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西域余闻
西域余闻


西域余闻

作  者:(日)陈舜臣 著

译  者:吴菲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56338259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中国地理  地理学  科学与自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前半部分以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为主轴,后半部分以沿途见闻为切入点,从古都西安到帕米尔高原,从汗血马到夜光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和逸闻趣事尽在其中。细腻稳健的笔致,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读者踏上跨越时空,纵横自在的历史之旅。

TOP作者简介

陈舜臣,1924年生,日本的著名作家。台湾籍华人。出生于神户。毕业大阪外事专门学校(现大阪外语大学)波斯语专门科。 1961年以《枯草之根》荣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后,开始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四十年多来始终创作不辍,作品不下百余种,写作范围扩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现代小说、随笔、游记与历史书等。 《青玉狮子香炉》获第六十届直木奖;《再见玉岭》及《孔雀之道》获四十五年度推一时作家协会奖;《宝录·鸦片战争》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叛旗——小说李自成》获第二十届翻译文化奖;《丝路》电视节目演出,获第三十六届放送文化奖;《茶事遍路》获第四十届读卖文学赏的随笔·纪行奖;《诸葛孔明》获第二十六吉川英治文学奖。

TOP目录

致中国大陆读者 陈舜臣

一 求法僧:践流沙之漫漫
二 西域的汗血马
三 葡萄的东传
四 石榴:西域植物的风景
五 唐招提寺的西域气息
六 西部诗人李白
七 长安的波斯美女
八 葡萄美酒夜光杯
九 丝绸之路一玉之路
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
十一 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奈良
十二 马可·波罗与中国
十三 骆驼:沙漠之舟
十四 羊的那些故事
十五 歌舞之乡
十六 人世如集市
十七 清真寺与香妃墓
十八 丝绸之路的丝绸
十九 沙漠中的水
二十 地毯物语
二一 西域的特色服饰
二二 丝绸之路的居室
二三 丝绸之路的宝石
二四 丝绸之路的奇珍异果
二五 人生无酒不能过活
二六 丝绸之路的壁画美术馆
二七 多姿多彩的名山与传说
二八 丝绸之路的歌声
二九 丝绸之路的旅人

