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情到此间怎由人(一个故事一首情诗,在最哀切、凄婉、惊艳的故事中为你谱写一曲曲缱绻缠绵的华丽乐章!)
情到此间怎由人(一个故事一首情诗,在最哀切、凄婉、惊艳的故事中为你谱写一曲曲缱绻缠绵的华丽乐章!)


情到此间怎由人(一个故事一首情诗,在最哀切、凄婉、惊艳的故事中为你谱写一曲曲缱绻缠绵的华丽乐章!)

作  者:周如风 著

出 版 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定  价:26.00

I S B N :9787514602678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诗歌  >  中国古诗词    

标  签:中国古诗词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许。分离无时期,相聚为几时?生生死死情难了。
蹙眉峰捧心有因,悲鸿雁思君无尽。哪位君王似夫君,一生只宠一红颜。问今夜有谁折证,银汉桥边牛女星……
人世沧桑,不过如此,有聚便有散,都若浮云,为何就这点花月痴情割舍不下?今日割舍不下,明日依然要割舍,依然是个无终的结局。世人都以为执着的爱是美好的,却忘了执着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既然相爱,又何必执着。
 

TOP作者简介

 周如风,生长于金陵,寄居于京都的小女子,每日里听风观云,赏戏抚琴,于氍毹毯上体味出一段段人间至情。
 

TOP目录

第一场  生生死死情难了
第一折  生前不能成双对,死后也要同坟台——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二折  磐石若是无偏转,蒲苇自当永牵缠——孔雀东南飞
第三折  海神爷降下勾魂令,不枉我桂英弃残生——情探
第四折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
第五折  定要回转人间去,搭救裴生除奸相——李慧娘/p>

第二场  私定终身后花园
第一折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凤求凰
第二折  月儿才上柳梢头,早已人约黄昏后——西厢记
第三折  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墙头马上
第四折  今朝两下轻离别,一夜相思枕上看——玉簪记
第五折  风雨同伞湿衣襟,歧路相逢共命运——拜月记/p>

第三场  悔教夫婿觅封侯
第一折  深闺只见新人笑,因何不听旧人啼——秦香莲
第二折  武家坡前问一问,贞洁烈女王宝钏——红鬃烈马
第三折  鸿雁不传书不至,井边流泪待君看——白兔记
第四折  林大人巧计设定,嘱咐我鸾凤和鸣——金玉奴
第五折  她寂寞幽冥形影孤,我凄凉日月永独身——荆钗记/p>

第四场  爱江山更爱美人
第一折  不识桃花真情义,风流命只在朝夕——一片桃花红
第二折  蹙眉峰捧心有因,悲鸿雁思君无尽——西施
第三折  哪位君王似夫君,一生只宠一红颜——虞美人
第四折  问今夜有谁折证,银汉桥边牛女星——长生殿
第五折  莫道明日成陌路,情到此间怎由人——梅龙镇/p>

第五场  自古青楼多痴女
第一折  它死图个子母连环,生买断夫妻份缘——紫钗记
第二折  心弦琴弦两知我,不将媚骨点青山——绣襦记
第三折  一片真情被撕毁,满腔怨愤化天雷——杜十娘
第四折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桃花扇
第五折  莫道风尘可欺凌,道魔相交看谁强——救风尘/p>

第六场  只羡鸳鸯不羡仙
第一折  树上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把家还——天仙配
第二折  华山重重压头顶,有夫君千钧也轻——宝莲灯
第三折  倾觞一尽酬知音,天涯长忆月明中——柳毅传书
第四折  他怜我水府凄凉,我慰他书房寂寞——追鱼
第五折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白蛇传/p>


第一场  生生死死情难了
哲人说,唯有悲剧可以震荡灵魂。哲人也说,悲剧就是将美好摧毁给人看。爱情是各色故事题材中最美好的那一种,那么当爱情成为悲剧时,是否有着不可抵挡的动人心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世间有太多生死相随的爱情,传说的,新编的,历史的,言情的……然而,不管哪样,都只为了震撼人们的灵魂。
人,其实是个矛盾体。对于自己的爱情,总是渴望美好幸福,但又觉得那生生死死的爱情最为高尚。最高尚的爱情不能出现在自己身上,那就去看别人的爱情吧。作为开场戏,不妨动人心魄一回。
第一折  生前不能成双对,死后也要同坟台——梁山伯与祝英台
浪漫,不是宝马香车能给的;浪漫,只是心头一念。
 /p>

