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刻本)
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刻本)


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刻本)

作  者:曾国藩 著

出 版 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定  价:36.80

I S B N :978753476325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政治与军事  >  政治人物    

标  签:中国政治人物  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政治人物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他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这部家书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让他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他成为连毛泽东、蒋介石都备加推崇的精神偶像。
  本书首现于1879年,由李鸿章汇编、李鸿章点校,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本书即以传忠书局刻本为蓝本,汇编了修身、治学、治家、为官、理财、交友、待人、养生等方面的百余篇代表作品,版本正统,内容精粹,堪为曾国藩学问的最佳读本。

TOP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湖南湘乡人。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修身、治学、齐家、为官、治军、理财、用人等无一不精,故被评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TOP目录

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咸丰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致九弟?愿共鉴戒二弊
  (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谕纪泽?望雪父平生三耻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谕纪泽?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致诸弟?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果有明征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谕纪泽纪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治学篇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诸弟?述发奋自立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读书宜选一明师
  (咸丰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谕纪鸿?读书明理勤俭自持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谕纪泽?勿浪掷光阴应勤劳持家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谕纪泽?读书当勤勉做人需忠恕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谕纪泽?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谕纪泽?教导用笔作文之法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
  谕纪泽?看书要有所择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
  (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
  谕纪泽?应早起有恒举止厚重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
  (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
  (同治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谕纪泽纪鸿?少年文字,总归气象峥嵘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致四弟九弟?述为学有四要事
  (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三月)
治家篇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致诸弟?祖母葬事谨遵天理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
  (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
  (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致诸弟?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
  (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夜)
  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
  (咸丰二年八月初八日在蕲州舟中书)
  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
  (咸丰二年八月十二夜武昌城内发)
  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
  (咸丰二年八月十三夜在湖北省城发)
  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
  (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禀父亲?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早)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
  (咸丰六年十月初三日)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
  (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
  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日自江西省河下发)
  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
  (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乱世居华屋广厦,尤非所宜
  (咸丰九年元旦)
  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
  (咸丰九年正月十一日)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致九弟季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谕纪泽纪鸿?谨遵八本三致祥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
  (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
  (同治二年六月初一日)
  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
  (同治三年八月初四日)
  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为官篇
  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
  (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五日)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禀父母?述盘查国库巨案
  (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TOP书摘

    修身篇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政治家或者是政客,一个最为显著的地方,说的具体一点,曾国藩在仕功建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同时又以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仕功的建立,这一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很少有人自觉去做,做的好的就更少了。
    ——唐浩明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
    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二十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已解。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余详于弟书,谨禀。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二十日接六弟五月十二书,七月十六接四弟、九弟五月二十九日书。皆言忙迫之至,寥寥数语,字迹潦草,即县试案首前列,皆不写出。同乡有同日接信者,即考古老先生,皆已详载。同一折差也,各家发信,迟十余日而从容;诸弟发信,早十余日而忙迫,何也?且次次忙迫,无一次从容者,又何也?
    男等在京,大小平安,同乡诸家皆好,惟汤海秋于七月八日得病,初九未刻即逝。六月二十八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皆取。湖南今年考差,仅何子贞得差,余皆未放,惟陈岱云光景最苦。男因去年之病,反以不放为乐。王仕四已善为遣回。率五大约在粮船回,现尚未定。渠身体平安,二妹不必挂心。叔父之病,男累求详信直告,至今未得,实不放心。甲三读《尔雅》,每日二十余字,颇肯率教。
    六弟今年正月信,欲从罗罗山处附课,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论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余俟续陈。男谨禀。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四位老弟左右:
    昨二十七日接信,快畅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遗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醒。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作不具,国藩手草。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四位老弟足下: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弟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四日,接奉父亲三月初九日手谕,并叔父大人贺喜手示,及四弟家书。敬悉祖父大人病体未好,且日加沉剧,父叔率诸兄弟服侍已逾三年,无昼夜之间,无须叟之懈。男独一人,远离膝下,未得一日尽孙子之职,罪责甚深。闻华弟、荃弟文思大进,葆弟之文,得华弟讲改,亦日驰千里,远人闻此,欢慰无极!
    男近来身体不甚结实,稍一用心,即癣发于面。医者皆言心亏血热,故不能养肝,热极生风,阳气上肝,故见于头面。男恐大发,则不能入见,故不敢用心,谨守大人保养身体之训,隔一日至衙门办公事,余则在家不妄出门。现在衙门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俱融,同寅亦极协和。男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英夷在广东,今年复请入城;徐总督办理有方,外夷折服竟不入城,从此永无夷祸,圣心嘉悦之至!术者每言皇上连年命运,行劫财地,去冬始交脱,皇上亦每为臣工言之。今年气象,果为昌泰,诚国家之福也!
    儿妇及孙女辈皆好,长孙纪泽前因开蒙大早,教得太宽。顷读毕《书经》,请先生再将《诗经》点读一遍,夜间讲《纲鉴》正史,约已讲至秦商鞅开阡陌。
    李家亲事,男因桂阳州往来太不便,已在媒人唐鹤九处回信不对。常家亲事,男因其女系妾所生,已知其不皆矣。纪泽儿之姻事,屡次不就,男当年亦十五岁始定婚,则纪泽再缓一二年,亦无不可,或求大人即在乡间选一耕读人家之女,男或在京自定,总以无富贵气者为主。纪云对郭雨三之女,虽未订盟,而彼此呼亲家,称姻弟,往来亲密,断不改移。二孙女对岱云之次子,亦不改移。谨此禀闻,余详与诸弟书中。男谨禀。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相关图书推荐

加载页面用时:95.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