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筋伤病证卷——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
筋伤病证卷——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


筋伤病证卷——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

作  者:朱书秀,吴绪平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丛 书: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506739436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医学  >  中医    

标  签:针灸  中医临床学  中医学  医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整理了有关筋伤病证的临床针灸及其综合治疗方法的宝贵经验。本书编写以病证为纲,对颈椎病、落枕、肌性斜颈、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橫突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等18种病证进行分述,总结多位医家的治疗特点及学术思想,内容丰富,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   本书可作为临床针灸医师的参考书籍,也可供医学院校针灸和推拿专业的师生及科研人员学习使用。

TOP目录

颈椎病
一、经验取穴 关刺治疗
二、小醒脑针养脑安神
三、夹脊穴为主 气至而有效
四、大椎一完骨一百会 隔姜灸
五、辨证分型 重针刺浅深
六、远近配穴 雀啄刺
七、后溪一颈夹脊 重在于通
八、局部取穴为主 短刺 电针
九、针刺夹脊丹参穴位注射
十、颈四穴 电针
十一、针刺刮痧 两法并用
十二、针推牵 综合治疗
十三、定喘一大椎 三针齐刺
十四、独取大椎 梅花针叩刺
十五、经验取穴 抬肩通络法
十六、颈夹脊穴埋线 作用持久
十七、针药并用 动引其气
十八、针推刮 分步施治
十九、疏调太阳 行气活血
二十、夹脊穴配纳络取穴
二十一、综合治疗 通络止痛
二十二、治分六步 通则不痛
二十三、辨经取穴通经活络
二十四、随症取穴 刺络配角法

落枕
一、独取悬钟 赤风迎源
二、单刺犊鼻驱风止痛
三、落枕穴 重刺激
四、巨刺后溪 散瘀止痛
五、外关巨刺拔罐 立竿见影
六、手三针治落枕针到即愈
七、温针走罐 祛风通络
八、针刺天宗 舒经活络
九、手足配穴 后溪一束骨
十、耳穴针刺压丸祛痛快
十一、顽固性落枕针罐推
十二、液门透中渚左右捻转
十三、辨经取穴“快针拔罐
十四、落枕一阿是穴 阻力针刺配推拿
十五、针罐并用
十六、多法并用 法分五步
十七、自配刮痧油 泻补结合
十八、意气针灸 远端针刺拔罐

肌性斜颈
一、重取穴 通少阳一阳明经气
二、缓刺不留针 配按摩
三、针刺为主配中药外敷
四、独取太溪 气至有效
五、针刺治疗祛邪缓急
六、针刺推拿软坚散结
七、头穴体穴 电针治疗
八、阿是穴分刺 直捣病所
九、穴位注射 舒筋活血

肩关节周围炎
一、透刺一巨刺 通则不痛
二、肩髑一肩前一肩后 多针透刺
三、独取阳陵泉互动式针刺
四、肩髑穴 三透法
五、巨刺 配运动疗法
六、左右配穴 埋针电针
七、循经远取针罐并用
八、肩内陵为主傍针刺
九、主配穴并用 针刺耳压
十、随症选穴针刺穴注
十一、阳明经穴顺序针刺
十二、透穴丛刺 分步施治
十三、局部取穴 温针灸
十四、运动针法配刺络拔罐
十五、主穴三个 热补针法
十六、循经三步针法 通络止痛
十七、肩部三针 讲究手法
十八、六经分治 针灸并用
十九、针刺运动疗法 通络止痛
二十、条口透承山 针通两经

肱骨外上髁炎
一、阿是穴关刺 活血止痛
二、苍龟探穴 重在取穴
三、曲池一手三里 电针配温针
四、远端辨证选穴虚补实泻
五、局部取穴 青龙摆尾
六、围针刺拔罐结合穴注
七、以痛为腧小宽针配火罐
八、杨刺阿是通经活络止痛
九、梅花针配点穴 止痛
十、针推并用 通则不痛
十一、独取曲池 穴注艾灸

腕管综合征
一、局部取穴 随症加减
二、腕三针一内关一间使 气至有效
三、据解剖取穴平刺单向捻转
四、小铍针 以松为主
五、独取大陵 穴位埋针
六、针药并用 通则不痛
七、大陵一内关 隔姜灸
八、水针配推拿 活血化瘀
九、针推并用 舒筋通络

腱鞘囊肿
一、火针速刺软坚散结
二、局部取穴 恢刺
三、齐刺温针灸祛瘀散结
四、三棱针点刺 简单效佳
五、局部取穴 围针刺加灸
六、循经取穴 药物外敷
七、局部取穴 围刺挑刺
急性腰扭伤