TOP书摘

第一折  生前不能成双对,死后也要同坟台——梁山伯与祝英台
浪漫,不是宝马香车能给的;浪漫,只是心头一念。/p>

 有人说,中国人不懂得浪漫。要知道,浪漫是虚无的,或许中国人只是不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不停地制造假象。可是,一旦遭遇了生死离别,我们的浪漫就远非法式长吻能比的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的爱情传奇。在玄幻剧、穿越剧纷纷扰扰的今天,我们可曾想到过,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一个美丽的玄幻:相爱的人化作蝴蝶双飞去,等待着重生轮回,等待着下一次的相遇。
那年春天,祝英台十六岁了,和所有今天青春期的少女一样,有点儿任性,有点儿调皮,她对爱情还很懵懂,只是单纯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乡绅人家的千金虽然不需要才华横溢,可谁也挡不住祝英台的天资聪慧,她想读书,想成为班昭、蔡文姬那样的才女。祝英台的父亲祝公远是上虞县有名的乡绅,面对唯一的掌上明珠,老人家到底有些舍不得。于是,聪明的祝英台想到了一个妙招——装病。
一天清晨,祝公远还在担心女儿的病体,忽然听见门外有人喊算命,就请进门来替女儿卜卦。年轻的算命先生言道,小姐的病是心病,应当依从她的心意。正当祝公远还在迟疑时,算命先生却扑哧笑了,欢快地喊道:“爹,连你都没有识破女儿的乔装,难道还不放心我出门读书吗?”
作为地主,祝公远不缺财气只缺才气,如果家里真的能出一个才女,将来嫁到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岂不也是件好事?做父亲的心一软,金雀鸟笼便打开了,祝英台终于走出了九重闺门,看到了真正鸟语花香、人声鼎沸的世界。
江南水乡,五步一桥,十步一渡。草桥亭内,不惯长途跋涉的祝英台暂时歇息,冷不丁一抬头,竟然见到了一张俊秀的面孔,那是一张真正的男孩子的面孔。他,叫梁山伯。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对梁山伯有些偏见,总觉得他家很穷,所以对于看重物质的人而言,不管祝英台多么爱梁山伯,她都不能嫁给他。其实,人们都错了。
梁山伯的家产或许没有祝英台那样多,但他也绝不是分文无有的贫民。祝英台身边有丫鬟银心伺候着,而梁山伯也是有书童四九跟着。一个买得起书童,可以把儿子送到杭州最好的书院读书的家庭,不是大富,也是小康吧。
陌路相逢,互道问候,不期两个人都是到万松书院读书的。梁山伯之所以能在一开始就博取了祝英台的好感,完全是因为他那句“女孩子读书也是应该的”。当祝英台身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困扰时,梁山伯是她遇到的第一位知音,好像所有情蔻初开的女孩见到人生第一位翩翩少年一样,她喜欢他。
撮土为香,上告天地,梁山伯和祝英台结拜为兄弟。这,是浪漫爱情的开始。
读书的生涯简单而快乐,梁山伯很喜欢他聪明活泼的贤弟,而祝英台更敬爱她真挚儒雅的梁兄。对于那个时代的女子而言,一生的期望是什么?读书明理不过是精神所求,而一个女人真正的生活不就是找到一个可以相爱相守的男人吗?梁山伯谦谦君子之风,是上古以来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祝英台也算是幸运了。
爱情中的女子多半是痴迷的,她不会考虑太多的因素,只希望能如愿以偿。可惜上天赐予她机会的同时也安排的厄运。
祝公远来信称病,希望女儿能回家探望他,至孝的祝英台当即收拾行装向老师辞行。只是,这么离去,她不太甘心。祝英台知道这一去有可能再也不能重回书院了,而她的心中大事还没有解决,难道就要在此时向梁山伯说明真情吗?祝英台没有那么笨。爱情需要浪漫,她想把这份浪漫留到最后,给梁山伯一个惊喜;婚姻需要媒证,她找到了可以托付心事的人——师母。有师母为媒,玉扇坠为聘,祝英台觉得她的愿望可以实现的。
十八里相送的路程并不漫长,梁山伯难舍友情,祝英台难舍爱情。一路上,祝英台的言语总是令梁山伯那样摸不着头脑,她到底在说些什么呢?看见山上的樵夫,祝英台问梁山伯,樵夫为什么要打柴?梁山伯自然答道,为了养活妻儿啊。祝英台又问,那你为谁走了这么远呢?梁山伯纳闷了,当然是为了你啊!河里浮游着两只白鹅,祝英台喊着梁兄道,你看,后面那只雌鹅在叫前面的雄鹅哥哥。梁山伯很好奇,难道你看得出雌雄,听得懂鹅语?鸳鸯比翼而至,祝英台问梁山伯,如果我是女孩子,你会娶我吗?梁山伯哈哈大笑,可惜你还不是女孩子!路过观音堂时祝英台非拉着梁山伯进去拜香,拜着拜着忽然拉住梁山伯的胳膊说要拜堂。梁山伯惊诧不已,两个男人怎么拜堂呢?
人人都说梁山伯是个书呆子,那有这样明显的暗示头听不懂。可是,换作是你,你真的听得懂吗?在那样的时代,谁相信一个女孩子真的能够乔装打扮出门求学?同窗三载,彼此之间彬彬有礼,梁山伯从没有怀疑祝英台的真诚,又怎么会因为几句不着调的话而改变他对一个人的基础认知?对于凡事讲究恭敬有别的古人而言,梁山伯的迟钝恰是因为太过真诚。不要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如果一个男人真的油嘴滑舌,朝三暮四,哪个女人会真的喜欢?
十八里相送到长亭,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得不真的分别了。祝英台问梁山伯是否愿意娶自己的妹妹,梁山伯于是问你妹妹品貌如何呢?祝英台嫣然一笑,她和我一模一样。梁山伯开心极了,祝英台是他见过的最清秀,最温和的男孩子了,且文采斐然,彬彬有礼,如果一个女人能有他这样的品格,自然算是人间佳丽了!梁山伯欣然允婚,二人相约七夕节梁山伯手捧聘礼前往祝家庄提亲。
送走了祝英台,梁山伯终于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他很奇怪。整整三年了,他早已经习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的感觉,他觉得这样有些不妥。毕竟,英台是男孩子,他为何总会牵挂这个男孩子?没有英台的陪伴,书房里变得这样冷清了,这样的感觉真是不太妥。
一天,师母神秘地问梁山伯,已经七月了,你为什么还不去拜访英台呢?梁山伯很惊讶,师母你怎么知道我和英台的约定?师母笑了,你难道真的不知道英台是个女孩吗?
梁山伯的反应可想而知:英台是个女孩?英台是个女孩!原来英台是个女孩!怪不得她让我牵肠挂肚,寝食难安,怪不得回想曾经的点滴时总是隐隐地不对劲,怪不得,怪不得……原来,英台是个女孩!这样就对了,她是女孩,所以以前的不对劲如今都对了!那她替我做的媒呢,那个品貌具和她一样的妹妹,莫非就是她自己吗?接下玉扇坠,那是祝英台留下的聘礼,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清晨时分,金鸡还未报晓,梁山伯带着书童急急忙忙奔下山去,赶往祝家庄。按理说,他从未见过女装的祝英台,他也从未和祝英台真正的恋爱过,而今,他却一下子陷入了同英台的热恋,不可遏制地想在第一时间见到她!
然而,可惜……
就在梁山伯兴高采烈奔往祝家庄的时候,祝英台却提前遭遇了爱情的冰霜。昨夜,她见到烛花结出双蕊,知道是喜兆,梁山伯一定不日就会到来。想到这里,祝英台害羞了,原来算是她单恋着梁山伯,她只是觉得甜蜜;如今想必梁山伯已经知道她是女孩子了,那么就是实实在在的儿女之情了,怎么能叫她不心头嘭嘭呢?真是人在两地,情在一处。
祝公远哈哈的大笑声盖过了英台的窃喜,他一边登上闺阁木梯,一边呼喊着,喜事来了!喜事来了!祝英台仍像乖巧的女儿那样,跑上前去问是什么喜事,其实她心里有着隐隐的期盼。祝公远笑道,此时此刻,还有什么喜事能大得过宝贝女儿你的婚姻大事呢?今天爹爹我总算替你找到好婆家了。祝英台抑制着心花怒放,假意问父亲替自己选中的是哪家,她还以为梁山伯就在大厅里等候着呢。谁知道祝公远笑眯眯地说出了两个字:马家。
马家,马家是太守门厅,祝公远替祝英台选中的丈夫正是太守的儿子马文才。且不管这个马文才是否有貌有才,可是马家有权有势,自古官商不分家,无论是祝家还是马家,这桩婚姻都是非常合适的。更何况,祝公远说过,他之所以同意祝英台出门读书为的就是将她嫁到官宦之家去,而今,愿望实现了。
这个愿望是祝公远的愿望,是父母亲的愿望,却不是做女儿的祝英台的愿望。马家两个字犹如晴天霹雳打在了祝英台的头上,她脸色阴沉,目光凝滞,呆呆地说着我不想嫁。可是祝公远会相信她吗?刚刚还兴奋地问许配的是哪家,怎么转眼就不愿意嫁了呢?
所有做儿女的都不能忘了一件事,你是父母生养的,他们或许不了解你的一切,但是他们能感觉到你的所有。祝公远不呆不傻,他立刻意识到了女儿不愿出嫁的原因,她不是不愿意嫁,而是不愿意嫁给马文才。
两相对峙,实话需要实说,更何况,祝英台想要得到她希望的婚姻,就必须先得到父母的同意。杭州城万松书院里的三年岁月,祝英台早已将一颗美好单纯的女儿心交给了梁山伯,此时的她没有办法接受任何婚姻的安排。
祝公远理所当然地大发雷霆了,这无需置疑。试想:在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哪个严父能容忍女儿这般的自作主张?她和一个男子同吃同住,同行同坐,留下一个玉扇坠就充当了聘礼,如果传出去别人该如何议论她呢?再者,说到底,梁山伯不过是普通书生,纵然家中不缺吃穿又如何能跟太守家相比?女儿嫁过去,可能还要亲自做女红,这是做父母的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在经历了人世沧桑后,做父母的往往都是那样现实,尤其针对儿女的任性不懂事。祝家不稀罕梁山伯,尽管祝公远可以拿一大笔嫁妆作为女儿日后在梁家的生活费用,但是他不能这样做。钱,有时候不是过日子的东西,而是面子。祝家赔出去的嫁妆不是真的用来买米买柴的,那些金银珠宝就是个点缀装饰,以证明祝家千金的婚姻多么富贵圆满,一旦真的成了生活花费,岂不笑掉众人的大牙。婚姻,需要门当户对!
父女间的谈判决裂了,这是意料之中的,如果不是祝公远的坚持,祝英台和梁山伯也不会化作蝴蝶,以死成全他们的爱情了。
久别重逢梁山伯,楼台之上,一对恋人真实地面对面了,梁山伯欢喜不已,祝英台愁云满面。你为什么不高兴,你怎么会不高兴呢?难道,你不想我吗?可知道我真的很想你。多么真挚的梁山伯,这恰恰注定了他爱情的悲哀,因为他真挚,所以从未怀疑过祝英台的男子身份,因为他真挚,所以他不懂得放弃身为女子的祝英台。
曾经有人嫌弃梁山伯是个呆书生,弱书生,其实他不呆也不弱,只是太过善良。得知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太守之子,憨厚的梁山伯生平第一次恼怒了:他要到衙门告状,因为他和祝英台的婚姻在先,有师母为媒,玉扇坠为聘,而马家是强夺人妻!梁山伯不在乎得罪泰山岳父,不在乎世人议论,他遇到了人生的知己,而这个知己可以成为爱妻,身为男子,谁能容忍夺妻之辱?
不过,梁山伯忘了一件事,他忘了马家是太守门厅,是一郡之长,他要告状,能去哪儿告呢?这就是命运,是你的终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凭怎样也得不到。爱,有时候真的不能彼此拥有,只有懂得放弃。祝英台已经放弃了,她不能为了这一段爱违背父命,做了不肖子孙;她也不能让梁山伯为此状告到衙门,到头来只会伤害自己。所以,不如放弃。
这天地间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能生死相许?这世上什么样的男儿能够为一份爱呕干心血?或许还是那两个字:真挚。做一个纯粹的人可能很好,可能很不好,但梁山伯到底是个纯粹的人,所以他为了得到又失去的爱病了,而后,离开了人世。
祝英台其实活得没有梁山伯那么纯粹,所以她先懂得了放弃不现实的爱情。可祝英台不是个世俗的女孩子,所以她知道什么才是无价的。梁山伯死了,楼台相会竟成永诀,她原可以当做余生中悄悄怀念的爱也随之而去。痴人为爱而死,斯人岂能独存?他们曾立下誓言: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后也要同坟台。如今梁山伯的坟台屹立山野,难道还有什么需要等待的?
就在祝英台出嫁的那一天,她外裹红,里穿素地上了花轿。她对祝公远说,要最后拜一拜梁山伯,若不成,死。其实,她早已想好,成与不成,都是个死。
后面的故事,不需要再赘述了。如果有一天,你在郊野看到那翩跹双飞的蝴蝶,请放轻脚步,为他们默默祝福。不要觉得这是中国爱情的痴人说梦,你难道不觉得这就是一种浪漫吗,而且传承了千年都不曾改变?浪漫,不是宝马香车能给的;浪漫,只是心头一念。只要我们心有真情,时时处处都有浪漫,哪怕只是一对生命周期只有几天的蝴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样的故事,不同的剧种;同样的剧种,不同的流派;同样的流派,不同的演员……有多少人不知看了多少回。说实话,我也曾厌倦过,质疑过。直到那年坐在首都剧场中,看那台上翻飞如蝶的花朵,听那纯真的歌谣,心里忽然又感念起这一段蝴蝶的传说: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灵,云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
第二折  磐石若是无偏转,蒲苇自当永牵缠——孔雀东南飞
