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作  者:赵凌云 等著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定  价:55.00

I S B N :9787509549582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标  签: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社会与环境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赵凌云、张连辉、易杏花、朱建中编著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重点研究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什么道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中国特色是什么?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内涵是什么?本书具体论述了世界和中国进入文明转换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两型”社会;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参与国际互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支撑体系;生态文化:发达国家生态发展。

TOP目录

导论
 一、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几点认识
 二、文献综述和本书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与主要创新
第一章 人类进入文明转换时代
 第一节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节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系统性转换
第二章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
 第一节 人类文明转换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文明转换中中国具有跨越式推进优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
 第一节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亲生态本质: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行性 导论  一、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几点认识  二、文献综述和本书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与主要创新 第一章 人类进入文明转换时代  第一节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节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系统性转换 第二章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  第一节 人类文明转换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文明转换中中国具有跨越式推进优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  第一节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亲生态本质: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行性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道路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探索(1949-1973年7月)  第二节 中国现代环保事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1973年8月-1978年)  第三节 中国环保事业的稳步发展(1979-1991年)  第四节 中国环保事业的加速发展(1992-2002年)  第五节 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2003年至今) 第六章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基本框架 第七章 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发展方式具有生态不可持续性  第三节 构建内涵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 第八章 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  第一节 低碳化发展的内涵与基本框架  第二节 低碳化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低碳化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四节 中国特色低碳化发展道路 第九章 制度创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石  第一节 现行制度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生态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应避免的问题  第三节 生态化生产制度创新  第四节 生态化分配制度创新  第五节 生态化消费制度创新 第十章 技术创新:中国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生态文明技术支撑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技术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节 构建中国生态文明技术支撑体系的对策 第十一章 “两型社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载体  第一节 “两型社会”是中国生态文明的社会载体  第二节 “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  第三节 面向生态文明的“两型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抓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二章 国土开发空间布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基础  第一节 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不合理是生态破坏的空间原因  第二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战略对策  第三节 以重大生态项目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第十三章 参与国际互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支撑体系  第一节 国际社会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与中国的  积极行动  第二节 中国传统开放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后果  第三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中国生态文明与国际良  性互动的途径 第十四章 生态文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一节 吸取中国古代生态思想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文化  第三节 中国当代生态思想文化  第四节 当代中国生态文化的缺失与重建对策 第十五章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体系  第一节 国内外主要生态指标体系  第二节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第十六章 生态文明理论联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  第一节 生态危机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重建的背景  第二节 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以经济  学为例  第三节 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生态化改造,构建生态文  明理论联盟 第十七章 发达国家生态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  第一节 欧盟的环保壁垒型生态发展道路  第二节 美国的环保政治型、环保外交型生态发展道路  第三节 日本的环保产业型生态发展道路  第四节 发达国家生态发展道路的比较与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11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