附录 陈舜臣大事年表

TOP书摘

葡萄美酒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收录于《唐诗选》,在日本也向来是读书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诗。
葡萄酿的美酒盛在夜光杯里,正想喝一口,从马上传来的琵琶曲仿佛在声声催促。请不要笑话我醉倒沙场的狼狈之态,从古到今出征的兵士有几人能平安归来?
诗的大意就是这样。
凉州是现在甘肃武威县的别名。汉武帝时代设置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州来称的话,分别叫做凉州、甘州、肃州和沙州。甘州与肃州的合称成为今天甘肃省名的由来。
不过,人们也把包括河西四郡在内,相当于西域出入口的一带泛称为凉州。前文也曾提过,在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割据一方的五个地方政权都以“凉”为国号,合称“五凉”。
唐代的玄宗皇帝嗜好音乐,在梨园建立了皇帝专属的歌舞团体,并亲自作曲,亲临教正。所谓梨园弟子,也有皇帝的弟子之意。在日本,把歌舞伎界称为“梨园”,即由来于此。
喜好新奇的唐玄宗对来自西方的音曲也是兴味盎然。每逢西域的地方官献上从当地采集的歌曲,唐玄宗就和着乐曲亲自填词,让梨园弟子学唱。西方的音曲原本当然是有歌词的,但多是不通用的波斯语或回鹘语,因此需要重新用汉语填词。
《凉州词》就是以甘肃一带的音曲配上汉语歌词而成的,歌词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以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一带的音曲填词的歌曲称为伊州歌,《唐诗选》中也有收录,形式为五言绝句。
《凉州词》据说是在开元年间(713-741)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献给唐玄宗的。对于皇帝的喜好,臣下怎么能漠不关心?就好像有爱打高尔夫球的老板,就有用高尔夫球来讨好的下属一样。唐玄宗时代的地方官们,对采集新奇的民歌民谣极为热心,并且西域以及周边地区原本就盛行音乐。
乐曲一旦流传,人们就不断填以新词传唱,这与都都逸等俗曲情况类似。
《凉州词》也有大量的填词版本,要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王翰的这一首。
一首悲壮的歌曲。
凉州这个地名本身,就飘散着一股寒冷、凄清的气息。
对中国人来说,西部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沙漠,其次是征战。
也不是没有新奇之物,比如葡萄,或是葡萄酿成的美酒。
诗中的主人公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兵士。同样是吟咏沙漠、征战这些令人不快的西部风物,诗的第一句却以葡萄美酒开篇,这就是王翰《凉州词》的不凡之处。
这首诗作为众多《凉州词》的代表,跨越时代与国界,受到读者喜爱,或许应该归功于句首葡萄美酒的魅力,还有盛着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夜光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关于夜光杯有多种说法,大致有认为是玉制的和认为是玻璃制的两种观点。
不论是玉做的还是玻璃做的,都与西域有着深厚的渊源。无论哪一种,都颇具西域特色。孰是孰非,还真难以断定。
若要我来担任裁判的话,我也无法断定,只好让两者平分秋色。
两者不分胜负。因为实际上两者皆有可能,不见得一定需要立一个定论。玉的主产地在西域的昆仑,玻璃则是从西方进口到中国的。
东方的特产是丝绸,自古向西方出口,其通道被命名为丝绸之路。然而交易并非单向,西方的物产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口到中国。
西方也有多种多样的物产,其中一定也包括玻璃器具。所以,假如换个角度来看,这条通道同样也可被称为玻璃之路。