情到伤处是不会有泪的,除非你爱自己胜过爱对方。/p>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全篇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只这两句最为朗朗上口,可我还是喜欢刘兰芝和焦仲卿的那句誓言: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从古诗意境到舞台表演,一个故事的魅力由言简意深的文字叙述变成了真实可信的人生,这就是戏曲表演的魅力:真实却依然能含蓄空灵。
刘兰芝和焦仲卿貌似比梁山伯与祝英台差点,因为他们的爱情并非自由恋爱,纯是封建包办婚姻。刘兰芝十七岁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嫁入了焦家。兰芝只知道她的丈夫叫做焦仲卿,是庐江府里小小的文吏,人人都夸赞他忠厚老实,两家门当户对,是个不错的归宿。
洞房之中,焦仲卿在众人的哄闹中挑开刘兰芝的红盖头,她俊俏的容颜立刻赢得一叠声的赞叹。古人都说凤飞千里求其凰,这对新人郎才女貌,真是可以比作凤凰了。焦母心里还是很受用的,她乐呵呵地笑着:“凤凰是百鸟之王,我们这样的寒门,配不上。”于是人们说,那就比作一对孔雀吧,孔雀总配得上你们家的好儿子,好儿媳吧。焦母很高兴,“那就比作孔雀吧,这是我焦家的福气。”
孝顺的焦仲卿在揭开盖头的一瞬间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可爱的妻子,他不在乎什么孔雀之誉,他很高兴母亲为他挑选了这样一个好妻子,他更高兴母亲也很喜欢她。男子成家立业是根本,如今他有了工作,有了妻子,母子夫妻,乐享天伦,人生应该越来越美好。
没有感情基础的新婚夫妻感觉并不是那样陌生,焦仲卿给刘兰芝的眼缘也很不错,他们彼此中意。只是从未谋面的人此刻就要同床共枕,真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第一句话,改由谁说呢?
焦仲卿美滋滋地看着刘兰芝,又环视屋内,四处都放着刘家的嫁妆,尤其是新婚的红罗帐,用青丝绳挽着,四角垂挂的香囊那样精致,听说,这都是她亲手做的,我娘子的手真巧。想到这里,焦仲卿终于找到了开口的话题,作为男人,总不能让女孩子主动,尽管他也很腼腆。
曾几何时,他想象过未来的妻子,但终究镜花水月。他听说她很美丽,也听说她懂诗书,晓音律,更有无双的针黹技艺。德言容工,妇人之德她皆齐备,这是他的福分。“只可惜,我还是个小小的文吏,在府衙中无权无势,只怕要让你受委屈了。”
这世间,男人作诗弹琴、赠帕寄钗都可以博得女人的好感,但唯有担负起责任的心意最难得。所以,忠厚的焦仲卿不懂得玩弄花招,他只是说出了一个男人最应该说出的话:我会对你负责,我会照顾你一生一世!
如果换做是你,你会不欣赏这个男人吗?纵然他没有高官厚禄,纵然他不是威猛汉子,他的谦和恭顺中却有着本能的担当,这比而今只知道啃老的富二代强多了。因此,刘兰芝对焦仲卿芳心暗许了。
不要以为所有的洞房花烛夜都很美好,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波折恰是从这天夜里开始的。两人尚未山盟海誓,焦仲卿就接到了府衙的文书,让他速去处理要务。焦仲卿很烦闷,今天可是我新婚的日子,为什么还不放过我。可焦母却不这么觉得。
自从丈夫死后,焦母含辛茹苦抚养儿女长大成人,儿子焦仲卿是她唯一的希望,她需要他出人头地,需要他过得比任何人都幸福。为了这些,焦母觉得,即使是新婚之夜也不能耽误府衙公事,州官知道焦仲卿今夜新婚依然召唤他去,这分明是抬举看重焦仲卿啊,怎么能不领情呢?官命尚忧,母命难违,焦仲卿只好走了,好在他的新娘很体谅他,说会等他回来。
这一等,天就亮了。
常言说得好,娶了媳妇忘了娘。不知道焦仲卿是不是因为彻夜未眠忙糊涂了,他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天明时分,焦仲卿从府衙赶回家中,见天色尚早,便没有到母亲房中问安,而是直接去看他心爱的妻子。
在焦仲卿的要求下,刘兰芝拨动箜篌为他解乏。琴声淙淙似流水,温润着新婚爱侣的心,却冲凉了焦母的心。她早早起床穿戴整齐,等着新人前来问安,而他们却在那里弹琴取乐。这,不能算作谁的错。做婆婆的,却想当然地算作了媳妇的错,于是,刘兰芝的婚姻生活就此埋下祸根,注定不得幸福。
焦家大不幸,乌鸦飞进门。年老的人是很固执的,而且很容易想当然。自从刘兰芝进了焦家,儿子的魂都被她勾去了。府衙的公务不上心,家中的事情不留意,对妹妹不管不顾,对母亲也不如从前孝敬。古人说,妻贤夫少祸,如果刘兰芝是个贤德女子,她怎么能让焦仲卿变得这样不听话,不懂事呢?这个女人哪是什么孔雀,分明就是一只讨嫌的乌鸦。
天下的媳妇总有这样的苦难,一旦被婆婆认定不好,就很难洗清罪名。焦母听见兰芝直呼焦仲卿的名字,她非常生气,从来没有妻子敢叫丈夫名字的!焦母让兰芝去织布,三天才织成五匹,为什么不是一天一匹布?她要是真的心灵手巧,就应该能做到更好。还有,她居然懂诗书,会弹琴,没事还想弹琴赋诗,让仲卿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终于有一天,处于更年期的焦母爆发了,她受够了!不管怎么样,她要想办法撵走这个儿媳妇,哪怕背负上恶婆婆的罪名。
我很佩服刘兰芝,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既能包容不善,又可坚韧不屈。焦母处处为难,种种挑剔,兰芝都忍受下了,她恪守着为人媳的本分,她更体谅焦仲卿做夹缝人的烦恼。然而,当有一天,刘兰芝了解到焦母的决心,她便不再忍耐了。
有一种忍耐叫无知,有一种忍耐叫善良,这完全取决于忍耐者是否还有尊严。刘兰芝知道她即将被扫地出门,与其被动地等待屈辱,不如走得潇洒干脆,至少,她觉得自己还有尊严。刘兰芝微微仰起头看她文雅憨厚的丈夫,很冷静地告诉他:“既然婆母不喜欢我,不如休了我吧。”
如同忍耐、懦弱的人也有无知和善良之分,焦仲卿显然是后者。作为焦母唯一的儿子,焦家唯一的依靠,焦仲卿不能不孝,不能不听母亲的话,他觉得这是他唯一能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方式。然而,焦仲卿明白刘兰芝的委屈和痛苦,他又何尝不是也委屈和痛苦着,他既不希望伤害母亲,更不愿意伤害妻子,他爱她们。焦仲卿甚至试探性地威胁了焦母:“如果休了兰芝,我这辈子就不会再娶了。”孰料,这试探点燃了导火索,焦母愤而发下驱逐令,休妻,再无挽回的局面。
焦仲卿骑马在前缓缓地走,刘兰芝乘车在后徐徐地行,除了马蹄声和车辙声,什么都听不见。焦仲卿没有叹气,刘兰芝没有啼哭,因为情到伤处是不会有泪的,除非你爱自己胜过爱对方。焦仲卿了解刘兰芝的坚韧与决绝,而刘兰芝体谅了丈夫的无助和孤独。或许,这矛盾的人性正是他们相爱的基点。
相送之路终有走完的时候,最后一刻,焦仲卿终于开口了,就像当初新婚之夜时。尽管他也很腼腆,也很纠结,但男人总是要主动表态的,尽管语意依然未变:“请你等我,请你等我。这三年来,日日夜夜你都在等我,等我忙完公务,等我伺候完母亲,等我……而今,我只能请你等我,等我设法让母亲息怒,等我驾车接你回来。”
等待,这已经是刘兰芝的习惯了,她并不在乎。对于已婚的女人而言,丈夫是她所有的依靠,休弃她的是婆母而不是丈夫,只要丈夫还爱着她,她愿意等待。你看那蒲草虽然卑微地生长在山野,但内心却无比坚韧,你是丈夫,你的爱犹如磐石坚定不疑,我是妻子,我岂能辜负你的深情。我,依然会等你。
现在的女人真是幸福,离婚纵然在感情上受伤了,可大部分人都能得到物质的补偿。最重要的,还有个温暖如春的娘家可以包容自己,让受伤的心灵有停靠的港湾,而刘兰芝,什么都没有了,她已然是个孤独的人。
女儿出嫁,被休回门,这是刘家天大的耻辱!刘母捶胸顿足,痛苦嚎啕,刘兄则冷眼相对,暗自愤恨。这世上,人与人之间,莫非真的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连亲兄长都不愿意赡养可怜无助的妹妹?事实,的确如此。
刘兰芝归家不多久,刘兄就开始盘算着如何打发她。女人嘛,出嫁是唯一的出路,而这一回,他一定要把刘兰芝嫁到更好的地方去。所谓的好,自然是有钱有势的好。这也是人的面子,刘兄还是想让焦家看看,我刘家的女儿到底是不是什么都不值的。
说实话,我对太守家的五郎充满了好奇,这好奇胜过了对要娶祝英台的马文才的好奇。同是太守之子,同是世人眼中的第三者,可我对五郎更为钦佩些。至少,他要娶的是一个因不守妇道被休回门的女子,而他是不是那苍茫世人间另一个了解刘兰芝的人呢?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爱你,你却不愿意知道。刘兰芝从未想过五郎是不是真的爱她,因为她的心里眼里只有焦仲卿。在母亲的哭诉和兄长的逼迫下,刘兰芝答应了太守家的婚事,她回想蒲草磐石的誓言,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可是她死不瞑目,她要见他最后一面。
思人人便至,这感觉本应很美好,此刻却那样凄凉。作为男人,焦仲卿纵然善良得懦弱,可他内心的痛苦有谁知道。他是男人,不能哭,不能喊,不能诉说,不能发泄,他默默地承受着母亲给予的压力,抗争总是不得效果,而思及那翘首期盼的爱人,愧疚又深一层。当这一切看似无尽无头时,上天给了两个人最决绝的选择。
就像所有确定要分手的爱人必会说我曾经真的爱过你一样,刘兰芝虽然抱定必死之心,但在死前她依然希望听到焦仲卿不变的誓言,就算他其时另娶,她死时也不会有遗憾的。然而,焦仲卿的反应完全出乎刘兰芝的意料,这一回,他变得坚强坚决了。你能嫁到太守门厅也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平安幸福,我宁可独自走向死亡之路。
不要以为这是焦仲卿在吃醋,他自知没有吃醋的资格,他只不过是痛恨自己的懦弱。堂堂男子汉,连妻子都不能保护,他除了用死来坚守对她的诺言,还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用死坚守彼此的诺言,这是因善良而无力愤世的人唯一的选择,这选择何其决绝,又何其悲凉。屈辱地生存比快意地死亡困难得多,对于刘兰芝和焦仲卿而言,这是他们动人心魄的爱,更是他们无能为力的爱,说到底,他们不能冲破封建礼教的底线去私奔,他们不能背负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骂名苟活,想要不留话柄地成全彼此的爱,只有死路一条了。
死,还是很容易的。
学者裴斐曾说,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总比男人坚强伟大。我深表赞同。同样是死,刘兰芝选择了轰轰烈烈的方式——死在出嫁的路上,同祝英台一样。这不是为了报复父母兄长不遂心的安排,也不是为了打击那个所谓的第三者,在女人的爱情里,她们永远那样单纯,她只觉得这一身红艳艳的嫁衣是为心爱的人穿的。刘兰芝,终于又穿上了红嫁衣,终于等到焦仲卿来接他回家了!
太守家将婚礼办得十分隆重,是那时极为流行的草地式婚礼。青布搭建的婚礼帐篷中坐满了宾客,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而新娘独自守候着,在她看来,这祝酒的欢笑分明当日她与焦仲卿成亲时的声音,她又重新回到了初嫁时刻。等一等吧,很快就要入洞房了。
酒未阑,人未散,刘兰芝独自走向她心中的新房,那一弯碧青碧青的池水。这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意境?还是她心如池水不泛波的表达?此时讨论,都没有意义了,因为人去了,就不再回来了。
远在他处的焦仲卿应当听不到刘兰芝新婚的鼓乐声,但是他好像什么都听得到,什么都看得到,在刘兰芝投湖的一瞬间他就明白两人生死别离了。刘兰芝竟然先行去了,我居然还在等候,我还要等什么?环视屋中,依然是兰芝在时的模样,所有的嫁妆未曾动过,纱帐依旧红亮,丝绳依旧青绿,那织布机上挂着的是她尚未织完的布匹。三天断五匹,天下有几个女人能够做到,为什么母亲对兰芝还是不满意呢?覆水难收,断锦难续。布匹千丝万缕,这头系着我,那头系着兰芝,兰芝去了,我自然要随她而去。
焦仲卿这辈子从来没有真正地强硬过,直到死前他依然善良地欺骗了他的母亲。自从得知刘兰芝再嫁的消息,焦母如坐针毡,她知道,刘兰芝再嫁太守之子是对她最大的羞辱。这是她妇人之见的失算,她不能成为乡邻们的笑柄。于是,焦母花重金托媒说亲,要将那闻名于世的美人秦罗敷娶进门来。面对软硬兼施的母亲,焦仲卿冷冷地笑道:“都听母亲的安排吧。”
焦母高高兴兴地去安排婚礼,焦仲卿手捧白绫走向高树。那树上,人们总觉得栖息这一对美丽的孔雀,哀哀嘶鸣,向东南飞去。
我曾沉迷于梁祝化蝶的浪漫中,而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我却看得那样现实。他们的结合由不自由到自觉相爱,他们生同枕席死同穴的信念是那个时代不可抵抗的礼教所赋予的。他们善良忍耐,从未爆发式地抗争过,而唯一一次决意抗争,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爱情,常常会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失望。如果刘兰芝和焦仲卿不执著,一个嫁太守,一个娶美人,未必不是另一种安稳的幸福。但是,普通柔弱的他们最终向世人彰显了为爱决绝的力量,相对于而今一言不合即分手的草率与任性,谁能说他们真的是懦弱无能的呢?
第三折  海神爷降下勾魂令,不枉我桂英弃残生——情探
心魔即魔,不管外界如何险恶,如果你心静如水,就能够摒弃不善。/p>

