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抄底——未来十年的六大价值投资领域
抄底——未来十年的六大价值投资领域


抄底——未来十年的六大价值投资领域

作  者:[美]斯科特·菲利普斯(Scott Phillips) 著,王佳艺 译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11525807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实务  >  金融    

标  签:投资 融资  金融/投资  管理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从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出发,为读者解析了为何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是进行“抄底”的最好时机,并从那些在未来5~10年间前景广阔的价值投资领域中选取了六个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为读者一一详解其投资价值所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
  作为劳伦·邓普顿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基金经理和主要负责人,作者将邓普顿爵士的投资理念与自己在投资业多年的丰富实战经验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具体的例子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这些理念的内涵,并学会在最佳时机获得优厚利润。
  本书适合在投资领域工作以及对经济学和投资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TOP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美国民众被债台高筑
  用信贷堆起来的经济复苏
  低利率和高房价成为解决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
  顿顿都有鸡肉吃?那就试试能否家家都有悍马车开
  信用的3C让位于金融革新
第二章  房地产豪赌中的大玩家
  天堂里的灾祸
  孤独死去的金丝雀
  把所有疯牛都拉进来的信贷泡沫
第三章  金融混乱
  次贷危机正在愈演愈烈
  危机从次贷市场向优级市场蔓延
  一场美梦的幻灭
第四章  谁来监督监管者
  一连串救援缩略语将会拯救我们
  第二套方案:用刺激消费来解决消费问题
  危机的残余效应开始受到关注
  笨拙的“看得见的手冶呼之欲出
第五章  改天换地
  创业在许多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发展迅速
  对有准备的人来说危机就是机遇
  投资新天地
第六章  即将成为一线明星的中国
  中国文化十分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危机后大量购买廉价优质资产
  城市化是中国的增长引擎
  中国内需增长之路
  在中国大有发展潜力的产品
第七章  大有可为的农业
  牛肉、鸡肉和猪肉在哪里
  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巴西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巨大增长前景
第八章  成功秘诀:早起努力,钻探石油
  高涨的需求将导致石油长期生产成本的增加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市场扭曲
  寻找替代性烃燃料
第九章  司空见惯的悲剧
  人类的行为亘古不变
  过度开发之下的强劲需求
  转危为机
第十章  谁来满足7亿人的额外教育需求
  教育费用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家庭的优先支出
  技术和革新的作用
  1000万人争取600万个入学名额——没有压力
  继续教育
  金融危机预示着新兴市场的教育服务业持续增长
  教育行业的特性
第十一章  稀有的机会
  全世界对于高科技的需求依然强劲
  打造绿色生活并不容易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译者后记

TOP书摘

     不幸的是,现如今依然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银行家不多了,发生于20 世纪下半叶的一些“金融革新”将品格这些重要因素彻底抛弃了。这些革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证券化的按揭贷款首次登陆资本市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指的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把银行账本上类型相似的贷款资产打包,然后以可交易证券的形式卖给外部投资者。就在这一革新发生的同一年,卡朋特组合(Carpenters)演唱的《我们刚开始》(We've .nly Just Begun)这首歌在流行音乐榜单上的排名恰巧也节节攀升。当然,这首歌的主题并不是方兴未艾的结构性金融市场,不过用它来形容这一新事物的诞生并没有什么不妥。房贷以及其他各种贷款的证券化发展形势一发而不可收拾,并在此后的30年里愈演愈烈,很快就背离了金融创新的初衷,变得声名狼藉。
     贷款证券化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投资人能够参与放贷,让这项业务不只限于融资机构。由于这些证券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债券市场上交易,所以无论你身处何方或属于哪类投资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证券成为相关资产市场上的债权人。因此,美国的债券共同基金、欧洲的养老基金和亚洲的对冲基金都可以参与其中,这使相关市场的投资者队伍得到了极大扩充。这一过程造成的结果就是投资者们对这些贷款的需求大幅增长,市场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张。永远都是机会主义者的美国政客可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一金融革新能让老百姓更加轻松地获得属于自己的房产。而普通民众美国梦的实现无疑会为这些政客赢得大量选票,所以美国政府非常支持这项革新,毕竟他们无需付出什么就能收获颇丰。美国政府推出的一项支持性举措就是为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这两家公司证券化和出售的房贷提供隐性担保。例如,美国各家银行可以将自己的房贷卖给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简称),然后两房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投资者。而投资者只需支付一些费用,两房就能为这些贷款提供担保,投资人无需担心举债人违约。虽然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发生危机,美国政府会力挺两房。换言之,美国纳税人会为一切损失埋单。这种私人股东赚大钱、美国民众担风险的经营模式不出问题才怪。美国国会也不甘落后,开始插手结构性金融市场,并于1992年颁布了《联邦住宅企业金融安全和健全法》(The Federal H.using Enterprises Financial Safety and S.undness Act)。
    美国国会希望通过两房在证券化市场重现1977年《社区再投资法》 (C.mmunityReinvestment Act)的效果。《社区再投资法》规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贷给低收入和不发达的社区。国会通过银行监管机构对各家银行的放贷操作进行审查,如果有银行被发现违规,那么就会受到惩罚,如不允许增设分支机构等。这一法案的实际效果是迫使银行冒险将钱贷给信誉不佳的借款人。1992年,这一法案的实施范围扩展到了两房,这无异于给资信不佳的贷款人开了绿灯,让他们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率源源不断地流进世界资本市场,而且还拉上了美国纳税人垫背,为未来的违约损失埋单。
     一般来说,通过发行证券来赚大钱的好事总是少不了华尔街(Wall Street)和各类投行(投资银行的简称)的参与。所以,虽然美国政府通过两房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发展,而美联储通过激进的利率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数目众多的投行和金融危机的形成怎么也脱不了干系。2003年,政府资助的机构控制了房贷担保证券市场76%的份额,而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43%。但在这段时间里,华尔街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却从 24%跃升到了57%。这些精英显然发现了新的发财致富之道。
     统计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房贷担保证券市场在这一时期的加速发展。这一切始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并随着投行的广泛参与而不断升温。如图 1-7所示,在2001-2006年间,房贷相关证券市场的规模以15.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迅猛发展。
     当然,可以证券化的远不止房贷。其他贷款如车贷、信用卡贷款、助学贷款等都陆续被证券化,它们也很快融入了资产担保证券市场的洪流。
    P19-20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6

开  本:小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4.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