玻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起源于埃及,早在第十八王朝(前1500-前1300左右)时期,就已开始制造不透明着色玻璃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到腓尼基和罗马,然后又逆转方向传往东方,在萨拉森帝国玻璃制造尤为盛行。总之,围绕古代中亚一带,玻璃制造的中心曾有过多次转移。
据说古代玻璃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高级装饰品。玻璃制品似乎被看做是富豪地位的象征。所以,对富豪、贵族而言,玻璃虽然并不充当日用品,但却是显示排场的必需品。
正仓院收藏着六件玻璃容器,估计是遣唐使自唐朝带回。据推测六件玻璃容器当中至少有五件并非在唐朝制作,而是从西方进口到唐朝,继而又带到日本的。
唐朝经由西域进口玻璃器具,同时也开始尝试自己制造。然而,使用的原料、配方以及制作方法都不一样。
据说西方的玻璃是含碱玻璃,而在唐朝制造的是含铅玻璃。
在正仓院的六件玻璃容器中,只有绿琉璃十二曲长是含铅玻璃,因此这一件应该是在唐朝制造的。
同样收藏于正仓院的白琉璃高则是透明的含碱玻璃。这件白琉璃高带有约十厘米的高脚,上部是口径约二十九厘米的敞口浅盘,形状类似于现在的果盘。应该没有比葡萄更能与它般配的果物了,但在当时的日本,人们用它来装了什么呢?
还有一件名为白琉璃瓶的正仓院宝物,其形状可以说完全就是伊朗的样式,一定是经由唐朝传入的中亚货品。瓶侧带有把手,但无法想象谁会用它来倒水或斟酒。稍有闪失打碎宝物的话可不得了,估计也是小心翼翼地奉为装饰品吧。
也许是出于现代人的审美观,我觉得盛葡萄美酒的杯子还是玻璃的比玉石的更般配。
如前所述,唐朝已有能力制作含铅玻璃。也许国产玻璃不如外国货高价,但是,对于即将出征的将士,却是一种尽情的奢侈。在美酒入口之前,手里的夜光杯一定在唇前稍作了停留吧。
--别犹豫了,快喝吧!
琵琶的乐声仿佛在不停地催促。
葡萄酒在当时是高级的舶来品,至少肯定比平民喝的混浊劣酒昂贵许多。要是在平时,很难喝到这么上等的酒,而且还是把这上等酒盛在高贵的玻璃杯中--可谓奢华之至。
一旦出征便不敢期望生还,所以要趁现在尽情享用一瞬的奢华。凉州--不管是武威还是酒泉,都靠近西域,所以葡萄酒和玻璃杯大概都比长安便宜一些。即便如此,这对平民出身的将士们来说,已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奢侈。
在《唐诗选》里,王翰的作品只有这一首《凉州词》,关于作者确切的生卒年代,书中也没有记录,只知王翰字子羽,山西晋阳人。据《唐诗选》中的列传所述,王翰是个奔放不羁的人物。
--少豪健,恃才。
他考中进士之后,依然好赌嗜酒,丝毫没有收敛。
当时山西的地方长官张说十分赏识王翰,升任朝廷要职时,王翰也得到提拔。春风得意之时,他越发恃才无恐。
--家蓄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当时只要是稍有身份的人家,都蓄养自家专用歌者和舞女。王翰为人颐指气使,态度极其傲慢,好像自己就是王侯一般。当然不得人缘。
可是不久,王翰的支持者、身任宰相的张说因受政敌攻击而被迫下台。受他庇护的王翰也失去了朝廷的职位,贬官汝州长史、仙州别驾、道州司马,奔波各地。
汝州、仙州位于河南省一带,算不上边远,而道州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边地,这一次是被发配远方。
王翰虽遭人厌恶,但他的可取之处在于,不论是在朝中得意之时,还是被贬谪失意之时,豪爽的个性都不曾改变。
--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
“畋”与“狩”同意。也就是说,王翰被贬后仍不改豪侠本色,每天与当地的文士侠客饮酒作乐、狩猎游玩。
从王翰的经历来看,他在山西、陕西、河南以及湖南等地留下过足迹,但却没有实际到过凉州的记录。身在都城长安的时候,他历任秘书省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等职务。从事的是相当于图书馆、礼宾处以及舆辇(皇帝的坐骑)部的工作,也就是说从来没有过从军的经历。
王翰的《凉州词》描绘的是出征将士的心境,不是实际体验,而是一种传闻的描述,或者应该说是一幅在头脑中虚构的图画。
在沙漠中痛饮的将士们,手拿斟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即将往哪里出征呢?
