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华图版2013江苏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合订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附赠360元网络课程+39元网课代金券)
华图版2013江苏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合订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附赠360元网络课程+39元网课代金券)


华图版2013江苏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合订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附赠360元网络课程+39元网课代金券)

作  者:伍景玉 著

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定  价:50.00

I S B N :9787564059019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考试  >  公务员考试    

标  签:公务员考试  考试  其他类职称考试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作者简介

伍景玉: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有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预测试卷主编,主持编写京华版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新坐标系列:《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地方考试使用教材、试卷等。是公务员考试模块宝典系列、名家讲义系列丛书的主要创编人之一,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考情、发展趋势等有深刻了解,对考试有精准的把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TOP目录

上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精选)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类试卷(精选)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中篇  申  论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
 2011年江苏等十七地联考《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
 2010年江苏等十一地联考《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
下篇  公共基础知识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精选)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B类试卷(精选)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B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B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C类试卷(精选)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C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C类试卷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TOP书摘

  上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险》A类试鲞(精选)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  制度的监管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微博营销也一样,只有触犯了法律的行为才会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规范微博营销必须加强制度方面的监管
    B.应坚决制止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
    C.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
    D.微博营销一旦违法就应启动法律程序
  2.  文字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87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6.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