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小窗幽记: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
小窗幽记: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


小窗幽记: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

作  者:(明)陈继儒 撰;陈桥生 评注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丛 书:中华经典随笔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10106203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处世学  励志与成功  个人修养  人生观、人生哲学  伦理学  明代哲学(1368~1644年)  中国哲学  哲学  综合  自我完善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计一千五百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以“醒”为第一,在“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之时,无异于醍醐灌顶,一声棒喝,还原出一个本真的自我来。所以“醒”后言“情”,令千载向慕;“醒”后能“峭”,卓立于千古;“醒”后获“灵”,而百世如睹。一番洗刷之后,方能悟得“素”趣,会得佳“景”,品人生之“韵”,显生命之“奇”。其“绮”也,能尽红妆翠袖之妙;其“豪”也,能为兴酣泼墨之举;其为“法”而超越于世“法”之外,其赏“倩”而不限于一般“倩”意。故罗立刚先生称,清醒之后,经此一番洗礼,真个是俗情涤尽,烦恼皆除,人生的价值,才真正显现了出来。幽窗青灯,潜移默化,灵魂得以纯净,那小窗之“幽”,正是一种惊喜,更是超越后的清闲和孤独。

TOP作者简介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史·隐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亲亡,葬神山麓,遂筑室东余山,杜门著述,有终焉之志。"其后五十余年间,始终不仕,却常周旋于公卿缙绅之间,享盛名于天下。他隐居的小昆山、东佘山,一时成了官绅士人的"社交俱乐部","四方求文者,履日满户外",而且所到之处,吸引着大批的追星族,成了当时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其地位几可与南朝梁陶弘景的"山中宰相"相比肩。他一生著述等身,据《陈眉公先生全集》其子陈梦莲小记,其一生应景之作和代笔之稿存留十无一二,但其身后遗稿尚达七千余页,包括《陈眉公先生全集》、《皇明书画史》、《太平清话》等共约一百二十卷。

TOP目录

前言
卷一醒
卷二情
卷三峭
卷四灵
卷五素
卷六景
卷七韵
卷八奇
卷九绮
卷十豪
卷十一 法
卷十二倩

TOP书摘

1.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评】
《聊斋志异》有一则故事,说一位盲人评判当时文人学子的文章。盲人看不见,他是依据燃烧稿子时发出的气味来判断的。气味芳香,便断定为妙文;臭不可闻,那便是烂文一篇。他的判断十拿九稳,屡试不爽。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纷繁世事,光靠一双肉眼是不够的,许多时候,是要靠我们的“心眼”,像孙悟空一样的金睛火眼。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人心面前洞明一切,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大智;在艰难危急中坚忍不拔不为动摇,这是大勇。大丈夫者,二者缺一不可。
1.3淡泊之守,须从裱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评】
天下之大,总有人升官,总有人发财,也总有人既不升官也不发财。淡泊的人不盲目迷恋,他还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乐趣。走向淡泊,并非超凡出世,不食人间烟火,其背后更多的是冷峻的思考,默默的耕耘,不倦的追求。守住淡泊,则是守住一份清醒,一种心态的平衡,一种空灵的境界。
1.4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评】
与人相处,宜当疏疏落落,即不冷不热、不远不近之间。其缺点或缺乏亲和力、号召力,但却能较长时间地维持一种固定的态势。即古人所说:不轻进人,亦不会轻退人;不妄亲人,亦不会妄疏人。
1.5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评】
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在变,但管理者应该明白,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被管理者永远都不想被管,都想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太严了,动不动就用高压手段,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狗急也会跳墙,驴撩起蹄子也不是好玩的;太完美了,太乌托邦了,又让人感到遥不可及反而放弃。正如赶驴的人,常常要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挂上一串胡萝卜,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但利用这种技巧也要适度,不然驴子对这胡萝卜“眼睛也看饱了,嘴忽然不馋了”,就没效果了。
1.6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评】
朋友多了路好走。不通人情,不晓世故,孤芳自赏,则难与人相处,无事则已,一有事则极易陷于被动与孤立。
1.7遇嘿嘿不语之士①,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⑦,应须防口。
【注释】
①嘿嘿(mo):闭口不说话。嘿,同“默”。
②悻悻:生气时忿恨不平的样子。比喻人的傲慢、固执己见。
【评】
五祖弘忍大师日:“路逢达道之人,不用语言互相对话,只是默然地相对。请问你如何对应?”若没有什么因缘来,圣人是不会应缘的,圣人不会碰到你,就问你吃饱了没有?吃了几碗?他的心坦荡荡,没有什么挂碍。所以,有一位外道人向一位僧人问道,外道人说了两小时,僧人则一言不发,外道人说:“我简直像与深山里的大树相对。”同样,默默不语未必是指不爱说话。有的人虽不爱说话,可一张嘴你会发现他很透明很赤诚;有的人夸夸其谈,却“终日说而未曾说”,全是面上的敷衍与应对,你见不到他的真心,这样的人,你怎么和他推心置腹?能不小心谨慎吗?
1.8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评】
古有“言官”、“谏官”,专门负责在鸡蛋里挑骨头。他一般只评事不评人,由于身处事外,更能洞悉事情的来去利害,但也因此有指手划脚、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倘若真能做到任事者果断决策,无太多顾虑,而议事者据理而争,政治就必然清明和谐。可惜一部谏官史也是一部血泪史,敢于直言的谏官大多没有好下场。至明朝废相,罢了谏官,政治便变得不堪起来。
1.9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①,过则为足恭⑦,为曲谨③,多出机心④。
【注释】
①懿(yi):美好。
②足恭:过分恭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③曲谨:小处廉洁谨慎。意指不识大体,随波逐流,只知拘执小节。
④机心:智巧变诈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评】
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提倡的美德,但过则太假,过犹不及,过俭则吝,过让则卑,也为孔子所耻之。当一个人在你面前极尽谄媚,以至于不顾廉耻之地步,你就不能不小心为上了。
1.10藏巧于拙,用晦而明①;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注释】
①用晦而明:行事隐晦而内心明了。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13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