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聆听大家之不朽的文学课
聆听大家之不朽的文学课


聆听大家之不朽的文学课

作  者:傅光明 主编

出 版 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39630755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文学研究    

标  签:综合  作品集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作家俗称是耍笔杆子的,谁写得好,常被赞誉为笔头儿厉害,有的甚至可以把笔用作刀枪剑戟,令心虚者胆寒;当然,也有的拿笔溜须拍马,成了御用帮闲。   再一个对作家习以为常的感觉,似乎是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却不一定口才卓然。实非尽然,别的不说,单看曾被许多现代文学史长期盖棺论定为座次排名前六位的鲁(鲁迅)郭(郭沫若)茅(茅盾)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文采自不必评说,口才几乎都堪称演讲家。与之相比,倒是文坛的后学晚辈逊色者多,不少作家文采斐然,口才就差强人意了。尤其是或性情木讷或善于私人写作的,只把自己关在艺术探险的象牙塔里,远离公共视野,执著于笔头儿,不善社交、辞令。这也足以令人肃然起敬。因为纯粹对一个作家来说,他的艺术生命力完全取决于他的笔头儿,而非口舌之快。   本书是一本文学演讲文集,内中具体收录了:《聆听的愉悦》、《喧哗的时代与作家的定力》、《文学与人生》、《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力》、《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创作与翻译》、《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等文章。

TOP目录

聆听的愉悦
挑战与和解
喧哗的时代与作家的定力
从《一地鸡毛》到《一腔废话》
文学与人生
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力
经验、想象力和真实
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
创作与翻译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
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

