家教  心理疏导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不当父母当教练: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从专业的心理学、教练学角度,教你摆脱“父母”角色的局限,以教练的心态、方法培养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陪他们成长,训练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作者陈恒霖教授在书中不断追问:孩子开始叛逆与难以理解的年纪到了,你烦恼吗?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将来要当艺术家、舞蹈家、运动员、开花店,你会有什么反应?如果给你一副新的眼镜,你如何重新看待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曾错待自己的孩子,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弥补? 当孩子在学习如何面对挫折时,要给予什么帮助?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教练式父母”是最佳解答。《不当父母当教练: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写给每位“家有儿女初长成”的家长们。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只有先放弃孩子的父母。面对孩子“暗流涌动”的青春期,你准备好了吗?不要错过这本由心理咨询博士谈心态改变、角色转换及实用训练方法的家庭教育经典——《不当父母当教练: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TOP作者简介

陈恒霖,咨询心理学博士、第一届特考咨询心理师、美国加州政府认证组织教练。台湾崑山科技大学副教授、培英国际教练领导力学院院长、国际教练联盟台湾总会第三届监事、中华专业教练发展协会第三届理事长、台湾咨商心理师公会联合会员理事、高苑科技大学諮商与辅导中心主任、高苑科技大学就业辅导组组长、台南市政府顾问、台南市諮商心理师公会第一届理事、新竹生命线员工协助中心(EAP)特约諮商心理师。 他累积了近二十年教学训练经验,具深厚的心理咨询、治疗实务及专业督导背景。著有《COACH领导学:带人才超越现在职位》一书,在台湾获得畅销。2013年《COACH父母学:从教养变教练》(《不当父母当教练:陪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的台湾版)在台北、新竹、台中、花莲、台南、高雄六大城市做巡回分享活动,取得重大影响。他将企业管理中的“教练”概念引入青少年教育,主张父母应超越自身角色,给孩子尊重、包容,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来教养。这一理念在台湾引起“教练父母”热。 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次应邀来大陆授课、演讲、分享心得体会。

TOP目录

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 教育孩子,是一辈子的专业!
──教练式父母是什么?又有哪些必备知识?
第1章 教练式父母:用生命影响生命 
第2章 用教练观点看待你的孩子 
第3章 社会价值下的“东方父母” 
第4章 你认得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吗? 

第二部 跟孩子应该怎么说?
──教练式父母的13 大实用亲子互动技能
第5章 鼓励表达的艺术 
教练式父母做法:倾听孩子心声,了解与接纳他们的内在感受
第6章 界线模糊——父母不该越俎代庖的事 
教练式父母做法:厘清界线,有助人格发展与承担责任
第7章 过度控制——为何你的孩子学不会独立? 
教练式父母做法:放手信任孩子,爱是“帮助”,不是“绑住”
第8章 太看重分数——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分化与探索? 
教练式父母做法:关注学习历程,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第9章 忙与盲——现代亲子疏离的元凶 
教练式父母做法:建立质量时间,拉近亲子距离!
第10章 上意难违的“理想转移”? 
教练式父母做法:寻得孩子天命,安置生命位置
第11章 为什么孩子容易放弃? 
教练式父母做法:正向鼓励,建立自信!
第12章 爱,不该是有口难言 
教练式父母做法:情感表达,重于说理!
第13章 管教不一:别让孩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教练式父母做法:齐一管教做法,让孩子有方向可循
第14章“比较”真可怕! 
教练式父母做法:放弃比较,欣赏独特
第15章 停止言语伤害 
教练式父母做法:少用惩罚,多给鼓励!
第16章 管教为何失焦?当你总是忽略优点、放大缺点 
教练式父母做法:正视优点,引爆正向驱动力!
第17章 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教练式父母做法:区辨缺课行为的涵义,聚焦发展潜力!
后记

