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
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


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

作  者:王晓平 著

出 版 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丛 书:跨文化丛书

出版时间:2002年08月

定  价:29.80

I S B N :978722702339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文化研究  对外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文化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20世纪日本诗人眼中看到的秦山楚水,南船北马。作家笔下描绘的魏臣蜀相,侠女豪杰。变奏的唐歌宋乐,异色的佛风道尘。 梅的坚韧、樱的轻灵,映衬着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但隔膜依然存在,偏见与陋见、误解与冲突,使得“一衣带水”的邻人,仍会视对方是难解的谜。本书的努力,就在于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国文化“双赢”的交流与发展。

TOP作者简介

王晓平,四川省人,1947年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客座教授。东亚比较文化会议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佛典·志怪·物语》、《亚洲汉文学》、《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合著)、《中国文学在日本》(合著)、《20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主编)、《国外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合著)等,另有译著多部论文多篇。

TOP目录

对谈:“友邻型文化关系”还有多远?
川本皓嗣 王晓平
三教余露
1.幸田露伴《论仙》
2.森鸥外与《传习录》
3.夏目漱石的“白云吟”
与凤同歌
1.汉文学的挽歌
2.汉唐辞赋的异世传响
3.从《采菱曲》到《水墨集》
求索之魂
1.《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冲击波
2.《阿Q正传》的振幅
3.鲁迅中国文化观解读的日本文化背景
天人经纬
1.马克思经济学家的门外诗谈
2.西胁顺三郎的《壤歌》
3.秋吉久纪夫与中国现代诗歌
逍遥幻象
1.喝破残梦的岭云子
2.青木正儿论“解衣般礴的艺术”
3.中岛敦选择的眼睛
各美其美
1.谷崎润一郎美的变奏
2.出入美矿坑道的高桥和巳
兴亡舞台
1.历史嗜好与中国“时代物”
2.煌煌敦煌梦
3.宫城谷昌光的三代小说系列
人学探幽(一)
1.五里雾里的中国风土
2.随笔北京
3.武田泰淳的中国人感觉
人学探幽(二)
1.中野美代子和她的思索“悦乐之园”
2.多彩的人学
3.东望扶桑与“西望长安”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