跨越生死的爱情从来可歌可泣,然而这是一个真正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因为,即便是死,女主人公都没有得到她的爱情。敫桂英,我深切地同情这个女人,为了爱,她舍弃了生命,可是以此为代价的抗争并没有换来任何东西,除了所谓的公平。
懵懂的时候,我对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戏深恶痛绝,因为它们总让小小的我对美好的爱情产生绝望。爱情是感性的东西,没有多少法律的约束,就好像现在包二奶,养小三的事只能被人唾弃却不能依照法律将臭男人惩处。所以,即便敫桂英借助神明的力量获取了所谓的爱情的公平,她得到的不过是一具尸体。
戏,从头说来。
就像人们认为灰姑娘一定会变成公主一样,敫桂英这样善良美好的女子沦落风尘一定有她不得已的苦衷,而最大众化的借口便是卖身葬父。从古至今,有多少无辜女儿为了双亲兄妹舍生取义,落入青楼,这也注定了她们尴尬不已的人生:一面因孝道被人称赞着,一面因淫荡被人讥讽着。
敫桂英遇到王魁时已是烟花巷里的名妓了,回眸一笑便能博得无数王孙公子的金银珠宝。然而,她心底是孤独的,无人可知。海神庙上香时,敫桂英抬头看见墙上一行小诗:瘦马西风思万里,落雁平湖望青云。这诗分明写得就是自己啊,写诗的人一定和自己有着相同的境遇,这个人正是王魁。
落难的书生总是会中状元的,但在此之前往往都会先遇到红颜知己。王魁是幸运,遇到了敫桂英。因为一首诗,敫桂英将王魁引为知己,带他回到青楼,用卖笑得来的钱养活了这个人穷志不穷的书生。敫桂英相信,他迟早有一天能够平步青云。
温柔乡是男人最容易头晕的地方,王魁深陷如此温柔乡似乎也忘了寄人篱下的凄苦,反而越过越自在。正是这样的两情相悦,你侬我侬,敫桂英更相信王魁就是她一直等待的那个人:现在她养他,将来他一定能救她,一旦王魁高中,必定会为她赎身的。想到将要从良,敫桂英更狠下心肠拒绝接客。莲出淤泥而不染,如今的敫桂英已经是出泥莲花了,不能再沾染污淖。为了表明心迹,敫桂英特意换上新的香罗带,那上面有王魁的题诗。王魁说,只待金榜折桂日,蟾宫只为桂英开。敫桂英深信不疑。
恩爱夫妻在烟花巷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全不在意街头巷尾的议论。面对鸨母的冷嘲热讽,敫桂英拿出所有的积蓄作为抵押,想以此换得一段安宁。终于,他们等到了三年一度的科考。
海神庙,那是敫桂英和王魁相遇相识的地方,如今是他们离别的之处,心情是纠结的,复杂的。王魁知道,他上京赶考的盘缠是敫桂英变卖了所有得来的,只盼着他能够衣锦还乡替她赎身。然而,前途茫茫,一切都不可知,万一自己考不中呢?敫桂英倒是不在乎钱,卖笑的生涯早让她看破金钱的虚无,她甘愿忍受鸨母姐妹们的嘲笑,只为守候这个男人。
未来的日子可以有许许多多的变化,只是有一样不会变,那就是他们彼此的誓言,海神爷为证!
故事发展从来都不会有悬念,王魁高中状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故事发展从来都有出乎意料之处,王魁中状元才是高潮的开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包括她的文化,当然,还有官场之道。大官员拉拢新生势力,小官员攀附门庭都是毋庸置疑的,王魁作为新科状元,自然也逃不脱这条法则。王魁被丞相看中了,要招为东床,真不知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
以前,我认为一个人变坏就是因为他心地不正;后来我觉得,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如今,我依然回归本初的想法。心魔即魔,不管外界如何险恶,如果你心静如水,就能够摒弃不善。可惜,王魁没有看透,他最终向不善的力量妥协了。
丞相位高权重,执掌当朝,能被丞相看中那是何等的荣幸。一旦入赘相府,就有了坚实的靠山,从此步步高升,不愁官场风云。更重要的是,丞相千金是何等尊贵的女子,她纵然不及敫桂英美,但到底是大家闺秀,而敫桂英呢,一个不清不白的青楼女子,被世人嘲弄的对象。王魁如果坚持爱情的初衷,不但得罪了丞相,官运不好,更可能因为流连青楼而断送功名。当年,一代才子柳永不就是这个下场吗?何况他小小的王魁呢。
为了自己的未来,王魁屈从了。为了表达歉意,王魁自以为是地送回了二百两纹银,他想,有了这些赎身银子,敫桂英就能脱离青楼,他对她,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而可怜的敫桂英,对此还一无所知。
静心守候在青楼的敫桂英每一天都过得很累,忍受的依然是人们的嘲讽和咒骂。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等着看敫桂英的结果,而大多数人心中,都抱着恶念。敫桂英一意孤行地跟着穷鬼王魁,如果她真的能借此脱籍从良,岂不是叫天下妓女都效仿她吗?在鸨母和嫖客的眼里,太过清高的妓女唯有下场凄惨才能震慑他人,相当于杀鸡给猴看吧。
场景依然是海神庙,敫桂英已经等得心神不宁了。王魁走了这么久,科考的日子早已过去,为什么还不见他回来呢?他考中了吗?要是考中了,应当会早早报来喜讯。难道没有考中?但愿他不要太呆太傻,自觉无颜见我而不回来。
真不忍见这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一幕,刚刚还为爱痴迷的柔弱女子在转瞬间就变成了怨妇。京城书信传到,王魁的确高中状元了。可惜的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休妻,只因为敫桂英是妆台柳,是烟花女,只因为她配不上状元门第。
一个妓女说自己做状元夫人,天下人都笑了!得知王魁书信内容,所有等着看敫桂英笑话的人如愿以偿地笑了,笑得那样可怕。这就是妓女清高的报应,毕生积蓄换回一纸休书,满腔痴情交给了一个负心汉,她还能指望什么,依靠什么?
海神庙里,敫桂英久久地呆坐着,她不是恼怒,不是怨恨,王魁此时是谁,对她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她只是想呼喊一声天理。她付出了,为什么没有回报?她牺牲了,为什么不得善果?她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过上平稳的日子,却失去了所有:金银珠宝,人,还有心。
敫桂英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到了海神爷身上,以一个疯女人的无穷力量打骂着所有神像。这就是人的悲哀,看不透时便会执迷,王魁因为执迷名利而背信弃义,敫桂英因为执迷感情而化为厉鬼。
我曾疑惑过,明明有二百两银子可以赎身,敫桂英怎么就不能自己赎自己而后独自过活呢?其实不在于钱的多寡,只是因为敫桂英不敢真的对抗现实。她害怕别人嘲笑的眼光,害怕鸨母冷酷地讥讽,害怕孤独地生活,害怕面对一无所有的自己……于是,她自然而然地把这一切都算在了王魁的头上,如果不是他负心,她又何至于此?!
敫桂英是用那条象征着纯洁的香罗带自缢而亡的,就在海神庙内。她的冤魂在海神庙上空飘荡,久不散去,等待天地神明给她一个答复。
活人有冤到衙门告状,一审二审再定案,敫桂英冤死的案子在海神爷的案子上也不知搁了多久,终于得到了批复。海神爷发下令牌,命判官小鬼携敫桂英前往京城捉拿王魁魂魄,以报偿敫桂英。都说抬头三尺有神明,如果神明真的都这样显灵,这世上早该没有坏人了,看来敫桂英还是幸运的,遇到了海神爷这样刚正不阿的神,就像人间的包青天。
《情探》这出戏有一经典折子戏——《行路》,这段词儿可是咱们伟大祖国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写的,说的就是敫桂英跟着判官小鬼去京城捉拿王魁时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戏词很美,而我从中体会到的始终是那句心魔即魔。
一个人,不,一个鬼,因为有了怨恨,有了报仇的心,不管她见到什么,都是狰狞凄惨的。见到泰山,敫桂英想的是那些和她一样伤心绝望的跳崖人;见到黄河,那是滚滚东去的咆哮的怒水;听见大雁的叫声,就认定是只落单的孤雁哀鸣……作为在天上飞行的鬼魂,敫桂英须臾之间看遍江河大地,却没有一样不勾起她的心头之恨。当听说京城已到,相府不远时,她横眉立目,咬牙切齿地要立刻将王魁捉拿归案。
真是让人不寒而栗,难怪先贤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还真可怕的动物,总能做出玉石俱焚的事情来。她爱你,可以给你一切,也能为此夺走你的一切,包括性命。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女人,宁可不爱也不能接受她无限广博的爱,因为这种爱,容易跨越极限,成为仇恨。正所谓,爱愈深,恨愈深。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王魁负心”的戏码可是从戏曲发源之初的南宋朝就有的,如果敫桂英真的是这样一个爱极生恨,夺命索魂的女人,又怎么能博取几千年来人民大众的同情呢?所以,看戏的不是呆子,写戏的不是傻子,故事到此,定有回转——敫桂英后悔了。
敫桂英后悔了,她不该到海神爷面前告状,她不该如此愤愤地向王魁索命,因为她心底里是真的爱他的呀。多少年了,敫桂英孤苦伶仃一个人,没有温暖,没有依靠,而王魁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那两年的时光是她一生中唯一值得怀念的日子,郎情妾意,和和美美,不是红袖添香夜伴读就是执手对镜教画眉。敫桂英给了王魁所有,她的心里只有他,纵然他负心薄幸,她又怎舍得杀他?
爱一个人,就让他幸福。王魁或许没有错,身为妓女,我怎么能和丞相千金相比?我给不了他最大的幸福。他负心了,那是境况所迫,他只是做了许多人都会做的事。敫桂英已经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如果黄泉之下念念不忘的是恨,那她岂非彻头彻尾地可悲?她还是希望留一点美好回忆的:如果王魁能够成全她的这点美好回忆,她情愿收回以死换来的勾魂令牌。
月移花影,丞相府的书房里,王魁心神不宁地读着书,四周好像有不明晰的声音,却又听不出所以然来。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自从知道敫桂英自缢身亡的消息后,王魁时时刻刻都害怕有鬼敲门。他不后悔,只是由那么一点歉疚,这歉疚足以让敫桂英饶他一命。
敫桂英打神告庙时我不动心,自缢而亡时我不激动,魂飞千里时我不感慨,而当她吹开王魁的书房门,在黑暗中隔空抚摸王魁的面颊,牵起王魁的衣衫时,我眼泪几乎涌动。这份爱,到此时才见凄凉之美。
王魁初见敫桂英时三魂已去了七魄,若不是他信了鬼是没有影子的胡话,定不会相信有着影子的敫桂英是人。敫桂英以人的身份来见王魁,她只想知道一件事:他是否还爱她。
一夜夫妻百夜恩,王魁不至于对敫桂英一点情义也没有。如果敫桂英的确死了,他对她的死是有愧疚的,这就留下了永恒的情义。但不巧的是,此时的敫桂英偏偏说自己还活着,王魁的那点歉意荡然无存。
她还活着,她是来叙旧情的,万一被丞相知道了,王魁的官帽还保得住吗?早被现实套牢的王魁已经骑虎难下了,如今不惜一切保住得到的东西才是他的真理,而敫桂英的出现只能毁了这一切,他只能让她回去。
回去?回哪儿去呢?敫桂英心头一凉。就算我还活着,我能回到青楼去吗?为你花费掉的金银鸨母要向我加倍索回,为你拒绝的客人会恶意地玩弄我,我怎么能回去?我自知身份低下,我不求明媒正娶,只希望留在你身边,哪怕是——做妾。
王魁不是没有动心,敫桂英的话说到了他的痛处,这是他欠敫桂英的,他应该偿还他。可是,他还不了。纳烟花女子为妾,丞相是男人不说什么,他的贤德夫人会同意吗?时间一长,敫桂英的真实身份被识破,王魁只会罪加一等!
做不了妾,那就做个奴仆吧,只是伺候你穿衣吃饭,像个老妈子一样。敫桂英说这话时心头冰凉,这是她的底线,一旦被冲破,就不要怪她狠心了。可叹,王魁不识相地打破了敫桂英的底线,他以为她真的是个无家可归来求自己的弱女子,他以为他必须狠心决断才能以免后患,他,下错了最后一步棋。
当王魁将利剑刺向敫桂英的时候,有所人的所有质疑都被化解了。不管是不是现实逼迫,不管是不是无可奈何,王魁的心已然是魔。他负心是为了名利,他杀人也是为了名利,他那点可怜的歉意也还是为了名利。他早已不爱敫桂英了,因为这个女人只会是他名利场中的威胁,为此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除掉她,就像敫桂英的玉石俱焚。
一探情伤,再探情裂,三探情无,同样是那象征纯洁的香罗带,敫桂英用它结束了王魁的性命。只是,黄泉之下,他们还能再作夫妻吗?换做是你,你愿意吗?尽管结局悲怆得令人潸然泪下,而更撼动心扉的是人世间的无可奈何。
敫桂英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爱情,死了依然没有,她要回了一份公平,然而感情的事情又何来公平。虽然王魁负心的代价是死亡,可敫桂英到底什么都没得到!尸体会腐烂,灵魂会消散,如果他们两个转世投胎,想必下辈子再也不愿相见。这就是孽缘吗?如果孽缘也是一种爱情,谁能坦然接受呢?
唐僧取经的路上,佛祖让孙悟空降妖伏魔,一个人若是心魔已成,想必佛祖都会超度他。王魁的确该死,他死了才能警醒天下负心人,他死了才能告诫后世。可对敫桂英而言,王魁死了就是没有了,爱情是他们两个的事,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爱情呢?所以,再回头听那一句“舍得我,敫氏女,孤孤单单,凄凄切切,千里魂飞”时,我骤然觉得,这故事是大快人心的,这爱情却是令人绝望的……
而绝望的爱情,我不想要。你呢?/p>

