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
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


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

作  者:张昌华 著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4950353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其他人物传记    

标  签:历史  散文/随笔/书信  通俗说史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辛亥至今已越百年。百年中国留下了无数的传奇和数不尽的辛酸。《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勾画民国以来二十三位文化名人生平和传奇经历,他们或为学界泰斗,或为艺苑领袖,或为军政要员,或为文坛祭酒--马寅初、茅以升、季羡林、张充和、王世襄、张伯驹、杨宪益、余光中、黄裳、袁寒云、蒋廷黻、溥儒、张治中、孙立人、吕碧城、翁文灏、施士元、廖冰兄、吕恩、刘绍唐、夏志清、顾正秋、余大雄。他们有的虽已远去,然音容、余绪尚存;有的非但健在,且活跃在海峡两岸或大洋彼岸的文学、艺术舞台上。
  在对他们人生命运的勾画中,有沉痛历史可资殷鉴,有亮节高风足以仰瞻,有名士风流让人慨叹。

TOP作者简介

  张昌华,1944年生于南京。当过兵,教过书。80年代初忝列编席,直至退休。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文化随笔集《书香人和》、《走近大家》、《青瓷碎片》、《书窗读月》、《曾经风雅》、《民国风景》、《故人风清》、《百年风度》等。

TOP目录

自序
马首是瞻——《新人口论》之外的马寅初
亦侠亦仙吕碧城
翁文灏私档摭拾——纪念翁文灏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和平将军张治中
袁寒云,民国青天一片云
学人从政者蒋廷黻
茅以升,中国“桥魂”
“旧王孙”溥儒
张伯驹:“我本是卧龙岗散淡之人”
孙立人其人其事——纪念孙立人将军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追忆施士元先生
季羡林及其师友们
故人风清——张充和的琴棋书画
王世襄,京城第一大玩家
漫话漫画家冰兄
杨宪益的百年流水
黄裳,书香人和
吕恩忆往
“不容青史尽成灰”——刘绍唐和他的《传记文学》
夏志清的人文情怀
诗坛翘楚余光中
青衣祭酒顾正秋
“脚编辑”余大雄和他的《晶报》

TOP书摘

一根灯草·“学然后知不足”
  品评学人的品位,自清以来,中国素有“国内三品,东洋二品,西洋一品,博士上品,经济学博士极品”之说。马寅初(1882-198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当属“极品”,可有谁知道这个“极品”出自浙东的一家小酒作坊呢。
  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行五,上有四兄下有两妹。父亲马棣生是个小酒作坊主。马寅初生正逢时,逢到极致:马年马月马日马时生(光绪八年农历五月初九),加之姓马,人称“五马齐全,必定非凡”!(按干支纪年,马寅初生于壬午年[肖马]。按古时旧俗,五月为午月,初九为午日,再加以午时,加之本姓马,故称“五马”。)果不其然。马寅初父亲为寻找好的水源酿酒,携全家移居嵊县浦口镇,经营的小酒作坊生意不俗。马寅初六岁上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三年后他想进新学堂。父亲固执地认为乡下人识得几个字就行了,不准他再读书。后经舅舅说情,勉为其难送他到绍兴上新学堂。随着马齿渐长,父亲要马寅初子承父业回家管理作坊账务。醉心读书的马寅初不干,父子闹僵。马家封建,有条“连坐”的家规,一人犯错,兄妹陪打。哥哥们横遭池鱼之殃后,往往又揍他出气。小寅初吃了不少皮肉苦。马寅初倔强、抗争,叛逆的他以学赌博反抗,声言:“打死我也不做生意!”父亲变本加厉地惩罚,马寅初怒而投江,幸被救活免于一死。马寅初的好学精神,感动了来嵊县收购蚕茧的上海瑞纶丝厂经理张江声。他收十七岁的马寅初为义子,出资送他进了上海英华书院(中西书院)读书。
  马寅初是与父亲闹僵后出走的,与家中断绝了经济联系。义父张江声提供马寅初的学费、食宿,每月另给四毛小洋零花(他给亲子张熙麟也只这么多),用于洗理、购纸笔等。马寅初将用电灯改用油灯,而且只限用一根灯草。一位朋友造访,见室内光线太弱,便自作主张为他加了一根。马寅初悄悄拨开一根,对朋友说“我点不起两根”,请他别见笑。此事传到张江声耳中,张问马为何节省到只用一根灯草。马寅初笑着说:“一根就够了,我心里是亮的。”马寅初就读的中西书院的业师知道后,认为“孺子可教”,大为嘉许:“灯芯一根心中亮,寒窗十载必成人。”另有传闻,马寅初曾向路灯借光苦读,大有“凿壁偷光”的苦学精神。
  马寅初是颗天生的读书种子,在没有阳光、缺少营养的贫瘠土壤中顽强地生长。1902年他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为“实业救国”他选择了矿冶专业。1906年因成绩优异被官费保送留学,先在美国耶鲁大学学经济专业,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马寅初十分珍惜在哥大的学习机遇。在那城头频变大王旗的日子,北洋政府提供的官费日减,马寅初面对辍学之危,利用节假日到餐馆洗碗刷盘。某日,餐馆老板带来一洋人电影制片商,称马寅初若到他那儿去饰一华人配角,可获高于餐馆二十倍的报酬。制片商拿出合约,说一签即可支付百分之三十的报酬。马寅初想这差事不错,但心生疑窦,要求先看剧本。他看后大惊,那是一部丑化华人的影片。马寅初严词拒绝。餐馆老板见中介失败,与马寅初争吵起来。马寅初拂袖而去,干脆到码头当搬运工。马寅初此举的照片登上了华人报纸,被传为美谈。他的形象被码头上的美国老板认了出来。老板很佩服马寅初的骨气,便介绍他到一朋友家当家庭教师,兼资料翻译。这份收入解了马寅初的燃眉之急。不久,因国内政局的变化,北洋政府中断了留学生公费,声明由自己决定去向。正当马寅初走投无路时,他的导师、美国著名财政学家赛利格曼雪中送炭,承担了他的一切费用,让他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马寅初的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出版后,被哥大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当时学校和导师都希望他留校执教,马寅初婉谢学校的美意,毅然决定回国报效祖国。
  马寅初是位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人。他在美多年,精通英文,亦会德文和法文。回国三十六年后的1951年,七十岁的他竟又攻读俄文。那是真正的“革命需要”。是时马寅初出任政务院财政经委副主任,要研究苏联的经济理论,必须掌握俄语。陈云为他请了一位通中文的苏联女教师。马寅初从三十三个俄文字母学起,像小学生一样从看口型、学发音、背单词、练语法学起。那二十岁的俄文女教师很厉害,每日早、晚上两次课,每月一小考,半年一大考。既测口试,又考笔试,还常批评这位“学生爷爷”的书写不规范。马寅初学习十分认真刻苦。他的女儿马仰惠回忆说:那时不论工作再忙、再累,“每天一定要完成当天的定量作业,晚间做作业,经常到深夜”。甚至在上班的途中、在出差的间隙,马寅初还捧着本本背单词。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还创造了一种英文、俄文、中文三国文字对照的学习方法,“把三国文字的句法都写在一起,一见而知其异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经过三年的寒窗苦,白发马寅初不仅能自如地阅读俄文经典名著,而且能用俄语对话,这对他的工作大有助益。
  “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84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