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海底两万里(增订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初中部分
海底两万里(增订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初中部分


海底两万里(增订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初中部分

作  者:(法)凡尔纳 著,赵克非 译

译  者:赵克非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 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出版时间:2004年07月

定  价:19.00

I S B N :9787020070473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中小学用书  >  按学年段分  >  小学通用    

标  签:法国  欧洲  世界名著  小说  儒勒·凡尔纳  外国  科幻小说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作者将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科学,认真地学习科学。本书语言生动简洁,插图精美,版式新颖,做到了图文并茂,从而使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阅读。同时,每篇故事均配有导读和阅读心得,以保证孩子们阅读的效果。 本故事写于一八七○年,是凡尔纳著名科幻三部曲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在海底探寻自由。在漫长的海底旅行中,故事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TOP目录

导读
知识链接
第一部分
一 飞逝的礁石
二 赞成与反对
三 “悉听尊便,先生!”
四 内德·兰德
五 漫无目的航行!
六 全速前进!
七 种类不明的鲸鱼
八 动中之动
九 内德·兰德发火
十 海洋人
十一 “鹦鹉螺”号
十二 一切都用电
十三 几组数据
十四 黑水
十五 邀请信
十六 漫步海底平原
十七 海底森林
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里
十九 瓦尼可罗群岛
二十 托雷斯海峡
二十一 在陆地上的几天
二十二 内莫艇长的闪电
二十三 强制睡眠
二十四 珊瑚王国
第二部分
一 印度洋
二 内莫艇长的新建议
三 一颗价值知万的新建议
四 红海
五 阿拉折隧道
六 希腊群岛
七 四十八小时穿越地中海
八 维哥湾
九 消失了的大陆
十 海底煤矿
十一 马尾藻海
十二 抹香鲸和长须鲸
十三 大浮冰
十四 南极
……

