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图解水经注(中国地理的史诗巨著):用江河讲述华夏文明史
图解水经注(中国地理的史诗巨著):用江河讲述华夏文明史


图解水经注(中国地理的史诗巨著):用江河讲述华夏文明史

作  者:郦道元 原著,李岫岩 编译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图解经典系列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61341551

所属分类:   

标  签:文化  文化的民族性 地理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水经注》成书于公元6世纪,为郦道元所著,全文30余万字,以《水经》为纲,记载河流1252条,逐一阐述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流经地域、汇流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地貌、气候、植物、农业、矿藏及城邑、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都做了详尽记叙,堪称内容宏富的地理百科全书。
     为了使这部宏伟巨著以最适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完美展现,编者做了以下几点创新:首先,将全书译为准确流畅的白话文,方便阅读。其次,对原书中记载的大部分河流已考据出现代位置,并在正文中进行标注。再次,完备收录多种版本的珍贵《水经注》图,帮助读者最为便捷地了解古代地理概况和历史地理的变迁。最后,根据当代郦学研究权威专家陈桥驿教授著作中的研究和考据成果,制作了90条《水经注》研究专题。力图既保存《水经注》的原貌,又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使其成为适合现代人阅读、珍藏、馈赠亲友的经典图文典籍。

TOP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他从小喜好游历,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内蒙、陕西、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等省。他每到一地都要认真勘察水道形势,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丰富资料;并查阅大量文献,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收录了不少谚语方言、民间歌谣、传说故事等,对《水经》的不足和错误进行了补充,修正,历时半生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关于撰写《水经注》的原因,郦道元在自己的序言中作了交待:首先,当时存在的地理典籍中,《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不够详备:《水经》虽专述河流,但过于疏略。他为了将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最终选定《水经》为纲来描述全国的地理概况。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的不断变化,因而决定记录瞬息万变的地理概况,以贻后人。

TOP目录

编者序:赋地理于时空的百科全书
原序
上篇  北水
  卷一  河水
  卷二  河水
  卷三  河水
  卷四  河水
  卷五  河水
  卷六  汾水  浍水  涑水  文水  原公水  洞公水  晋水  湛水
  卷七  济水
  卷八  济水
  卷九  清水  沁水  淇水  荡水  洹水
  卷十  浊漳水  清漳水
  卷十一  易水  寇水
  卷十二  圣水  巨马水
  卷十三  漯水
  卷十四  湿余水  洁河  鲍丘水  濡水  大辽水  小辽水  贝水
  卷十五  洛水  伊水  涧水
  卷十六  谷水  甘水  漆水  沮水
  卷十七  渭水
  卷十八  渭水
  卷十九  渭水
  卷二十  漾水  丹水
  卷二十一  汝水
  卷二十二  颍水  洧水  渠沙水
  卷二十三  阴沟水  获水
  卷二十四  睢水  瓠子河  汶水
  卷二十五  泗水  沂水  洙水
  卷二十六  沭水  巨洋水  淄水  汶水  潍水  胶水
  卷二十七  沔水
下篇  南水
  卷二十八  沔水
  卷二十九  沔水  潜水  湍水  均水  粉水  白水  比水
  卷三十    淮水
  卷三十一  滍水  清水  漶水  灌水  (氵亲)水  (氵无)水  涢水
  卷三十二  谬水  蕲水  决水  沘水  泄水  肥水  施水  沮水  漳水  夏水  羌水  涪水  梓潼水  涔水
  卷三十三  江水
  卷三十四  江水
  卷三十五  江水
  卷三十六  青衣水  桓水  若水  沫水  延江水  存水  温水
  卷三十七  淹水  叶榆河  夷水  油水  澧水  沅水  泿水
  卷三十八  资水  涟水  湘水  漓水  溱水
  卷三十九  涯水  深水  钟水  耒水  洣水  漉水  浏水  (氵买)水  赣水  庐江水
  卷四十  渐江水  斤江水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TOP书摘

