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柏林苍穹下
柏林苍穹下


柏林苍穹下

作  者:(德)泰格迈尔 著,刘兴华 译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定  价:24.00

I S B N :9787214055330

所属分类: 生活  >  成功/励志  >  智商/智谋    

标  签:成功/励志  读书方法/阅读计划  智商/智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柏林满载着历史与轶事,柏林的文学,一直是一 座不安的城市的生活标记。

     在柏林的文学中,一直可以觉察到与环境的搏斗 及好战精神,那种挣扎、彷徨和空虚、迷茫的味道。那种奇特的总让人错乱的柏林氛围 ,依附在所有可见的事物上。

     在《柏林苍穹下(汉译精品文化生活)》里,遇见穿梭在柏林出版社、酒馆、沙龙与咖啡馆,围墙、车 站、大街与广场 的文学人,邂逅德布林、本雅明、海涅、奥登、格拉斯、戈达尔、亨利希·曼、黑 塞、霍夫曼、荣格、茨威格…… 漫游是一种街道读物,在那里,人们的面孔、陈 列品、橱窗、露台、咖啡馆、道路、汽车、树木,不断构成书中的文字、句子和书页。

     《柏林苍穹下(汉译精品文化生活)》由霍尔格· 泰格迈尔所著。

 

TOP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霍尔格·泰格迈尔(Holger Tegtmeyer) 译者:刘兴华 

霍尔格·泰格迈尔(Holger Tegtmeyer),在汉堡与哥廷根研读日耳曼文学与历史,担任过电视台记者、广告文案与侍者,现居柏林,为自由作家。刘兴华,德国波昂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游学德国多年,热爱旅行。性嗜书,现从事出版工作。著有《阅读欧洲版画》,译有《海德堡岁月》、《柏林人文漫步》等多部作品。 

TOP目录

前言
1 弗里德里希大街之一
围墙
从中间穿过
2 弗里德里希大街之
混杂的感觉
漫游
沙龙
咖啡与墨水
3 从菩提树下大街到波茨坦广场
咖啡、瓦斯与电灯
世界之门
控制学习目标
全世界通用?
4 从菩提树下大街到亚历山大广场

前言

1  弗里德里希大街之一  

  围墙

  从中间穿过

2  弗里德里希大街之

  混杂的感觉

  漫游

  沙龙

  咖啡与墨水

3  从菩提树下大街到波茨坦广场

  咖啡、瓦斯与电灯  

  世界之门 

  控制学习目标

  全世界通用?

4  从菩提树下大街到亚历山大广场

  德意志存在

  向后做梦

  城市之眼,大陆中心

  “东方”

5  普伦茨劳山上

  登山

  广场上

  永葆如新

  被逐

6  普伦茨劳山——地下活动与深渊

  结束的开端

  结束前的补遗  

  一群失败的人  

  参与过  

7  弗里德里希大街火车站——离开过去  

  施普雷河上的桥  

  一切都在掌控中  

  宫殿  

8  在奥兰宁堡大门和哈克市场间  

  生活艺术家  

  激情与无聊  

  大思想家  

9  布莱特沙伊德广场周围  

  商品与价值  

  丛林小径,铺上柏油  

10  从康德大街到萨维尼广场  

  舞台世界与真实  

  动力  

  品味人士  

  理想主义者之死  

  思想与力量  

11  选帝侯大道  

  过渡  

  一位波西米亚人的生活  

  空幻  

  怪人  

  事物——的起义?  

12  布莱特沙伊德广场  

  知识分子的游乐场  

  当地面过热时  

  俄国流亡分子  

  陶恩钦:可卡因  

13  弗里德里希树林区  

  一座信仰与希望的碉堡  

  见证贫困  

  享乐主义者,和平主义者  

  寒冷震撼  

14  十字山  

  这里不是美国  

  勒曼的这一边  

  金钱与贫困  

  换边  

  展望  

TOP书摘

2 弗里德里希大街之二 混杂的感觉 我们位于德国浪漫派以前的住宅区中。直到菩提 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有八条街切过弗里德里希 大街,莫尔大街(Mauel·strasse)位于该街顶端。1809至1911年间 ,亚钦·冯·阿 宁(Achim yonArnim)与克列蒙斯·布列塔诺 (Clemens Brentano)一 起生活在这儿。同一时间,亨利希·冯·克菜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和爱好歌曲的朋友,住在莫尔大街53号。那 应该是他最后的住处:万湖(Wannsee)旁一块纪念碑纪念着这位德国 文豪中最现代 且最具争议性的一位。今天这栋列为古迹、所谓的克 莱斯特之屋,是德国经济与工作部的一部分,一百年之后才盖起来。

