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季羡林百岁人生笔记(叁)
季羡林百岁人生笔记(叁)


季羡林百岁人生笔记(叁)

作  者:季羡林 著

出 版 社:龙门书局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0882953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杰出学者  >  人文/社会学家    

标  签:人文/社会学家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季羡林百岁人生笔记(叁)》包括“病榻自述”“师友杂忆”“参悟人生”三辑。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 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的这一盘棋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是走这一条路……—— 季羡林病榻自述:医院“三进宫”历险仍不失豁达乐观,季老动情讲述病榻经历,谈人与自然,谈和谐,谈爱国,谈中西医……忆童年,忆青年,忆父母,忆亲友,忆卑微少年时的那位小姐姐……病榻自述,直面生死,笑谈人生。师友杂忆:“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忘情的地步,只有把自己钉在感情的十字架上了。我自谓身体尚颇硬朗,并不服老。然而,曾几何时,宛如黄粱一梦,自己已接近耄耋之年。许多可敬可爱的师友相继离我而去。此情此景,焉能忘情?”西克灵、胡适、老舍、沈从文、朱光潜…… 当年良师挚友纷纷离去,季老伤痛之下,用平实文字还原了与这些大师巨擘的当年旧事。知己之感,师生之情,不但先逝者的风神如在眼前,也写尽了对逝者的真切怀念。参悟人生:历经多年风雨坎坷,沉淀一个世纪的人生感悟。年届高龄,仍笔耕不辍,无论社会公德,人生小品,还是老年感怀,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质朴文字如智慧之火,长明不熄,照人前行。

TOP作者简介

  季羡林山东清平(今临清)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季先生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TOP目录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病榻自述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石榴花 
 两个母亲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回家
 三进宫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笑着走
 输液
 唐常建的一首诗
 安装心脏起搏器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漫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赠301医院宋守礼大夫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我不能封笔
师友杂忆
 忆章用
 西谛先生
 遥远的怀念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
 教授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悼念朱光潜先生
 怀念衍梁
 悼念曹老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王力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悼念姜椿芳同志
 回忆梁实秋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寿寿彝
 纪念陈寅恪先生
 回忆吴宓先生
 忆念丁声树同志
 忆念胡也频先生
 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
 先生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
 ——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记周培源先生
 寿作人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何仙槎(思源)先生
 怀念乔木
 悼组缃
 悼许国璋先生
 我的朋友臧克家
 我眼中的张中行
 回忆陈寅恪先生
 回忆汤用彤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记张岱年先生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扫傅斯年先生墓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
 忆念郑毅生先生
 石景宜博士
 赵元任先生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悼念赵朴老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
 追忆李长之
 悼念周一良
 忆老友于道泉
 悼念马石江同志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追忆哈隆教授
 痛悼克家
 悼巴老
参悟人生
季羡林年谱
  

TOP书摘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我生也晚,没有能看到20世纪的开始。但是,时至今日,再有七年,21世纪就来临了。从我目前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看,我能看到两个世纪的交接,是丝毫也没有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也可以说是与20世纪共始终了,因此我有资格写“我与中国20世纪”。
    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毕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我出生两个月零四天以后,那一位“末代皇帝”,就从宝座上被请了下来。因此,我常常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少”。到了我能记事儿的时候,还有时候听乡民肃然起敬地谈到北京的“朝廷”(农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们仍然高踞宝座之上。我不理解什么是“朝廷”,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动物。
    这就是我的心镜中照出的清代残影。
    我的家乡山东清平县(现归临清市)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地区。我们家是一个破落的农户。祖父母早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祖父之爱我是一点也没有尝到过的。他们留下了三个儿子,我父亲行大(在大排行中行七)。两个叔父,最小的一个无父无母,送了人,改姓刁。剩下的两个,上无怙恃,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其困难情景是难以言说的。恐怕哪一天也没有吃饱过。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兄弟俩就到村南枣树林子里去,捡掉在地上的烂枣,聊以果腹。这一段历史我并不清楚,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对我讲过。大概是因为太可怕,太悲惨,他们不愿意再揭过去的伤疤,也不愿意让后一代留下让人惊心动魄的回忆。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60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9.5967