TOP书摘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证候群。其部分症状分别见于中医学的项强、颈筋急、颈肩痛、头痛、眩晕等病证中。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慢性退变(髓核脱水、弹性降低、纤维环破裂等)、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后缘唇样骨质增生等压迫和刺激颈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而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本篇收录了25位针灸医家的临床治验,有的采用关刺法;有的采用小醒脑针,养脑安神;有的以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有的辨证分型,强调针刺浅深;有的以局部取穴为主,短刺加电针;有的针刺夹脊穴配合丹参穴注;有的采用针刺配合刮痧治疗;有的取大椎穴梅花针叩刺;有的治分六步,通则不痛;有的取颈夹脊穴埋线等。
针灸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对于缓解颈项痛、肩背痛、上肢痛、头晕头痛等,效果尤为明显。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要注意颈部保健。工作1~2h后要活动颈部,或自我按摩局部,放松颈部肌肉。 一、经验取穴关刺治疗 黄丽萍根据《内经》中关于关刺治疗筋痹的理论,临床上应用关刺治疗各型颈椎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操作:分四组定位:①当枕部,上项线外端下缘凹陷处,从斜方肌肌腱起点外缘处,平行于上项线向正中线方向呈15。角刺入约1.5寸。②当肩背部,肩胛骨内侧角,肩胛提肌肌腱止点处,直刺约l寸。③当侧颈部,发生病变椎体的横突端处,直刺约1~1.5寸。④当颈后部,选取与第三组中所取横突的同一椎体的棘突两侧,与斜方肌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直刺约1寸。以上各位置均左右同刺,以垂直于肌腱、韧带的方向进针,达到适当深度后,小幅度捻转针体并调节进针方向,当针下有沉紧得气的感觉时留针,约30min,其间不使用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
关刺一法首见于《内经》,此种刺法原本用于四肢关节部,肌肉的尽端,因多连关节,经云“筋会于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在关节附近,故名“关刺”。颈椎系统是由多组关节、肌肉、韧带、肌腱等组成的一组关节群,因此黄丽萍认为:只要选取部位得当,多用于四肢关节的“关刺”疗法,同样也适用于颈椎病的治疗。
上述4组针刺部位,是根据颈部活动相关的肌肉及肌腱的起止点为依据。第一组中,上项线处附近为斜方肌、头上斜肌及头半棘肌等肌腱的附着处;第二组中,肩胛内侧角为肩胛提肌和部分斜方肌的止点;第三组中,横突是肩胛提肌、斜角肌群、头长肌等的起点,头夹肌、颈长肌等的止点;第四组中,棘突为项韧带、部分菱形肌等的附着点。以上四组部位所涉及的肌肉、肌腱及韧带构成了支持颈部和支配颈部运动的主要部分。因此,针刺以上部位即可直接影响到颈部的大部分的软组织系统,通过针刺的双向正面调节作用,可以使失调的动态平衡系统重新恢复平衡,从而起到调节颈部各组织器官相互关系的作用,改善颈椎系统的病理状态,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者,女,33岁,会计师。症状:颈肩部疼痛,伴有沉重感,以右侧为重,入夜尤甚,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颈椎x片提示:颈椎曲度变直,骨质未见明确异常。诊断:颈肩综合征。经上法治疗(其中第三组定位椎体为两侧压痛明显的横突l处,相当于C椎横突处)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夜寐安,仍有沉重感,共治疗10次,诸症均消失。
二、小醒脑针养脑安神
李智采用“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获得理想疗效。
取穴:采用“小醒脑”针法。取风池、完骨、天柱、四神聪、印堂、上星、百会。
操作:风池、完骨、天柱以28号毫针,针向喉结,进针1-1.5寸,双手同时行针,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对穴行针1min;四神聪,针向百会穴,进针0.5-0.8寸;印堂,向鼻根部斜刺0.3一O.5寸,施用雀啄泻法30s;上星、百会沿皮平刺,进针0.5~1寸,施用捻转泻法30s,留针20rain。
推拿:取穴同上,循督脉、足少阳胆经经脉依次用点、拿、揉、擦、拔伸等手法,各种手法每穴lmin,反复进行3次。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进行性改变或椎间盘膨出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I临床主要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前庭中枢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李智认为应属气血不足型,因经脉空虚,经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脑失所养而致。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通过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可以显著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供血状态,使脑血流量增加,缓解血管平滑肌的痉挛,调动局部乃至全身的代偿因素,改善脑血管的自身调节系统,提高脑灌注压,从而保持脑血流量的相对稳定,进而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加抗病能力。上星、印堂、百会、四神聪具有开窍醒神、祛痛止晕之功。配合推拿手法以活血通络、养脑安神。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6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