TOP书摘

傅光明: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们请来的是著名作家王泉先生。对他就不用介绍了.大家一定比我还熟。他今天带给我们的演讲题目是《挑战与和解——文学与我们》。我们已越来越不愿思考,小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艺术的小说和生活的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让我们来听王蒙先生的演讲。王蒙:各位好!有机会在这崭新的现代文学馆和各位交谈关于文学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我今天实际是以一种漫谈的形式,想和各位共同探讨文学。特别是其中的小说。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果实,也作为一种思维和表达的方式,它有一些什么特点。
与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法律等各种人类文化的结晶相比,文学是显得挺不同。比如说,它的生命力比较长久,特别是自然科学非常明显,人文科学大致上也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它一个进化的轨迹,从比较原始的,很多带着假想,带着迷信,甚至于说巫术和邪教的影响,那样的对世界的一些看法.到能够走向开始构建一种科学的和实证的这样一个世界观。这都不是我所擅长的,不见得是我能说得清楚的,但是我想至少是这样子的。到牛顿的力学,然后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拿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医学来说,从放血、刮痧、拔罐子,这些也都很好了,接着有草药,有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制剂,然后有抗生素等,它有一个进步的轨迹。有了新的技术以后,往往能代替一些旧的技术;有了新的理论以后,往往就可以代替原有的理论。可是,文学就很难代替,而且你也很难说进步不进步,文学思潮可以不断地进步,作家的思想可以不断地进步。但是,一部文学史你很难说成是一部进步的文学史。
《诗经》是落后的?现在出一本二〇〇一年诗集,就是最进步的?那天知道!小说也是越来越进步的?新新人类的小说是最进步的?汉魏六朝的那些笔记小说是落后的?或者“唐宋传奇”是落后的?还是《红楼梦》是落后的?你很难说。
比如说.我们现在还可以阅读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于千百年前的小说著作。读起来当然是具体的风俗习惯有很多变化,但是它最基本的情节,它的人物的那些悲欢离合,仍然能够引起我们的一种关切,仍然能够使我们怦然心动。仍然能够感觉到他还活在我们当中。在《红楼梦》里面,林黛玉她永远就是那么十四五岁,她永远不会老。你想象不出说林黛玉老了,现在有二百多岁了。你不会这样想,林黛玉永远是这样。贾宝玉永远也就是十五六岁的那么一个小公子,挺漂亮的,多情,也很聪明。我们几乎也想不出来,清朝还有哪套书能够跟《红楼梦》相比,仍然被这么多人所热情地在那儿阅读着,尽管那个时候,会有很多策论,会有很多书,有些书也很有价值。拿中国来说,能够和长久流传的文学作品相比的,唯有古代的哲学家的一些著作,也就是《老子》、《庄子》、《论语》、《孟子》,这个可以,现在还有人看。但是我有一个怪论——我不知道,咱们大家一块琢磨琢磨,为什么中国的古代哲学家他们的作品至今还有魅力呢?因为,他们是非常文学地写出来的,他不是用那种逻辑的、实证的语言,你可以把它当文学书来阅读的呀!不是寓言,就是故事,在文字上讲究、音韵上讲究,有的甚至于像谜语,你可以猜来猜去,可以这么解释,也可以那么解释。你可以把它当文学的书来阅读。就是说,文学性给了中国先哲们的著作以更长久的生命力。
外国也是这样,比如说《圣经》和《古兰经》都很好读,佛经应该也是很好读,但是它们都有很高的文学性。即使你不是一个神学家。不是一个特别的、虔诚的宗教信徒,你仍然可以把它当文学书来加以阅读。
有时不同的人都可以喜爱,或者使用,或者援引一部文学作品,它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作品进行探讨,而且都言之凿凿,都非常有根据。有的肯定文学的作用.可是角度各不相同。对小说的作用最夸张的就是梁启超。梁启超说:“欲兴一国之政治,先兴一国之小说;欲兴一国之社会,先兴一国之小说;欲兴一国之经济,先兴~国之小说;欲兴一国之风俗,先兴一国之小说。”总而言之。你要改革中国,你想期待一个新中国的出现,你就必须有新的小说。他这也有理呀。就是说,小说表达了人们的理想,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期待。这个也不能够完全说是梁启超的发明,因为自古以来就有呀,有很多那种所谓乌托邦主义的作品,你是写《理想国》也好,你是写《新大西岛》也好,那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社会理想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还有的从一种积极的政治的角度讲,这个小说非常好。比如说,高尔基写了《母亲》,他是直接描写沙皇俄国时期的工人的斗争,据说普列汉诺夫就认为高尔基的《母亲》写得不算很成功,艺术性不是很强。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只是普列汉诺夫,包括我所接触过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高级领导人、主管,也有这个观点。
这种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谈文学的,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讲过,我当时听了真是佩服极了。他说美国的南北战争是怎么起来的?就是由于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林琴南把它翻译成《黑奴吁天录》的。说法国大革命是怎么胜利的?就是由于《马塞曲》。当时都已经打不过去了,革命者就要失败了、完蛋了,这时候一唱起《马塞曲》来就热血沸腾,一下子把反革命摧枯拉朽,胜利了。我也不知道他讲得对不对,但是我从小就觉得这个文学了不得了,简直就是神功了,对人精神上的作用太大了。
还可以从更具体的角度来肯定文学。
河北省开三级干部会就印发了陆文夫的小说《围墙》。认为陆文夫的小说里写了两种干部,一种干部是光说不练,一种干部是埋头苦干。“实干兴邦,清谈误国”,中国就是需要实干的干部,所以把这个发给大家了。
据说刘伯承很喜欢读小说《日日夜夜》,因为《日日夜夜》里面有些对巷战的描写,对斯大林格勒,现在的伏尔加格勒战役的描写。我还记得它里面有一段对巷战的描写,红军从一个窗户里头冲到一个楼房里头——一个盘踞着法西斯德军的楼房里头,他人还没站稳呢,先拿机枪“哗哗哗”先扫。他来不及看.因为要等你看清楚了,人家早把你毙掉了。据说刘伯承很欣赏这一点,他从战术的角度,觉得《日日夜夜》写得很好。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1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09.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