第四折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
任何事物,唯有失去才知道珍贵,只有得不到时才令人惋惜。/p>

《牡丹亭》在戏曲界的地位如同《红楼梦》在小说界,因为评论《牡丹亭》就像评论《红楼梦》一样容易讨人嫌。但是,是王冠就有人想摘取,评戏不说《牡丹亭》,写尽百曲子也枉然,所以我就来讨讨嫌吧。
在漫长的戏曲史上,昆曲一度盛极,一度衰颓,到了21世纪时,不得不感谢一个人——白先勇先生,若不是他力推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排演出三天九个小时的大戏,恐怕这华丽的戏还得在大众中沉默很久很久。
值得一提的是,我爱上戏不是因为青春版《牡丹亭》,但我第一次接触昆曲的确看的是《牡丹亭》,恰是青春版的艺术指导张继青演的杜丽娘,那时还不懂什么是戏,什么是美。后来真正开启我对昆曲大爱的是两盘磁带,岳美缇和华文漪的《牡丹亭》,天籁之音,至今难忘。
我没有详细了解过大众对《牡丹亭》的喜爱是怎样的,只是感怀这出戏为我化解了敫桂英的悲凉。我喜欢《牡丹亭》里生生死死的缠绵,喜欢那悲悲喜喜的交错,也喜欢最终的大团圆。作为中国人,我不介意秉承先祖传统,保持着对美好的最大向往……
老人们总喜欢用各种未知的东西去恐吓孩子,却往往适得其反,促成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杜丽娘的父亲为了让女儿恪守闺训为其延聘塾师时,就犯下了不可逆转的错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爱情诗,说的是男欢女爱,两情相悦。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年已二八的杜丽娘正是对爱情好奇懵懂的时候,用一首爱情诗去教化她恪守闺训,真是无语。
读罢诗歌,杜丽娘开始向往爱情,而后院春光促成了她对爱情的构想。“游园惊梦”,吟唱千古。柳梦梅不是独立年臆想构造的,对人事毫不知晓的杜丽娘怎么可能自己想出个男人同赴巫山?其实,这都是上天的安排,花神的撮合。正因为天缘的注定,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注定是美好的。
《牡丹亭》真正开始感染我的是“寻梦”,因为那时的杜丽娘已经化被动为主动了,不是花神替她找爱情,而是她自己要去找梦中人。一个人,一旦情感思想独立,就没什么可以左右她的了。
女人于爱情上总是那样脆弱无力,只因为一场春梦,杜丽娘就把真心托付给了梦中之人。她失落,她苦闷,她郁郁情怀不得解开。春香对病中的杜丽娘说,告诉夫人,找一个姓柳姓梅的姐夫好不好?我十分好奇,倘或真的在此时把杜丽娘嫁了,她是不是就会忘却那场春梦?因为那毕竟是个虚无的东西,杜丽娘是为了虚无感叹现实,只要得到现实,便会忘却虚无。就好像现在许多失恋后痛哭流涕,要死要活的男人女人一样,一旦找到了下家,立刻恢复活力!
如果真的是这样,难怪杜丽娘要死。不死,她就要另嫁他人了;不死,她就不能和柳梦梅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任何事物,唯有失去才知道珍贵,只有得不到时才令人惋惜。尽管大家都知道杜丽娘会死而复生,但是她含恨离去时依然让人心痛。前人生死相许的爱情毕竟有现实的寄托,可杜丽娘的寄托呢?就是那样一个虚幻的梦吗?庄周梦蝶,栩栩然蝴蝶也,醒来时,蘧蘧然周也,那到底是谁梦到了谁?杜丽娘自以为梦中事情是真,可醒来后不依然是假吗?几番寻梦寻不到,姓柳姓梅的书生始终不出现,她不知道那个梦中人在哪儿,但却矢志不移地爱着他,抑或是她的梦?
不得不感叹,精神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而能发挥这强大力量的人,必定是至纯至清的人。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中,邱如白评价梅兰芳的《惊梦》:“可只有心里最干净的人,才能把情欲戏演得这么到家,这么美。”同理,一个人心里要有多干净,才会执着地去爱一个梦?自《牡丹亭》问世起,太多的封建卫道士都骂它诲淫诲盗,教唆女子不受闺训,光天化日地就勾搭男人。其实不然,岂不知山水境界中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表象是一致的,所谓淫邪之徒,除了皮肤淫滥的下作外,还有意淫的大爱。杜丽娘,显然是后者。
但愿得,月落重生灯再红。这是杜丽娘的遗言,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生,可是她有着强大的期盼,她想活着,想真真正正见到那个梦中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是现实的无奈,柳梦梅到底来迟一步。曾经华丽的梦不仅仅属于杜丽娘,也属于柳梦梅,只是杜丽娘一心挂念梦中的情爱,为之生,为之死,柳梦梅却是为此开始了奋斗生涯。
作为书生,柳梦梅多少有些清高傲骨,甘愿淡泊。那天,梦中的美人对他说,遇着我你才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柳梦梅就决意进学,求取功名。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都是人生快事,既然梦中有先兆,自然要遵从天意,开始积极追寻。
这应当是女人和男人的差别吧?女人是感性的动物,男人则是理性的,同样的一场春梦,杜丽娘和柳梦梅受到的启发是不一样的。前者想到的是不得的爱情,为此失落消沉,一病而亡;后者看到的是无限风光的前途,为此奋发向上,激流勇进。千万不要为此轻视柳梦梅在爱情中的作用,的确,对于爱情,他不如杜丽娘执着,不如杜丽娘惊心动魄,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柳梦梅金榜题名,如果没有他状元的身份,这个世俗怎么容得下这样一段梦合幽媾的生死爱情呢?毕竟,在那个时代,这是违礼的。
柳梦梅赶考路上感染风寒,被杜丽娘的教书先生所救,将他安置在了梅花观。这梅花观不是别处,正是当年杜丽娘的家宅,自从杜丽娘死后,她的父亲升迁为京官,偌大的宅院权作了为女儿焚香祷告的道观。由此,杜丽娘和柳梦梅终于有机会见面了。
人之所以能活着,一定对尘世有着巨大的欲望。杜丽娘的欲望如此强烈,她的阴灵自然不会飘散。她白日藏匿,夜间出游,飘飘荡荡只为了寻找梦中的那个书生。有一天,她遇到了地狱判官。
我对判官的印象素来很好,阎王要人三更死,谁人敢留到五更?这是地狱的可怕与无情。但是地狱里的判官爷个个都有情有义,急热心肠。前有海神庙的判官,不辞奔波地为敫桂英捉拿负心人,后有赠李慧娘阴阳扇的判官,也堪称地狱青天,而杜丽娘遇到的这个判官,绝对是个可爱的判官,他虽没有惩奸除恶,但却成全了一桩美事,做了大媒。判官感念杜丽娘的赤诚,送她返魂香,让花神保护她的肉身,为的就是能让杜丽娘月落重生灯再红。
得到了判官的允诺,杜丽娘的心境豁然开朗。她不再郁郁寡欢,不再茫然无措,她曾经为之死,将来为之生的那个梦中人果然是有的,她命中注定会找到他,和他相会,和他成亲,和他白头到老!杜丽娘知道,只是时间问题,她只是需要时间去找到这个人,然后等待重生。
在杜丽娘寻找柳梦梅的同时,柳梦梅也找到了她,虽然只是一副画像。这又是一个同梁山伯一样憨厚实在的书生,他在太湖石下发现了一副画像,左看右看,既不是观音也不是嫦娥,竟然是当年梦中相会的那位美人。对了,还有题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柳梦梅很高兴,梦境,画像,无不证实了他将有姻缘功名之分,多美好的人生啊,多神秘的女子啊。此时的柳梦梅终于在爱情上开了窍,他也开始和杜丽娘一样,为了一个虚假的人儿挖心掏肺,深情不移。
每一天,柳梦梅伴着画像读书,却好像是那画像伴着自己。闲下来了,他便同画像说说话,告诉她,他很想她,越来越舍不得她,越来越喜欢她。相思至深时,柳梦梅甚至捧着杜丽娘的画像在院子里四处游荡,只为了重温那个美好的梦,希望能真的唤来梦中的佳人。而佳人,果然应声而至。
杜丽娘听见了柳梦梅的呼唤,她很诧异:这是谁在叫谁?怎么如此深情,如此陶醉,动我心扉?我已经是世上挚诚之人了,难道还有一个同我一样的人吗?如果这个人是他,那该多好!啊,果然是他!
人,千万别信鬼是没有影子的胡话。杜丽娘有影子,而且活色生香,令柳梦梅有些不知所以。夜半时分,美如天仙的女子忽然出现,要与自己秉烛共话,这是艳福?还是厄运?柳梦梅爱美而不好色,他堂堂然地拒绝了杜丽娘的自荐枕席。“不是我不喜欢小娘子,只是小生心里面有个人了,你看,就是那画像上的人,我和她梦中相会,姻缘前定,我不能辜负她!”
此时的杜丽娘该是过么高兴啊,她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个书生真的是那痴情的种。原来他和她一样,坚守着那一场春梦,直到如今。
十年前买的岳美缇、华文漪版的《牡丹亭》磁带我已经听坏了,我一直认为杜丽娘在认定了柳梦梅的真心后就会说明真实身份,所以青春版对于“幽媾”的情节设置让我费解。杜丽娘为什么不说出真情,反而以邻家女子的身份与柳梦梅媾合?她对他说,她敬重他的痴情,她不求其他,只希望和他谈诗论文,以销永夜。而柳梦梅,也答应了。
这一段缠绵让我苦恼不已。不是说要至纯至净的爱情吗?杜丽娘知情而为尚可理解,柳梦梅为什么就接受了所谓的陌生女子呢?她说她不会向他索取什么,于是柳梦梅坦然地接受这份爱,甚至不必担心担负责任?如果杜丽娘不是杜丽娘,而是其他送上门的佳人,也是这般洒脱自在,不求名分,柳梦梅是否会照单全收?
爱情的背叛是遭人唾弃的,可人们在想,反正那个女鬼就是杜丽娘,又何必太过计较呢?到最后,爱情和婚姻依然是他们两个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吧,即使是出轨,也让人们能够安心接受。
当然,杜丽娘是不会由我这样的矛盾的。她,此刻很得意。如果她与柳梦梅的幽媾是一局爱情的弈棋,杜丽娘已经巧妙地暗度陈仓了。她知道柳梦梅心里只有她,她要让他对眼前的她产生同样的爱,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梦中人和眼前人合而为一,即便杜丽娘是鬼,柳梦梅也会难舍难弃。果不其然,她的目的达到了。
还魂之期就要来到,杜丽娘终于向柳梦梅说出了实情。你爱我吗?你爱梦中人吗?你爱我们吗?我们两个就是一个,你是不是爱得更多些?柳梦梅理所当然地喜出望外,立刻表示要上门提亲。杜丽娘让柳梦梅盟誓,女人不管是人还是鬼,不管看没看透生死,都喜欢这一套。一定要盟誓,即使你真心不爱她,也可以盟誓,只要盟誓了,她便相信了。
杜丽娘比敫桂英幸福的原因就是因为她没有所托非人,柳梦梅到底是老实的,真诚的,所以他接受了杜丽娘是鬼的事实,更为她因爱而死的壮举感动不已。没什么可害怕,两个人的姻缘是前世定的,判官爷已经说了,杜丽娘可以还魂,只要她能重生,姻缘就有指望了,而功名,也会随之而来。
天亮时分,鸡叫三遍,柳梦梅提篮携锄来到后花园大梅树边。依稀记得,那是梦中的大梅树,是他们初次相会幽欢的地方,如今,就要在这里,请回那至真至爱的杜丽娘,请回那天地间少有的只为爱而活的女子。
许许多多的《牡丹亭》戏都将杜丽娘的起死回生作为结尾,白先勇说,这还不够。我很赞同。因为,杜丽娘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固然感天动地,但是回到现实社会时,他们如此离奇的爱情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吗?他们先是梦会,后是幽媾,无媒无聘,无父母做主,这样的私合谁能认同?所以,一定要将后续的故事说完,既然人们喜欢大团圆的结局,那么这个大团圆一定要圆满,要符合社会法则!我想,汤显祖决意这么写时就是这么想的。
在随后的时光里,柳梦梅为了让他们的爱情得到一纸认可,上京赶考,求取功名;忍辱受屈,拜见岳父。就像我之前所说,不要看轻柳梦梅,作为一直活着的,现实中的男人,他的所作所为也算是难得了。至少,他能承担得起一份责任,能为杜丽娘造一个真实的幸福的小窝。而最终,他做到了:皇帝下旨,赐杜丽娘与柳梦梅完婚。
《牡丹亭》是一出释放真情的戏,是一出追求自由的戏,感情的自由,人性的自由。食色,性也。天下的男男女女追求爱情的欢娱本身并不是错,但惟有真正的爱可以将这种欢娱提升到华美的境界,甚至能超越生死。但是相思莫相负,只要有此深情,生生世世,我们都可以获得知心爱人。
至于柳梦梅在不知情时接受了陌生的女子的爱,我想,你可以把他看做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爱情迷失吧?许多人都曾迷失过,但那又怎样呢?人,最终是为了责任而活,如果能够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就不枉为人。所以,在我看到许多被世人唾骂的小三、二奶写下的“相爱即聚,不求名分”的另类感言时,忽然有点理解了她们的爱情哲学和婚姻理论。纵然有人会为此咒骂我的无良,我也不介意。
在我看来,汤显祖写《牡丹亭》不仅仅是些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更是一对男女在爱情婚姻上的收心旅程,如同孙悟空带上紧箍咒,由顽猴化为佛。我们可以接受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转变,愿意看他们安稳平和的大团圆结局,那为什么不能自己的身边人一点时间,等待他们的转变呢?/p>