TOP书摘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前 言
  每一位父母都是生下小孩之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当父母”。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前后要花费16年的时间接受教育,就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做长期准备。然而在做父母这件事上,我们似乎没有一个好渠道,为扮演好父母亲的角色而准备。我和多数人一样,孩子生下来之后,第一胎“照书养”,第二胎“照猪养”。即便是对拥有专业背景的我,养育孩子光有理论仍是行不通的,没有实际的经验就很难上手。
  除此之外,就是靠着上一代的经验传承。有些经验是先人的智慧流传下来,历久不衰的,例如闽南语俗谚:“七坐、八爬、九发牙。”是指幼儿的发展阶段与顺序,即:幼儿约到七个月大时,会发展坐的能力;约八个月大时能学会爬行;大约九个月时会长出乳齿。然而不是每个小孩的发展速度都一样,有些小孩不到七个月就学会坐,有些可能迟个一两个月。
  有些经验则是带着迷思,代代相传。例如“不打不成器”的教养信念,有些孩子打了会听、会收敛。有些孩子打了,会起冲突,亲子关系愈打愈疏离,有些孩子甚至因而离家出走。“打”是最好的方法吗?
  “打”就有效果吗?除了“打”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吗?
  古谚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部“经”是佛经、圣经、或古兰经吗?都不是。其实,家庭有三本难念的经:夫妻经、亲子经、手足经。每一本经都不容易念,每一本经都有关联且互相影响。
夫妻之间的相处本就不容易,生了第一胎后,就由夫妻经转念亲子经,开始遇见很多的教养与教育问题,夫妻教养观念不同,管教不一致就横生枝节。生了老二之后,手足经就出现,待孩子成家立业后,公婆姑嫂、兄弟妯娌之间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要把这三本经都念好,除非你是三头六臂。在本书我仅着墨于亲子范围内。
  ◎我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
  最近有位朋友与我闲聊,他正为刚上初中的孩子伤透脑筋。这孩子很乖,也无不良嗜好,但就是不想上学。问他什么原因,就是不说。父母亲为了他,只好到学校找辅导室协助,双方磨蹭了好一阵子。
  终于孩子说话了:“我就是想要‘活出我自己’。”父母亲听了真傻眼!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如果你是这位孩子的父母,猜想你大概也会很紧张、很担忧,是吗?我们都想扮演好父母亲的角色,但不少父母曾反应,多数时候他们在这个角色上却是感到挫折、无力、彷徨与无奈。尤其孩子们到了青春期之后,似乎愈来愈和他们谈不上什么话。
  我最常听到的是“孩子愈大愈不听话”“我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我只讲几句话,孩子不是生气,就是不耐烦”“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我的孩子沟通”。
  父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孩子们上幼儿园之前,与手足或左邻右舍的小孩玩耍,会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上了小学之后说“老师说……”,到了中学后改说“同学说……哪个明星说……(偶像崇拜)”,等上了大学后开始说“我说……”,有了男(女)朋友后说“我女(男)朋友说……”,结婚后又改口说“我老婆(先生)说……”。千万别难过,这是正常现象,不代表孩子不再敬重父母,而是人际圈不断地扩大,由家庭到学校,学校到社会,只是父母心里头不是滋味罢了!反观孩子们,我曾问过我的学生与其父母亲的关系如何?最常听到的是:“我的爸妈不了解我”“父母亲管我管太多,限制太多”“他们从来就不听我说话,我只希望他们能安静地听我说几句话,有这么难吗?”“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到底能做什么?”孩子们面对父母亲的反应,不也显得无奈与挫败吗?
  面对亲子关系的种种问题,通常谁比较急躁呢?用时钟打个比喻:妈妈像“秒针”,跑得快又急,遇到孩子的事情,容易紧张和焦虑;爸爸像“分针”,碰到孩子的状况,反应会比妈妈镇静些;孩子像“时针”,久久才转一圈,孩子反应慢,有时又若无其事,他们需要时间学习与发展。有时父母急得半死,孩子却无动于衷,正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不同角色之间,如何互相配合。搭配得好,时钟能有条不紊地运转,搭配得不好,时钟就无法运转了。
  在本书,我尤其要告诉读者一件重要的事: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能选择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即使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做个尽心的父母!别期望自己成为百分之百的父母亲!我告诉我的孩子们,父母不是完美的人,有其限制和做不到的地方,偶尔也会犯错。
  当孩子离开家门上学,我们就看不到孩子,也照顾不到孩子,只有让老师来照顾。时间有限,我们无法随时陪伴或与孩子们相处。因此,不只要放下自己对扮演好“称职父母”角色的期待,以为自己为孩子们做得太少,而感到懊恼,也要放下无法做到完美父母而自责内疚的心,你已经做得够多了。
  ◎现代亲子之间到底怎么了?
  其实,整体的社会文化或教育水平,较之过去已有大幅提升,为何亲子之间的冲突仍然不断,亲子之间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呢?
  对于很多父母亲管教孩子用心良苦的出发点,我们当然要给予百分之两百的肯定。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在长期观察与实务经验中发现,问题出在“对待孩子的方法”上。错用方法,将使父母的管教“事倍功半”,用对了方法,将使你“事半功倍”,轻松管教不费力。
  当你管教孩子感到灰心失望时,请细细品尝芭芭拉?安吉丽思博士(Barbara De Angelis, Ph. D.)的这段话,或可给你一些鼓励和启示:
  没有问题,我们永远学不到力量。
  没有挣扎,我们永远学不到活力。
  没有延迟,我们永远学不到耐心。
  没有抗拒,我们永远学不到毅力。
  没有绝望,我们永远学不到信心。
  没有折磨,我们永远学不到悲悯。a
  这不是一本畅谈亲子教练理论的书籍,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想传达父母如何扮演“教练”的角色,协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如果你面临亲子难题与困境,可以找个专业教练,接受亲子教练(Coaching)训练,将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让你回家后知道如何面对孩子。另一种是你自己学习教练的概念与技巧,成为“教练式父母”(Parents as Coach)。
  教练式父母的职责,好比教练发现球员或选手的天赋潜能,通过教练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养成自动自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挥老天爷赏赐的才华,找到生命中的位置。让孩子们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面对困境时能提升“挫折容忍力”。a
  “教练式父母”是一个崭新的观念与新的做法,也许你未曾听闻,也许你存着怀疑,也许你不知道如何应用,也许你认为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方法。教练式父母在国外的发展,也正方兴未艾,这方面的专业书籍也是凤毛麟角。我鼓励你用不一样的眼光及态度,深入了解亲子教练的观念与做法,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09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9.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