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清词研究丛书)
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清词研究丛书)


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清词研究丛书)

作  者:李丹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 书:清词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3255085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诗歌研究  词研究  中国诗歌  文学  诗歌词曲  文学评论与研究  文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顺康之际的广陵词人群体是开启清词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其词学活动不仅是清词发展的关键,也是清初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

TOP目录

总序
导言
选题缘起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广陵词坛的形成
第一节 清初江南词坛格局
第二节 顺康之际的社会背景
第三节 诗余之地——扬州
第四节 领袖人物的出现
结语

第二章 婉约与豪放:广陵唱和
第一节 “王士禛时代“的唱和
第二节 后王士禛时代——“广陵唱和“与清初“稼轩风“之转捩

第三章 开启与延续:广陵选政
第一节 开启之功:《倚声初集》
第二节 延续之力:《国朝名家诗余》
第三节 流风余韵:《诗余花钿集》
第四节 广陵评点

第四章 超越与开拓:广陵词论
第一节 词体之尊
第二节 风格之融
第三节 词体之辨
结语

第五章 互动与影响:广陵词坛交游考略
第一节 广陵与毗陵
第二节 广陵与柳洲
第三节 广陵与西陵
第四节 其他地域

结论与余论
一、对清代词选编纂的促进
二、对清词流派的影响
三、对广陵一地风雅的延续

附录一 广陵词坛词人小传
附录二 广陵词坛简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但是,从顺治之初到康熙初年,对于汉族文人士大夫们来说,原不是适宜软语温香地浅吟低唱的时期。遗老故旧固然是余痛未定、哀唳难尽,即使一般的士子也大都惊悸不安、威劫时袭。这种“花间”、“草堂”型的委婉秀丽之调实不足以宣泄心绪的激荡和抑郁,情感的强烈度很难与“艳科”之音协调起来,一种词风之变就终于从潜流中涌动出来了。因此,在康熙四年七夕王士稹离开扬州之后,继之如曹尔堪、宋琬等一班出仕了清廷却又迭遭狱祸的词家,复沉慨狂逸地联唱于其后。他们或以凄冷狂放的风格,或以冷嘲调侃、放言无惮的笔调,表现白骨遍地的惨象,抒发才士备受凌辱的愤怒。广陵词人群体的主体情感是经历了一个由含蓄到激越的过程的,这个过程便清晰地展现了清初士大夫心灵深处的痛楚和作品主题情质的变化。如果说王士稹时代的唱和是以王为主众人附和的关系,那么后来的唱和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虽然案狱已经过去,但忧伤怨悱、无聊不平之气依然萦绕心间,词人们痛定思痛,无限感慨,将这些一一寓之于词。康熙五年丙午秋,在广陵又有了一场集中的大型同题唱和。这次唱和的风格就一改王士禛所主导的那种婉约之风,转而为慷慨激昂。以曹尔堪、王士禄、陈维崧等人为领导,以激昂豪放的《念奴娇》为词调,词人们激越悲慨,歌哭无端,在广陵词坛激扬起一股愤激悲慨的稼轩风,词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
这是广陵词坛又一次大规模的唱和,也是广陵词坛最后的变调,是繁华热闹的广陵词坛的最后一场大型演出。这一年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里聚集,又相继离去。但是,这最后的绝响,却成了清初“稼轩风”鼓荡过程中的一段强劲的节拍,清词的境界也因而得到更深入更广阔的开拓。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69

印  次:1

版  次:1版

开  本:大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20.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