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不守规矩的知识
不守规矩的知识


不守规矩的知识

作  者:余宁平 杜芳琴 主编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丛 书:妇女与社会性别学书系

出版时间:2003年10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201043265

所属分类:   

标  签:妇女运动与组织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妇女与社会性别学书系”是“发展中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学”联合课题推出的系列成果。该课题是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妇女学者推动中国妇女和社会性别学发展的合作、创新的尝试,书系的出版就是这一尝试、探索的成果之一。该书系的出版,不但是国内外妇女学者协作努力的结果,也是出版社慧眼独具慧眼抓住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国内开妇女与社会性别学风气之先。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前言
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与学科问题/玛丽莲.鲍克塞著/王政译
被学科学科化?在妇女学中跨学科研究使命的需要/
朱迪思·A·阿伦、萨莉·L.·基思著/陈玮译/王政校/
妇女学与课程改革/贝蒂·施密茨、黛比·罗森费尔特等著/占盛丽译/余宁平校
重新规划大学的蓝图:培养妇女学博士的前景/玛丽莲鲍克塞著/陈玮译/高彦颐校
妇女学导论课本中女权主义的意义与用途/帕特斯·
麦克德莫特著/易素梅、许曼、刘永强译/王政校
女权主义理论的国际化/金承庆、卡洛里·麦克肯著/郑新华译/余宁平校
韩国的妇女学/张必和著/蔡凌平译/余宁平校
当代中国妇女研究/王政著/蔡凌平译/王政校
改变现状,展望未来/Hunter学院妇女学集体著/田欣译/杜芳琴校
“黑夜与它的白天”:社会性别的社会建构/朱迪思’
洛伯著/8丹丹译/余宁平校
理论和理论化:理解的一体化框架/格温·科克等著/郑丹丹译/余宁平校
西方妇女经验的区别:种族、阶级和社会变迁/罗莎琳
达·冈扎勒兹著/揭艾花译/余宁平校
傲慢,世界漫游和多元文化女权主义:女性生殖器
切割手术的个案分析/伊萨贝勒·R‘冈宁著/张晓
红译/刘梦、王向贤校
强制性异性恋和女同性恋生活/埃德瑞恩‘里奇著/
胡涤菲译/王金玲、余宁平校
妇女对结构性调整政策反响的个案研究/阿·林恩·鲍
勒斯著/佟新译/余宁平校
教育与农村妇女:建立一种可选择的视角/维那‘玛
苏姆达著/黄河译/余宁平校
“大公司不要已婚妇女”:韩国女工中的剥削与赋权/金
承庆著/施园译/余宁平校
韩国妇女运动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曹顺京著/刘丽丽译/余宁平校

