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的放下禅
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的放下禅


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的放下禅

作  者:辉浩 著

出 版 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定  价:30.00

I S B N :978751550520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佛教  宗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的放下禅》以佛家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为核心,将众多禅林故事与生活智慧有机结合,使读者在不知不觉的阅读中,品味其“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精髓,真正实现“禅悟人生”的终极目标。

TOP目录

第一章 无痴则强,无欲则刚:放下欲望的淡泊禅
1.何苦仰高俯低,众生本就平等
2.平常心即是禅,真本心即是佛
3.黄金也许有毒,欲望害人无形
4.看淡功名利禄,无私无欲无求
5.放下架子做人,吃亏亦是福分
6.琴弦不松不紧,做事不急不躁
7.万金包装是虚,一缕呼吸是真
8.最贵莫过无争,贪心终将为空
9.圣人尚且无名,何必太过自我
10.做事不要极端,凡事过犹不及

第二章 清静自然,修身养性:放下邪念的自然禅
1.收起轻视之心,骄傲者吃大亏
2.积极自我检讨,拾捡心中落叶
3.心怀慈悲之心,处处都是菩萨
4.害人终会害己,因果总会相报
5.智者以德报怨,慧者化敌为友
6.理智控制情绪,怒火伤人伤己
7.浮躁消耗残生,净心成就宗师
8.对无心者宽宥,对年少者谅解
9.人生本无坦途,不如顺其自然

第三章 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放下意气的处事禅
1.忍常人不能忍,理想高于一切
2.庸者恃强冒进,智者以退为进
3.做事审时度势,得理学会让人
4.傲气堵塞出路,谦逊成就人生
5.忍字头上是刀,逆境保存实力
6.尺有长寸有短,做人扬长避短
7.做人志存高远,做事脚踏实地
8.心诚聚沙成塔,志坚水滴石穿
9.去掉多余石屑,剩下都是精华

第四章 不争眼前,路在脚下:放下虚妄的长远禅
1.小事成就事业,石头铺就大路
2.生命不容消耗,何不直击困难
3.敌人变成朋友,柔弱战胜刚强
4.人是最高的山,脚是最长的路
5.生活是面镜子,笑容映出笑容
6.何必杞人忧天,只管今世逍遥
7.成功不在早晚,付出终有回报
8.低下去做奴隶,站起来做伟人
9.愚者被人左右,智者左右人生
10.弦紧容易引断,人生学会放松

第五章 宁静安适,快乐自在:放下贪念的生活禅
1.视珍宝为粪土,看功名如浮云
2.割舍才能得到,忙碌收获快乐
3.美景平静怒火,理智压退癫狂
4.快乐是自己的,没人捆绑着你
5.若无闲事挂心,便是人间好时
6.人生本就苦短,别为小事生气
7.心中自有财富,快乐藏在心底
8.天下本来无事,庸人好自扰之
9.把宽容装进去,把烦恼挖出来
10.贪念产生怨愤,心境成就快乐

第六章 去留无心,宠辱不惊:放下焦躁的从容禅
1.从容面对一切,进入自然境界
2.超越生死境界,人将无所不能
3.以无招胜有招,恶意自动弹回
4.宽容抚平焦心,从容打动人心
5.面对生命从容,面对生死超脱
6.爱是一种付出,何苦要求回报
7.只要从容自信,一切皆有可能
8.天生快乐的人,善于寻找快乐
9.理性分析得失,本能节制欲望
10.自然是最关的,真实是有福的

第七章 心净自净,万事随缘:放下苦求的清净禅
1.一切都会过去,全心应对未来
2.人生无法定论,态度可以选择
3.纯洁才是本真,自然福德本源
4.快乐就在身边,何必费心寻找
5.世间少人痴傻,不要自以为是
6.心中拥有光亮,生命拥有方向
7.勿让身外之物,打破心灵宁静
8.爱人者人爱之,爱与幸福同行
9.回归本真状态,责在淡泊之心
10.怀有菩提之心,处处皆是美景

