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呐喊 彷徨
呐喊  彷徨


呐喊 彷徨

作  者:冯雪松 编著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丛 书: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定  价:13.80

I S B N :9787305056390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中小学用书  >  按学年段分  >  小学通用    

标  签:中国文学  中国近现代  鲁迅研究  专题研究  综合  中国小说  文学评论与研究  文学  鲁迅  近现代小说  近现代  中国  作品集  小说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呐喊》:《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写于1918——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藉那些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勇敢直前。作者创作《呐喊》的目的是: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悼于前驱。 《彷徨》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TOP作者简介

贾平凹(其中凹读wā),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商州初录》《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天狗》《黑氏》《美穴地》《怀念狼》《病相报告》等。曾获得全国文学奖三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其作品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余种版本。长篇小说《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TOP目录

自序
一件小事
狂入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己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八人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TOP书摘

一件小事
【赏析】
从篇幅来讲,《一件小事》只能算是一篇小小说,而且也不像一般小说那样,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一应俱全。它情节比较单一,语言也很朴实,手法也只是很简单的对比。粗读起来,似乎只有即兴挥洒的议论抒情,但是仔细品读之下,就会发现:在这一千余字里,所包含的情感和“我”对灵魂的拷问历程却极为深刻,可以说是精准剖析一个人灵魂深处感悟人生奥秘的手术刀。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改变了其一向隐晦的写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把“我”的“皮袍下的小”赤裸裸地剥露给世人看,这也更有力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固然,小说中的“我”反映了作者的某些思想,如谴责军阀统治、严于解剖自己等,“我”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但是,这个“我”并不完全等同于当时的作者,没必要进行更深的挖掘,也不必将其上升到“作者因之发生思想嬗变”的高度来看待。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问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①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不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日诗云”②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年七月。
狂人日记①
【赏析】
鲁迅先生之所以要借狂人(疯子)之口来抨击那个“人吃人”的社会,便正如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所说:
“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一八八三年顷,尼采也早借了《查拉图斯特拉》苏鲁支的嘴,说过‘你们已经走了从虫豸到人的路,在你们里面还有许多份是虫豸。你们做过猴子,到了现在,人还尤其猴子,无论比那一个猴子’的。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的确,如同尼采在《瞧,这个人》的自传书写中所言——他自己同时能够以健康人看病人,以病人看健康人,所以才可能有着双重眼光——酒神的眼睛,这个眼睛构成了尼采这个“狂人”书写的基本笔法——这是对看本身的反观:“从病人的角度去看较为健全的概念,反过来,从丰富生命的充盈和自信来俯视颓废本能的隐蔽活动——这就是我经受的为时最长的训练,即独到的经验,假如说我在某个方面有所专长的话。”——这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能力的最为直接的说明!当然,在尼采思想早期,已经有了文化医生的思想,一直贯穿在他对苏格拉底以来生命颓废的整个分析。
正如嵇康的醉,李白的醒,到底谁是醒着的,谁是醉着的,谁是疯狂的,谁是健康的?
不然,谁能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3

印  次:1

版  次:1版

开  本:大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5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