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作  者:聂晓阳 著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0806462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宗教  哲学/宗教  佛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最美的上师,最诗意的智慧,最深情的浇灌
阿旺强巴坚赞活佛江才普俊活佛洛卓尼玛活佛
所谓智慧
就是把不该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把不该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
归根到底
人生的成功是用自己的内心来衡量的
我想,如果我有了一颗对幸福更加敏感、对痛苦更加迟钝的心,这应该感谢与仓央嘉措的缘分。
活着,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以出世之智慧,明世间之情感
探求仓央嘉措的内心世界,揭秘法王的修行历程

TOP作者简介

聂晓阳:知名记者。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95年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研修美国文化。1992年历时40天重走丝绸之路。1993年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秦巴山区考察文化景观。
   
1998年1月、7月曾分别深入张北地震灾区和长江洪水灾区采访。1999年1月入藏采访两个月。同年7月,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远航北极,历时两个半月,在北极核心区太阳永不落下的“极昼”里感慨人类的渺小与自大。2002年2月以巴冲突最激烈之际赴耶路撒冷担任常驻记者。2004年1月赴炮火中的巴格达常驻。2005年回国后,先后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环球》杂志副总编等职。
   
2007年起,在本职工作之余,担任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约研究员、兼职教授等。曾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一等奖,并有7篇报道获得新华社好稿奖。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YES,克林顿;NO,航空母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北极首航》(上海三联书店1999)、《关于自然与人的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中信出版社2005)等。

TOP目录

第一章 “ 如母石”之缘
他是我心中最美的佛
在山洞修行29年的老喇嘛
抢救仓央嘉措骨灰的传奇
石头里藏着心灵的秘密
扎西尼玛:什么引领着我的精神世界
“信仰”:一切力量和幸福的来源
从仓央嘉措开始
西藏,一所最好的心灵学校

第二章 走近六世达赖喇嘛
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故乡气息
五世达赖喇嘛抱憾离世
灵童转世
在布达拉宫司西平措大殿坐床
声称要还俗的活佛
权力夹缝中
从被废黜到被重新追认
一个真实的法王
青海湖畔的谜团
弘法阿拉善

第三章 活佛和他的内心世界
你知我是谁
以拳击首,潸然泪下
佛和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人生无常
对施舍的态度
加持
化毒为药
洞窟精修
朝圣,最大的人生心愿
因果,宇宙的最高正义
无限悲心
人胫骨做的号筒
更能接受人生的各种苦难
修行的大敌
相信下一辈子
藏密
厌离之心
修行的境界
万物有灵
肩上扛着护法神
几位印度得道圣僧
尊者吉相
诈尸与“鬼”
敬畏文字
圣人都是带着使命出生的
生命的真正本体
善行和智慧重于神通
法相庄严
佛家的慈悲心
超度亡灵
屈尊一跪
绝对信任产生绝对加持
“神通”有六种
瑜珈密法
佛为何也会“死”
所谓死亡这回事
葬礼

第四章 诗意的佛法智慧
玛吉阿米:众生如母
比在“惰性”中虚度更加有意义的活法
一份真正的洒脱
关于贪恋与执迷的宗教寓言
只有无常是不变的真理
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年、三月、甚至三天
圣教佛法的祸根
明月禅心
谈戒,论定,说慧
不可避免的人生事实
真正的“雄心”
心是苦乐的根源
看破世间浮光掠影的享乐
死亡不是结束
最细微的念头都孕育着它的后果
去拉萨吧,你会见到真正的自己
走出内心的挣扎

第五章 以爱的名义劝谕众生
人心易变的感慨
人生八苦
不明就里的人生没有意义
欢愉何以短暂
五彩经幡下的悲凉
把心拴住
为下一辈子做准备
情意成羁绊
“我”为什么会“憔悴难堪”
人的“面具版”和“真我版”

第六章 仓央嘉措情歌
非是“情僧”,确有情歌
灵性即慧根
恋情容易忘情难
最动人的情话之一
密宗“双修”
佛陀不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黄房子的美丽传说
一个动人心魄的瞬间
不死不离
染污泥而自清
大男孩儿的撒娇
失去,恰恰是最好的得到
返璞归真
因为简单,所以感人
满月一样的誓言
大胆袒露自己心怀的活佛
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
请不要再说琼结琼结
刚刚落成的诗稿前拈花微笑
别离,情人的永恒之伤
心是根本
一辈子不够
幸福需要勇敢
情到深处的“正话反说”