我们虽然不知道王翰的生卒年代,但可以确定宰相张说因受政敌李林甫弹劾而失势是在开元九年(721),又知王翰考中进士大约是在此前十年。由此大致可以推测,王翰被贬至边地是在壮年或初老的年纪。张说失势的这一年,李白二十一岁,杜甫才十岁。虽然同样被划归盛唐诗人,但王翰活跃的年代应该说比李、杜两位巨人要早大约十年时间。
接下来的问题是,醉卧沙场的将士们战斗的对手是谁?
唐代在西域发动的军事行动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唐太宗时期的高昌之战和唐玄宗时期的怛逻斯之战。
唐太宗实现吞并高昌是在三藏法师玄奘留学印度期间的贞观十四年(640),其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西域被纳入唐朝的版图。从年代上来看,这时《凉州词》的作者王翰应该还没有出生。
天宝十载(751),在唐朝与大食的争战中,高丽人出身的高仙芝将军大显身手于怛逻斯战役。这正好是张说失势后三十年的事。如果王翰被贬谪外地是在壮年或初老的年纪,那么发生怛逻斯战役的时候他还活着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小规模的局部冲突在各地却是此起彼伏。即便是在王翰最圆熟的壮年时期--张说失势前后,凉州一带也时常告急。
发生冲突的对象大多是吐蕃(今西藏)。
此前数年,那个曾把《凉州词》的乐曲献给玄宗皇帝的郭知运以及安西大都护汤嘉惠等将领,打败了吐蕃与大食的联军。
对吐蕃而言,与唐朝的交易维系着自身的财政基础,与唐朝关系不和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他们向唐朝派出使者,送上亲署誓文求和,却未得到赞同。时为唐朝的全盛时期,正是气焰旺盛的时候,对不时发动掠夺游击战的吐蕃,当然不会轻易言和。不过唐朝对使者给予厚遇,显示出大国的胸襟。
张说失势的第二年(722),吐蕃包围了帕米尔的小勃律,唐朝的疏勒(今新疆喀什)副使张思礼率援军迎战。吐蕃败走,自此唐朝与吐蕃的冲突大大减少。
发生在帕米尔部分地区的战斗,应该不会给甘肃凉州带来紧张气氛。小规模作战的部队,只需在当地就能征集到足够的兵力。王翰的《凉州词》描述的如果是武威至酒泉一带的军事基地,就应当是开元十五年(727)至十七年之间的事。
开元十五年正月,唐朝的凉州都督在青海大破吐蕃。唐朝军队从吐蕃那里掠夺了大量的羊群和马匹。
同年九月,吐蕃以攻打瓜州作为报复。他们俘虏了当地的官吏和居民,并夺走了粮食。瓜州位于酒泉和敦煌之间,即现在安西县一带。
朝廷深感事态不妙,于是在甘肃集结大军。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那年的十二月,陇右道及诸军团五万六千兵力,河西道及诸军团四万兵力,此外还有官中一万兵力集结于临洮备战吐蕃。
喝着夜光杯里的葡萄酒醉卧沙场的一定是这时召集的将士。
王翰此时应该是身在河南或湖南,知道了大动员备战吐蕃的事,一定会感到热血沸腾吧。虽然他已经不再年轻,但他可以在诗歌里返老还童。
王翰好与当地豪侠策马游猎,虽为文人却偏重勇壮。故能自比出征的兵士,咏出这首壮绝千古的《凉州词》。
话说朝廷虽召集了十数万大军,但其后在瓜州、祁连城、石堡城展开的却只是局部游击战而已。开元十八年,唐朝与吐蕃订立和约。
然而那些被召集到甘肃的兵士,一定从集结兵力之多猜测到事态严重,同时也对将来产生一股悲壮感。他们心里想的一定是--此次出征,凶多吉少。
王翰曾经的庇护者张说在失势之后得以东山再起。不过他的此次复归不再实际从政,而是专门从事编撰历史的工作。
在瓜州的吐蕃之战愈演愈烈之时,张说向唐玄宗献上斗羊。
谁都知道羊是温顺的动物,但是其中也有狞猛的种类,四川省就出产这种脾性激烈的斗羊。张说由于腿脚不便未能亲自拜见皇上,他让儿子代为上表(奏章之一种)皇上。
--使羊能言,必将曰:“若斗不解,立有死者……”
这是在讽喻时政。
羊立着犄角,喘着粗气,前蹄乱踢,仿佛挑衅说:“来呀,咱们斗个你死我活!”
若是斗牛或斗犬,看起来也许会勇猛得多。羊的挑衅却带有一种滑稽之感,无论多么强悍,它都比不上猛牛与猛犬。然而羊却以为自己是世界第一,越发气势冲天。不论是杀还是被杀,羊的死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般讽喻为的是进谏皇上
--不可拿将士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
对张说的此番苦心,唐玄宗似乎心领神会,特意下赐丝绸和杂彩(绫绢)一千匹作为还礼。
