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赵振业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赵振业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赵振业传

作  者:李韶华 著

出 版 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1650349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杰出学者  >  科学家    

标  签:传记  工业技术  科学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赵振业传》讲述了赵振业院士的成长过程,详细介绍了他带领团队取得科研成果的艰辛历程,总结了他获得成功的思路及方法,同时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几个基本规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赵振业传》内容丰富,不仅适合从事材料研究的专业人员阅读,也适合其他专业科研人员阅读,对有志于中国航空事业的广大青少年也大有裨益。

TOP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二章 求学之路
第三章 步入科研殿堂
第四章 带着钢走的人
第五章 为战鹰插上铁翼
第六章 创新应用基础理论
第七章 走上科研管理岗位
第八章 成事之道
第九章 为人之道
第十章 温馨的家
第十一章 细微之处见精神
尾声
附录
后记

引子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二章 求学之路

第三章 步入科研殿堂

第四章 带着钢走的人

第五章 为战鹰插上铁翼

第六章 创新应用基础理论

第七章 走上科研管理岗位

第八章 成事之道

第九章 为人之道

第十章 温馨的家

第十一章 细微之处见精神

尾声

附录

后记

TOP书摘

序言

钢材料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钢铁炉中翻火焰,中国先人几千年前就会冶炼。从君王显贵佩带的宝剑,到蓝天上翱翔的雄鹰;从古代冷兵器到现代热核武器,钢是从古到今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钢是飞机上应用最早、用量最大的结构材料之一。超高强度钢(可承受高应力结构件用的合金钢,一般屈服强度大于 1400兆帕,抗拉强度大于 1700兆帕)是20世纪50年代材料科学最重大的成果之一。它以强度最高和综合性能优良迅速成为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中如飞机起落架、机翼大梁、火箭和导弹壳体以及高精密传动件等主承力构件的首选材料,直至今天,仍是材料科学前沿的重要部分和研究热点。

搞材料的人都知道,一个新钢种的诞生何其艰难,从成分摸索到成熟应用,需要经历 10~ 20年。一位将军曾经说过,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1956年,在北京成立了航空材料研究所(今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航材院),专门研究航空工业所需的特殊材料。

1961年,西北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赵振业分配到航材院,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这位出生在河南原阳的小伙子,一走上科研工作岗位就参与了我国第一个热强马氏体不锈钢的研究,师从李文澜先生,完整地经历了一项新材料研制成功的全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赵振业开始步入新的研究领域,并担任多项课题的技术负责人。在不断的探索中,开拓出航空超高强度钢的新领域,为多项重大航空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 10多种先进型号飞机和发动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国家级成果奖 5项、合金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成果奖 6项;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出版《合金钢设计》专著一部。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航空航天部、北京市劳动模范。曾任航材院副总工程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5年,赵振业受命主持研究航空中温超高强度钢。当时,除了美国把热作模具钢 H11用作飞机构件外,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真正的航空中温超高强度钢。赵振业在系统研究二次硬化和强 -韧化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以钼为主强化元素、铬为调整元素的合金设计新思路,研制成功中国第一种航空中温超高强度钢38Cr2Mo2VA,解决了高速飞机后机身超温超重选材难题。

1983年秋,赵振业主持超高强度钢 300M研制。他结合我国熔炼设备和技术现状,提出了 “提纯原材料,降低硫含量”和“镦 -拔开坯”的工艺路线建议,经抚顺钢厂创新“提纯原材料”等技术,于1984年一举达到美国宇航材料标准要求和实物水平。中国航空超高强度钢从此走上了 VIM+VAR双真空熔炼(VIM——真空感应炉熔炼,是高温合金及特种钢生产的重要工艺;VAR——真空自耗炉熔炼,是高温合金及特种钢的一个主要熔炼方法)的“高纯”之路。

在此后的飞机起落架用新型超高强度钢 300M应用研究中,赵振业提出了发展材料应用科学与技术思路,他从抗疲劳原理出发,设计了长寿命起落架的总体技术方案,提出“无应力集中”抗疲劳概念。在系统研究基础上,与同事们一起创新和集成创新了抗疲劳应用技术体系和 10多项先进工艺。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3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