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宠爱你自己
宠爱你自己


宠爱你自己

作  者:(美)斯帕达罗 著

译  者:李亚娴 译

出 版 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514204025

所属分类: 生活  >  成功/励志  >  社交与礼仪    

标  签:成功/励志  心灵/感悟  心灵与修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平衡别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如何给予和被给予,我是否应该为他人牺牲自己呢》慷慨大方或者划清界限?保持一段关系或者说再见?类似这样的紧张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了,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在本书中,作者一再强调宠爱你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宠爱你自己是一种美德,而不是难以启齿的一件事。但是宠爱你自己并不是要否认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更加强调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人们也应该好好地宠爱自己。这才是我们的生活。
  本书还融合了世界许多传统智慧的故事和工具,告诉我们许许多多深邃的道理,作者并不是再宣传要放纵自我,也不是教你忽视别人的需求,而是尊敬自己,欣赏自己,宠爱自己,如何保持生活的平衡……

TOP作者简介

  帕特里西亚·斯帕达罗,国际知名心灵成长导师,心灵畅销书作者、自由撰稿人、执行编辑,曾与人合作撰写6本关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实践方面的图书,主要作品包括《实验性灵性的艺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带来更多的激情、创造性和平衡》《圣杰曼对新世纪的预言》《卡巴拉——你内在力量的关键》《你的七个能量中心》《姻缘与再生》《心中的炼金术:如何给予饿收到更好的爱》。她的书被翻译成18种语言,行销于25个国家。目前她和丈夫居住在美国蒙大拿州。

TOP目录

第一部分 充实自己,尊重内心需求
 引言
 第一章 悖论之戏
  金线
  要突破,不要崩溃
 第二章 寻找平衡
  学着为自己付出
  吃饱的幻觉
  认清自我
  保持平衡之举的秘诀
 第三章 设定界限
  对自己再投资
  付出会影响健康吗?
  牺牲背后
  视牺牲为自私自利
  制约与平衡
  发自内心的愿望
  维持平衡之密钥
 第四章 接受支持与独自飞翔
  力量的象征
  让我们携手行进
  亲密无间中的空间
  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在保护他人
  保持平衡的关键
 第二部分
  敞开心扉,尊重心灵
 第五章 心诚则灵
  如何给予
  给予百分之百的关注
 第六章 给予什么,何时给予
  听从心灵的直觉
  每时每刻,你都在扮演一个老师的角色
  给予你自己
 第七章 流动的魔法
  得到与放手
  锻炼心灵的肌肉
  对于金钱的误解
  你给予,谁受益
  保持平衡的关键
  ……
第三部分 释放自己,尊重结局
第四部分 歌颂自己,尊重自己的声音