第五折  定要回转人间去,搭救裴生除奸相——李慧娘
人与鬼的爱情,是一道墙,你摸得到,看得着,却被生生阻隔。/p>

将《红梅阁》作为生死之恋的压轴戏就足以说明这出戏在我心目中远胜过千人所爱的《牡丹亭》。出身中文系的我固然知道《红梅阁》的原著戏词不及《牡丹亭》,其作者周朝俊也是汤显祖的后辈,归于“玉茗堂派”门下。但是,就像我相信时代是发展的,长江后浪永远会推前浪一样,我也相信周朝俊的赋予女主人公李慧娘的爱情精神是胜过杜丽娘的。所谓“一身虽死,此情不泯”,李慧娘固然没有为爱生生死死,但她用生命换得的爱情比杜丽娘更具有浪漫的现实主义精神。如果说,杜丽娘感天动地换回了爱情,那么李慧娘则是用爱情撼动了无情的天地,点醒了后人。
李慧娘的出身很贫贱,如同敫桂英。她是大奸相贾似道门下的舞姬,外人看去锦衣玉食,百般宠爱,可唯有她自己知道强颜欢笑的日子多么难熬。有哪个女子甘愿自堕风尘?李慧娘也是被逼无奈。就是贾似道这个奸贼,欺瞒君王,勾通敌国,将大好河山陷于战火,让黎民百姓饱受苦难!李慧娘恨他,却还要为他歌舞取笑,她也恨自己身为弱女子的无能。
贾似道一如既往地泛舟西湖,饮酒取乐,李慧娘站立船头,满眼春色却是暗淡的。远处飘来一叶小舟,船头上立着一位书生,同李慧娘一样满面忧愁。贾似道的狗腿子们大声喝道:“相国游湖,闲杂人等闪开!”不喊还好,这一喊反把那个书生喊出气来了。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身为相国却卖国求荣,朗朗青天,西湖如镜,贾似道对此天地,有何面目叫我们离开!
一声骂,惊动了贾似道,惊醒了李慧娘。这责骂声振聋发聩,看似文弱的书生胸中竟藏有如此浩然的正气,令人可钦可佩。贾似道急忙忙跑出来,威逼利诱地问来者是谁。书生面不改色心不跳,坦然答道:“太学生,裴舜卿。”
君子处危室而泰然自若,李慧娘的心怀猛然开阔,这世间果然还有一股不能泯灭的英雄之气,足以涤荡那些污浊。“美哉,少年!美哉,少年!”李慧娘由衷地发出了感叹,这是她沉寂多年的心灵第一次呼喊,裴舜卿,这是她惶惶不见天日的岁月中的第一缕阳光,西湖春景骤然生色,天地山川湖水,都是那样耀眼明亮。
一声赞,结束了李慧娘花样的年华。她知道自己为何而死,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死,为什么,难道追求正义与自由是错吗?难道这世间就容不得一点希望,她被裴舜卿点燃的暖暖心火还未燃烧就已经熄灭了!贾似道,这遗臭万年的奸贼具备大奸大恶之人所有的德性:狠毒,阴险,顺他者昌,逆他者亡,哪怕是个弱女子,他也不会放过。
李慧娘死在贾似道的剑下,就因为她赞叹了裴舜卿一句,她和裴舜卿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可叹,裴舜卿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绝色而刚毅的佳人为他命丧黄泉。
女人固然好妒,其实男人也如此。贾似道痛恨裴舜卿辱骂了自己,更恨他勾走了爱姬李慧娘的心,他要杀了裴舜卿才能解恨。于是,贾似道假意悔过,将裴舜卿请入相府,要与他商谈救国之道。毫无心机的书生就这样被囚禁在了相府红梅阁,窗外的红梅树下,正是李慧娘的葬身之所。
本来,李慧娘只是一缕冤魂,她怨气冲天,不入地府,日日只在相府飘荡,希望报仇。只是人鬼殊途,她依然是柔弱无能的。直到这天,她在红梅阁见到了裴舜卿,李慧娘的希望再度被点燃了。她不但要报仇,她更要搭救裴舜卿!一句骂,一声赞,李慧娘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怎能坐视裴舜卿再遭毒手?
我真的很喜欢戏曲里的那些判官们,因为他们刚直,因为他们可爱,因为他们比人更懂得什么是高尚的品质。李慧娘跪倒在判官面前,她不求死后超生,不求转世为人,哪怕是生生世世永堕地府,她也要救出裴舜卿,不仅仅是为了心头正在萌发的爱恋,更为了存留人间正气,天地浩然。
判官也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大手一挥,阴阳宝扇落在李慧娘的手中。如今,李慧娘已不再是弱女子,她身为冤魂,心有大义,这阴阳宝扇可以助她除奸贼,救忠良。她,即是鬼,也是侠。
如同所有的人鬼戏,李慧娘在救裴舜卿之前一定要化作人形去与他相会。她敲动门环,请求开门,裴舜卿冷笑道:“不要用美色勾引我,男女授受不亲,你以为我会上当吗?”如果你们痛恨王魁的背信弃义,喜欢柳梦梅的憨厚痴情,那么我得说,我很欣赏裴舜卿如此的坦荡襟怀。他多情但绝不滥情,他不必是柳下惠,他只是保持了一个君子应有的自制,而这种气度正可与李慧娘的侠义相配。
裴相公,你当真记不得我了吗?那天在西湖,你痛吗贾似道,是我出言赞叹。只为了这一句称赞,我就,我就……就被打得遍体鳞伤。今夜我不是来闲话的,你身陷牢笼是我所害,我只想救你出去。李慧娘句句是实话,除了“遍体鳞伤”四个字,这也算是善意的谎言吧,依然真诚。
世间只有真心才能换得真心,李慧娘到此时都没有细想过她和裴舜卿究竟会怎样,她只是单纯地想要救他,想让他活下去。然而,爱情就这样挡不住地到来了。正人君子面对美色岿然不动不是因为他们的感情细胞微弱,而是因为他们的爱浓烈似海,表面平静,一旦泛起波涛就涌动翻滚。一个弱女子,因为欣赏自己而遭受不幸,但她却不以为恨反而愈加坚强,其情更深,这中广博胸怀恐怕许多男人都不及。李慧娘恰是这样的人,怎不叫裴舜卿另眼相看,心潮涌动?
裴舜卿的眼中流露出别样的情感,这情感让他倍感温馨,也更觉沉痛。百无一用是书生,我骂了奸贼却不能惩治他,反而连累无辜的女子受苦。如今她要救我,一腔真情令我感怀,可我要是真的走了,她就只有死路一条。若真是这样,我还算是堂堂须眉吗?大不了就是一死。
大义当前,死,从来都不可怕。李慧娘已然死了,死了才知道死人是什么都不怕的。而裴舜卿面对即将到来的死神却仍不改初衷,又叫李慧娘深敬不已。但是,裴舜卿想得不如李慧娘周到,他忘了自己太学生的身份,他要是死了,天下就少了一个仗义执言的书生,他死了,朝廷就少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他死了,还有谁敢上书皇上,弹劾贾似道?裴舜卿不能死,他是李慧娘在这个黑暗世道中唯一的光明,李慧娘灵魂不灭的希望就是能救出裴舜卿,完成他们共有的报效国家,拯救黎民的心愿。
可敬可爱的书生从来都有些固执,因为他们悲天悯人,重情重义。此时此刻在裴舜卿的眼里,李慧娘不再是一个委屈逢迎奸贼的舞姬,她身在虎穴,心怀天下,像她这样的一个奇女子,裴舜卿岂能舍得?无论如何,裴舜卿都不会用李慧娘的生命做赌注来挽救自己的性命和前程,还是那句话,大不了,一起死,裴舜卿和李慧娘,生生死死都在一起。
遥远的书房传来贾似道与狗腿子的密谋声,李慧娘轻摇阴阳扇,听得仔仔细细。没有时间了,刽子手扛着钢刀正往红梅阁来,再不走,裴舜卿的性命就不保了。死,还是个死,反正都是一死,何不把话说明呢?人与鬼的区别,不是你不爱我我可以杀你,也不是你爱我,我就可以回生。人与鬼的爱情,是一道墙,你摸得到,看得着,却被生生阻隔。
李慧娘很凄然,更不忍心,裴相公,你知道吗?我骗了你。我已经不是什么舞姬了,更谈不上人间奇女子,我不过是贾似道剑下的冤魂,我已经是个鬼了。正因为我是鬼,我才能夜入花园而守卫不知;正因为我是鬼,我才有不惧奸贼救你出逃的胆量;正因为我是鬼,我更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明白了人间还需要你这样的人。美好的爱情谁不向往,欢乐的生活谁不期盼,可这一切对于李慧娘来说都是妄谈,她已经死了,无法复生,她魂归地府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搭救裴舜卿,她此生仅有的知心,爱人,助他完成人生大业,天下黎民需要他。
明明可以相爱的人就这样阴阳阻隔,两心相投却不得不放弃,这是爱情的大团圆,还是现实的悲剧?得到爱情的人或许可以死而无憾,但那也只是针对同生同死的人,所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团圆的,刘兰芝与焦仲卿也是团圆的。外国人说,中国人的爱情传奇没有真正的悲剧,因为中国人喜欢用幻化来化解悲痛。我想,这不仅仅是文化的隔阂,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恐怕都接受不了这样现实的悲剧。
在得知李慧娘是鬼非人的一瞬间,裴舜卿昏过去了。他并不害怕所爱的人是个鬼,他只痛恨是自己的一时快意摧毁了她。如果裴舜卿不去骂贾似道,李慧娘就不会称赞他;李慧娘不称赞他,贾似道就不会杀李慧娘;李慧娘不死,他们何至于如此凄凉?
坦荡直率的男女在爱情观上往往走两个极端,女人婉约似水,绵绵不绝;男人冲动如火,热烈无比。裴舜卿就是这样的,他被囚相府犹如失群孤雁,无人关怀也无人体谅,他腹内胸中的宏图大业不过是虚幻。直到李慧娘的出现,只在三言两语之间,他们相识相知,仿佛前世注定的因,在瞬间结出了果。裴舜卿以为他就此得到了爱情,得到了希望,得到了知音,可所有的一切都化为烟云,即将随风飘散。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整出戏的重点,《救裴》一折是李慧娘对裴舜卿所有的爱的爆发。李慧娘豁出去了,只要能救下裴舜卿,天塌地陷她都不顾。阴阳宝扇在手,李慧娘不再惧怕手拿斧钺的奸贼,她已然升华为天地正气的代言,铲除人间奸邪。李慧娘轻而易举地放倒了多有刽子手,救出了裴舜卿,烧毁了贾似道的半闲堂。
不过,不幸福的还在等待。
上古有诗《长相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地尚未变换,裴舜卿和李慧娘的爱情又如何能消磨?裴舜卿不惧死,同柳梦梅一样,他要自绝性命追随所爱的人而去,黄泉路上相依相伴。这爱是执着的,是单纯的,是热烈的,是人们钦羡的,但这爱,其实是不合符现实的,是自私的。
李慧娘和裴舜卿的相爱是他们在红梅阁相会之时,在此之前,李慧娘没想过要让裴舜卿为自己殉情,裴舜卿没想过会爱上李慧娘。李慧娘救裴舜卿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忠良,救国救民,裴舜卿感叹命运不济也是因为不能报效国家,惩处奸贼。如果裴舜卿因为爱上了已为鬼魂的李慧娘,为了追随她而平白送命,他们二人原先共有的天地大爱又将置之何处呢?
裴舜卿不能死,他必须活着,纵然此生不能同床共枕,纵然爱情的遗憾让他尝尝对月长吁,他也必须活下去。至于李慧娘,她也舍不得,可女人的心最缠绵时也是最坚忍的。她爱裴舜卿,所以希望他好好活着,替她活着,裴舜卿若能拯民于水火,这也是李慧娘的最大的功德。
爱情,不只是你侬我侬,那太小我了。所以革命先烈们会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有些人的爱是精致的花瓶,好看却极容易破碎;有些人的爱像粗陶瓷碗,简单而实用;有些人的爱似烛火,缠绵不绝柔情万千;有些人的爱同闪电,霹雳而过却震荡山河。如此多的爱,或许挑不出孰优孰劣,只是我想,若没有那大爱之人的舍弃,追求小爱的人又如何能安稳享受?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李慧娘如此大爱,她会同意裴舜卿活着的时候另娶他人吗?不用等你反问,我可以直接给出答案:她愿意。她非但愿意,而且也是这么做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周朝俊赋予李慧娘的爱情精神超于杜丽娘之上,因为他认清了现实,给了现实一个答案。
那个现在人眼中的第三者叫卢昭容,是位千金小姐,美若天仙。贾似道看上了卢昭容,要强抢为妾。裴舜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假称是卢昭容的未婚夫婿,搭救了卢昭容。因此,贾似道对裴舜卿的恨更深了一层,欲除之而后快。
李慧娘对一切心中了然,她决意救出裴舜卿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将他和卢昭容撮合成对的主意。他们两个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卢昭容又是那样的温柔婉转,足配得上裴舜卿。李慧娘爱裴舜卿,可她已经是鬼了,有爱也不能相爱。既然选择让裴舜卿好好活下去,那就要为他谋求更多的幸福,包括美好的婚姻。
当今社会,一言不合即分道扬镳的恋人太多了,在腻味了反反复复的分分合合之后,他们安慰自己道:“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可说来时,却显得那样单薄无力。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如果我们真的懂得了李慧娘的爱,还敢说分手即放手吗?李慧娘的爱跨越了生死,她不比杜丽娘爱得少;李慧娘的爱淡化了私人的恨,她比敫桂英大气得多;李慧娘的爱来得那样深沉浓郁却走得干脆利落,她留恋却懂得了决绝,不矫揉,不造作,不哀叹,不言悔。她活着的时候感叹自身的软弱无能,她在死后却获得无穷的力量,这力量,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可以拥有的呢?
如果有一天,我在人间见到了这样的女子,我一定会用最虔诚的目光去仰望她。/p>

