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作  者:王紫绫 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39948911

所属分类: 生活  >  旅游/地图  >  旅游摄影/画册    

标  签:旅游/地图  旅游摄影/画册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拿到人生第一份薪水,她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旅行。
     那一路,只有三天,却改变了她的一生,她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开始行走在路上。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坐上不同的交通工具,火车、中巴、客车甚至是拖拉机,都可以搭载上她的心到达精神的家园;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丢掉了内心的怯懦,成长为一个坚毅的女子;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行走路上不再孤单;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女儿小媛;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年仅四岁的女儿已经去了高原的不少地方;
     ……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随书附赠“把最美的风景带回家”川藏摄影攻略 12次进出川藏,12年的心灵成长。
 

TOP作者简介

  王紫绫,70后天秤座小女人, 外表绝对女人,骨子里却爷们儿气十足。她常常怀揣二锅头,扛上脚架,背上行囊,说走就走。
    12年,12次出入于川藏,她用两只脚、一部摄影机、一颗谦卑的心记录下涤荡灵魂的舒美故事

TOP目录

第一章 前世的约定,今生的遇见
1.1  那一年,我上路  
| 拿到人生的第一笔薪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旅行 |  
| 那一路,我邂逅敦煌 |  
| 一个人出发 |  
| 海拨最高的邮局|  
| 旅行的意义,不是目的地,而是行走 |  
| 于我而言,旅行不是逃避,是生活的方式 |  
1.2  一个人的旅程  
| 末法时代唯一的净土 |  
| 一个人的旅程 |  
| 草原深处的不速之客 |  
1.3  今生的虔诚,只为修来生幸福  
| 天堂里的人们 |  
| 转经的祖孙俩 |  
| 一家人的朝圣 |  
1.4  带女儿去高原  
| 幼小心灵里的高原情结 |  
| 第一次远征 |  
| 一起去雪山 |  
第二章 小女子驾车闯雪原
2.1  喜欢这样的驾驶,喜欢这样的上路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 我的情人 |  
| 白色牦牛 |  
2.2  上山的路  
| 出生入死牛背山 |  
| 坐看云起 |  
| 四姑娘山——阿坝 |  
2.3  普布的全名叫普布次仁  
| 好心的普布 |  
| 又见普布 |  
| 普布的2008 |  
2.4  遗失的云朵村寨  
第三章 太阳的部落,灵魂的天堂
3.1  寻找那座神秘的“活城”  
| 内心深处的瓦尔登湖 |  
| 神秘的“活城” |  
| 世上最长的玛尼墙 |  
| 英俊的喇嘛 |  
3.2  高原的赐福——生病  
3.3  世上最古老的印刷厂  
3.5  天边的鬼湖  
3.5  幸福的守望  
| 虔诚的老人 |  
| 青朴之路 |  
| 心灵的归宿 |  
第四章 离佛祖最近点地方
4.1  禅语的世界,灵魂的家园  
| 随风飘散的龙达 |  
| 神山与心灵的相约 |  
| 全民的修行 |  
4.2  红色圣地  
| 五彩经幡 |  
| 坛城里的藏医 |  
| 女修行者 |  
4.3  迷路  
第五章 一个人的香格里拉
5.1  山就是神,神就是山  
| 亚丁湾的三座神山 |  
| 仙乃日与五色海 |  
| 央迈勇雪山与络绒牧场 |  
| 夏诺多吉的传说 |  
| 十年后再回冲古寺 |  
| 仁康古屋 |  
| 香巴拉的孩子——乡城 |  
5.2  上天的眷顾    
| 长青春科尔寺 |  
5.3  向左走,向右走  
5.4  通往天堂的路  
| 偶遇 |  
| 喝酒 |  
| 永别 |  
后记