第七章 关于西藏人精神世界的对话 
对话藏族女作家、民歌研究者德庆卓嘎
对话藏族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罗布次仁
八廓街四人谈
对话西藏社科院原院长平措次仁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TOP书摘

石头里藏着心灵的秘密 无法忘记的是,和仓央嘉措一起走进我心灵的,还有那块白色的石头。
对我来说,它的强烈的吸引力,除了让我想起"母亲"之外,就是它的洁白、温润、坚硬。再次走进西藏,除了那白云、雪山、哈达、羊群、民居…… 眼睛看到的最多的颜色,似乎就是"白"了。在西藏,似乎到处都是"白色崇拜"的痕迹。
哈达无疑最能体现西藏人对白色的喜爱。据说那洁白的颜色,是雪山白云般纯洁无瑕的感情,是表达感情的最好载体。有句谚语说:"朋友不求多,就求挚友一个;哈达不求多,就求洁白一条。" 在雪域高原,白色是雪山的颜色,也是西藏最高的山神的颜色,代表的是力量和尊贵。所以,献哈达是十分隆重的礼节。一般给盘坐的僧人要放在膝盖上;给高僧活佛献哈达,只能放在他面前的桌子或脚下;只有给平辈、晚辈献哈达,才可以直接挂在脖子上。
在过去,有些穷人即使为了省钱,不给小孩子献哈达,但也必须用白色的糌粑在肩头点一下代替,以表示吉祥和祝福。据说在过去,有的西藏妇女在祭神时,头上也会缠一撮白羊毛表示恭敬。过去用鞭刑惩罚犯人时,只要在受刑人屁股上放上哈达,就表示要替他说情,请鞭下留人。
在新年或喜庆的日子里,西藏人的酒水容器要用白羊毛缠绕;当作贺礼的整羊肚子里要塞满白羊毛,羊腿贺礼要缠白羊毛;屋顶的经幡上要缠白羊毛,房梁要用白色糌粑点上图案,墙上要用白颜色写吉祥文字和符号,就连房子也要用白色重新粉刷一新。
当地人告诉我们,西藏人过年时家人或宾客出门,要按男左女右在肩膀上点白糌粑,表示一路平安。人们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只有当一个人八十高寿的时候,才要穿上白色的衣袍庆贺一下。
在西藏,迎接新娘时,要给新娘披上白色的毡子表示祝福;拜师时,要给师傅送上一块白色的丝织品;有人家里生了男孩,一定要在门口墙头放上一块白色的石头,表示吉祥。
是的,在西藏,石头有着非同寻常的涵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块石头其实也一样。沉默亿万年的石头,是人和神灵对话的最好媒介。
石刻是西藏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灵语言。传说松赞干布定都拉萨前,曾在河里沐浴,看到光芒反射到一块石头上,呈现出六字真言,从此定都。这种源于灵石崇拜的风俗,形成了西藏的"玛尼石、玛尼堆 "文化,即到处都能看到写有六字真言或画有佛像图案的石头或石头堆。
有人说,到处可见的玛尼石,是荒凉高原给路过的人以安慰和支持。通过石头的语言,赋予无处不在的石头以人格,人与雄伟荒凉的大自然交谈沟通,把人的信息传递到未知的自然那里。
在西藏,人们认为周围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灵魂的,包括山、林、石头和日常用品。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命运和它们相连,认为对其他生命的善意就是为自己积德。如此,我们就能理解仓央嘉措对一块石头的钟爱。一块随身的石头,也许是最好的积德对象,因为石头会记得每个善念,对着这块石头,人可以随时观想、寄托自己对于所爱之人的喜欢和怀念。
西藏的历史是与群山相依相伴的历史,人们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是老人们讲的山的传说,唱得最多的是山歌,走得最长的是转山的路。在每个西藏人心中,山是活的,石头是有生命的,就像家里的一个长辈,梦中的一位恋人,心中的一个偶像。山与人的界限,是分不清的。据说曾有登山队问当地人有没有上过珠峰,当地人不解地问:"登上去干什么?" 西藏人相信,在神山的属相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十三圈的功德。所以,在这些年份,会有一些行动不便或体力不支的人,委托别人替他们转山。委托的办法很有意思,就是在路上拣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交给委托人,让他或她把石头当作信物带着一起转山,这样就如同自己转了神山一样。当然,在转交石头前,要把石头握在手心,放在额头深深祈祷。
