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海外中国史研究:中国都市史
海外中国史研究:中国都市史


海外中国史研究:中国都市史

作  者:(日)斯波义信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30123224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专题史    

标  签:历史  专业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的延续,这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印象和看法,本书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正与此相反,在中国,都市的存在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历史角度看都是一种普通现象。作者一改以往的都市史研究多从行政的侧面探讨都城到县城功能的研究路径,重点从中国式都市的"中国特色"方面来讨论,聚焦于经济活动和民众文化,梳理了中国都市的历史、体系,并详细剖析了汉口、宁波和上海、佛山等几大都市的案例。在具体的论述中,对市场体系和社会组织的关注贯穿始终,呈现出一部区别于"行政都市史"的"经济和社会都市史",因此成为都市史研究的名著。

TOP作者简介

斯波义信,1930年生于东京。195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之后进入本校文学部研究生院,研究中国经济史。1962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熊本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1991年任东洋文库理事,2003年被评为日本学士院会员,2006年获得"文化功劳赏",2007年任大阪大学名誉教授,2009年起担任东洋文库理事长。著有日文专著《华侨》(1955)、《宋代商业史研究》(1968,有中、英文译本)、《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1988,有中译本)、《中国都市史》(2002,本书即为中译本),英文专著The Diversity of the Socio-economy in Song China , 960-1279(2011),与人合编 《中国社会经济史用语解》(2012)。

TOP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历史上的都市
一、 县城和乡镇
最初存在的“邑”
朝向县城的改变
“市”建制的消失及市镇的发展
补论:1077年度大、中、小都市
宋代之后的市镇
二、 都市的空间论
对都市立地条件的思考
都市的外形及设计
长安和北京以外的都市
第二章都市的体系
一、 作为定居点的都市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历史上的都市
一、 县城和乡镇
最初存在的“邑”
朝向县城的改变
“市”建制的消失及市镇的发展
补论:1077年度大、中、小都市
宋代之后的市镇
二、 都市的空间论
对都市立地条件的思考
都市的外形及设计
长安和北京以外的都市
第二章都市的体系
一、 作为定居点的都市
行政、经济和都市化度
地方的行政体系
二、 都市的社会结构
中国都市的生态
外来人口、都市行会及市民团体
第三章都市的解剖图
一、 巨大的都市汉口
历史的剖面图
目录
内地的大集散地
市民生活和行会
二、 从宁波到上海
宁波的都市记
外贸集散港
上海总商会的成立
三、 台湾的都市化
边地的发展
台南的汉化和寺庙
新竹、台北的兴起
四、 再论城镇:广东的佛山镇
佛山镇的成长历程
广东的佛山镇
结语
都市化的比较与“中国的特点”
分析与数据
图表汇总
参考文献
索引
中文版后记
译者后记

TOP书摘

弄清“官商”及“额商”的身份就不难发现混在长三角地区四城市商人中的山东、山西、徽州籍人的存在。但其中许多人都开始把户籍迁到了苏、湖、杭州等地。额商的一员信公兴原是福建泉州人,曾担任过来往爪哇岛巴达维亚城商船的船头(船长),后来迁居宁波,在从事日本贸易时成为额商的一员。归根结底从事海洋贸易企业中的财东(陆岸的货主、出资者)与出海者(航只管理者、被雇佣的船长及海员)是分开来的。负责航海的船长(也叫船主)因有航海经验而受货主委托出海,由此不少人成功变身为财东。在管理贸易的保护伞下,竞争对手的势力变弱,宁波当地的海商则作为企业家获得了扩展贸易的机会。
事实上,自821年开港以来发展了860多年的宁波港享誉中外,但该港并没有像泉州、厦门、广州那样出现当地商人及企业家的集体,这是一个难解之谜。宁波港腹地的土地相对狭小,大米产量有限,主要的产品及产业有海产品、盐、造船、草席、冶金、木雕和家具,到了明代,其棉花产业也有了声誉。无论是丝绸、生丝还是棉布,无论是药材还是木材,都作为流通商品而不是产地产品给该市带来了利益。此时宁波被赋予了管理中日官方贸易运输的职责,同时出现的福建帮、广东帮及徽州帮的衰落使其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明末的万历年间(1573-1620),会考失败的宁波人孙春阳去苏州经营总计六项“南货”、“北货”即所谓的百货公司获得成功,这意味着宁波商人的出现。南货主要是华南产的砂糖、木材、染料等商品,长三角地区的棉花及丝绸也包括其中。北货是指从东北南部、华北经北洋海路运来的豆类及杂谷。关于后者,据说每亩棉花地须使用40斤豆饼,即每年须从江南购得200万两银子的肥料。引发后来上海抬头的因素是已提及的中日贸易以及这一运输南北货的海运业,它还促成了“沙船”这类百吨位左右的中国船参与到海运中来。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2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62.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