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金融学(第3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5版)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金融学(第3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5版)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金融学(第3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5版)

作  者:黄达 编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 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300167947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实务  >  金融    

标  签:金融理论  金融与投资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金融学(第3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5版)》的编写始于2000年春。出发点是为了给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提供一本能够反映我国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迅速发展和理论前沿的基础理论课教材;同时也想给校外自学读者提供一本能够概略展示金融理论殿堂全貌的读物。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金融学(第3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5版)》可作为教材用于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程;对于希望较为全面地知晓和把握金融基础理论和理论前沿以及金融领域热点问题的读者会有帮助。

TOP目录

第一篇 货币、信用与金融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四章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篇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第五章 金融中介体系
第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八章 金融市场
第九章 资本市场
第十章 金融体系结构
第十一章 金融基础设施

第三篇 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
第十二章 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第十四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
第十六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第二十一章 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与协调

第四篇 金融运行的微观机制
第二十二章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第二十三章 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
第二十四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五篇 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
第二十五章 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
第二十六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二十七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第二十八章 金融监管

TOP书摘

第三节 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外国银行开始在华设点;中国民族资本的现代银行则是19世纪末才开始创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存在着两个平行的对立金融体系:国民党控制地区的金融体系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金融体系。
  国民党控制地区的金融体系南以下几个环节构成:占有垄断地位的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和中央合作金库;资金非常薄弱的民族资本银行;外资银行;统治着广大农村的高利贷。
  与国民党控制地区金融体系相对立的是解放区的金融体系。由于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且要从经济上巩固革命根据地,必须发行自己的货币,相应地也必须建立起发行货币的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是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途径实现的。194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诞生。
  从1953年开始,我国按照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也按照当时苏联的银行模式进行了改造,并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后来我们把它简称为“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对于“大一统”金融体制可作这样的概括: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是唯一的一家银行;它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逐级普设于全国各地,各级分支机构按总行统一的指令和计划办事;它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具体经营银行业务的经济实体,是作为政权机构和金融企业的混合体而存在;它的信贷、结算、现金出纳等制度,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严格监督和保证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任务的执行和实现。与之同时,还有众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信用社本是作为集体金融组织发展起来的,后来实际上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4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