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
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


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

作  者:马谧挺 著

出 版 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定  价:29.80

I S B N :978751260646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中国史  票务  历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的第一部,描述了18世纪末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大清王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地叙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各路人马的血腥博弈,以及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同一时期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人文科技、市井风情。
《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时间跨度50多年,涉及同期英国的发迹史、西班牙的沉沦史、美国的崛起史、葡萄牙的奴隶买卖,东印度公司的发迹史,美国铁路与中国劳工,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探索新大陆,海盗贸易,新事物萌芽等,内容宏大,意旨宏远,文笔犀利、柔美,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不禁叹惜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历史车轮的生猛。

TOP作者简介

马谧挺,祖籍陕西西安,人称“闪客作家”,史学怪才。现为专栏作家,研究明清历史。十多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超过300万字,已出版《闪魂》畅销书系列。

TOP目录

自序
附图 鸦片战争人物群像
第一章 大英帝国PK大清帝国
第一节  这就是乾隆
第二节  英国佬又兴奋地来了
第三节  大恶人律劳卑
第四节  中英争老大
第五节  把门关了吧
第六节  不信我弄不死你
第二章 要不要禁鸦片
第一节  鸦片烟是这么来的
第二节  小商贩大公司
第三节  道光帝终于怒了
第四节  到底要不要禁烟
第五节  还是开会吧
第六节  棉花战争
第七节  史上最严厉戒毒法
第八节  道光帝伸开黑手
第三章 广州城的禁烟运动
第一节  新上任的公司经理
第二节  抢英国人的老婆
第三节  最做作的诗人
第四节  林则徐是这样戒烟的
第五节  不缴烟就杀了全球首富
第六节  英国第二大鸦片贩子
第七节  老实上交鸦片吧
第八节  打死也不写保证书
第四章 虎门的硝烟
第一节  英国女王的一封信
第二节  林则徐开读国际法
第三节  澳门大战
第四节  为了有饭吃再战九龙
第五节  关天培大战英军
第六节  英国人彻底坐不住了
第七节  赶紧结束战争吧
第五章 英国远征军
第一节  远征军攻占香港
第二节  邓廷桢失陷厦门
第三节  定海之战
第四节  道光帝怒了
第五节  阿哥出场
第六节  伊里布玩小伎俩
第七节  琦善天津会义律
第八节  大沽口拉锯战
第六章 穿鼻草约
第一节  巨头汇聚广州
第二节  脑残琦善
第三节  沙角之战
第四节  穿鼻草约
第五节  虎门大战
第六节  最强阵容血战
第七节  收复定海
年表 1793—1842:中国与世界
小引 历史正面与侧面里的那些人

TOP书摘

乾隆末年,一切相安无事,该上班的还上班,该考试的还考试,就在乾隆准备把皇位交给他的儿子的时候,英国人来了。英国人带着英国女王的信和六百多箱珍宝来了,他们准备把它们进献给中国的皇帝。可是问题来了,乾隆皇帝根本不需要那些珍宝,连看不都不看一眼。英国使节怒了,我们千里迢迢送来珍宝,你们既然连看不都不看,这不明摆着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吗?乾隆皇帝也怒了,给你脸不要脸,再吧唧就把你们扔海里去……
第一节 这就是乾隆
在没有发现新大陆之前,中国和英国绝对是世界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也从来没有什么往来。到了大约18世纪末的时候,英国已经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大帝国,国势蒸蒸日上。中国在满清的统治之下,封建帝王制度也日渐完美,成为了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农业大帝国。
这两个帝国之间的接触,必然要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也势必将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我们就从英国国王给乾隆皇帝的第一封国书开始吧,这封国书的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
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我知道中国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国,就连外国,都要您去保护,这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
如今全球各国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大皇帝统治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我也越来越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向您进献贡品,盼您能休恤我们。
从字面上看,英国国王似乎很卑贱,不要以为他天生如此,实际问题是出在翻译。因为这是第一次给中华帝国写国书,所以英国国王的用辞是非常严谨的,但还不至于下贱到这种程度。只不过按照中国的封建礼法来翻译,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篇歌功颂德和谀意奉承的文章。也就自然而然的让乾隆皇帝有些飘飘然。
这封国书是由马戛尔尼使团带到北京的。虽然当时两国之间没有什么往来,但是民间贸易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为了更好的拓展在华贸易,英国政府用祝寿的名义,派出了马戛尔尼使团出访,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想和大清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以便更好的拓展商业贸易。
为了这次出使,英国政府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他们一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花费了几十万英磅,准备了六百多箱丰富的礼品。由马戛尔尼率领的这个庞大使团,经过了十个月的航行,终于来到了北京。
但是从马戛尔尼上岸开始,他就感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氛围。虽然乾隆皇帝也派官员隆重的接待了他们,敲锣打鼓好不热闹,但是整个大清国上上下下,都把马戛尔尼当成了贡使。2
按照马戛尔尼的想法,英国与大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主权国家,不存在朝贡的关系,而且这次出使的名义也是祝寿。但是大清的官员们信奉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儒家观点,所以除了进贡之外,原本就不存在平等的国家关系。很明显,天下都是乾隆皇帝的,没有谁可以跟皇帝平起平坐,即使是英国国王亲自来华也是一样。
这让马戛尔尼很为难,为了这次出使的成功,英国政府已经准备很久了,如果不按照清朝官员的安排,那么很有可能为了这样的一件小事而功败垂成。但是顺从这种安排的话,又似乎让英国的尊严受到了影响。
他没有办法,他选择假装看不见,默默的承受了这一切。但是很快,又一个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让他有些始料不及,大清官员要求他按照中国的礼仪,在觐见乾隆皇帝时下跪磕头。
马戛尔尼表示,在英国,即使是拜见国王,礼节也仅仅是半跪,英国没有磕头的礼节。作为大使,他代表的是整个英国,如果他向乾隆皇帝磕头的话,就会有损英国的形象和尊严。但大清官员坚持,这是觐见皇帝的唯一礼节,从来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最后,为了妥善处理这件事,马戛尔尼向大清官员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如果必须向乾隆皇帝磕头,那么也可以,前提是大清的官员必须向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画像磕头,这样就可以无损英国的尊严和形象。
当然马戛尔尼也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大清,谁向乔治三世磕头,跟叛国是没有区别的。大清官员们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乾隆皇帝。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51.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