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
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


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

作  者:王晓,高薇茗,魏乐平 著 何国强 编

出 版 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30604695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哲学/宗教  宗教理论与概况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如果有机会走进《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故事所发生的舞台——澜沧江谷地,在几乎清一色的藏文化包围下,你一定会被兀然矗立在某一角落的天主教堂所震撼和深深吸引。尽管有的教堂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只剩下残垣断壁,己被废弃不用,但却更加令人好奇。或许你会情不自禁地问:天主教于何时进驻该区?进来后到底发生过什么?现在又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为解答这一系列疑问,《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作者不但进行了广泛的历史文献资料搜集,而且还走出书斋,步入田野,采摘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追溯历史”,主要对天主教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如何进驻该区、如何适应环境,后又如何被驱逐出境这段历史做一番梳理,拟解决前两个问题;下编“步入出野”,以西藏盐井天主教的本地化为中心进行考察,重点回答第三个问题。
  《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在撰写过程中,借鉴了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丰富的档案文献和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重要依据,不仅在宏观层面上展示出了一副“冲突→反省→融合”的活生生的画面,而且每一阶段又都采用了微观性视角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试图对研究对象作出公允、诚信和实事求是的描述和考究,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演变规律。

TOP目录

上编 追溯历史——十字架在澜沧江谷地的架起与倒下
第一章 澜沧江谷地一瞥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三节 多元宗教生态
第二章 外来的闯入者
第一节 从约翰长老的故事说起
第二节 我们被从一座门赶走
第三节 我们从另一座门进去
第三章 此起彼伏的佛耶博弈(上)
第一节 1873年巴塘教案
第二节 1879年巴塘教案
第三节 1881年梅玉林案
第四章 此起彼伏的佛耶博弈(下)
第一节 1887年巴塘教案
第二节 1905年巴塘教案
上编小结

下编 步人田野——以盐井天主教的本地化为中心的考察
第五章 上盐井天主教堂
第一节 藏区天主教堂概况
第二节 上盐井天主教堂的位置和外观
第三节 新旧教堂的更替
第四节 教堂的内部陈设
第六章 天主教徒的世俗生活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第二节 人口的再生产
第三节 特殊的婚姻家庭
第四节 教育生活
第七章 天主教仪式
第一节 仪式的主持者和信徒
第二节 周期性的仪式
第三节 人生礼仪
第八章 天主教信仰的本地化
第一节 盐井的第一位藏族神甫
第二节 天主教徒的族群关系和伦理
第三节 天主教徒和社会环境的调和
第四节 天主教对内与对外的调和
下编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公元1145年,罗马教皇欧仁三世得到一份报告,其中提到了一名叫作约翰(John)的国王。据说,该国王是一位长老,并崇奉基督教,生活在东方最为偏僻遥远的地方,统治着亚洲的大片土地并使中亚的穆斯林闻风丧胆。
  约翰长老的故事,让当时一意想击败穆斯林打通东西方陆路交通线却苦于实际“东征”不断失败的欧洲君主、教会产生了无穷的遐想。据说,后来教皇和欧洲各国君主还得到了约翰发来的正式信函,其中不忘自我吹嘘一番,并极力邀请当时的拜占庭皇帝曼纽尔·科姆尼纳斯去访问他,还附加说,“如果你要回去,你将满载财宝而归”。①
  虽然欧洲人对约翰长老这位异邦君主一无所知,但对信中提到的广阔的地域、富足的生活以及他同样信奉基督教这三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②自此,西方一直都在苦苦寻找这个所谓的东方基督教国家。
  新航路开辟以来,教皇为了弥补教会大分裂和欧洲各国摆脱教皇控制以及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所受到的损失,提出“在欧洲失去的,要在海外补进来”的口号,积极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的殖民活动。在殖民探险过程中,为恢弘天主教气势,并企图借宗教情感扩张其势力范围,葡萄牙人把对约翰长老国家的探寻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1579年,应莫卧儿帝国阿克巴大帝(Akbar)的邀请,葡属印度果阿教会派遣了由3人组成的传教团赴彼地宣传上帝的福音。③历史就是这么机缘巧合,正是在莫卧儿,天主教耶稣会士意外地探得了一些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情况。
  一天,蒙塞拉特神甫在陪同阿克巴巡游时,偶然间听到在山的另一边有一个被称为“博坦”(Bhotanta)的民族,那里的宗教仪式和天主教相似。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欣喜若狂,认为这个民族很可能就是西方魂牵梦绕了好几个世纪之久的约翰长老后裔的国家。接着,1600年,作为第三批进驻莫卧儿宫廷的哲罗姆·沙勿略神甫(Jerome Xavier),更是从一名商人口中探听到:“吐蕃王国从克什米尔向东一直延伸到契丹(震旦)①……包括有许多基督教徒和拥有神甫与众多教堂。”②就这样,他们不但证实了有关西藏的情况,还得知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契丹的大致方位。
  为了去教化“处于印度与契丹之间的人”③,1602年,鄂本笃(Benoitde Goe。)踏上了探险的征途。他历经艰险并成功抵达了今天的甘肃酒泉,“成为第一个能呼吸高地亚洲地区稀薄空气的西方人”④。遗憾的是,鄂本笃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西藏高原行走,并没有进入西藏。后来,这一历史使命落在了安东尼奥·德·安夺德神甫和马努埃尔·马科斯修士的肩上。
  第二节我们被从一座门赶走
  17-18世纪,天主教在西藏的传播按地域推进可分为三个阶段:扎布让传教期(1624-1635年)、日喀则传教期(1628-1632年)和拉萨传教期(1704-1745年)。现分而述之。
  一、初入扎布让
  安夺德神甫和马科斯修士的进藏探险完全源自一次临时的决断。1624年3月,他们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从莫卧儿宫廷启程,踏上了勘察西藏的艰辛之旅。为躲避沿途被盘诘,他们特意进行了伪装,混进一支由印度人组成的朝圣队伍向西藏方向进发。
  途中,他们的伎俩多次被识破,但安夺德神甫的谎言骗术也足够高明,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如果说人为的刁难他们还能应付,那么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就足以让他们九死一生。一路上,大雪成了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到处都是令我们头晕目眩的白色,我们几乎无法辨认我们要走的路。”⑤在一次事故中.安夺德的手指甚至被冻掉了一截,但酷寒的天气已让他毫无知觉。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04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1.9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