第二场  私定终身后花园
私定终身后花园是戏曲舞台上最常见的爱情模式,常演不衰,奇怪的是老百姓们也都乐此不疲地看着。千万不要着急抨击戏曲的古板和看戏人的守旧,就算你是摩登的现代人,也有类似的审美惯性。
不信,你可以打开电视看看,爱情剧,家庭伦理剧千篇一律,甚至抄袭他国作品;不同的侦探剧反复演绎着同一个案件;间谍剧仿佛把所有人都变成了神经质,要么搞笑,要么悲情,要么惊险,要么刺激,不过如此。
所以,当我选择走进剧场去看私定终身的爱情时,我会安慰自己,我也在追逐潮流,只是与众人两个方向而已。
第一折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得不到的东西才懂得其珍贵,爱情婚姻也是如此。/p>

不要说我没底蕴,拿一个真实的爱情经典出来说。从古至今,一旦有少男少女为爱痴狂却不得父母认同时,他们就会选择决绝的手段。要么双双殉情,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要么相约私奔,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可以说,不管时光流过多少个千年,只要人们提及私奔的话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对爱侣,不但留下了千古的爱情佳话,更传下了不朽的爱情诗歌,一段《凤求凰》,一曲《白头吟》,婉转多情,含蓄中却能放射出无限的爱的力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希望卓文君是未嫁而守寡,这是中国文化的劣根性,非要让女人从一而终,似乎那才是贞洁。实际上,真正的文人骚客对此都十分不屑,所以你看戏曲舞台也好,文学作品也罢,那些真正为后世所记住的都是些“出格”的女人:卓文君、红拂、薛涛……
所以,我要颂扬真挚的、不为世俗所羁绊的爱情。
卓文君新寡被接回娘家,可怜她大好的青春就要掩埋在孤独凄凉的日子里,她很不忿。前厅中,她的父亲在大宴宾客,欢声笑语。卓王孙不是文人,但喜好风雅,反正家中有的是金子、银子,而街市上多得是有才无钱的文人。摆下酒宴招待这些穷书生,他们能填饱独自,而卓王孙也能落得个雅士的虚名,各取所需。
只是今天卓王孙有点儿不爽,因为堂上所有的文人都在赞扬他,恨不得写诗作文称颂他,唯有一人静坐一旁独自吃喝,丝毫不把卓王孙的热情款待放在眼里。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个书生未免张狂了些。
卓王孙开口动问,这位是谁,旁人答道,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才子司马相如。要知道,古代的文人就相当于今日的影视明星,司马相如的名气绝对是巨腕儿级的,他的才子名声是众望所归,无人不服。只可惜,那个时代的明星名气虽大,却不像今天的明星那样容易挣钱,因为他们清高,他们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文采随意换来金钱,最后只能落得依靠着富人的接济施舍才能过日子。谁让司马相如生不逢时呢,他想报效朝廷又苦无门路,满腹才华却不能一用,真是悲怆。
听说是司马相如,卓王孙的面色立刻转怒为喜,甚至有点奉承。毕竟,大才子司马相如的文章是价值连城的,他越是这样对世俗不屑一顾就越证明他的价值。没错,他现在是落魄书生,可人家落魄得有气度,有范儿,要是能用一顿饭换来司马相如的美文,卓王孙是捡了大便宜了。
对于司马相如而言,他知道卓王孙的意思,他在踌躇犹豫。这桌饭菜是不错,可大丈夫岂能为区区饭菜丢了傲气,他司马相如的文章可是一字千金啊!不能写诗作文,那就换个方法吧。有人让司马相如抚琴,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回应,因为大家都知道卓王孙家里藏有一把绝世好琴——绿绮琴。绿绮琴是卓文君最心爱的,听说是司马相如要弹琴,她当然愿意。宝剑赠英雄,好琴配名士,卓文君正好也想见见这个人人称赞的大才子。
见面,在当今是多么简单随意的词,我们每天都在车水马龙中与无数的人迎面相见,而那时的卓文君想要见一个陌生人是这样得难。巧的是,她将要见的这个男人是名闻天下的大才子,人品俊俏,才华分流,还弹得一手好琴。可想而知,这一见,要勾去几多心魂。
司马相如在纱帘外,卓文君在纱帘内。帘内的佳人轻轻撩起纱幔,只露出一双含情的明眸,悄悄地看了帘外人一眼,不期这帘外人也正偷偷地看她。这可是临邛百姓日日谈论的奇女子卓文君啊,新婚而寡的她应该是寂寞的,失落的,可为何明眸中还有那闪亮的光芒,仿佛依然是清纯的少女,等待着少年口开心扉。
我从来都不愿做糟粕文化的捍卫者,清纯的概念若只能用于女子,我也不认为不知人事的少女才是清纯的。一个人,只要心灵够洁净,她就是纯净的。就像卓文君,即便她经历了女人的幸福和不幸,她那向往自由美好的心也足以使她明净如水。
这一眼,就注定了两个不寻常的人的爱情,俗语叫一见钟情,就是眼眸中彼此相合的那点气息。司马相如看懂了卓文君,他要把对她的理解告诉她。
我一直觉得,琴是男人的乐器,而筝是女人的。琴弦只七根,像男人一样简单,奏出的音乐那样深沉,即使变化也看不出指尖的杂乱;筝就不同了,密密麻麻二十根弦,就像女人的心思,又密又多,拂动时高音清脆,低音婉转,如同女人不可测的心。所以,当司马相如奏响绿绮琴时,悠远深沉的琴声就代替了男人的倾诉。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现在的人总喜欢说意象,何为意象?一曲《凤求凰》就是最古老、最简单的爱情意象,比玫瑰花语典雅优美得多,还带着几分神秘。凤凰本是鸟中王,雄曰凤,雌曰凰,凤求凰不是两只鸟儿在空中飞舞,而是男人最直接的爱情表达,却又比“我爱你,愿意跟我走吗”这样的话来得动人。
在卓文君眼里,司马相如仪表堂堂,才华横溢,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秀男人。现在,这个男人公然地想自己表达了爱慕之情,如此主动,如此浪漫,谁还能不动心?换做是你,深爱的男友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你求婚,再害羞也会答应的。
不知道卓王孙是真傻,还是旁边的那些清客们有意看笑话,司马相如公然“调戏”卓文君,做父亲的愣是没看出来。卓文君深知家人不会同意自己改嫁,更不会让她嫁给司马相如这样的穷书生。对于居家过日子的两口子而言,才华也好,情调也罢,那最多是锦上添花的粉饰,真正重要的是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卓家富甲一方,怎么能让女儿嫁到没钱过日子的穷书生家里去呢?至于陪付嫁妆的问题我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就说过了,钱,对于富人而言是面子的问题,卓王孙那么有钱,嫁妆是用来炫耀的,不是给小两口过日子的。再说,以卓王孙这等富商的敛财习性,卓文君即使再嫁,也要嫁得够本,怎么能倒贴?
卓文君之所以是卓文君,就是因为她比普通的女子多了些胆魄。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她也从没想过让父亲同意,卓文君甚至没有告知卓王孙她的心意,就卷了卷常换洗的衣服,背上了绿绮琴,直接去找司马相如了。
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心爱的女子不拘俗礼夜奔上门,这让司马相如喜出望外,自己的眼力果然不错,她可真是个奇女子!摆下绿绮琴,二人就在这琴声歌韵中结为连理,开始了浪漫幸福的爱情生活。
没有地基的楼台会倒塌,没有面包的爱情会饿死,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等卓文具的几幅首饰都当完时,甜蜜的夫妻们才发现家中真的无米下锅了,更别说饮酒弹琴,赋诗唱和了。司马相如痛苦啊,人家说情场得意官场失意,这话真不假。原来自己只是忧愁满腹才华不被朝廷重用,而今官职依然没有,反而多了个家庭负担,这日子可怎么过呢?借酒浇愁愁更愁,没多久,连浇愁的酒都没有了。
人被逼到一定份上时总会想出绝妙好招来,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才华而言,这些更不在话下。于是,夫妻们打点行囊回到了临邛,既不到卓王孙那里拜见,也不向亲友们诉苦。典卖了最后的家当,一代才子和一代佳人在临邛的街市上开起了酒铺。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裈忙前忙后地端盘子刷碗,卓文君理所当然地包着头巾当垆卖酒。
今天的富二代如果去餐馆当服务员、打杂工,一定会引来媒体的宣传报道,说他们要么是作秀,要么是自强不息。卓文君作为赫赫有名的富豪之女,却要妆扮成普通妇人去在街头卖酒,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作秀,就是找宣传。
果然,消息传到了卓王孙的耳朵了,老头子坐不住了。卓王孙不差钱,就差声望,他摆酒席请文人为的什么?就是为了赚声望。可如今呢,让司马相如拐跑了女儿不说,小兔崽子居然敢拉着他的女儿在街头卖酒,堂堂卓王孙的千金抛头露面作仆役,这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啊!可没办法,谁让司马相如穷呢。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卓王孙只好准备了新的嫁妆,金银百万,奴仆百人,让司马相如风风光光地带着卓文君回成都去了。
真是功夫不如有心人,挂着私奔头衔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终于得到了认可,光明正大地成为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可人要是沾上好运,怎么着都会顺利。刚刚将情场风波摆平,司马相如的官场生涯就开始了。汉武帝终于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大作《子虚赋》,十分得喜欢,于是司马相如像所有的读书人梦想的那样,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官。这一下,生活的前景真是无限美好了,可爱情与名利的矛盾也就接踵而至了。司马相如到西蜀当官去了。
女人都爱说男人有劣根性,这个,作为女人的我,只能表示认同了。没有办法,谁让女人总是在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呢?谈恋爱要男人追,结婚要男人买房,过日子要替男人当家,好容易有那么几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却往往落得爱情失意,孤独凄凉。
这不是男人或女人的错,这是社会习俗的错。社会要求男人必须养家糊口,这就注定了丈夫要追求功名利禄以阴妻儿,而女人既然要享受男人带来的物质,就必须处于附属品的位置。既要坐享其成,还要驾凌其上,这样的老婆恐怕没几个男人能受得了。
卓文君骨子里固然很叛逆,但她不是无知的女人,她唯一能依仗的是那些值钱的嫁妆。可司马相如做官靠的是自己的文采,与卓文君无关,所以卓文君不能在这条道上成为他的绊脚石,她只能任由他去了。
司马相如在西蜀代天子行号令,将一方治理得风调雨顺,人人称赞,时间一久,男人的劣根性就暴露了。美丽贤惠的妻子不在身边,他是多么得寂寞难耐,府衙上天天夜宴,嘉宾满座,美女如云。男人吗,谁能没有几个红颜知己呢,就算不是知己,也得是赏心悦目的良伴啊。作为大汉朝的官员,就算司马相如自己不找女人,别人也会送的,在当时,还没有包二奶,养小三之说,司马相如是堂堂正正地要纳妾娶小。
每一个接受正统教育的古代女性对丈夫娶小的事都应该不闻不问,可每一个对爱情有着至高追求的古代女性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何况是敢爱敢恨,总会违礼而行的卓文君。
得知司马相如的二心,卓文君很伤心,可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是真正智慧女人的聪明。死缠烂打只能带来厌烦,无理取闹只会导致决裂,如果反正都是分离,何不洒脱点。卓文君轻提玉管,写下了凄美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裁刀为!
这是我很欣赏的属于女人的爱情观。她缠绵,她幽怨,她对爱着的那个人有无尽的愁思,她爱他但是不完全依附他,她不因为他的二心而将自己置于无可回转之地。尽管她心痛如绞,每日以泪洗面,但她决不在他面前表现出脆弱和哀求。她可以挺直了腰杆对他说,既然你有了别人,那我们就分手吧。
得不到的东西才懂得其珍贵,爱情婚姻也是如此。你抓得越紧,对方可能跑得越快,而你打算放手时,可能那人就主动回来了。所以司马相如回来了,历史书上说他是因为被人弹劾罢了官,可演戏看戏的人们都愿意相信他是被她的情思感动了。
后人说,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失了宠的皇后陈阿娇写的《长门赋》太精彩了,简直说透了女人的心思。也有人说,司马相如写的《长门赋》不过是借助一个女人的心思表达自己的对君王的思慕,他还是想当官的。在我看来,《长门赋》到底多么瑰丽华美并不重要,我依然喜欢卓文君的《白头吟》,尽管这两部作品都有可能不是当事人亲作的。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没有生生死死的相随,没有一点儿神话的浪漫,他们就是现实世界中为爱努力拼搏的人,在相爱的过程中接受了物质和名利的考验。他们吃过苦,有过矛盾,遭遇了波折,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妨碍他们相濡以沫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才是现实的爱情。
作为经典爱情传奇,“凤求凰”的故事题材为各个戏曲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剧本材料,舞台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缤彩纷呈,每一种都有每一种的好。不管看哪一种,我都会津津有味地期待着男女主人公的四目相视,期待他们月下私奔,期待他们的悲欢离合,然后在落幕是长嘘一口,感谢上苍让我们生活在了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纵然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爱情波折,可比起那个时代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解决的方法会多一点,理解我们的人也会多一点。/p>