TOP书摘

第一部分
  一 飞逝的礁石
  一八八六年出了一件怪事,出现了一种没人说得清楚、也无从解释的现象,大家可能还都记忆犹新。且不说种种流言使港口居民惴惴不安,令内陆公众惊诧不已,就连那些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也都大大地受了震动。那些从事大宗买卖的商人,船主,船长,打鱼的,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欧美两大洲的各国政府,对这件事都表示了高度关注。
  因为,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船只在海上碰到过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梭形物体,有时还闪着磷光;和鲸鱼相比,这个“庞然大物”体积要大得多,动作也快得多。
  有关这个巨大物体出现的情况,不同船只的航海日记上记得相当一致:那个东西,或是那个动物,呈现的是一样的外形,活动起来是一样的神速,动力同样惊人地强大,似乎生来就具有特别的活力。假如这是一种鲸类动物,比起到那时为止科学上进行过分类的鲸类来,它的个头要大得多。无论是居维叶、拉塞佩德,还是迪梅里先生和卡特拉法热先生,都不会承认这种庞然大物的存在——他们只承认见过的东西,即所谓经他们这些学者的法眼审视过的东西。
  保守的估计,认为这个东西长二百英尺;夸张的估计,说它有一海里宽,三海里长。把这两种估计都撇开,在多次观察所得的结果里取其中,我们也可以肯定,这种庞然大物的个头,比鱼类学家迄今为止所见过的要大得多——假如这种东西果真存在的话。
  然而,这东西果真存在,事实本身已经不容否认;根据人喜欢相信神奇事物的习性,我们就会明白,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物一旦出现,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什么样的轰动。至于把此事斥为无稽之谈,这种做法不足为训。
  实际上,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日,加尔各答一伯纳克轮船公司的汽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碰上过这个会动的大家伙。一开始,巴克船长以为是碰到了一座不熟悉的礁石,他甚至还打算对这座礁石的准确位置进行一番测量呢;但就在这时,从那个奇怪物体身上喷出了两根一百五十英尺高的水柱,呼啸着冲上了天空。这样看来,除非这座礁石上有间歇性喷泉,不然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汽船碰上的就确确实实是某种水生哺乳动物了。这是一种到那时为止尚不为人所知的动物,能用鼻孔喷出夹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同年七月二十三日,西印度一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汽船,在太平洋上也看到了相似的东西。这就是说,这条异乎寻常的鲸类动物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地方游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古海里的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只隔了三天。
  十五天之后,在距离“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看到那个庞然大物两千古海里的地方,国家轮船公司的“爱尔维修”号和王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之间的大西洋上一处海域迎面近舷对驶的时候,同时看到了那个怪物,那里是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通过这次共同观察,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身长至少在三百五十英尺以上,因为,尽管“爱尔维修”号和“香农”号船身都有一百米长,和这只哺乳动物相比,身形还是小了些。但是,经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海域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的鲸鱼,最大的,身长也只有五十六米,从来没有超过这个身长的。
  这样的报告一份接着一份。横渡大西洋的“佩雷尔”号最近所做的观测,走依兹芒航线的“埃特纳”号和那个怪物的相撞,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上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一詹姆斯的参谋部在“洛德·克莱德”号上测到的准确方位,都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一些国家里,生性幽默的人拿这件事开玩笑,但那些严肃务实的国度,如英国、美国和德国,对这件事都极度关注。
  在各大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咖啡馆里有人津津乐道地说它,报纸上有人嘲弄它,还有入把它搬上了舞台。小报碰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任意编造谣言。各种想象出来的巨大动物在报纸上再次出现,从极北地区可怕的白鲸“莫比·狄克”,到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里硕大无朋的海妖,应有尽有。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里的海妖能用触角把一条五百吨重的船缠住,拖下海底深渊。有人甚至引经据典,搬出亚里士多德和老普利尼的观点,这两个人都认为世上存在着怪物;接着又提到彭陶皮丹主教的挪威故事,保尔·赫格德的游记,最后还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航海报告。哈林顿先生的诚实是不容怀疑的,他肯定地说,一八五七年他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那条蛇到那时为止只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行经的海面上出没过。
  于是,在学术团体里和科学杂志上,信其有的人和怀疑派之间的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爆发了。“怪物问题”使人头脑发起热来。信奉科学的记者和信奉神灵的记者斗了起来。在这场有纪念意义的论战中,挥洒了大量墨水,有几位甚至还洒了几滴鲜血,因为,他们从海蛇谈起,最后展开了最为严重的人身攻击。
