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式管理得32个手段
中国式管理得32个手段


中国式管理得32个手段

作  者:陈东升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定  价:30.00

I S B N :978780179427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读物  >  企业管理    

标  签:实验、仪器与测量  测绘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科学与自然  中国企业管理  企业经营与管理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概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思想的管理手段,它全面结合中国文化的深厚背景和中国人性的现实状况,直面实际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力求让中国的管理者们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   只要有人的地方、有组织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管理问题。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差异化的生存状态,自然就形成差异性的管理思想。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必然需要中国式管理。洞察人性,利义兼顾;耳听八方,兼听则明;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本书详细地阐述了32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思想的管理手段。只有掌握了中国式管理的32个手段才能在中国开创适合企业的管理之路。

TOP目录

手段一
赏誉同行:洞察人性,利义兼顾的管理手段/2
手段二
一手“打”,一手“拉”: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理手段/8
手段三
人无压力一身轻:适度施压,激发干劲的管理手段/16
手段四
推心置腹:动之以情的管理手段/22
手段五
迂回战术:避实就虚的管理手段/28
手段六
尚方宝剑:将能君不御的管理手段/34
手段七
打一棒,揉三揉:诛大赏小,严以立威的管理手段/40
手段八
不因人言而废才:用人不疑的管理手段/48
手段九
耳听八方:兼听则明的管理手段/54
手段十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洞察先机的管理手段/60
手段十一
不蒸馒头争口气:合理使用激将法的手段/66
手段十二
打铁先要自身硬:崇功立威的管理手段/74
手段十三
该唱黑脸就唱黑脸:杀一儆百的管理手段/80
手段十四
一诺值千金:言出必行的管理手段/86
手段十五
剑扫朋党:拆散小圈子的管理手段/92
手段十六
事烦不能久:善于授权的管理手段/98
手段十七
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的管理手段/104
手段十八
用好权力之剑: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理手段/110
手段十九
去恶去好:隐藏个人好恶的管理手段/116
手段二十
任势而定:权衡利弊,依势择人的管理手段/122
手段二十一
优胜劣汰:能者则上,劣者当退的管理手段/128
手段二十二
怨废亲,怒废礼: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的管理手段/138
手段二十三
借力打力:变劣势为优势的管理手段/144
手段十四
抑制之术:利用分权形成内部竞争的管理手段/150
手段二十五
观以用人:见微知著,察人于细的管理手段/156
手段二十六
人本理念:换位思考,消除偏差的管理手段/162
手段二十七
惟才是举:才有参差,任其所长的管理手段/168
手段二十八
房谋杜断:合理搭配,用人到位的管理手段/176
手段二十九
洞烛情弊:防止内耗产生的管理手段/182
手段三十
内方外圆:兵无常势,法因势变的管理手段/188
手段三十一
近则庸,疏则威:不即不离,亲疏有度的管理手段/194
手段三十二
因势造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管理手段/202

TOP书摘

书摘
对于义、利,中国古人早有定论。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义以为上”,“义然后取”;孟子强调“义,人之正路也”,提
倡“惟义所在”,要“去利,怀仁义以相接”;苟子则认为,“义胜利为治
世,利胜义为乱世”,主张“先义后利”,“持义不挠”等等。“重义轻利
”的义利观,似乎成为了一个不争的结论。从此以后,“耻言利”便成为人
们证明自己道德的一个标志,“口不言钱”,而呼之为“阿堵物”的矫揉造
作,也成了“人品清高”的佳话。
那么究竟何为义、利?君子果真只能取义舍利,而无法义利兼得吗?显然
,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如果说“利”是指人们的现实利益,“义”代表人
们应遵守的伦理规范,那么二者何以要彼此冲突呢?
深究义、利根本,其实义、利原本不是对头,而是一家。从历史事实看
来,这种说法是比较科学合理,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实践的。司马迁早在《史
记》中就已经对“利”作过高度概括,他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天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追逐
“利”这一目标。这正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正如马克思
所说:“人们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天下人民追求利
益的权力,决不是不道德的,“利”的存在不容否认。所以,认为君子不应
讲利,其实这是对儒家学说的片面理解。如果全面地读懂《论语》,就会发
现孔老夫子自己也是很重视求利与求富贵的,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
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对待、怎
样去取得它。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当强调“义以为上”时,并不等于说只讲道德仁义,可以不要实务功
利。“君子”也“爱财”,只是大家都应该“取之有道”而已。看来,从“
利”的方面,也就是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来讲,结论是清楚的。韩非就
指出,君王在行赏罚时要“誉辅其赏,毁随其罚”,以便达到“贤不肖俱尽
其力”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决非只讲义不讲利,而主要是强调对利要取
之有道,取之以义,要见利思义,而决不能见利忘义。中国历史上各位聪明
的帝王心中更是深明此理。他们在用人时就能洞察人性,义利兼顾。
P2-3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07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57.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