TOP书摘

1.4  带女儿去高原

| 幼小心灵里的高原情结 |
女儿小瑷,今年4岁了。这个小姑娘已经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娃娃长成了一个活泼可爱、性格外向的小公主。这个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已经跟随我到过不少地方。从出生前便随妈妈一起东奔西走,没有停歇过。当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便随妈妈一起开车旅行。虽然不是去高原,只是去一些离城市相对较近的地方,但也累得筋疲力尽。每当我看见这个小姑娘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开心、快乐地奔跑,就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时常会整理关于藏区的图片,所以她无论在哪里只要看见那些蓝天白云的图片,都会自豪地告诉我:“妈妈,你西藏的照片”,我总是会笑她傻孩子并告诉她:“除了妈妈能拍摄西藏的图片,还有好多的叔叔阿姨也会拍西藏”。但“西藏”这个地名和那些图片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她时不时吵着要我带她去西藏,也总是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带她去西藏。
有一天,她忽然跑到我面前用吐字不清的童音唱乌兰托娅的那首《我要去西藏》,我问她:“谁教你唱的?”她说:“我偷偷学的,因为妈妈喜欢。”
有一天我对她说:“妈妈一定会带你去西藏,我们上小学前去一次,小学毕业的时候再去一次,毕业纪念就是和妈妈骑自行车去西藏。”
小瑷听到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声呼喊“哦,太好了,太好了,妈妈要带我去西藏了哦”,但她又马上很担心地问我“妈妈,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啊”。
我说:“不用担心,我们慢慢学,等学会了再去。”
“妈妈,我们会碰到灰太狼吗?”
“呵呵,也许吧。”
“我怕,我怕。”
“不用怕,有妈妈在,什么都不需要怕。”
“嘻嘻,我最爱妈妈了。”这就是小瑷,我想这样的对话让很多人都觉得很舒心,很温暖。何况我就是这个妈妈,所以我能体会到比更多人更浓烈的爱。我感谢小瑷,让我的内心更加丰富、坚强,让我知道,我就是她头顶的那片天,我要用心与她一起绘画出七彩的明天。
我原先并不知道自己对藏区的热爱,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像种植在小瑷内心的树苗现在已经根深蒂固,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当小瑷知道自己在7岁的时候,妈妈会带她去西藏之后就总问我:“妈妈,我几岁了?”“妈妈,我还有多久才满5岁?满6岁?”
我自己都很纳闷孩子为什么对西藏会有如此强烈的向往,是仅仅看了妈妈成堆的藏区图片?是听过妈妈常常听的藏族歌曲?连我自己都无法找到答案。
| 第一次远征 |
三岁前的小瑷就随妈妈走过很多城市。三岁后的一个秋天,我和先生决定带上小瑷去一次远征。许魏“在路上”的旋律回响在大漠边关之外,欢声笑语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累并快乐着的旅途正在进行,看到我爱的她如此的快乐,让旅途的所有疲劳都抛诸脑后,长途跋涉,有她陪我走过,这一路便是开心自在的。
2010年秋天,我们带上三岁六个月的小瑷,从成都出发,驱车去了遥远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去那里是为了在这个季节看胡杨林。来回4000多公里的路途,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会感到疲惫,况且是个三岁多的孩子,但是这个可爱的孩子很给力。
刚上路的时候还会问我:“妈妈,还有多久到内蒙啊”?我知道她是坐累了,于是就会找一些安全、有风景的地方让她下车活动活动。
第一天到达西安时已经天黑,看着孩子疲倦的表情,我有些后悔选择如此长的距离出行。但当第二天清晨,小瑷同学又活泼地在我面前跳跃时,我知道这样的旅途,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路,小瑷爸爸开车,我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分工明确。
随着旅行的深入,小朋友渐渐习惯每天在路上颠簸7、8个小时。早上在车里和妈妈玩游戏、看风景,午饭后便躺在妈妈身上睡一个长长的午觉。还好去额济纳旗的道路较为平坦,她睡得很香、很沉。
我们经常是天黑才到达城市,睡眠充足的小娃娃此时也格外精神,随爸爸、妈妈一起吃宵夜。见她快乐的小脸蛋洋溢着笑容,我想偶尔的打乱作息时间也无妨。
车行途中经过绮丽的沙漠和草原。当小瑷近距离看见骆驼、羊群时,小嘴又开始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这一路,小瑷除了开阔视野,心情也变得更加爽朗。闭上眼,轻轻地呼吸,静静地聆听,你就会知道,这里就是塞北,这里是草原,一段美妙的旅程即将从沙漠深处开始。