在甘肃一带与吐蕃的争战之后,唐玄宗并没有继续扩大战事,这不只是因为张说以斗羊为喻的谏言发挥了作用。其实唐玄宗从一开始就没有大举开战的打算。
在对吐蕃的关系上,唐朝并不急于决一胜负。但一些零星的游击战也会有损大唐帝国的面子,可以说是为了保全大国尊严而应战的。唐军夺取吐蕃人的马匹和羊群也不是出于需要,而是针对吐蕃的一种惩罚。
皇帝手下的朝廷重臣们也没有决战的意向。集结大军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国威。
可是被召集的将士们对此一无所知。眼见军队从各方汇聚一处,谁都会以为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已迫在眉睫。西部边塞的将士们沉浸在悲壮的情绪之中,身在远方的豪侠诗人王翰把这种气氛融入了诗中。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一句堪称千古绝唱。能与之比肩的,当属那句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这是距盛唐约一千年前的战国末期,谋刺秦王的刺客荆轲临行前在易水之畔吟诵的诗句。
以平民出身的将士们的立场,是难以看清大局所向的。不论是皇帝的旨意,还是外交动向,他们都毫不知情。只知自己就好像棋盘上的棋子,何去何从都只有任人摆布。
除了悲壮之情,他们还能吟诵什么呢?
羽声(高昂激越的声调)激昂的感慨就是他们感情世界的全部。
张说是个政治家,但同时也是文人和敏锐的文艺评论家。对王翰的诗文,他评论道
--王翰如琼杯玉斝,虽灿然可珍,而多玷缺……
精美如玉杯,虽光彩夺目值得珍惜,但玷缺之处也不少。似乎不单指王翰的诗文,也包括他的人品。
既然说到张说把王翰比作有欠缺的玉杯,那么在这里顺便谈一下认为夜光杯不是玻璃杯而是玉杯的观点。
“夜光”一词给人一种熠熠生辉的印象。
传说南海有“夜光珠”,在海中闪闪发光。有人认为那不过是鲸鱼的眼睛,我想那应该是极上等的珍珠。
透明的玻璃的确光彩照人,尤其是雕花玻璃,能折射不同方向的光线,放射晶莹透亮的光芒。
正仓院宝物中的一件白琉璃碗即以雕花玻璃的技法制成。可以想见这种玻璃在唐代已相当普及,我几乎想断定夜光杯即等于雕花玻璃杯。玉的光芒不耀眼,拥有一种稳重、温润而光泽柔和的质地,而这正是玉的价值所在。
不过,如果有透明的玉,也不是不可能冠之以“夜光”之名。不,其实不需要整块玉都是透明的。只需有一部分透明,与不透明的部分两相对照,自然会衬托出它的光彩。
--酒泉县夜光杯厂。
1975年我在敦煌旅行途中参观了这家工厂。
夜光杯是以酒泉附近出产的夜光玉制成的,甘肃省酒泉地区的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当地人把夜光玉的产地称为“南山”。酒泉之南,其实就是祁连山脉。
夜光玉还有一个简单的别名叫做“玉石”。
这玉石其实不如昆仑玉高价。就像玉石这个名称一样,它的质地大致介于玉与石之间,档次低于玉,但又比石头价高。
颜色多种多样,有白、淡绿、深绿以及黑等。
种类虽多,却有一个共通之处--颜色之间夹杂着透明的部分。
用南山玉石制成的杯碗器皿之类,光照之下其透明部分也能反射出晶莹可人的光芒。
比起浅色玉石,深色玉石的光芒更显眼。我参观夜光杯厂的时间是上午,若是夜里,我会把杯子对着月光端详一番。那样的话,对于夜光杯就是由当地的这种别名玉石的夜光玉制成的说法,我一定会确信无疑。
工厂名为夜光杯厂,大概也因为王翰的诗实在是声名远扬。其实工厂不仅制作夜光杯,也制作碗以及雕刻饰品。
或许比玉杯廉价的夜光玉酒杯早在唐朝就已用于日常生活。这么一想,我越发感念酒泉夜光杯的珍贵,当即买了几个,爱用至今。
王翰是否知道酒泉出产的这种夜光杯呢?他是爱酒之人,或许他也拥有友人馈赠的夜光杯。
也可能是一时的灵感让王翰把传说中夜光杯的名字用在诗里。
传说中的夜光杯是指周穆王时期从西域献上的“夜光常满杯”。
杯中可盛白玉精三升。当时的一升约相当于现在日本的一合。传说每到夜晚,把空杯拿出,次日清晨即可再得满杯。
夜光常满杯既然是西域贡品,出现在《凉州词》中想必也是极为相称的。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00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8.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