第八章 乐于付出,舍己助人:放下自私的奉献禅
1.财富身外之物,幸福源自于爱
2.善行一无所求,只为普度众生
3.助人者天必助,舍己者人人帮
4.他人之乐为乐,他人之苦为苦
5.点亮别人的灯。照亮自己的路
6.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7.以助人为乐事,凡间即是天堂
8.私心换成博爱,阳光普照众人
9.佛“腾出一只手”,禅以助人为本

TOP书摘

4.看淡功名利禄,无私无欲无求
  为大众事业,为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家庭幸福,为人格完善等付出,无疑是值得的,付出越多,获得便越多。临济禅师所谓的无所求,便是从此意义上提出的人生理论。在功名利禄的行途中,少一点贪欲,多一些节制,真正的幸福才会降临。
  长住山西临济院的临济禅师开创了“临济宗”,在中唐之后,此宗派很是兴盛,该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机锋峻烈”,敢于“呵佛骂祖”,反刘权威。
  临济路过达摩塔。
  塔主问他:“你是先拜释迦牟尼呢,还是先拜达摩?”
  临济不屑地说:“佛和祖两个都不拜。”
  塔主很是不解
  临济也不予理会,扬长而去。
  还有一次,临济上堂讲法时忽然说:“佛教的十二部经典,是擦屁股的旧纸;佛是虚幻之身;祖师达摩只是一个老和尚。”下面的和尚大惊失色,他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佛祖跟我们都是一样的,有生有死。你想成佛,会被佛魔抓住,你想求祖,也会被祖魔抓住。苦事都来源于有所求,与其这样,还不如无所求。想得到佛法,就不要受人拘禁和迷惑。向里向外,应该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不拘泥于物相,真正解脱。”
  这里的“杀”,不是教人杀人犯罪,而是从心里面祛除、无视之解。即:无所求。芸芸众生,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如临济禅师那样,“逢佛杀佛,逢祖杀祖”,我们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还是受害于自己的心魔,为达目的、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希夷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外甥,非常有才华,可谓年轻有为。有一天,刘希夷写一首叫《代悲白头翁》的诗准备去舅舅家请其指点。“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刘希夷念到此处时,宋之问不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没有给他人看过吧?”刘希夷摇摇头。宋之向开心地说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好生让人喜欢,如若他人还没有看过,不如让与我吧。”刘希夷表示抱歉地对舅舅说:“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当晚宋之问一点睡意都没有,辗转反侧在床上躺着,嘴里不停地来回念那旬诗。心想,此诗一旦面世,千古绝唱,名扬天下无疑,一定要想个办法据为己有。于是一个邪恶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当夜命手下人将刘希夷活活害死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后来,宋之问终究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后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无不为此称快!刘禹锡都这样说道:“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没有谁想默默无闻一辈子,自古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哪怕尽得其一,也已终生无憾,若都能如愿以偿,更是锦上添花。然而,世间万物,有舍才有得,得到一方必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自己心里要权衡好中间这个称。
  一个人追求功名不是坏事。当一个人能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名誉感就会有进取的动力,但是,凡事不易过,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往往容易产生邪念,误入歧途。到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塔尔达利亚是中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数学家,在国内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此时,有个叫拉比丹诺的人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唯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为此而痛苦不堪,彻夜难眠。善良的塔尔达利亚很是同情他,于是把自己辛苦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哪曾想,拉比丹诺将成果据为己有。几天后,却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关于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的一篇论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欺骗了所有人,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拉比丹诺的谎言还是被揭穿了,至今,拉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这再正常不过,关键在于自控,不把名利看得过重,不为一时名利而舍弃一切。很好把握中间的分寸。宋之问、拉比丹诺等都是有才之人都有所建树。单拿宋之问来说,自己已经名扬天下了,还是要夺取刘希夷之诗,最终弄得遗臭万年。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讲,钱迷心窍,殊不知“名”也能迷心窍。不管是哪个,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本功成名就的人臭名远扬。得不偿失啊!
  苏东坡曾经讲:“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对于那些有正义感、有良知的人来讲,面对本不属于自己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美名越多,对自己往后的压力就会越大,迟早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得失向来都是成正比的,学会权衡利弊得失,你的人生才会更辉煌。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7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