第二折  月儿才上柳梢头,早已人约黄昏后——西厢记
当爱情陷入绝路时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峰回路转……一是悬崖断壁……/p>

这一场,出出都是经典大戏。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是继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后又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唐传奇《莺莺传》是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元稹的作品,就是那个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
可惜,很抱歉,我得摧毁这份浪漫,因为在《莺莺传》里,以元稹为原型的张生虽然对崔莺莺是爱得死去活来,可等他高中状元之后便始乱终弃了,还将莺莺称之为尤物,多可恨的家伙!
正因为元稹的传奇小说可恨,才造就了元朝时代王实甫所写的戏剧《西厢记》,才有了中华戏曲舞台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崔莺莺出生仕宦,她的父亲是大唐的宰相,可惜成了过去时。世态炎凉啊,宰相在位的时候估计是人人攀附的权贵,可一旦过逝,连他的家小都没有人照顾。崔夫人带着刚刚成年的女儿和还只会调皮捣蛋的儿子扶灵回乡,中途停留在蒲东寺,为老相国做超度,身边连个可靠的人都没有,崔莺莺进进出出就只有红娘一个丫鬟跟着。
寺庙的生活是清苦的,更何况还在为父守丧,崔莺莺过得极其无聊。不过,崔夫人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通情理,她很体谅女儿的寂寞,于是让红娘陪着崔莺莺去后殿有花有草,有鸟有树的地方散心。
一方寺院并不大,但能遇到有同样心情的人就比较稀罕了。张生的学名叫张珙,字君瑞,是个家财不多但足以供他游学四方的落魄书生。张生喜欢读书,但不喜欢追名逐利,他背着书箱琴囊走到哪儿就歇在哪儿,随性随心。很巧,他正好也在蒲东寺。
主持方丈曾告诫张生,后院西厢住的是崔相国家眷,不能前往惊扰。君子风度的张生也很坦然,他根本没有想过去窥探相国千金是什么样,他对崔相国的门第也没有任何想法,他只是听从方丈的话,最多到后殿赏景游玩,不期,遇到了五百年前的风流冤家。
久居深宅不见天,崔莺莺更没有见过什么男人,原来是不能见,现在是见不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崔莺莺的愁闷真的不是花花草草能解决的,她连赏花的心都越发没有了。就在百般无聊回首闲望时,崔莺莺碰触到了另一双眼睛,那眼睛不同于母亲的慈祥,红娘的机灵,幼弟的顽皮,方丈的深沉,那眼光明亮而热烈,刚毅而儒雅,是一双真正的男人的眼睛。
古代的千金小姐们在见到陌生男人时的本能反应就是回避,崔莺莺很快消失在张生的视线里,而张生则呆住了。女人的美应当美在心灵的话只是说给那些相貌并不出众的人听的,试问哪个男的不对貌美的女人另眼相看?如果是同样的身份背景,同样的脾气性格,男人应该更容易选择好看的那个吧。
张生低头看地上的尘土,发现了崔莺莺的脚印。那脚印儿一只冲里,一只冲外,脚尖对着脚尖,如果没有猜错,一定是崔莺莺欲走还休,回眸一望,她原来是看上了自己呀!真是个自恋狂,张生的自恋恐怕是古今独有的,他就此疯狂地恋上了崔莺莺。张生相信,只要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定会挽留住崔莺莺,向她倾诉衷肠。
机会不是上天给的,而应该自己创造,张生给自己创造了一次机会。他听说崔莺莺每天晚上都要到花园烧香,于是早早地守候在了西厢墙外。皓月当空,满地银光,是最典型的佳人才子诉心肠的时刻。张生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他听得见崔莺莺细碎轻微的脚步,闻得到她身上迷人的馨香,被一厢情愿的爱情冲昏了头的他完全忘乎所以。
佛殿偶遇书生,这崔莺莺心底留下了一点美好的回忆,她还不敢妄想什么奇缘巧遇,只是一丝儿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就是这点好奇心勾起崔莺莺的心思,身为大家千金,她时时处处被拘束,终身大事也被母亲做主许了表哥郑恒,全没有任何可以想象的空间。这一辈子,崔莺莺是望到头了,想到这儿,她不觉长叹,抒发胸中郁闷。
张生不是司马相如,他没有那么大胆,甚至有点书生迂笨,所以他不敢直接表达爱慕之情,只能先做试探,就好像现在的男孩子总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去问喜欢的女孩子怎么没和男朋友一起出来玩一样,他总得先知道对方的感情情况。张生即兴赋诗:“月色溶溶液,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言简意深,虽然含蓄得很,但也看得出求凰之意。
崔莺莺不是卓文君,她没有那等气魄,甚至难以忘却闺门严训,所以她只能隔墙回复了一首意境相似的诗:“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崔莺莺承认了自己的寂寞和无聊,但是她还没有十足地把握敢把解除寂寞的方式寄托在那个只见了一面的书生身上。说到底,这一对思春的男女在相互慕色的基础上玩了一把暧昧和调情,崔莺莺抽身而去,张生则自恋得更深。
戏曲故事中人物色彩往往很明显,要么红脸,要么白脸,所以好人很好,坏人就很可恶。但我不讨厌《西厢记》里的孙飞虎,要是没有他,张生和崔莺莺永远也不能两心相印。
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是一等一的美女,便带了兵马来蒲东寺抢人,崔夫人一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苦无对策。崔莺莺痛哭一场,决定自缢以成全名节,崔夫人舍不得女儿,情急之下声称,寺庙里面无论是当和尚的还是来上香的,只要有人能救下他们一家子,就将崔莺莺的终身许给他。
不得不佩服张生,太有耐性了!按理说,心上人要被贼人抢去做压寨夫人,他应该急得第一时间跳出来去当护花使者,有救人的计策也可以先说出来吗。他大概是意识到孙飞虎抢人是他得到崔莺莺的最好机会,因此躲在禅房里泰然自若地写着求救书信,等着崔夫人喊完了最后许配女儿终身的话,他才摇头晃脑地出来了。
张生的挚友是白马将军杜却,寺警一是迎刃而解。孙飞虎被赶走了,崔莺莺得救了,张生遂心了,崔夫人亲口允诺的,他可以娶崔莺莺了。故事要真是这样顺利那还有什么意思?爱情的道路从来都是坎坷的,现在人要买房买车,古代人也要有钱有权才行,崔夫人怎么会把情急之中说的话当<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4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11.8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