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诗意地筑造——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
诗意地筑造——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


诗意地筑造——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

作  者:孟宪浦 著

出 版 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48605737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文学  文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诗意地筑造: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选取了能够包蕴苏轼对艺术本质思考的四个核心范畴“道”、“意”、“物”、“言”,围绕它们进行逐层梳理与细致描述,展现其各自丰富的理论内涵以及在生存论视域中的内在关联与逻辑构架,基本上揭示了苏轼基于现实生存与创作实践而对艺术的本质所做出的理性沉思,勾画出苏轼诗学思想体系化的潜在特征,为深入研究苏轼文艺思想、建构苏轼诗学思想体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亦为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研究路向与研究案例。

TOP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道:艺术存在的生存论根基
第一节 苏轼论“道”的特点与立场
一、“道”的突破与解“道”之难
二、批判的切入与立场的确立
三、生存之域的敞开与“道”之融通
第二节 苏轼之“道”的本真属性
一、物生而阴阳隐:道之隐匿
二、非性无以成道:道的非对象化
三、莫之求以自至:道的非现成识度
第三节 苏轼论“道”与艺术的生存论关联
一、“文与道俱”的背后:生存论的原初关联
二、“有道有艺”的创建:道在艺术中栖身
第四节 苏轼对诗人生存的本真筹划
一、有为而作:入世为人 导论 第一章  道:艺术存在的生存论根基 第一节  苏轼论“道”的特点与立场 一、“道”的突破与解“道”之难 二、批判的切入与立场的确立 三、生存之域的敞开与“道”之融通 第二节  苏轼之“道”的本真属性 一、物生而阴阳隐:道之隐匿 二、非性无以成道:道的非对象化 三、莫之求以自至:道的非现成识度 第三节  苏轼论“道”与艺术的生存论关联 一、“文与道俱”的背后:生存论的原初关联 二、“有道有艺”的创建:道在艺术中栖身 第四节  苏轼对诗人生存的本真筹划 一、有为而作:入世为人 二、无意乃佳:出世为诗 三、不能不为:自然为文 第二章  意:文学艺术的本源 第一节  “以意为主”的生存论探源 一、从“有意”到“尽意”:快意平生的生存论基底 二、从“言志”到“缘情”:意之遮蔽的历史现象 三、从“存意”到“寓意”:率意为文的创作揭秘 第二节  “意”之为“诗意”的生成性特征 一、自是一家:向来我属 二、神与物交:即物而生 三、博观约取:先行组建 四、成竹于胸:整体性构成 五、境与意会:境域化逗留 第三章  物:艺术是对自然的应合 第一节  物之为物的生存论解读 一、失己所存:物之患源于人之爱欲 二、无心而一:人与物的原初关联 三、静与空:物之为物的澄明之“镜” 第二节  苏轼论物的本然状态 一、形:可见而有所隐 二、神:晦而不失其明 三、理:形神各当其处 第三节  苏轼论物与艺术的生存论关联 一、不“留意于物”而“寓意于物”:意与物合 二、从“不留一物”到“身与竹化”:以物为形 第四章  言:诗化的道说方式 第一节  言止于达意:在恣意中道出自身 一、有意而言:言说之根基 二、自伸其喙:说的自我性 三、穷而后工:工夫在言外 第二节  达于物之妙:在体物中敞显世界 一、使了然于口与手:在言说中物成其物 二、亲到其处知语工:在吟咏中带出世界 第三节  冲口出常言:在纵笔中人乎化境 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返求寻常之本真 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臻达平淡之天成 结语 参考文献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46.8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