浙江又向东流经过灵隐山,山在四周的丛山之中,有高峻的岩崖和洞穴 ,左右有石室三所,还有孤石直立,大三十围,上面开散,形状像莲花。从 前有道士长期在此居住不归,这或许就是山被称为“灵隐”原因吧。山下有 钱唐县旧址,浙江流过它的南面,王莽改钱唐为泉亭。钱唐县南江边上有明 圣湖,相传,古时曾见湖中有金牛,神奇莫测,所以又称之为金牛湖。钱唐 县有武林山,武林水从此发源。县东有定山和包山等山,都在浙江以西,江 水流经两山之间,江水湍急,加上昼夜两度的海涛。海涛是按时刻来到的, 月初和月半常常特别大,而二月和八月最高,高达两丈多。浙江又向北流, 与诏息湖会合,此湖原名阼湖,因秦始皇巡狩时曾在此休息,所以得到“诏 息”的名称。浙江又向东流,与临平湖会合。据《异苑》记载:晋武帝时, 吴郡临平湖湖岸崩塌,出现一个石鼓,打击它不发声音。去问张华,张华说 :可取四川的桐木,把它雕刻成鱼形,用来打击此石鼓,就会发出声音。按 照张华话做,石鼓果然发声,声闻数十里。根据传说,此湖若是被葑草淤塞 ,天下就要乱;湖水若是开通,天下就太平。湖水上与浦阳江相通,下流注 入浙江,称之为东江,是旅客通往浙江的通道。 浙江又流经固陵城北,以前范蠡在浙江沿岸修筑城堡,称此城可以固守 ,因此叫做固陵,就是今天的西陵。浙江又向东流,经过祖塘,又称为■渎 。这里有西陵湖,又称西城湖,湖以西有湖城山,湖以东有夏架山,湖上承 妖皋溪水,下与浙江会合。浙江又经过会稽郡山阴县,这里有苦竹里,里中 有旧城,据说是勾践封范蠡的封邑。浙江又向东流与兰溪会合,湖以南有天 柱山,湖口有亭,称为兰亭,也叫兰上里。太守王羲之和谢安兄弟曾多次到 那里。现在亭宇虽已塌废,但基础仍然存在。浙江又流经越王允常墓北,墓 在木客村。浙江向东北流,和长湖口会合,此湖宽五里,东西长一百三十里 ,沿湖设有水门六十九所,可以灌溉农田万顷,向北流注入长江。湖以南有 复蚪斟山,周围五百里,山北连鼓吹山,山西有长溪流出,注入长湖。山的 西岭有贺台,越人攻入吴国后,胜利返回而建,所以称之为贺台。又有秦望 山,在州城的正南,是群峰中最高的一座。山的南面有■岘,■岘内有一座 大城,是越王无余的旧都。又有会稽之山,也就是古时的防山,也叫茅山, 又称为栋山。又有射的山,远望此山,宛如一个射手引弓射山,所以山名射 的。山以西有石室,称之为射堂。人们常以射的山预占年景的丰歉,射的山 明朗米价贱,射的山昏暗米价贵。射的山以北有石帆山,山东北有孤石,高 二十余丈,宽八丈,看去宛如船帆,所以得名。石帆山北濒大湖,水深不测 ,相传与海连通,何次道作郡守时,曾在此湖中捕得乌贼鱼。石帆山南对精 庐,仰望有美丽的树林,俯视有清冷的泉水。西和会稽山相连,这些山,其 实都是互相连接的一片山岳。山东旁有若耶溪,若耶溪上承■岘麻溪,麻溪 下有孤潭,周围数亩,水很清而潭极深。潭边有孤石,登上此石下望,连猴 子也会感到吃惊。浓荫森郁的树木,遮盖了麻潭,看起来阴森可怕。麻潭向 下流注于若邪溪,溪水极清,群山倒影映入溪中,看去犹如图画。溪水下流 注入大湖。若邪溪以东,又有寒溪,溪北有郑公泉,泉广数丈,冬温夏凉。 湖水向东也注入江中并且通海。水边有白鹿山,山北的湖塘上,以前有亭, 称为杨亭,后被烧毁,又重修,杨事之名仍然存在。杨亭以东有铜牛山,山 上有一个三十多丈的洞穴,穴中有一座大树神庙。铜牛山上有冶官,山北的 湖边有炼塘里。据《吴越春秋》记载:这是勾践冶炼铜锡的地方,当时在南 山伐薪烧炭,所以这中间有一条称为■■的河渠。后勾践战败称臣于吴,吴 王以一百里的土地封于越的勾践,东到炭渎,就是这条河渠。山阴县南九里 有侯山,山孤立于长湖之中。长湖以北有三座小山,称为鹿野山,位于山阳 县南六里。山上有石室,据说是越王游憩的地方。山阴县南,长湖以北有陈 音山。 浙江又向北流经山阴县西,西门外百余步有一座怪山,此山原在琅邪郡 武县,飞到这里,压死了数百家。据《吴越春秋))记载:怪山是东武县海中 的一座山,一名自来山,百姓对此很奇怪,所以称为怪山,也叫龟山。越国 在山上建起一座灵台,并修筑一座三层楼以仰观天象。这里山清水秀,也是 一处胜地。浙江又向东北流,经过重山之西,这是大夫文种所葬的地方。山 上有一座白楼亭,此亭原来在山下,后来县令殷朗把它移到现在的地方。浙 江又向东流,经过柴辟以南,这是从前吴、楚两国作战的地方。由于这里有 军事设备,所以又称之为辟塞。 浙江又向东流与浦阳江会合。浦阳江源自于是乌伤县,向东流经过诸暨 与泄溪会合,泄溪宽达数丈,沿岸两旁有陡峭的高山耸入云表。共有五泄, 下泄高悬三十多丈,宽十丈。其中有三泄不能到达,攀登到山上远望,才能 看见,水悬挂达百余丈,山高水急,水声震耳,响及溪外。上泄悬流二百多 丈,好像是白云下垂,这其实就是瀑布,当地人称为“泄”。p576-579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59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6.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