TOP书摘

  第一章 悖论之戏  生活几乎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方程式。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生活中都充满了矛盾和悖论。悖论在逻辑学上主要是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定义非常宽泛,但我们可以将它说成是藐视直觉的事实。一些悖论有解决的方法,而一些却没有。  我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吗?  那好吧,我就是自相矛盾的人。  (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沃尔特?惠特曼
  生活几乎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方程。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生活都充满了矛盾和悖论。互相竞争的张力不停地争夺我们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迫切地试图说服我们必须在其中作出选择,而不同张力间寻求平衡的行为即构成生活。       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这些进退两难的困境。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还是以自己的事业为重?我们是该冒险创新还是该遵循惯例?孩子需要更多自由还是更多控制?我们是该独立生活还是该跟心爱的人在一起?是该互相协作还是该相互竞争?控制还是指导?单枪匹马还是获取帮助?慷慨大度还是设定界限?默默承受还是进行反击?      古代文明早就指出,张力不单是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而且就是生活本身。正是相反事物间的动态张力产生并维持了构成宇宙的不断改变和演化的各种元素。相反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以旋转的黑白太极图为象征——阐释了万物相生相克,缺少一方,另一方也将不复存在的普遍原则。       组成太极图的黑白两半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圆。我们必须有日与夜、男与女、动与静、左脑和右脑、细节与宏图、焦点和灵活性。       如果没有这些强大二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则只剩下静止、腐败,以及最终的死亡。创造性的张力,或我所谓的悖论之戏,对于生活及成长来说,绝对必不可少。
  金线  什么是悖论?悖论涉及两个看似相互矛盾,但实际又皆为真元素、真理、原则或观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所有好的领导都是仆从”,以及“学而知不足”等都是悖论。生活的大部分奥秘和含义、喜剧和悲剧都是建立在悖论的基础之上。      这一观点最热忱的拥护者是科学家(他们还在尝试解决物理学的悖论)、喜剧家(他们以揭露日常生活中的不一致为生)以及神秘主义者(他们相信人们可以以凡尘肉体窥探到灵魂世界,这也是最大的悖论)。      东西方的圣贤经常谈论困于悖论之中的感受。他们描述这种感受的方式往往超出我们狭隘的思考能力。他们告诉我们,生活中相互竞争的张力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包涵的。他们说,生活并不是此或彼,而是此及彼。  悖论尤如一根细细的金线,贯穿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例如,圣弗朗西斯就曾提及悖论,他说:“给予时收获,死亡时永生。”佛告诉他的信徒,在桑加(僧团)中寻求庇护对他们的灵魂修行至关重要,但他还隐晦地建议人们:“除了你自己,不要从任何人那里寻  求庇护。”中国先哲、道教创始人老子教育我们:“洼则盈……少则得。”耶稣基督也曾警告人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如鸽”。
  这些伟大的导师是不是糊涂了?还是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出现了差错?当然不是。在先贤的著作及生活中,悖论无处不在。事实上,他们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即我们无法忽视或赶走相反事物间的张力,因为这个宇宙正是如此运行的。苏菲派神秘主义者鲁米对此进行了总结,他说:“神以事物两两相反的方式教育我们,这样我们就有一双,而不是一只翅膀来飞翔。”      我们无法逃离无时不在的悖论,只能接受它们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在现实中,最为明显的相反事物即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这两面必须和谐共存,我们也必须坦然接受。      悖论的原则与宗教派别无关。不管我们来自何种背景,拥护哪种文明,我们都将面对悖论。      圣贤说,我们的任务即是学习如何随波逐流,因为这个宇宙要求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先后将悖论的两方面在生活中凸显出来。正如一个获得启发的学者所说:“灵活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不会弯曲变形。”
  要突破,不要崩溃
  如果我们无法接受悖论的两面,那会如何?我们就会崩溃,而无法突破。如果我们拒绝尊重自己的生理需求,那么我们的身体可能停止运转,致使我们卧病在床,只有这样才能强迫我们听身体的话。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追求物质需求上,不为心灵提供养分,那么我们的灵魂就会刺痛,我们就会陷入忧郁中无法自拔,却意识不到原因所在。简而言之,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倾斜。这就像我们坐在跷跷板的一端,另一端的玩伴突然跑开,剩下我们自己,这时我们就会突然掉落,我们会重重地摔到地上,因为另一端没有人来帮助我们运动。      我相信导致压力的罪魁祸首是我们无法识别并参与到悖论的戏剧中去。总是将我们困在悖论一面的罪魁祸首是我们从小被教育并习以为常的种种迷境。我们甚至不知道它们是迷境,因为我们自然而然地将之视做真理。这些迷境建立在一种诸如世界以我们所看到的方式运转这一猜想之上,就如同紧身衣一样,它们阻止我们去看方程的另一边。是这些迷境让我们相信我们别无选择。      如果我们失去平衡,生活就会派它的信使——以环境、人及事件的形式——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当然,人的本性会想要背道而驰,甚至想“杀死”这些信使,这样我们就不用听到信息。但这完全是徒劳。因为信使会不断前来,直到我们停下来倾听,并接受他们的邀请,翩翩起舞。      此书探究了生活中众多悖论的其中一个——给予和接受的悖论。几乎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都被要求掌握给予和接受的精妙艺术。在您处理富足、自我价值、健康、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等问题,以及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时,都会遇见悖论。给予和接受悖论的核心是处理一个给很多人造成挑战的重要问题,即如何才能平衡他人需求和自我需求?为了给予他人,我真的需要放弃自己吗?      首先,我要声明:尊重自己并不是纵容自己,也不是拒绝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有关给予和接受的问题要更加深刻。尊重自己,即是尊敬自己、欣赏自己,并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样才能以创造性的方式,充分地尊重他人。      虽然当代社会无法让人们找回平衡,但我们拥有众多东西方先贤们的智慧遗产。在此书中,您将发现圣贤就掌握给予及接受的内心艺术而给我们的建议,它们非常具有实用性,同时又总能给您以惊喜。您将学习如何辨认禁锢着你的各种迷境——这些迷境就如同眼罩一样,让您无法过上充满可能性及激情的生活。如果您根据此书所说,用心付出而不是机关算尽、设置界限,坦诚面对生命中的不善之人,跟随感觉做最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声音并尊重结局,如果您探索了所有这些行为的内心影响,那么您就能学会歌颂自我的天赋和伟大的真正意义。更重要的是,您将学习保持平衡的步骤。学会了这些步骤后,您就可以表演自己的艺术,而奇迹也即将开始。  找回节奏      我们所有人都在上舞蹈课,都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或另一个动作。我们都是生活的学徒,都在学习跟随生活不断地变换节奏,翩然起舞。       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又都是老师,因为我们与他人分享所学。是的,我们总是在教别人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东西,这又是一个悖论性的真理。我在多部作品中讨论的所有话题都验证了这个说法,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每一天我都在学习什么是尊重自己,尊重最好的自己。      由于时间及舞步的不同,我有时会绊倒或跟不上节奏。我必须停下来,深呼吸几次,然后找回音乐节奏。但我仍然在不断地学习,这都归功于那些以无比的耐心诱导我并时而把我拖上舞台的指导者们。我很确信,只要我多练习,我就一定能跳得更好,但我也知道我必须一直学习。为了尊重并赞颂自己的天赋,我会不断地学习新的舞步。      所以,以非常自相矛盾的方式,您可以说这本书是为您而写,同时也是为我自己而写。在某些方面它反映了我自己的人生旅程及发现,这些旅程与发现如此珍贵,让我不得不与您分享。没有哪本书能为您提供所有的答案,或教会您所有的舞步,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您在生命的转弯处发现更多的风景,希望它能够在您步履维艰时帮您保持脚步更轻盈。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您微笑放松,轻松享受您的舞蹈。
  