TOP书摘

书摘
《续心头语》
《续心头语》是鸥外住在小仓时从1902年12月2日至12日分12回向《二六新报》投的稿,没有出单行本,它与《心头语)一样。属语录、随想之类的文字。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人把康德的物当体译成物自依,开始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再想来或许是取邵子所谓天地自相依附之意吧。但本来的意思,到底是不是依附之意,颇为可疑。
要想研究儒学,首先要从心理方面来做。如朱子的格物,是心理上的唯理智论,王阳明的格物,是唯意志论,尤堪玩味,不知此事已为人道破否?
鸥外谈到康德哲学的本位论思想与中国的王阳明思想,明治三十年代本体论译为“物当体”开始时则译为“物自依”,鸥外推测这种译法出自北宋思想家邵雍(1011~1077)“天地自相依附”,而这种译法是否妥当是值得怀疑的。鸥外文中提到对《大学》里说的“格物”,朱子的解释,是唯理智论的,而王阳明的解释,则是唯意志论的。
森鸥外的小说《舞姬》,写男主人公太田丰太郎在柏林被罢免了官职,是少女艾丽丝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小说中说“表现出心之诚,向我投来救助的绳索的,正是艾丽丝”。这里的“心之诚”,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大学》、《孟子》等。与朱子的“性即理”不同,阳明是主张“心即理”的,阳明所说“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或许正是鸥外之所本。《舞姬》的描写,正可看出阳明学对鸥外思想的影响。顺便要说的,不仅鸥外作品中可以看出这种影响,在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这种影响有时则更为明显。
据说阳明学是由室町时代后期的了庵桂悟(1425~1514)传入日本的,以后五山有了研习阳明学的僧侣。江户初期一度受到藤原惺嵩、林罗山的批判,至中江藤村始从朱子学者手里独立出来。由于阳明学派注重人格培养,强调经世与实践,到幕府末年涌现出大盐中斋、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吉田松阴等杰出人才。日本人看重王阳明的,当然不只是他的哲学思想,还有他在军事上屡建战功的业绩。江户时代汉学者斋藤拙堂在《拙堂文话》中将阳明文推到明代第一的高度,正是称许他为文有忠义勇武之气。明治时代研究王阳明的人,也是极盛他的为人与为文两者统一。当时一位汉学者在为自编阳明文集的序言中,便称道阳明人品杰出一世,学识卓越千古,极言赞其文如用兵:“其雄伟峻崇,有及王子者邪?其精劲简隽,有及王子者邪?往复曲折,奇趣湓涌,有若王子者邪?端庄而富赡,雅古而秀润,有若王子者邪?而至于其论道精微透彻,以畅叙一心独悟之妙旨,则韩昌黎以下恐无其匹。”并推崇阳明其文率自兵法来。这样的赞辞正是汉学者适合明治时代言兵成风、论战成癖的社会风潮的反映。
森鸥外幼年受到的儒学教育,对他的汉诗风格颇有影响,而在离婚后用“慎独”来慰抚心灵,也可看做儒学知识的自我运用。森鸥外是主张东洋西洋两条腿走路的“双足”之学的。他的《舞姬》等作品,明显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影响,他写的大量汉诗表现出显明的儒家诗学的印记,这些已多见论评,也就无须重复了。幕末大盐中斋《洗心洞札记》的阳明学,本质上是以东林派为代表的在国家危险之时超越死生、贯以节义的政治实践论,明治时代以后的森鸥外则以阳明的道德观自警,时代的变迁与取舍的不同,由此可见一斑。
夏目漱石的“白云吟”
“一辈子学它也无悔”
夏目漱石(1867~1916)在英国留学期间,没有做过汉诗。这或许是为了利用留学的机会,争取做一个与英国学者相比也毫不逊色的英国文学研究家吧。尽管他后来由于英国文学而获得了不低的地位,但他似乎并不满足。当时,他是东京帝国大学的英国文学讲师,由于学校里还没有教授与副教授,对他来说,升为教授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他却于1907年4月毅然辞去教职,进入《朝日新闻》社,专心一意从事创作。在不久出版的《文学论》自序中,他详述了当时的心境。他回想起留学伦敦以来的种种经历,在谈到为什么会踏上研究英国文学之路时,他说:
我从小喜欢汉籍,尽管学的时间短,但从“左国史汉”(笔者注:即《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汉书》),这四本书冥冥中朦胧地懂得了文学是什么,暗想英国文学也该是这样的东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一辈子学它也不会后悔。不难看出,夏目漱石是从《左传》、《国语》、《史记》、《汉书》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中体会到“文学”概念的,认为英国文学也该如此,因而产生了攻读英国文学的愿望。但是,后来的结果,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因为资性愚钝,专攻外国文学的学习能力也不够,便没有达到会心的境地,这是遗憾至极的事情。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我的学习能力以后也不会好多少。既然学习它的能力好不了多少,就得培养品味它的能力,不过这样的办法我终于没有发现。反过来想,我虽然没有那种蔡深的学习能力,然而我却自信能充分品味汉籍。我在英语方面的知识,不能说有多深,但在汉籍方面我不认为出它差。学习能力相等的程度,好恶有这样的不同,不能不说是因为两者性质是那么不一样。换言之,汉学所谓的文学与英语所说的文学,到底是不能统括在同一定义之下的两样不同的东西。
一个被公认的第一流的英国文学研究者,宣布自己不能品味这一文学的妙味,让人感到出人意料。夏目漱石没有掩饰自己的挫折感,不如说更是确认了自己的坚信。
夏目漱石,原名夏木金之助,他出身于江户的名门,虽非贵族,但家里具有让孩子亲近汉文的条件,恐怕《论语》、《唐诗选》这些基本的汉籍,是大人们常读的。孩子耳濡目染,读起来想必也是自然的事情。1911年,夏目漱石接受一个面向少年的杂志的记者的采访,谈自己怎么写起文章来,谈话以《文话》为题,发表在4月发刊的《新国民》第11卷第1号。其中谈到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的情况:
说到我渐渐喜欢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我读了很多汉文,慢慢喜欢起文章,后来自己也写文章了。我想这是一个远的原因吧。我的父亲、哥哥,总之我家是喜欢汉文的家,因而,由于家里的感化,我也喜欢起汉文来了。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37

版  次:1

开  本:0开

加载页面用时:44.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