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作  者:明河在天 著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0605997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杰出学者  >  哲学家    

标  签:传记  学者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以小说的笔法,完整记述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并穿插了关于阳明心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是完整了解王阳明生平的一本佳作。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名守仁,字伯安,因曾居于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完人,王阳明与孔子各居其一,而曾国藩只能勉强算半个。历代风云人物,如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陈独秀、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全都为他折服,甚至海外的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三岛由纪夫、松下幸之助等纷纷拜在了他的门下。

TOP作者简介

明河在天,当代写史圣手。孔子同乡,怀上下求索之志,曾闭门读书数载,博通文史、哲学、经济、军事等。其文以睿智、明达、幽默见长,带有鲜明的思想色彩,著有《中国人的人格》、《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等。

TOP目录

序言:人皆可以为阳明
第一章 少年奇志
父子交锋
语惊四座
状元本色
第一等事
刮目相待

第二章 意气风发
智赚继母
长安游侠
上书请缨
妙论书法
新郎无觅

第三章 落第举子
学至圣贤
峣峣者易折
风流雅士
再挫锋芒
入山之志

第四章 初出茅庐
观政工部
受赠宝剑
上陈边务
禁猪吃人
誓杀陈犯
九华求道

第五章 结交同志
过劳成疾
阳明洞天
取才山东
得遇知音

第六章 身陷囹圄
大义上书
难兄难弟
狱中遣怀
圣人投江
他乡故知

第七章 龙场悟道
三人拜师
同命相怜
阳明小洞天
天子无行
君子处逆
吾性自足

第八章 贵阳弘道
扬善去恶
是陆非朱
朱陆之辩
知行合一
书院主讲
天涯沦落

第九章 造福一方
好讼之风
解民之急
第二把火
救民救火

第十章 三人之会
刘瑾倒台
京师入觐
王门学子
再辩朱陆
知交送别
……

TOP书摘

阳明洞天
  养病须先养心,为了能让自己找到一个理想的养病之所,守仁煞是费了一番工夫。
  王家的先辈们祖居山阴,由于王华常思山阴山水佳丽,又为先世故居,所以他便将自己的居所由余姚老家迁到了越城的光相坊,准备来日在这里养老。
  就在距越城东南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风景绝佳的僻静之处,那里向阳的山坡上还有一处深邃幽静的石洞,酷似守仁当日在九华山所见的那个地藏洞。经别人的指点,守仁找到了这里,一见之下,他顿时喜出望外,遂决定在此处养病兼修行。
  在将石洞做了一番简单整理后,又搬来了一应书籍铺盖,于是守仁连同一位仆人就在这里住下了。不过他先已将自己的一应用度、物品尽量减少,能就地取材和能将就的便绝不预备——可惜,还不能不使“人间造孽钱”。
  山中景色自是与市井不同,面对此情此景,厕身其中的守仁的心情大为舒畅。晴天的时候,阳光便将整个石洞照得一片通明,照得人的心也一片澄彻;尤其是当夕阳的金辉散入洞中时,更是恍若仙境,于是守仁便将此洞命名为“阳明洞”。
  想当年,苏轼被下放黄州时,他曾躬耕于当地的一处名叫“东坡”的地方,苏轼因此自号为“东坡居士”。守仁既得了这个洞,所以便自号为“阳明”。
  由于此前没少跟方外高人打交道,守仁自己也搜集了不少有关养生、修行方面的著作,此时他便趁着养病的大好良机,究极仙经秘旨。
  这时候,他开始尝试“导引术”,试图通过自身有规律的呼吸和躯体运动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想当年病秧子一样的张良“学辟谷,道(导)引轻身”,几乎不饮不食,从此中获益不少,他正是守仁的榜样。
  其间,守仁又通过静坐来为“长生久视之道”,一段时间后,他也便真的似福至心灵一般。
  有一天,守仁又在静坐,他突然睁开眼睛,唤来自己的仆人,然后对他说道:“今天王思裕等人要来访我,你可到半道迎接他们!”
  “少爷,这几日并不见有人来访,您是怎么知道的?”
  “呵呵,我已通神,你休多问,快去吧。”
  于是那仆人不再多问,便前往迎候客人。等他到了中途的五云门的时候,刚好看见守仁的朋友王思裕等四人,那仆人便上前作揖道:“几位先生,我们少爷特命小的来此恭候!”
  “啊——?伯安兄怎知我等四人今日要前往?”思裕诧异道。
  “小的也不知,少爷每日在洞中静坐修行,病已好了大半;今日他又跟小的说起自己已通神,所以才有了这未卜现知的工夫吧……”
  “啊——?伯安兄通神了?诸位,咱们赶紧去瞧个究竟吧!”
  四人到得阳明洞,想看看守仁究竟有何神通,只听守仁道:“近日我静坐悟道,大概诚心感动了上天,便降下了这一道灵光,指引着我去迎接诸位!”
  其实守仁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他认定了这就是自己一意修行的结果。
  “看来阳明先生已入神仙之境,我辈望尘莫及啊!”
  自有了这段奇特的经历以后,守仁得意之余,自以为已经得道,身心于是越发得超脱。
  次年,久居洞中的守仁却又忽而备感无聊起来,遂感叹道:“此簸弄精神,非道也!”
  他又想到自己离世远去,不能尽人伦、全孝道,乃悟道:“此念生于孩提,此念可去,是断灭种性矣!”
  守仁尝道:“予有西湖梦,西湖亦梦予。”所以他随后特往杭州的西湖边散心,这里是最繁华、热闹的所在,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面对那绝佳的风光,和如织的人群,守仁忽而又感到了久违的美好和亲切,高兴之余,他便多喝了几杯。
  酒醒之余,他便作诗以遣怀:
  “湖光潋滟晴偏好,此语相传信不诬。
  景中况有佳宾主,世上更无真画图。
  溪风欲雨吟堤树,春水新添没渚蒲。
  南北双峰引高兴,醉携青竹不须扶。”(《西湖醉中漫书》)
  此时,初入阳明洞时的那颗出世之心已经渐渐淡去,现在当守仁留连于南屏山、虎跑泉,信步于苏堤、白堤时,他的入世之心重又激荡起来,乃复思用世。
  通过此番修仙学道,守仁对于自己的悟性又有了信心,那么,学至圣贤的梦想就不会落空,只要自己再多用点心思、多花点心力!圣人不出,则苍生如之奈何?
  祖父当年教诲的是,内圣外王才是儒者的本分,其道才是真正的圣贤之道!
  “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加载页面用时:104.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