在西藏,石头还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比如,除夕的时候,孩子们会按照大人的吩咐,拣9个小石头放在门口,这代表9个尼姑。每个石头面前放上石子,这代表石碗。这些被尊称为尼姑的石头,是当晚家家户户最尊贵的客人,过年的饭做好后,第一个要端给她们。但是随后,人们要用捣火棍把石头一一掀翻,嘴里还要祈祷:请尼姑们回家吧,大人们都要一本正经地做,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吉利。
在念青唐古拉山下,我们看到草地上到处是一个个的小石堆。藏族司机云丹告诉我们,那是灵魂离开肉体后暂时的家。他说:"人死后灵魂如果没有地方去,会祸害家人,这样的石堆可以使灵魂在转世前暂时寄居。"西藏人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堆一个石堆,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在哪里,这样就可以方便灵魂就近安家。
原来,石头上可以寄住逝去亲人的灵魂,而逝去的亲人,会赋予石头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生命。
我们还得知,西藏人相信一个人做过的所有事情甚至所有念头都会被记录下来,人每做一件善事或者有一个善念,就相当于在天平一端放一块白石头;每做一件恶事或心生一个恶意,就相当于在天平另一端放一块黑石头。
自石头多,人死后直接进入天道或继续往生为人;黑石头多,人死后就会被直接打入恶道,进入地狱或者成为饿鬼、牲畜。
西藏有的地区还有这样的习俗:村里有人去世,在尸体去往天葬台的路上,在凡是要经过的人家门前,主人都要在门楣和两旁门框上贴一些牛粪,在牛粪上嵌几块小白石头,他们相信这样可以防止死者的灵魂进入家中。
农民春播举行开犁仪式,也要在地里安放白石头,他们认为白色的石头有威慑能力,能驱魔吓鬼,放在田地里不但能抵御冰雹等自然灾害,还能保佑庄稼丰产丰收。由于有特殊含义,这种白色石头在有的地方被称为"地龙妈妈",或"金子石妈妈",这也反映了当地人把白石头当作地龙化身(土地神)或金子化身的观念,体现了西藏人对白石头的敬畏和崇拜。
在过去,无论贫富,每个男人都要在右耳垂带一小块绿松石表示斯文高雅;结婚时,男方要送给新娘一块绿松石作为定情物,表示占有。常人看石,最先想到的是值不值钱,而真正爱的人只问自己喜不喜欢。对自己真正喜欢和真正打动自己的石头,那它就是另外一个生命,或者另外一个自己,是和自己惺惺相惜的终身伴侣。
信仰的虔诚带来心灵的宁静与安详。在电影《人殓师》里,"父亲"的台词打动了不知多少人:在很久以前,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会找跟自己心情一样的石头,然后赠予对方。收到的一方会在石头里得到感触,然后去了解对方的心。例如光滑的石头,就能想象他平静的心。凹凸不平的石头就代表担心对方……在电影的结尾,被误解的父亲临死前手里紧紧握着的,正是儿子小时候送给他的一块石头。
一块石头,也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又可以是最离不开的。信仰可以赋予石头生命——只要有人的地方,石头就被雕成大大小小的佛像。藏传佛教更是把石头视作有灵性的东西。我们认识到,一块石头,白色的石头,能带给人多大程度的心灵平静和愉悦。
也许,心性不是只有人才有,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体悟心性,就是体悟万事万物的本质,老子从水体悟到做人,而每个人对于一块白色石头的体悟,也会有所不同吧。但是,就像我们在西藏所学到的那样,对着一块石头,一个人看到的其实正是自己最真实的本心。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7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19.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