当我们到达额济纳旗已经是深夜,住在市区里的一家酒店,洗去这几天的疲劳和尘土,准备第二天“安营扎寨”在胡杨林和居延海。
当清晨的阳光照亮大片金黄色的胡杨林,羊群、驼群漫步其中,扬起一阵尘烟,透过光影的变换,美极了。小瑷尽情地收集树下凋落的树叶,畅快地啃吃脆甜的哈密瓜,紧随妈妈捕捉光影的身后。当她捡起生生不息的胡杨木棍,妈妈会给她讲述胡杨三千年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腐的顽强生命力的故事,也会简单给她讲述黑城的历史故事。
我们好似漫漫黄沙之中的两个小点儿。我们所面对的景物都经历了千百年的堆积,生命成为长长历史长河中的一片树叶,那些沉淀下来的风景正是我们的先辈留给我们的瑰宝。
小瑷似乎听不太明白妈妈的话,但记住了胡杨的生活,记住了胡杨的顽强,也记住了要节约用水,让沙漠变绿洲的道理。
居延海有壮阔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也是我在额济纳旗每次必去扎营的好地方。
夜晚,漫天繁星覆盖在居延海的上空,那里是看星星和月亮最佳的地方。小瑷在车顶帐篷里和我一起数星星,学会了寻找北斗七星。和妈妈一起静静等待流星划过夜空,绽放昙花一现的绚烂。当她看到流星时就高喊:“妈妈,我看见流星了”,然后眯上眼睛,双手合十许愿。
夜深了,她躺在帐篷里问妈妈:“外面是海浪的声音吗?”居延湖水随风荡漾,轻轻拍打着岸边的芦苇,轻轻地,柔柔地,好似大漠的一首摇篮曲,让她慢慢进入美妙的梦乡。
我在空旷的黑夜里等小瑷及其他朋友们入睡后,开始欣赏星空的美丽,没有了其他杂乱的光源,我记录下了这最美的星空。
塞北的草原,夜凉如水,我在柔软的沙土里来回踱步,温暖我的双脚。先生也看出了我的孤单和些许的害怕,时不时和我说上几句话,打破那份宁静,那样的夜晚,星空下,我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那么熟悉,那么温情。
那一次长途的旅程,带给孩子莫大的收获,也为后来长距离的远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在今年的秋天,我决定带孩子去四川甘孜,去海拔3600米的牛背山去看云海。
| 一起去雪山 |
出发前,先生在网络上搜寻关于牛背山的所有资料,一下子否决了我的决定。由于去牛背山是五十年代的矿石路,50公里的山路,正常的情况之下,也要四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周围没有朋友去过,前路一片未知,我也尊重了先生的决定,将与小瑷一起出行的牛背山计划改为四川阿坝州的四姑娘山。这是一条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路线。带孩子重走当时的生命线。
成都出发去映秀,是平坦的都汶高速,从映秀分路后,道路开始崎岖不平,硕大的石头在山间摇摇欲坠。
2009年的隆冬,我曾走过这条路线到过四姑娘山,所以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孩子第一次看见满目苍夷的大山,才知道那是地震所导致。
回忆起2008年的那天,刚一岁一个月零一天的小瑷,在妈妈的怀抱中,冲出摇晃的屋子。进行了长达十来天的帐篷生活,东奔西走,只为了躲避地震。
道路颠簸又蜿蜒曲折,小瑷出现了晕车,不断呕吐。只要到达地势相对安全的地方,我就让她出车透透风,也拿出橘子皮让她嗅嗅,缓解不适。躺在我怀里的小姑娘依旧很懂事地说:“妈妈,没事,是刚才吃多了,你下次给我少吃点吧”。我说:“好吧,下次妈妈一定注意了。”
车过海拔4130米的巴郎山口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这可乐坏了她,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她央求妈妈给她抓一朵完整的雪花,这可把我难住了,雪花落地的瞬间就融化成了水,我便带她爬上更高一点的山坡,在冰冷的泥土上等待雪片亲吻大地的那一瞬间。
地震后,因为道路不通,游客减少,四姑娘山景区的酒店倒闭了很多。日隆镇上唯一一家四星级酒店也客满,我们只能在藏民的客栈里住宿,开始两天一夜的旅程。
在双桥沟的雪山草地前,小瑷第一次看见了雪山牦牛,认识了自己喜欢的沙棘果的样子,也实现了出发前的小愿望——堆雪人。这是小瑷人生中第一次堆雪人,巍峨的雪山下,一个身着红色羽绒服的孩子,认真地抓起一把又一把的冰雪,和妈妈一起完成了一个大大的雪人。阳光下,孩子的笑脸比正午的阳光更加灿烂。
四姑娘山的回程我安排走的是红军长征路的夹金山路线,这一路没有卧龙方向颠簸,秋色正浓,层林尽染,烟雨中的大山,朦朦胧胧,烟波浩渺,恍如仙境。
小瑷在初次的高原之行里,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也算是成功挑战了她和妈妈的高原梦。紧握我们手中的梦想,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相互陪伴。
一起上路吧,我深爱的女儿小瑷。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3.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