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危机的逻辑:冷战后国际热点战略分析
危机的逻辑:冷战后国际热点战略分析


危机的逻辑:冷战后国际热点战略分析

作  者:郭伟华

出 版 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定  价:29.80

I S B N :978751660182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世界政治  政治  政治 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危机的逻辑》一书对冷战后主要的国际热点进行了战略分析。该书没有陷入具体事件的纠缠,而是力求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具体危机在宏观层面上的根源。通过一个个热点分析,该书理论结合事例,深入解析,理性思考,为读者展现了冷战后至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波澜壮阔的图景。 本书全面描述、分析了现在世界上的国际政治热点问题,包括东亚、阿富汗、伊拉克、苏丹、朝鲜半岛、格鲁吉亚等地区特点问题。全书由11篇有内在逻辑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题文章组成,从学理角度分析了热点时间产生、发展的过程,并从战略角度分析了应对之道。全书内容扎实、分析严谨,不涉及具体争端,不评论过错功过。

TOP作者简介

郭伟华,1978年6月生于河北迁安,199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管理工程本科专业,2001年就读该校军事运筹学硕士专业,2010年攻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政治博士专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危机管理、中国东亚地区战略、中国海洋战略等,参加国家和军队级重大课题多项,参编学术专著多部,个人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TOP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危机幕后的东亚地区秩序分析
第二章 冷战后美国两任政府处理朝核危机的战略比较
第三章 中日东海危机的地缘政治困境
第四章 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的启示
第五章 南海问题的危机化趋势及应对
第六章 俄格冲突的国际战略背景
第七章 美国阿富汗新战略的挑战及其前景
第八章 印度的亚太战略和大国关系
第九章 从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困境看当下中东变局前景
第十章 中国参与处理达尔富尔危机的战略回顾与反思
第十一章 硬实力与软实力在国际危机管理中的运用
后  记"

TOP书摘

 近来,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闹得是沸沸扬扬,直接牵扯了中日两国敏感的民族神经。从时间纵向上看,此次事件并不新奇,不过是东海系列危机的再次延续,是中日两国东海争端的继续演绎。对中日两国在东海存在的划界争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国政府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大局,曾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暂时冻结了争端。此后,尽管日本一直没有停止在东海的小动作,但东海在总体上一度保持了相对平静。2000年之后,日本加紧了争夺东海的步伐,不断制造各种争端。2004年,日本对中方在没有争议的中国海域开发春晓、八角亭、天外天等油气田,频频提出无理强烈抗议,要求中方停止开发。2007年2月4日,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东方红2号,在中国领土钓鱼岛以西100海里海域,进行正常海洋科学考察活动,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多艘舰艇围堵阻挠。2008年12月8日,中国海监船海监46号和海监51号,在中国管辖的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日本派遣巡视舰进行骚扰并向中国提出无理强烈抗议。2009年2月4日,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从2月1日起加强对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的“警备体制”,并开始在钓鱼岛列屿海域常驻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舰,“目的是防范中国海洋调查船的入侵”。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日本海上保安厅以嫌疑妨碍公务逮捕这艘中国渔船的船长,同时以涉嫌违反《渔业法》对该船展开调查。
 所有这些危机事件背后的动因,都是围绕东海海域划界、岛屿归属等一系列相关争端所产生。本质上,东海争端是中日两国对东海海域及相关岛屿主权归属所产生战略博弈,一定程度上具有利益的零和关系。同时,由于东海具有特殊地缘价值,东海争端又承载了中日两国传统的地缘政治竞争,因此东海问题无论在问题内部,还是在问题之外都存在种种困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轻易化解。
 
 东海(东中国海,East China Sea)是指中国大陆东岸与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半封闭的边缘海,周边被一系列大陆所包围,主要有中国大陆与台湾、日本的琉球群岛和九州、韩国的济州岛。[ 金永明:《论东海问题本质与解决思路》,载《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11期,第88页。]东海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东西宽150-420海里,南北长660海里,平均水深350米。东海海底地形分两部分,西部大陆架坡度平缓,平均水深70米,面积5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东部为冲绳海槽,水深大部分在1000米以上,面积21万平方公里。对东海权益管辖,周边中日韩三国都有各自的政策主张,其中主要以中日之间分歧最大。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中国主张在自然延伸基础上以公平原则进行东海划界。日本则不顾事实地妄称中日是“共架”国家,主张以“中间线原则”进行东海划界。另外,由于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以西的东海大陆架边缘,对中日两国的东海划界主张具有关键导向作用,因此日本占有钓鱼岛主权的欲望非常强烈,企图通过占有钓鱼岛来以点带面,为东海划界赢得筹码。
东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经济等方面价值,成为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产生争执的根本动因。在北面,东海紧守着通往日本海的入口——对马海峡(the Tsushima Strait);在南面,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列屿将东海与南海相隔,而台湾海峡则是日本、韩国等国经由东海到南海,进而抵达印度洋与中东地区的重要航道,也是世界战略航道“咽喉”之一。从经济角度来看,东海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还是中国、韩国、日本等东海周边国家与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海上贸易航线。依据美国学者观点,东海目前是为数不多的紧邻大市场、尚未被开发的海域之一。据估计,东海蕴藏着高达1000亿桶的石油储量。[ Mark J. Valencia , 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 Context, Claims, Issu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Asian Perspective, Vol.31, No.1 , 2007, p.128.] 由于周边中国、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三大能源消耗国家,东海的地缘经济价值因其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格外突出。同时,由于其周边中国及台湾地区、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特征显著,东海海上贸易通道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以日本—中国贸易为例,2010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018.5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30%,而中国也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个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的国家。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0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