  
  第二章 寻找平衡  寻找平衡实际上是一种尊重和宠爱自己的过程。  保持平衡状态的七大步骤:  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  消除非此即彼的疑虑,  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全面检查自己,  举办一定的庆功仪式,  从小事做起,  接受称赞很重要。  如果你无法触碰自己,那么你就无法触碰他人。
  
                                                ——安妮?莫罗?林德伯格
  “为别人付出,我才是好的。付出总好过接受。”这到底是迷境还是魔力?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相信,我们最神圣的职责即是付出、付出、不停地为他人付出,换句话说,就是付出、付出、不求回报地付出。      但这只能算半个真理,只是一个让我们无法快乐生活、只知道一味付出的迷境。你应该听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圣贤所说的话:      你有义务为他人付出,也有义务为自己付出。当你有所需求时,你也应该接受别人的付出。这个道理非常显而易见,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生活中给予与接受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如出一辙。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曾说过:“休耕之田更易丰收。”这是因为大地在播种之后要获得丰收就必须吸收非常充足的光照、水分和营养。丰收之后,大地必须休息,在重获生命力之后继续付出。生活也同样如此。如果你不先武装和充实自己,你又拿什么为别人付出呢?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这种金科玉律无处不在。比如中国大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伊斯兰教徒信奉的一条真理:“己所欲,施于人。”又如基督教的信条:“爱人如爱己。”然而,条件是我们愿意用爱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如果我们对自己都没有任何的爱意和情感,又能给予别人什么呢?换种说法,如果我们不尊重自己就无法真正地尊重别人。  迷境      我的职责就是为他人付出。  魔力      我的职责是为自己和他人付出,为自己付出的同时也为他人付出。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给予与接受内在的第一条悖论——我们只有      首先关心和爱护自己才能做到更好地关心和爱护别人。就像所有实实在在的悖论一样,二者看似互相矛盾、互相抵触,实际上却互相融合。      给予与接受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有一本被称为《良师益友》的传道书告诉我们(在皮特?西格成名曲的歌词中得以展现): “万物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原因,世上每一个事物都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何时出生或死亡,何时播种或铲除,何时接受或拒绝。”我们的任务是发现此刻我们存在的原因,知道原因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遵守它。  学着为自己付出      有些人只敬畏那些给予者,而不看好那些接受者。我们不需要任何支持。我们不向任何人甚至自己承认我们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我们甚至不希望得到称赞。因为我们只站在悖论的一面,例如,“我的职责就是为别人付出”,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它的另一面 “我有职责为自己付出”。在这种情况下,宇宙会站出来唤醒我们,建立平衡,并告诉我们也应该尊重自己。      无论我们是何角色,生活无形中使我们成为了给予与接受这一艺术的学徒,而且我们的教训往往以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例如我们的身体。会有这样的一些问题:你真的爱惜自己的身体,并能满足它的需求吗?你可以给自己的身体提供不可或缺的营养、休息和娱乐吗?      如果你不愿为自己付出这些,身体就会不时地提醒你。我亲眼见过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位朋友身上。每次商务会议上我都会见到她,有一次在会场,我问她现在感觉如何,因为我知道她刚动过一个外科手术,身体还处在康复期。“还好,但是现在又忙起来了。”她踌躇满志地说道,“如果我不能立刻休息一段时间,估计又得去拜访医院了!”当我听到她的言语,我大吃一惊,因为她仍未领会身体上次给她的警告。      我本人也熟知这些教训。在我到医院治疗期间,我的一位护士朋友坚持一天来看我好几次,以确保我的确没有什么需要帮助。      她亲眼见过我不得不安静地坐在那儿接受必须休息的事实的艰难时刻,那一周她化身为我的守护天使。虽然我不停地告诉她我感觉很好,我不能只躺在病床上,但她根本不听我的好心劝告。她直视我的眼睛对我说:“你现在的工作,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乖乖地坐着休息。”      她接着告诉我她现在只是把自己生病时的教训告诉我。当时她也像我一样恨不得从病床上爬起来继续工作。可是她的一位好友不惜使用武力手段,强行将她抓回病床上继续卧床休息。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8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09.8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