TOP书摘

书摘
这一性别分化的进程与妇女研究的兴起同步进行。当许多妇女以接受女性味的服饰和社会角色来表示对无性的毛泽东时代和毛泽东时代的男女平等的否定时,一些女学者开始走得更
远了。她们不仅要把妇女从外表上同男性区分开来,而且要把妇女在理论上从阶级中分离出来。毕竟,一个缺乏性别区分的时代得以实现主要是依靠阶级这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分析范畴的威力。此外,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毛泽东时代的长期阶级斗争实践中,妇女利益总是在阶级斗争的名义下变成次要的或是被忽略。所以一些学者认为把妇女从阶级中分离出来,对于建立中国妇女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妇联的妇女问题研究意味着脱离阶级分析的统治,那么一些女学者则明确地将妇女做本质主义的理论抽象来挑战阶级理论。
中心和妇女学系科发展的推动力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思潮和政治抗议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在教育中改革和人员变化。在争取民权运动、黑人争取权力(Black
Power)运动、奇卡诺人(译者注:Chicano,指墨西哥裔美国人或在美国的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后裔)反抗运动、美国印第安人运动和妇女运动中,学生和支持他们的大学教师们都要求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面,并要求设立以往在大学课程中没有立足之地的课程、,高校与科研机构内的女权主义者们批判学科分类的内容,教育体系中的父权制结构,以及教育与主流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妇女学的广泛而深远的目标在全美妇女学联合会(National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1977年的成立宜言中就有了明确的表述,“为推动和维持‘能够突破现有意识和知识系统的教育策略’,从而达到‘改变’个人、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最终‘改变’整个社会”的目标(Boxer,1982,p.661)。全美妇女学联合会明确提出了改革的目标:“(创造)一个既没有性别歧视(sexistn),也没有种族主义(racism)、阶级主义(classism)、年龄主义(ageism)和异性恋主义(heterosexism)的世界——远离所有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自觉不自觉地压迫和剥削另一部分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机制。”(p.662)
妇女学是该学科最常用的名称,尽管也有一些独立于系科的项目(programs)选用了别的名称,如“女权主义研究”(feministstudies),以突出视角的重要性并表示所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妇女。还有的用“社会性别学”(gender studies)命名,以此来强调他们的重点是关注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的社会建构关系本质,以及男人和女人确定自己在社会性别体系中所处位置的方式。男性学(mcn’sstudies)这个跨学科领域则注重男人和男性特征餉社会文化建构(Brod,1987;Clatterbaugh,1990;Gilmore,1990;Schilb。1982)。
妇女学的发展及其制度化
1969年妇女学作为高校内的独立课程首次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开设。到1977年全美共有276门妇女学课程,而且代表妇女研究学术成果和领导妇女的核心小组部门也开始在以学科
为基础的传统专业联合会中出现。另外,期刊杂志、研究中心(许多由福特基金会提供启动资金)、图书馆、档案馆、课本等学术支持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从事妇女学的学者和教师们提供服务(Loeb,Seating,&Stineman,1987;Pope,]989;Seating,1985;Stinemar.1979)。斯廷普森(Stimpson)把妇女学发展的早期形式称为“起飞阶段”,即“被淹没的和边缘化的传统”突然都“爆炸式”地猛然出现阶段(1992,p.1967)。
妇女学的发展基础是传统系科内一大批对女权主义议题和社会性别分析感兴趣的妇女。妇女学常常以某某项目(program)而不是系(dcpartments)的形式出现。]98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83%妇女学教师是在其他系获得终身教授职称的(NWSA,1990,p.216)。
妇女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在发展中。1990年全美妇女学联合会指南(NWSA Directory)列出了621个妇女学中心,其中有425个为妇女学副修科目、妇女学证书或学习侧重点(area of oncentration),187个为妇女学专业。设立妇女学研究生课程的学院从1988年的55所增长到1990年的102所,几乎增长了一倍,其中至少有8所院校设有妇女学专业的硕士点,不包括在其
他领域的硕士点设立的妇女学副专业或侧重点。已有6所学校能授予妇女学博士学位,它们是: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学(Emory IJniversity)、宾艾姆顿inghamton)的SUNY、巴佛罗(Buffalo)的SUNY、联合学院(the Union Institute)和麦迪逊的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 IJniversity,Madison)。
妇女学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全球现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有关妇女与发展的研究项目、会议和研讨班都强调对全球性妇女问题的关注(Beneria&Sen,1981;Boserup,1977;Kel.Ly,1981,1986;Sen&Grown,1987)。先后在墨西哥城(1975)、哥本哈根(1980)和内罗毕(Nairobi)召开的几次“联合国妇女十年”大会,以及国际跨学科妇女大会都促进了妇女学的国际性发展。第五届国际跨学科妇女大会于1993年在圣何塞(San Jose)的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大学召开,其中有五组讨论会都特别强调30个国家中妇女学的地位。截止80年代末,全世界至少有163个妇女学研究中心:美国和加拿大有66个;亚洲29个;欧洲24个,墨西哥、中美洲、拉丁美洲共23个;北部非洲和南撒哈拉非洲8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个;中东4个;加勒比海地区4个(Chamberlain,1989)。
当妇女学在本科文科课程中越来越处于中心位置的同时,遭到的非议也逐渐增多。一个全国性的专业联合会——全美学者联合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dScholars[NAS])成立了,以对抗女权主义者和多元文化主义在学术界所取得的进步,同时媒体也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一话题展开了一场大争论(Aufderheide,1992;CarbY,1992;J.W.Scott,1992)。对女权主义(feminism)、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huralism)、少数民族学(ethnic studies)、文化学(cuItural studies)和男/女同性恋研究(gay and lesbian studies)的猛烈攻击受到了某些基金会的慷慨支持(Masser-Davidow,1992)。
当前美国许多妇女学组织(units) 管在政治上仍有很多困难,但它们都在积极地争取建系。虽然许多妇女学项目的网络结构有效地维持和传播了妇女学,但是只要教员们仍需服从握
有决定任期和升职大权的各个系,而且妇女学中心主任必须与有关的系主任商量后才能制订和安排课程,那么就很难为主修课程、副修科目课程和妇女学专业课程提供具有连贯性的课程
体系,也很难实施制定长期计划。教授们经常会感到在不同的服务责任和不同的学术要求之间身不由己。’妇女学重视与社会变革相关的学术研究,鼓励人们发掘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
求人们熟悉一系列质疑学科假设的跨学科性话语和观点,突出被传统学科忽视的内容(Butler&Schmitz,1992;Coyner,1983;Rosenfelt,1984)。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11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