  论战进行了半年,双方各有胜负。各类小报连篇累牍,对秘鲁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联合会和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学术团体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本堂神甫主办的《宇宙》杂志和彼德曼主办的《消息报》上进行的.讨论,对法国和外国各大报刊上的科学专栏文章,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怀疑论者引用了林奈的一句话,小报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戏谑地模仿了这句话,对“大自然界不制造蠢货”的说法,确实起到了支持作用;他们恳请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去承认有什么海妖、海蛇、白鲸“莫比·狄克”,不要相信那些头脑发热的水手们的胡言乱语。最后,在一张令人生畏的讽刺幽默型报纸上登出了一篇文章,是该报最受读者欢迎的编辑撰写的,这位编辑像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希波吕托斯似的,给了那个怪物最后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果了它的性命。才智战胜了科学。
  在一八六七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似乎已经被埋葬,不可能死而复生,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新发生的一些事又摆在了公众面前。这一次,涉及的已经不再是个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项须要避免的真实而严重的危险。
  问题的性质变了。那个怪物又变成了小岛、礁石和暗礁,不过是个能飞逝的暗礁,难以确定,让人琢磨不透。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夜,正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和西经72度15分海域的蒙特利尔大洋公司的“莫拉维扬”号汽轮,右舷尾部碰上了一块岩石。没有一张海图标明过这片海域有这么一块岩石。“莫拉维扬”号是一艘四百马力的汽船,借着风力,当时正以每小时十三节的速度行进。毫无疑问,如果不是船体质量上乘,就会被撞裂,“莫拉维扬”号可能也就带着从加拿大运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葬身海底了。
  意外发生在清晨五点左右,正是日出时分。航向值班员们急忙冲向船尾,全神贯注地察看洋面。洋面上什么也没有,只在三链②以外的地方有个已经碎成了浪花的旋涡,犹如平静的洋面受了重重的一击。准确地测量了这个地方的位置以后,“莫拉维扬”号继续航行,表面上看不出受到了损坏。船是碰到了暗礁呢,还是碰上了遇难船只的残骸?不得而知。不过,在干船坞检查了船的吃水线以下部分之后发现,部分龙骨被撞碎了。
  这起就其本身来说十分严重的事件,如果不是三个星期以后在相同的情况下再次发生,可能也就像其他事情一样,被人忘记了。仅仅因为这第二次相撞中受害船只的国籍不同一般,被撞船只所属的公司赫赫有名,这件事才造成轰动。
  名闻遐迩的英国船主丘纳德,是个尽人皆知的人物。这位精明的实业家于一八四。年开办了一家邮船公司,用三艘四百马力、一千一百六十二吨的外轮驱动木船,往来于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从事邮递业务。八年之后,公司的设备增加了,有了四艘六百五十马力、一千八百二十吨的船;过了两年,又增加了两艘马力更大、吨位更高的船。到了一八五三年,丘纳德公司传递快件的特许权延期以后,他又陆陆续续地增加了一些设备,添置了“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科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这些都是速度一流的船,也是最大的船,是“大东”号以后下海的最大船只。这样,到了一八六七年,丘纳德公司就拥有了十二艘船,八艘外轮驱动的,四艘螺旋桨驱动的。
  我之所以简明扼要地讲了这些情况,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这家因为善于经营而扬名世界的嗨上运输公司,是何等重要。没有一家远洋航运企业的管理手法如此灵巧,没有一家企业取得过这样的成就。近二十年来,丘纳德公司的船只横渡大西洋两千次,没有一次晚点,没有丢过一人一信,也没有损失过一条船。因此,虽然法国进行了强有力的竞争,旅客还是把丘纳德航线作为首选,这一点,从最近几年官方文件中的统计表里即可看出。因此,该公司一艘最好的汽船出现意外而引起轰动,就不会令人感到惊奇了。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大海一平如镜,刮着适宜航行的微风,“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到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域。它开足一千马力,航速十三点四三节。船轮非常有节奏地拍击着海水。“斯科蒂亚”号当时吃水六点七米,排水量为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下午四点十七分,旅客们正在大厅里吃晚饭,“斯科蒂亚”号左舷轮子后部震动了一下,但感觉轻微。
  不是“斯科蒂亚”号撞上了什么东西,而是它被什么东西撞上了;撞它的东西很像一种锋利的工具,可能是钻孔的工具,不像钝器。撞击似乎非常之轻,船上没有人因此而感到恐慌。可是,担任货舱监运员的水手跑到甲板上,大喊: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一下子,旅客变得惊恐万分;不过,安德逊船长很快就使大家放下心来。事实上,眼前也还不会有危险。“斯科蒂亚”号有七个舱,都用防水舱壁隔着,一处进水,应该对付得了。
  安德逊船长立即去了货舱。他看出来了,进水的是五号舱,按进水的速度看,洞相当大。万幸的是,这个舱里没有锅炉,否则火早就被淹灭了。
  安德逊船长立即下令停航,派一名水手潜入水里去检查损坏的情况。情况很快就搞清楚了,船体吃水线以下部分有一个两米宽的大洞。这样的大洞是堵不住的,轮机被淹了一半的“斯科蒂亚,,号只能这样继续航行。这时,“斯科蒂亚”号的位置是距离克利尔岬三百海里。回利物浦晚了三天。这是令利物浦心焦的三天。回到利物浦以后,“斯科蒂亚”号进了公司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斯科蒂亚”号进行检查。船是放在干坞里的。工程师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吃水线下两米半处,有个很规则的口子,是个等腰三角形!钢板上的裂口非常整齐,即使用冲头冲,也不会比这个更整齐。因此,造成这个裂口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淬火技术制造的——而且,这个东西被用这么大的力量射出来,把四厘米厚的钢板穿透以后,它还得用一个反方向动作把自己撤出去,这个动作实在无法解释。
  最近发生的这件事就是这样,其结果是把公众情绪又煽动起来了。从此,原因不明的海难就一概被记到了那个怪物账上,所有这类海难,责任全由这个虚幻的怪物担负起来;不幸的是,这类海难数量非常可观,因为,在维里塔斯署登记的三千艘船中,每年因失去联络而被当做连人带货都损失了的蒸汽船或货船,总数不低于两百艘!