    只有名字而不 是建筑本身让人想到这位诗人。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搬进该屋隔 壁两栋(莫尔大街51号)时,才二十五岁左右,是位法律系学生。三年 后,他拿到博士 学位,改变了信仰,好踏入上流社会。然而,因为政 治因素,还是无法取得想要的大学教职:海涅成了记者与诗人,刻意危 及自己的存在: “母亲当时深恐我成为一位诗人;她老说,那是我所遇见最不堪的事。

    当时人们所联想到的诗人头衔,并不怎么高尚,有一 位诗人是个褴褛穷困的家伙,为了几块钱便即兴作诗,最后死在医院 。”海涅的下场众 所皆知。在他死前几个钟头,一个熟人冲进病房,逼 问他有关上帝的问题。海涅答道:“您别紧张,上帝会原谅我的,那 可是他的本行!” 拉尔·方哈根·冯·恩瑟(Rahel Varnhagen vonEnse)一直住 在莫尔大街36号,直到去世。海涅经常出入她在法国 大街(Fran zosischeStraβe)的第二个文艺沙龙。我们再回来 ,在这个地方稍微 转个弯,谈谈一位哲学博士,要是他能好好实现他的 文学大志的话,就会渐渐被人遗忘,欧洲的历史也会好过一点。但虚 拟的历史不过 是个可笑的玩意,根本无从更改任何东西,更不可能 事后再把那位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从疯狂的旋转木马 中拉出来。柏林 出版社莫斯与乌尔斯坦拒绝出版他的小说《米歇尔》(Michael),《柏 林日报》(Betline Tageblatt)则回绝他投来的稿件 。他被一位名叫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的演说家所迷, 1926年被他派往红色 柏林。身为刚被任命的纳粹省份部主任,他应该为纳 粹征服德国这个罪恶的渊薮。这名矮小的莱茵地区人士,靠着巧妙 的宣传,很快引 起众人注意。他知道柏林需要他来大干特干一番。他 的党如果想成功的话,必须受人瞩目。他让手下张贴海报,第一张 上面写着“攻 击?”,几天后,第二张上面写着“七月四日开始攻 击”,直到第三张才解释柏林会有哪种攻击:一份全新的纳粹周刊。后来 纳粹人民教育 宣传部部长的办公地点,就在莫尔大街克莱斯特之屋 旁。这个所谓的联邦机构也占去了那里一整排建筑。

     我们可以离开弗里德里希区(Friedrichstadt) 和比邻的多罗廷区(Dorotheenstadt)的街道,寻找浪漫派的人物,他们 是在大学成立之 际被召来柏林的,不过我对这些人物并不特别有把握。在誉为欧洲 最美广场之一的宪兵广场(Gendarmenmarkt)大街上, 我经常觉得回到了那个有着市集且勃兰登堡地区的农夫在那儿叫卖 农地水果的时 代,回到了那个弗里德里希区,三分之二居民来自法 国,上他们自己的法国教堂,感谢上帝让他们摆脱追捕,在普鲁士安 居乐业的时代。

    他们教堂塔楼中的胡格诺派博物馆(Hugenotten- Museum)是个显著的标志。此外,还有普鲁士史的专家与爱好者,他们 对上几个世纪了 如指掌,仿佛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轻而易举地克服 了时间这个重大障碍,带领惊讶的听众或读者来到一个消失在历史迷 雾中的时代,和 那些大人物们亲密作伴。我们这些后现代的孩子们, 一直以来相信可以重新体会历史,但却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我们 毕恭毕敬,不介 入他们的领域:例如君特·德·布鲁因(Gunter deBruyn),他花了许 多功夫为后人照顾着勃兰登堡地区的诗人花园。他可 以为我们讲述霍夫曼(E.T.A.Htoffmann)的那个社交圈子,把朋 友及同事叫到自 己在卫士市场大街上的住处,或和他们在对面的路特 和维格纳(Lutter & Wegner)酒馆痛饮。

     东德努力重建的尼古拉区广场附近,近几年来餐 馆林立。90年代初,许多简单无趣的观光客餐馆令人失望,花了好 多年的时间,才 懂得亲切的服务,而不只是供应食物而已。一些私人 电台出于排场的考虑,在这著名的广场附近租下他们在首都的工作 场所,不久后这 些职业的包打听人士很快就有自己常去的餐馆。法国 大街上极富传统的波夏特(Borchardt),几年来在柏林中心区成了 传奇,和城西康德 大街(Kantstraβe)的巴黎酒吧一样。

     在我看来,这个广场本身少了活力。在辛克尔 (Schinkel)设计的剧院阶梯上,甚少坐着情侣,更别提自助旅行的人— —他们都到哪儿 去了:这些欧洲街上的流浪汉靠着讶异与好奇来弥补 自己的缺钱?——没有什么缪斯小姐会爬上皮肤光滑的席勒 (Schiller),在他 脸颊上献上一吻。相反地,见到的多是旅行团、文化市民、老年人及 少数的年轻人。

     P13-16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9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9.5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