  于是,公道也罢,不公道也罢,因这些船的失事而受到谴责的是这个“怪物”;而且,由于出了这么个怪物,洲际交通变得越来越危险了;公众说话了,明确地提出要求,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吓人的鲸类动物从海洋里清除出去。
  二 赞成与反对
  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刚在美国内布拉斯加的劣质土地上进行完一项科学考察回来。我是作为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编外教授,被法国政府派来参加这项科学考察活动的。我在内布拉斯加负责采集贵重标本,六个月之后,我于三月底到达纽约。动身回法国的日期定在五月初,在回国之前这段时间里,我就一直忙于整理我那些矿物、植物和动物标本。“斯科蒂亚”号的意外事故,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这件事成了个热门话题,我了如指掌。我怎么可能不了如指掌呢?美国和欧洲的报纸,我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但仍然闹不太明白。这件事太神秘了,令我困惑。我无法形成自己的看法,总是在两个极端里摇摆。肯定有某种东西存在,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些持怀疑观点的人已经被请去亲手摸“斯科蒂亚”号身上的伤痕了。
  我到纽约的时候,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曾经有过关于浮岛的假设,关于难以觉察的暗礁的假设;这类说法,支持的人不多,而且都不是什么权威,此刻都被彻底推翻了。事情也确乎如此,要说它是暗礁,除非这座暗礁肚子里有一架机器,不然的话,它怎么可能以那样不可思议的速度移动呢?
  同样,认为是个漂浮的船体或是巨大的漂流物的说法也被推翻,原因相同,即移动速度。
  于是,可能成立的说法只剩下两个,一些人认为它是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些人认为它是一艘动力极其强大的“海底”船只。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支持者,形成两派,壁垒分明。
  可是,后一种假设虽然勉强可以接受,但面对随后在新旧两个大陆进行的调查结果,却显得站不住脚。个人拥有这样的机械装置,不太可能。什么时候造的?在哪里造的?造这样的东西,一个人怎么能保守得住秘密呢?
  只有政府才能拥有破坏力如此强大的武器;而且,在一个挖空心思提高武器杀伤力的灾难性时代,某个国家瞒着其他国家试验这类可怕武器,是完全可能的。夏斯勃枪之后是鱼雷,鱼雷之后是一种新式海底武器,然后是_对抗。至少,我希望它是一种武器。
  然而,这是一种战争机器的假设,也在各国政府的声明面前不攻自破。因为事关公众利益,洲际交通都受到干扰了嘛,各国政府的坦诚是不能受到怀疑的。另外,制造海底船只这样的事,怎么能够避得开公众的耳目呢?干这样的事而能保守秘密,对个人来说是很困难的,而对一个一举一动都受到强大对手的严密监视的国家来说,就完全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在英国、法国、俄罗斯、普鲁士、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甚至土耳其进行调查以后,关于这个东西是海底重炮舰的假设也最终被否定了。
  小报还在拿“怪物”当笑料,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关于这个东西是怪物的说法又甚嚣尘上。而且,顺着这个思路,想像力任意驰骋,不久就出现了许多怪诞说法;有人竟想入非非,说那是一种神奇的鱼类。
  我来到纽约以后,有几个人不耻下问,就此事向我咨询。我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两卷四开本的著作,书名是《海底奥秘》。这本书学界十分看重,使我成了博物学中这个相当神秘领域里的专家。他们问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在我能够否认事情的真实性的时候,我绝对持否定态度。但是,没过多久,我被逼到墙角,不得不明确表态。《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敦促“巴黎博物馆尊敬的皮埃尔。阿罗纳克斯教授”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照办了。因为不能沉默,我说了话。我在四月三十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_篇内容详实的文章,从政治和科学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下是这篇文章的摘要。“因此,”我写道,“在对各种假设逐一进行研究之后,由于所有其他假设都被排除,就必须承认存在着一种力大无比的海洋动物。
  “大洋深处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探测器到达不了那里。深不可测的海底情况如何?那里有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样的生物能够在距离海面十二到十五海里的地方存活?这种动物的构造如何?对这一切,我们仅仅能够做一些推测。
  “不过,提交给我的这个问题,可以用两刀论法来解决。
  “要么我们了解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各种生物,要么我们并不全都了解。
  “如果我们并不全都了解,如果大自然在鱼类方面对我们还保留着什么秘密,那么,承认存在着新的种甚至新的属的鱼或鲸类,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了。这类新种新属的鱼,构造基本上是‘不适于漂浮’的,生活在探测器达不到的水层中;因为发生了某种事情,或者是一时兴起,要么干脆就是出于任性,这类鱼偶尔浮出了大洋水面。
  “相反,如果我们了解所有的生物,那就必须到已经分类编目的海洋生物中去寻找我们所说的那个动物;在这种情况下,我倾向于承认那是一种巨大的独角鲸。
  “一般的独角鲸身长往往能达到六十英尺。你把它增大五倍,甚至十倍,再根据增加了的长度赋予这种鲸类以与其身躯相应的力气,增强它的攻击手段,于是,你就得到了你要找的动物。这种动物将会有‘香农’号上的军官们确定的个头,有撞击‘斯科蒂亚’号所需要的手段,有攻击汽船所需要的力量。
  “实际上,独角鲸的武器是一种象牙质的剑,照某些博物学家的说法,是一只戟。它的一颗主要牙齿坚硬如钢。独角鲸经常攻击鲸鱼,而且总是得手;独角鲸的这类牙齿,我们发现过几颗,是嵌进鲸鱼身子里的,还有的是从船体的吃水线以下部分费力拔出来的;独角鲸的牙能像钻头钻木桶似的把船板穿透。巴黎医学院的陈列室里收藏着一颗这样的牙齿,长二点二五米,根部宽四十八厘米!
  ……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47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84.9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